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蘭汗: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第338章 蘭汗: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汾水東岸,東西向的夯土馳道上,一支懸掛燕國旗幟的隊伍緩緩駛來蘭汗騎著馬四處眺望,忍不住發出一聲驚嘆,
和他去年五月到訪時相比,平陽城郊野,特別是汾水東岸這一片廣闊平川,又有了不小變化。
馳道兩旁立著成排楊槐,青灰樹皮上纏著防止牲畜啃噬的荊條。
新翻的田地泛起黑褐色油光,水渠沿著田壟豌蜓,數不清的支渠將田地分割成整齊方塊。
少部分未及播種的土壤表面,清晰可見耙齒拖曳留下的痕跡。
有的田屬於早期參與分田的民籍百姓,多數身份是跟隨梁廣東遷的梁氏僮僕,相當部分是四大姓宗族釋放出的隱匿人口。
作為均田制度的典型榜樣,他們也是新制度下的第一批受益者,可謂幸運至極。
有的屬於「二期」府兵,多數身份是平陽當地庶民。
此前,他們可能是哪家土族豪強的部曲莊客,可能是身份受到嚴格限制的漢人軍戶。
也有一部分是從賤籍隸戶、百工雜戶,先入良成為民籍,再經過選拔成為府兵。
有的田則屬於大都督府、公國府、郡府、縣翩公田,還有少部分是劃撥給平陽軍政核心骨幹的職田。
這些田都是僱傭佃戶耕種,田租賦稅比一般民戶還要低,並且可以獲得一部分田產收入。
正是依靠不遺餘力地墾荒、播種,平陽才能養活今年以來,新遷入的五六萬關中饑民。
蘭汗下馬,穿過寬闊馳道兩旁的楊槐林,走下護道土坡,站在田埂上眺望。
負責接待的禮祠司主事郎中李護跟在身旁。
「李郎中,這些上好水田,有多少歸屬梁公所有?」蘭汗問道。
李護想了想:「若貴使指的是歸屬梁公私有的話,汾水東岸萬頃良田,無尺寸歸梁公獨有!」
蘭汗臉上的震驚不加掩飾:「沒有田地,梁公如何養活部曲私兵?梁氏宗親們,又靠什麼養活?」
李護笑道:「梁公嚴禁部下養私兵部曲,早就以身作則,把絕大部分家籍依附者轉為官府編戶。
大都督府下轄強兵數萬,他們是梁公的兵,卻不是私兵,他們有自己的田產家眷,並不依附任何人!
當然,他們也只效忠梁公!」
蘭汗回頭看著他,「這就是梁公創設的府兵?他們不歸屬任何公卿酋帥?
若有戰事,靠誰統領?如何徵發調遣?」
李護頓時警覺起來,這位東燕王公貴族似乎問的有點多。
「若遇外寇入侵,梁公一聲令下,大都督府行文書,左右司馬指派符節使頒發兵符、令文,各處軍府依令發兵,交由指定統帥統領,然後迎擊來寇!」
李護作大致介紹,故意拔高嗓門,顯得氣勢昂揚一些。
蘭汗好笑地看他眼,這位平陽漢官還真有意思。
蘭汗顯然不是會被輕易嚇住的人,他笑了笑,對李護的話陷入沉思。
他聽得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內心卻大受震撼。
這是一套嶄新、嚴密、高效的權力運作制度。
很多細節他想不明白,一時間也猜不透,不過卻能從中得出一個結論:
平陽郡公梁廣,對兩郡軍政權力的掌控,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道理很簡單,不管是漢人、氏人、鮮卑還是匈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是生存。
耕種也好,放牧也罷,都是為了生存。
生存離不開土地。
均分田地,就是把生存的權力交還到每一個百姓手中。
有了土地,才有了基本生存保障。
從收益穩定性來說,自然是農耕強於放牧,
再加上大都督府兩年來大力提倡農耕、獎勵耕種、推行農吏制度指導耕種,這些分得田地的百姓,自然就能獲得一份穩定的產出收益。
分田制度滿足了大部分人生存需求時,這些人自然會盡全力擁護這項制度。
作為統治者,梁廣就能收穫一大批忠實擁定。
府兵又是這些分田戶里的者,家財較為雄厚,有時間精力投入訓練,苦練殺人技。
其人本身,也具有成為精兵悍卒的素質。
府兵在平時的維護費用極低,只需提供番上服役的糧食供應,再加上一些日常訓練獎勵。
蘭汗望著田地里,一茬茬綠油油新冒出的粟禾,不禁陷入沉思。
雖然還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可他有種強烈預感,均田、府兵兩項政策的施行,足以讓梁廣這位年輕的諸侯,成為逐鹿天下的有力爭奪者!
道理也很簡單,梁廣贏得了最廣大庶民的支持!
這些卑賤猥人沒有門第出身,沒有學識才能,在過去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他們多數時候都是作為依附民存在。
庶人、良人、民戶是他們共同的身份標籤,再往下還有地位更低賤的軍戶、隸戶、雜戶、奴婢。
這些人平時沒什麼存在感,卻是數量最多的群體。
士族豪強的光環,不也是因為聚攏、掌控了這部分人,才得以成為高高在上的超然存在。
如今,梁廣把土地分給這部分最廣大的群體,試問有誰不感恩戴德,為他拼死效忠?
梁廣的確沒有了宗族、部落式的私兵部曲,可換來的,卻是更廣泛群體的擁護支持!
他的個人意志可以直接傳達給府兵、民戶,中間不再需要酋帥式的軍事貴族,也不需要漢人土族豪強來代為轉達。
蘭汗猛地倒吸一口涼氣,只覺內心一陣悸動!
不敢想像,當擁護梁廣的府兵達到十萬、二十萬乃至更多的時候,這方勢力將會強大到何種境地!
很快,蘭汗想到一個問題。
這兩項制度,能否在燕國推行?
他擰緊眉頭,心裡很快有了答案。
可以試試,但過程一定無比艱難。
要分田就得拿出大量土地,官府朝廷掌控的肯定不夠。
慕容氏的王公貴族,支持慕容氏的各大鮮卑酋帥,關東士族豪強,大部分土地是掌握在這部分人手中。
就像他自己,身為大燕外戚,獲封頓丘王,蘭氏部之主。
整個家族在頓丘擁有土地數以千頃,還享有頓丘食邑,僮僕私兵上萬數。
如果讓他拿出土地,分給僮僕私兵們,還要把他們放免為國家編戶,從此不歸他管理,也不向他繳納田租、提供勞役,他自己能否接受?
蘭汗想了想,自己的內心是毫不遲疑地拒絕。
這套制度,用在如今的燕國身上,根本行不通,阻力實在太大。
不過仔細想想,司馬家自開創國基以來,針對底層庶民一直施行授田制。
初期效果還不錯,可是很快,土地還是會大量集中在士族豪強手中。
梁廣施行的均田分田,理念上與授田相仿,初期效果或許不錯,往後卻不一定。
梁廣這年輕人玩得東西實在太新鮮,此前根本沒有先例可循,說不定哪天就把自己給玩死。
兩百年前,大賢良師張角,用一塊黃頭幣籠絡住了廣大底層庶民,義軍席捲大漢八州,聲勢何其浩大。
到最後不也被朝廷和士族豪強聯手鎮壓梁廣搗鼓出的新花樣,不知又能走多遠....
蘭汗在心裡不停安慰自己。
大燕自有制度,不需要效法梁廣。
說不定哪天,平陽、河東兩郡就得自己先亂起來。
鮮卑匈奴人,和漢人氏人在一塊耕種?
沒有單于台、沒有氏族頭人、沒有酋帥、胡漢不分治..:..怎麼看都不太靠譜啊忽地,不遠處一塊田地里,傳來一陣爭吵聲。
竟然是熟悉的關東鮮卑口音?
蘭汗急忙側耳傾聽,聽懂了幾個鮮卑民說的話。
他們竟然在爭論與耕作有關的事?
什麼間作、情、鋪肥.....他竟然聽不太懂!
蘭汗驚了,平陽鮮卑民對農事的掌握,已經高到這種地步了嗎?
主事郎中李護一直在觀察蘭汗神情反應,只見他沉默良久,臉色陰晴不定,
不知道這位燕國王公在想什麼,難道是對平陽農政感興趣?
根據農田耕作情況,推算出平陽糧食產量,進而推測平陽兵力儲備和調動詳情?
李護暗自一驚,暗道自己大意了,不該對他介紹這麼多。
好在仔細回想,他也沒透露什麼機密內情。
「蘭汗對我方農事特別感興趣」這一情報,還得儘快上稟君侯才是...:
兩人站在田硬邊,一時間心思各異。
「勞煩李郎中了,還是儘快前往平陽城吧~」
蘭汗拱手笑了笑,轉身走上土坡,穿過楊槐林,回到馳道上,重新上馬。
燕國使臣隊伍,繼續緩緩前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