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寫生,船塢,貨輪
工地上的工人們,已經輪番休息了幾次。
姜哲一直在專注的作畫。
作畫過程中,始終有同學在觀摩。
這張畫上,細膩粗獷的筆觸並存,既有寫實的描繪,也有大膽的概括誇張。
畫中近景,有幾個休息的工人,略遠一點的位置,是工人們正在維修的容器,視線延伸能看到工廠的建築輪廓。
畫面中,用厚重的筆法,描繪工廠的氣息,工人的質樸敦厚,光線與環境對比強烈,有種淋漓酣暢的感覺。既有姜哲自己的繪畫特色,也有這個時代的審美印記。
負責帶隊寫生的老師們,在各個寫生地點巡視。
協調寫生的工會組長,一直陪著魏老師。
他們走到姜哲所在的寫生地點,一一查看所有學生的作品。
「這位同學畫的好。」馬組長看了姜哲的畫,悄悄對魏老師說道。
魏老師也小聲回應:「他在我們學校的學生中,是這個——」他豎起了大拇指。
為了這次寫生的順利,魏老師也不厭其煩的陪著聊天,聊些與藝術無關的問題。
此刻,趁著這位組長去看其他學生作品的時候,魏老師可以靜下心來看姜哲的作品。
他看到姜哲已經準備停筆,就說道:「你這張畫,敘事性和繪畫美感都很好,但是,和你以前作品的風格有些差異。」
姜哲說道:「我想把對工人工作的感受畫出來。」
「當下,很多人開始認同繪畫語言的獨立性,提倡擺脫敘事。你怎麼反而強調其敘事?」魏老師說道。
姜哲解釋:「敘事,或者繪畫語言的獨立性,我覺得不應該成為限制。繪畫首先重視的是感受。這些工人的工作,給了我觸動,我就畫這種感受。是敘事還是繪畫語言,都要符合我的畫面要求。
我想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繪畫語言更美,還是敘事更重要。」
他知道這位魏老師喜歡後印象派的繪畫,所以,只是講自己的想法。
「可以繼續試一試你的想法。」魏老師願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接著,兩個人就聊起了對於參展作品的題材選擇。
說實在話,魏老師雖然在藝術創作上,有自己的堅持,但是看到姜哲在參展賣畫這條路上連續獲得成功,心裡著實羨慕。借這個機會,交流一下,希望能夠獲取到一定的經驗。
不知不覺一上午的時間過去。
老師們召集學生,通知大家可以自行選擇在哪裡吃午飯。在午飯之後還可以休息一會兒。
學生們已經是成年人,不需要像中小學生那樣安排。
學生們可以去工廠食堂,交費吃飯,也可以選擇去工廠外面,找飯店吃飯。
為了節省時間,大多數師生選擇在食堂里吃飯,只有少部分比較挑食的學生,選擇吃自己準備的午飯。
工廠的食堂飯菜質量和藝術學院食堂旗鼓相當,因為工廠有一些重體力勞動,所以,飯菜油水方面略勝。
姜哲買了兩個菜,西紅柿炒雞蛋,豬肉熬白菜,再加饅頭白粥。
他和同學們一起吃飯時,聽到幾個比較活躍的人聊起午休時間的打算。
「寫生的時候,我已經看到廠里的沙灘了,沙子特別細,特別白,不比海水浴場的沙子差,而且水特別清。」
「我看到堤壩的石頭縫裡,還有小蟹子。中午的時候,咱們去抓蟹子玩兒吧。」
幾個男生主要的邀請目標,是班裡的女生,也有穩重一點的學生反對:「老師一再強調不讓去沙灘玩兒,別自找麻煩。」
「你怕麻煩就別去。我們自己去。」
很多學生被說動。
付敏和牟星也打算去玩,邀請姜哲一起。
姜哲覺得中午沒事兒,去海邊沙灘玩兒一玩兒也不錯。於是,午飯後的休息時間,十幾個學生一起走向沙灘。
其他專業的學生,也三五成群的來到了沙灘。
這裡的沙灘並不像旅遊景點設施齊全,需要穿過廠區堆放材料的地方,經過一片防浪堤壩,就來到沙灘。
沙灘保持了天然的狀態,沙子果然很細。
姜哲在經過防浪堤壩的緩坡時,看到一些在石頭縫隙里活動的小螃蟹。
他們來到沙灘後,還有同學陸續過來,都是得到消息,跑過來玩兒。
此時海水溫度已經很涼,大家不敢下水,就集中在堤壩緩坡以及有礁石的地方,試著捕捉小蟹子。
一些精力旺盛,中午不休息的工人,看到學生在這裡,走過來,還教他們捕捉的方法,
先捉一種不知名的蟲子,把蟲子綁在小木棍或野草梗上,作為誘餌,吊石頭縫隙里的小螃蟹,運氣好,還能釣起一些小魚。
學生們玩的不亦樂乎,紛紛用涮筆筒來盛放捉到的小螃蟹。
這些小魚小蝦小螃蟹都不能吃,但是捉的多了,也有一種收穫感。
姜哲玩兒了一陣兒,和一位工人,詢問一下廠里的歷史。
這位工人師傅對於工廠的情況很了解,說起工廠變遷,頭頭是道。
姜哲對於工廠的歷史有些興趣,想多了解一些。
跟他聊天的工人師傅告訴他,哪些地方還能看到一些老舊的廠房,哪些地方能看到曾經的大型機械。
姜哲就按照指點,用相機或用速寫記錄一些工廠的歷史,包括廢棄一些遊艇,救生艇等物品。
下午,老師們先召集學生開會。
不出意外,帶隊老師嚴肅批評學生。雖然他沒在沒出現沙灘,但很明顯得到了線報。
「如果明天再出現,這種情況,立刻回學校,該處分的處分。」
老師們對於安全問題,不好放鬆,批評之後,讓眾人繼續寫生。
姜哲和一些同學,跟著老師來到了修船的船塢。
雖然他們的觀察點,距離船塢還有一段距離,但是依舊被船塢和裡面停放的貨輪震撼。
馬組長告訴學生們,這是萬噸級的貨船,比起10萬噸的貨輪,還有很大差距。
學生們很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十萬噸級的貨輪。所以,看到眼前的貨輪,已經足夠讓他們感覺到自身的藐小。
修理貨輪的工人,在船上忙碌,襯托出這種工業傑作的宏大。
姜哲拿起速寫本,開始把自己的感覺記錄下來。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