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坑臣的秦二世

  第838章 坑臣的秦二世

  前不久皇后又產下了一個公子,對於馮氏一族來說,這是絕對的好事。

  女兒做了皇后,還能夠保持長久的榮寵,最重要的是能在這個勢利的時代生下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不僅僅是她皇后地位的最佳保障,更是整個馮氏一族最強的政治籌碼。

  前些時日,馮去疾特意打著探望女兒的名義入宮去看皇后。

  可惜看望女兒時,馮去疾明顯從女兒的言行舉止中感到自從女兒有了小兒子之後,更關心的是兩個兒子的前途,對於家族的事情,她已經是不願意管了。

  馮去疾拜見皇后時,皇后只談論太子和公子,勉強問候了自己的親哥哥馮劫,對那些同宗同族子弟的官差前途之事,她是絲毫不提啊。

  言語之間仿佛她已經和馮氏一族的人沒什麼關係了一樣。

  馮去疾懷疑皇后如今對自己這個父親,乃至於馮氏家族已經產生了某種避嫌心理。

  她不想再管馮氏一家的事情了。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com

  可是在馮去疾心目中,這事情說不通啊。

  他畢竟是一國的丞相,太子的未來還要靠著自己去鋪墊,皇后不為自己想,也要為兒子想。

  幫助馮氏繼續鞏固壯大在朝堂上的勢力才是,怎麼能夠自掘墳墓呢?

  馮去疾進宮看望女兒,自然是有目的的。

  帝國現在在大搞工業,整技術創新,甚至皇帝帶頭開辦大廠,還要建城,但是馮氏一族的人卻沒有機會能夠插手這些事務。

  不做事,哪裡來立威、提拔人的機會。

  光靠著手底下那一畝三分地,他這個丞相的實權遲早被蒙恬這小子給掏空。

  蒙恬真是城府深,又有心機。他既然得到了那麼大的權力,可是在面對自己的時候,卻總是擺出一副謙遜的模樣,那畢恭畢敬的模樣和私底下貪權好利的本性簡直是讓人作嘔。

  馮去疾望著皇帝和太子兩個人,心中不免問自己,難道說他馮去疾只能做個帝國的空殼丞相,不足以為秦二世做一些大事嗎。

  總不可能,這種情況一直保持下去,直到他有一天干不動。

  真他娘的難受……

  馮去疾心裡嘀嘀咕咕。

  諸侯們坐著華蓋馬車被浩浩蕩蕩的車隊護送回去了。

  熊曜、楊繆從等臣子只能拉開車簾,眺望咸陽宮的一角風景。

  方才諸侯們獻禮,一個個自報所獻禮物。


  這諸侯大會一下子就變成了國力競賽之場合,每個郡國都是極盡能力報出自己所獻之寶物。

  看得出來,這次大家前來,每個人都做了精心的準備。

  只是他們在台上短暫的獻禮,台下卻是長久的準備和搜羅,就為了博得天子一笑。

  這種權力壓迫下導致的不對等,讓諸侯們一個個表面笑嘻嘻,心裡萬馬在草原上奔騰。

  諸侯們乘著馬車緩緩地去了,祭台上,秦二世還和臣子們在高台上有說有笑。

  冬風把秦國臣子們的說笑聲吹到了諸侯們耳朵里。

  他們有的對第二故鄉咸陽依依不捨,有的不得不給秦二世獻上豪華的大禮而忿忿不平,有的為終於幹完這差事,馬上就可以回家了所以興高采烈,有的則雄心勃勃,打算回去之後好好干一番大事業。

  而另一邊,方才在朝覲典禮上秦二世一手提攜起來的臣子們出盡了風頭,他們參與了諸多禮儀環節。

  這讓那些仍舊在原職上的老臣們一個個倍感失落。

  不止馮去疾站在邊上觀望,少府章邯,上卿茂等人,都在一旁冷冷地望著秦二世。

  誰能想到秦二世直接借著改革來了個釜底抽薪啊。把權力直接轉移了,這些肱骨之臣們都還沒反應過來,大把大把的權力就已經在他人手中了。

  這時候,就忍不住讓人遐想。

  是否歷史上諸多所謂的改革,其實本質就是君王為了收回自己的權力,並非為了什麼給民眾提供便利,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

  這個世界上有著太多的謊言,不是嗎?

  章邯心裡也是對秦二世的安排忿忿不平,他怎麼也得是幫助秦二世登基的第一把手,如果不是自己倒戈,秦二世連咸陽城的門都進不來。

  可是現在,他看著劉季大膽地把太子曜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讓他俯瞰祭台下的風景,這章邯已然是坐不住了。

  馮去疾尚在懷疑自我,是否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引起了皇帝和皇后的不滿。為什麼皇帝現在對自己是敬而遠之的態度呢。

  還是說,自己這個老頭子想要的太多了。自己已經是位極人臣了,兒子成為了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女兒又是皇后,親外孫是未來的太子。

  按理說自己這個時候本來就應該面對權力謹慎些為好,何必還想要得到更多呢。

  馮氏一家受太上皇重用,又得到當今二世的不拋棄和禮讓,已經是進無可進了啊。

  正在馮去疾自我懷疑、自我反思的時候,章邯忽然走上前來說道,「今天真是熱鬧啊,不過可惜……」


  馮去疾見到說話人是章邯,腳步輕輕向後挪了一下。

  「不知少府可惜什麼?」

  「這熱鬧是他們的,我們什麼也沒有啊。」章邯仗著劍,微微說了幾句。

  跟在馮去疾後面的臣子,一時間一個個大眼瞪小眼。

  上卿茂眯著眼,興致勃勃地望著章邯,仿佛章邯在給他看一出什麼大戲一樣。

  不料,丞相聽到這話,並沒有回應章邯,他只是自顧自地望著皇帝,一直等到皇帝離開,他這才跟著退下。

  原來章邯這些日子被秦二世給盯上了。

  章邯一直都有貪墨乃至於縱容手下貪墨的習慣,這麼十幾年來,早就收取了不少賄賂。家中財貨,多達上百車。

  其資財簡直是讓人咋舌。

  可是呢,他前不久前腳給國庫貸款了三十萬錢,後腳就拿了五十萬。

  相當於他從大秦的國庫里實際收取和將要收取的數額八十萬,還不算利息。

  這吃相也太難看了。

  這個事雖然被封鎖了,可是馮去疾什麼人,在朝中耕耘了三十年了,這麼大的事情他還能不知道。

  皇帝為了阻止這件事惡化,第一時間找了陳平出主意,設置了大司農處理貨殖經濟大事,把少府府庫變成了皇帝私人府庫。

  國庫和皇家私人府庫徹底分開,切到了太多人的動脈,直接切斷了一些人貪污腐敗的路子。

  秦二世給自己製造了一些敵人,也就意味著給自己的敵人製造了朋友。

  世界就是這麼個世界,每天都在不斷地運動變化之中。

  為了權勢和利益,昨天兩個人互相視彼此為仇敵,今天兩個人就得背靠背把生死互相交託出來。

  馮去疾這種事看的多了。

  一直以來,秦始皇對這種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知道,這種事斷絕不了的。

  只要不要拿到檯面上說,秦始皇絕對不會追究。

  秦二世上台之後,他本來就是個人精,所以對於過去的帳目查了但是沒有追究,只是告訴臣子們自己心裡都有個數。

  大臣們也都一直倖免於難。

  但是秦二世只是對過去的事情不予追究,他執政後,對於本朝的事情還是管控的很厲害。

  像是章邯這次把手伸進了國庫,秦二世就沒打算放過他。

  章邯最近可是燙手山芋啊,所有人都知道他把皇帝惹毛了。

  和大部分人想像的不一樣,秦二世沒有對章邯就此惱羞成怒這就下令查辦他懲戒他,反而對此事秘而不發,不讓任何人知道。


  

  是以朝中臣子們知道了都不敢說自己知道。

  最絕的就是秦二世對章邯的懲處了。

  都說秦始皇狠辣無情,可說實話,不叫的狗才咬人。

  秦二世吸取了自己父親的失敗教訓,堅決不做什麼性情中人。

  所謂的性情中人,就是喜怒無常唄。想高興就高興,想發脾氣就發脾氣,把周圍的人都給嚇得戰戰兢兢,本質上還是皇帝作為至高權力的擁有者,所以才會目空一切,根本不在意周圍的人的看法。

  但是全然不在乎外人的眼光,就是兩面效果。如果君王的決策是對的,那麼他這種不在乎外人眼光的優點,就會幫助他敢於冒著千夫所指的風險去做一些利在千秋的偉業或者大事。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好的政策,君王能夠力排眾議執行下去那自然是皆大歡喜。

  可如果君王的決策是錯的,那麼就會發生災難性的後果,神仙來了也救不了。

  靠著那種不可一世的自信,目空一切的態度,堅定地去執行一些錯誤的決定,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事情。因為一般人到不了這種程度。

  極端的性格只會讓人在敏感的事情上鑄成大錯。

  所以秦二世堅決不願意表露自己的心意,儘可能用溫和的手段和方法去解決一些事,是這個原因。

  秦始皇執政太多弊端都是因為自己的行為不當導致的。

  比如說章邯貪污這個事情,如果擱秦始皇的話,那一定是給我當牛做馬忠心耿耿的臣子幹了這事,我就既往不咎;如果誰忤逆朕,雖然不貪污,那就讓他去死吧。

  怎麼說呢,很直接的思維,以自己的感情好惡、喜怒哀樂為評價標準。這種思維沒什麼錯,但是要命!

  扶蘇就不這麼幹。

  他很生氣,但是比起殺了章邯一時泄憤,圖個一時的快感,扶蘇更想利用這個章邯去做一些他愛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品嘗苦果。

  扶蘇不是把少府寺作為自己王宮的府庫了嗎,緊接著他就給少府章邯下達了好幾條命令,讓他充實府庫,一定要把府庫里的窟窿全部補齊。

  秦二世早就發現了,光靠正人君子那一套根本做不成事情,關鍵時刻還得在做事方法也就是『術』上做文章。

  他老早就想著養一些奸臣為自己達成目標了。

  這奸臣,肯定是自己的替死鬼啊。

  扶蘇兜兜轉轉物色了好久,始終沒什麼好的人選。

  雖然有個周青臣,可是他實在是蠢的掛相,未來足以在史冊上留名,有機會進入博物館,選這個人恐怕自己會虧損的厲害。


  扶蘇只能留著他當做一個朝堂上給大家逗樂的人物。

  直到章邯伸手拿了國債錢,扶蘇這才抓住了契機。

  既然章邯喜歡貪錢,擅長挪用錢款。那扶蘇為什麼要白白浪費他的天賦呢。

  於是,秦二世就下令讓章邯去搜索錢財,充實府庫了。

  這個府庫,可是秦二世本人的私房錢。

  秦二世知道章邯會貪錢,所以故意讓自己的錢被他管理。

  那麼章邯最後只有兩個結局。

  第一,他貪了皇帝的錢,皇帝下令處死他。

  第二,章邯老老實實費盡心機給皇帝弄錢,雖然不出意外的話,章邯接下來不犯法不貪墨,未來能夠壽終正寢,但是章邯一定會通過非法手段去給秦二世搜刮財物。

  那麼按照大秦律法,他還是得死。

  所以,章邯那叫一個恨的牙痒痒啊。

  可是他處在這計謀之中,卻又無法脫身。

  秦二世給章邯來了一招兵法——圍師必闕。

  能讓獵物看到生機,往往意味著死亡。

  章邯就這麼掉進了一個陷阱里,目前不得不老老實實給秦二世弄錢。

  秦二世本來是個一窮二白的窮光蛋,現在忽然間變得富裕極了。

  該不會真的有人以為,秦二世的諸侯朝覲大會是靠著收來的國債舉辦的吧?當然不是,扶蘇用的就是章邯給自己找來的錢。

  馮去疾知道來龍去脈,他很清楚章邯現在和秦二世兩人都是笑裡藏刀。

  可惜秦二世的威望有目共睹,站在權力的頂峰上,他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他的英明之舉會被永遠地記載在歷史上,他的那些缺點則會被永遠地埋葬在冰山之下。

  也許二十年前不是大人們不相信扶蘇對自己錯誤的坦白,而是因為扶蘇是儲君,沒有人會說儲君有錯。

  但是真真假假,事過境遷,還去分辨有什麼意義呢?

  這是咸陽宮,全天下最聰明的人都在這裡了。

  每天上演的不是雞飛狗跳就是陰謀詭計。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