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戰陣第一武力(特鳴謝書友 腹黑葉凡 2張月票!)
第469章 戰陣第一武力(特鳴謝書友 腹黑葉凡 2張月票!)
有許多青年上台後,沒有三回合,便被楊六郎或楊七郎要麼打下擂台,要麼自知不敵、甘拜下風。
好在「比武招親」只比拳腳,不動刀兵,打擂失敗者無甚大礙。
楊國公府「比武招親」第一天下來,前來楊府打擂的上萬人中,竟無一人能通第二關。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當天晚飯後,汴京東城一家最大的客棧「河洛客棧」大堂中,坐滿了議論「比武招親」的客人。
「哎!這次來汴京,只能當是遊山玩水嘍!
我本來想著靠身手敏捷,還有奪魁的一點希望,哪知這楊國公府的「比武招親」這麼難啊!
光是進入擂台的門檻,提舉那三百斤的石鎖,我便做不到。
楊都督當真不愧是號稱「金刀無敵」,昔年攻打遼國的「幽州之戰」,於攻城戰中竟能擊殺了遼國勇將、駙馬蕭咄李!」
「張賢弟,你也不要想多了。
想陛下下旨為楊都督二個女兒舉行「比武招親」,勝者還賜武進士出身,那難度能小了?
愚兄雖然有幾把子力氣,今天入了擂台門檻,可還不是在第一關遇見楊忠便敗下陣來?
當真是不比武不知道,一比才知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
這楊國公府的兩名家將統領,竟然都如此厲害,枉我前年才中了武舉,本是信心十足!」
「劉兄,你此行可稱不虛。
至少在打擂中見識到了我大周龍驤軍大都督家將們的武藝水平,俾可回去了著意習煉提升,彌補自身不足,後年便可有很大希望中武進士!」
另一人插話道:
「這倒是說對了。
楊都督府上家將的武藝,基本也就代表了所有龍驤軍大都督府上家將的水平了,這是和大都督自身的武藝直接相關的。
要我說啊,咱大周武人,野戰單挑,當屬龍驤衛張指揮使為第一;
若是戰陣中百進百出,殺人如麻,當屬開熙初年的武狀元呼延大都督!」
「野戰單挑,張指揮使乃我大周第一武力,這我也贊同。
想昔年「揚州之戰」,張指揮使是年才十五歲,竟能一人盡殺唐國十餘「皇城司」頂尖高手,委實可怖!
這般戰績,只怕現在即使我大周如此強盛下,也沒幾人能做到。」
「不錯!我也認同張指揮使為野戰單挑之第一人。
要說現在有當年張指揮使「揚州之戰」時武力的,我看也就衛鎮撫使、胡鎮撫使、戴鎮撫使等「龍驤衛三鎮撫使」,以及張指揮使的長公子張興周了。」
「那可不見得!
我聽說張指揮使厲害就厲害在他的內功,乃是昔年華山陳摶老祖所傳授,當真神秘莫測、威力無比!
不過吧,我聽說陛下身邊的禁軍統領陳季興陳大人,見過他的人都說他高深莫測,也是難得的高手,甚至還有人說他是陳摶老祖的後人……」
客棧中眾人議論之下,因陳季興沒什麼世人所知的戰績,因而絕大多數人都認同張詠為大周野戰單挑第一人。
「要說戰陣中百進百出、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早十年應當是呼延都督為第一人。
現在麼,我覺得高都督才是第一人了。」
「呼延都督乃是開熙初年的武狀元,久在軍旅,三十餘年來百戰百勝!
不管是當年對戰遼國的「銀夏之戰」,還是對戰唐國,直到最近幾年的征伐星星教世界,歷戰陣無數,在戰場上幾無一合之將,這難道還不是最強?」
「呼延都督確曾是我大周戰陣中最強,不過他近年來畢竟歲數大了,年已五十多歲,這氣力嘛已經開始步入消退期。
而高都督亦是開熙十九年武狀元,經這十多年的征戰,武藝和經驗皆大進,年齡又才三十出頭,方當壯年。
聽聞在中亞戰場上,曾有遭遇戰,以萬名龍驤軍擊破十萬星星教聯軍、個人獨力陣斬百人之輝煌戰績!
依我看來,高都督戰陣中的武力,已勝過了步入老年的呼延都督。」
「要這麼說,倒也有些道理。
不過說這些都屬實扯遠了!咱們從全國各州趕來京城,可不是討論我大周第一武力的!咱們是來「比武招親」的。
今天的擂台我倒也進去了,承楊義相讓,還過了第一關。
不過我在第二關前,觀看了幾場打擂,只覺沒半點勝過楊六郎、楊七郎的把握,乾脆就沒上台獻醜。」
「這第二關守擂的楊家兄弟已這麼厲害,到了第三關面對楊家姐妹,豈不是更不是對手?
看來我此行,只好當做遊山玩水、見識我大周武功高手的神技了,對後年考武進士,倒也大也益處。」
「那倒未必!我看哪,這三關最難的還不是第三關,而是第二關。
你想啊,楊家兒郎和女兒都是自幼跟隨楊都督和折太君習武,一師所授,這武藝能有多大差別?
而楊八妹、楊九妹畢竟是女流之輩,氣力上還是要比男子小些的。」
「這個倒說得不錯,我聽說吧,楊六郎、楊七郎不放心兩個妹妹的終身大事,自告奮勇守第二擂,要為二個妹妹挑選出武藝蓋世的夫婿來。
所以我看哪,咱們還沒上場打第二關擂的諸位仁兄賢弟,該一同多研究一下楊六郎、楊七郎的武藝和打法才是!」
眾人正談到興頭上時,客棧大門開處,走進來了一個身穿遼人服飾的青年來。
青年衣飾華貴,身材高大頎長,面貌頗有幾分英武之色。
因「河洛客棧」中再無另一個遼人,這青年立即成了客棧中人眾矢之的。
青年找了一處偏角的桌椅坐了下來,問小二要了兩斤羊肉、一盤饅頭、一壺燒酒,便有滋有味的吃喝起來。
雖然大周自開熙二十五年征服遼國始,即力行的是「漢遼一視同仁」之策,這幾年來隨著遼地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許多遼人前來中原各地經商、務工,與漢人關係融洽。
然而在這幾乎坐滿了參加楊業府上「比武招親」的青年的客棧大堂里,僅此一個遼人,還是令眾人頗覺突兀。
「想不倒連遼人也有來參加「比武招親」,想要迎娶楊氏姐妹的了。
楊都督半生都在對遼做戰,按說該不會同意遼人做他的女婿罷!」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