(長篇小說)袁竹著第十七章
公元682年,唐高宗開耀二年、永淳元年,對於年輕的陳子昂而言,無疑是他人生中一段至關重要的轉折點,也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挫折的深刻旅程。這一年,他正值二十四歲的青春年華,心中燃燒著不滅的激情與對仕途的無限憧憬。
春日裡,當長安城的柳絲輕拂,陳子昂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東都洛陽的路途。他懷揣著精心準備的文稿,心中滿是對未來的美好幻想。
洛陽,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古都,不僅以其宏偉的建築、豐富的文物吸引著世人的目光,更以其作為科舉制度的重鎮,成為了無數士子心中的聖地。才華橫溢的青年陳子昂,便是這眾多追夢者中的一員。
飽讀詩書的他,深知科舉考試對於士子而言意味著什麼。那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考試,更是通往仕途、實現人生價值的橋樑。陳子昂心懷壯志,他渴望通過科舉的洗禮,將自己的才華與智慧奉獻給國家,為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com
在準備科舉的日子裡,陳子昂幾乎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習之中。他夜以繼日地研讀經典,揣摩時文,力求在考試中脫穎而出。他相信,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一定能夠贏得這場人生的較量,實現自己的夢想。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愛與人開玩笑。當陳子昂滿懷信心地踏入考場,卻未曾料到,等待他的竟是失敗的苦澀。
當科舉放榜之日到來,陳子昂卻發現自己並未名列其中。那一刻,他的心情如同從雲端跌落至谷底,滿腔的熱血瞬間被冰冷的現實所澆滅。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敗與迷茫,仿佛所有的努力與付出都化為了泡影。
春日的洛陽城,本該是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季節,滿城的繁花似錦,如同織就了一幅絢麗的畫卷,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與嚮往。然而,對於陳子昂而言,這繁華背後的景象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無法掩蓋他內心深處的失落與彷徨。
他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望著那一張張或喜悅或期待的臉龐,心中卻是一片冰冷。應試的結果,如同冬日裡突如其來的一場寒霜,不僅凍結了大地,也凍結了他那顆原本熾熱的心。那一刻,所有的夢想與憧憬都化為了泡影,留下的只有無盡的空虛與絕望。
陳子昂深知,科舉考試是他踏入仕途、實現抱負的唯一途徑。他為此付出了無數的心血與努力,日夜苦讀,只為能在考場上脫穎而出。然而,現實卻給了他一個殘酷的答案——失敗。這個答案像一把鋒利的刀,狠狠地刺進了他的心臟,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疼痛與無助。
在失落與彷徨中,陳子昂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去與未來。他意識到,人生的道路並非總是一帆風順的,挫折與失敗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經歷。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才華與能力,思考著如何在逆境中尋找出路,如何在失敗中汲取教訓,重新站起來。
正是這份堅韌與不屈的精神,讓陳子昂在後來的日子裡能夠走出低谷,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遭遇多大的挫折與困難,只要保持堅定的信念與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夠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面對落榜的現實,他寫下了《落第西還別劉祭酒高明府》
別館分周國,歸驂入漢京。
地連函谷塞,川接廣陽城。
望迥樓台出,途遙煙霧生。
莫言長落羽,貧賤一交情。
《落第西還別魏四懍》
轉蓬方不定,落羽自驚弦。
山水一為別,歡娛復幾年。
離亭暗風雨,征路入雲煙。
還因北山逕,歸守東陂田。
「落羽自驚弦」,字裡行間透露出深深的無奈與自我慰藉,仿佛是在告訴自己,即使羽毛落盡,也要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
東都洛陽,繁華似錦,卻也是無數才子夢想啟航與破滅之地。懷揣著濟世之志與滿腹詩書的青年陳子昂,自詡才情不輸古人,卻在科舉的洪流中黯然落第,心中那份壯志未酬的苦澀,如同秋日裡的寒風,穿透了繁華的表象,直抵心底。
落第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陳子昂的世界瞬間失去了色彩。他獨自漫步在洛水之畔,望著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著天空的陰霾,心中五味雜陳。是繼續沉淪,還是另尋出路?這個問題在他腦海中反覆盤旋,如同洛水不息的流水,無休無止。
最終,陳子昂做出了決定——西行長安,那個更加輝煌、也更為殘酷的舞台,他要去那裡尋找新的機遇,證明自己的價值。帶著一顆不屈的心和幾卷泛黃的詩書,他踏上了西行的征途。
沿途,山川壯麗,風景如畫,但陳子昂無心欣賞。他的心中裝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不安,每一步都顯得格外沉重。夜宿荒村野店,月光透過破舊的窗欞,灑在他疲憊而堅定的臉上,他提筆揮毫,將滿腔情感傾注於紙上,一首首激昂慷慨的詩篇應運而生,字裡行間透露著對命運的抗爭和對理想的執著。
終於,歷經數月跋涉,陳子昂抵達了長安。這座古老而繁華的都城,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八方來客。陳子昂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先在城中的一處簡陋客棧安頓下來,每日除了研讀詩書,便是四處遊歷,觀察民生,體驗市井百態。他深知,真正的才華不僅在於筆墨之間,更在於對世間萬物的深刻洞察與理解。
轉眼間,秋風起,落葉紛飛,長安城披上了一層金黃的外衣。陳子昂在長安的秋天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與深邃。他開始在長安的文人雅集中嶄露頭角,以其獨特的見解和深邃的詩篇贏得了眾人的讚賞。人們開始注意到這位來自東都的青年,他的名字逐漸在長安城內傳開。
然而,陳子昂並未因此沾沾自喜,他深知,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頭。他開始更加努力地學習,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同時,也用自己的筆觸記錄下了長安的繁華與哀愁,那些關於夢想、關於愛情、關於人生的詩篇,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盛唐的詩壇之上。
終於,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陳子昂的名字響徹了長安城。他不僅以詩才贏得了世人的尊重,更以他的堅韌與執著,成為了那個時代無數青年心中的榜樣。而那段從東都洛陽西行返回長安,一直呆到秋天的經歷,也成為了他人生中最為寶貴的財富,激勵著他繼續前行,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長安城依舊繁華似錦,但在這輝煌的背後,卻藏著無數文人墨客未了的夢想與遺憾。才華橫溢卻時運不濟的詩人陳子昂,獨自站在城東的望雲樓上,望著遠方連綿的山巒,心中涌動著無盡的思緒。他的手中緊握著一卷泛黃的竹簡,那上面記載著他多年心血凝聚而成的治國之策,字字珠璣,卻如同石沉大海,未曾激起一絲波瀾。
陳子昂飽讀詩書,志在四方,渴望能以一己之力,輔佐明君,安定天下。然而,現實的殘酷讓他一次次碰壁,那些精心籌謀的策略,仿佛被厚重的宮牆阻隔,無法傳至君王之耳。
秋風漸起,落葉紛飛,為這秋日平添了幾分蕭瑟。就在這樣的季節里,他接到了好友梁、李二明府即將赴任遠方的消息。二人皆是志同道合之士,雖身處微末,卻心懷天下,常與陳子昂深夜長談,共議國是。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重逢,想到這裡,陳子昂不禁感慨萬千。詠詩一首《送梁李二明府》:
負書猶在漢,懷策未聞秦。
復此窮秋日,芳樽別故人。
黃金裝屢盡,白首契逾新。
空羨雙鳧舄,俱飛向玉輪。
是夜,陳子昂在城中最好的酒樓設宴,為梁、李二人餞行。席間,燈火輝煌,觥籌交錯,卻難掩離愁別緒。他舉起酒杯,對二人深情地說道:「黃金裝屢盡,白首契逾新。你我雖屢遭挫折,但那份對國家的忠誠與對理想的執著,卻如同陳年佳釀,愈久彌香。只恨我之良策,未能得遇明主,空留遺憾。」
梁、李二人聞言,亦是唏噓不已。他們深知陳子昂的才華與抱負,更明白在這個時代,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何其艱難。但即便如此,他們依然選擇相信,總有一天,陳子昂的治國之策會如雙鳧舄一般,帶著他翱翔於九天之上,直抵那象徵著至高無上權力的玉輪——帝王的寶座身邊。
酒過三巡,月已高懸,夜色漸深。梁、李二人終須踏上離途,陳子昂送至城外,望著他們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他默默地在心中許下誓言,無論前路多麼坎坷,他都將堅守自己的信念,繼續書寫那些未能被聽見的治國之策,直到有一天,它們能照亮這個時代的每一個角落。
而歷史的長河中,陳子昂的名字,終因他那份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卓越的詩才,被後人銘記,成為了一段不朽的傳奇。而那些「懷策未聞秦」的日子,也成為了激勵無數後來者勇往直前,追求夢想的光輝篇章。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