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耿秉

  耿秉體魄魁梧,腰帶八圍。

  博通書籍,能夠解說《司馬兵法》,尤其喜好將帥用兵謀略。

  因為父親耿國的功勳而被任用為郎官,屢次上書談論軍事。

  曾認為中原空虛消耗,邊疆不安定,問題就出在匈奴。

  用戰爭消滅戰爭,是有盛德的君王的方法。

  漢明帝已經有心北伐,暗中很贊同他的意見。

  永平年間,漢明帝徵召耿秉到宮中,詢問他前後所奏的有利國家的謀略,拜任他為謁者僕射,於是耿秉被漢明帝親近寵幸。

  每次公卿集會議事,漢明帝常常帶耿秉上殿,拿邊疆之事詢問他,大多很對漢明帝的心思。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永平十五年,耿秉上書朝廷請求攻打北匈奴。」

  「漢明帝便讓耿秉、竇固和太僕祭肜、虎賁中郎將馬廖、下博侯劉張、好畤侯耿忠等人共同商議攻打北匈奴。」

  「從前匈奴有遊獵部落的援助和其他蠻族的依附,所以不能將它制服。」

  「在漢武帝時得到武威、酒泉、張掖、敦煌等河西四郡及居延、朔方以後,匈奴便失去富饒的養兵之地,斷絕了羌、胡關係,勢力範圍只剩下西域,而西域不久也依附了漢朝。」

  「所以,呼韓邪單于到邊塞請求歸屬,乃是大勢所趨。」

  「如今的南匈奴單于,情形與呼韓邪單于相似。」

  「但目前西域尚未依附漢朝,而北匈奴也沒有挑釁作亂。」

  「我認為應當首先進攻白山,奪取伊吾,打敗車師,派使者聯合烏孫各國以切斷匈奴的右臂。」

  「在伊吾還有一支匈奴南呼衍的軍隊,如果將他們打敗,便又折斷了匈奴的左角,此後就可以對匈奴本土發動進攻了。」

  「如今進攻白山,匈奴必定集合部隊救援,我們還應當在東方分散匈奴兵力。」

  「同年十二月,任命耿秉為駙馬都尉,竇固為奉車都尉,騎都尉秦彭為耿秉的副手」

  「耿忠為竇固的副手,全都設置從事、司馬等屬官,出京屯駐涼州。」

  「永平十六年二月,漢明帝派太僕祭肜與度遼將軍吳棠率領河東、河西的羌人、胡人部隊和南匈奴單于的部隊,共一萬一千騎兵,出高闕塞;」

  「派竇固、耿忠率領酒泉、敦煌、張掖三郡郡兵和盧水的羌人、胡人部隊,共一萬二千騎兵,出酒泉塞;」

  「派耿秉、秦彭率領由武威、隴西、天水等三郡募士和羌人、胡人部隊,共一萬騎兵,出張掖居延塞;」


  「派騎都尉來苗、護烏桓校尉文穆率領太原、雁門、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定襄等七郡郡兵和烏桓、鮮卑部隊,共一萬一千騎兵,出平城塞,一同討伐北匈奴。」

  「耿秉和秦彭進攻北匈奴匈林王,橫越沙漠六百里,到達三木樓山後,因北匈奴都已逃走,於是不戰而還。」

  「此戰只有竇固和耿忠一路大軍有所收穫,斬殺北匈奴一千餘人,奪取伊吾盧地區,並設置宜禾都尉。」

  「永平十七年夏天,漢明帝派耿秉和奉車都尉竇固、騎都尉劉張都出敦煌郡昆倉塞,進攻西域。」

  「命耿秉、劉張都交出調兵兵符,歸屬竇固調遣。」

  「漢軍集合部隊共一萬四千人,在蒲類海邊打敗白山的北匈奴部隊,於是進軍攻打車師國。」

  「車師國有車師後王和車師前王,車師前王是車師後王的兒子,兩個王庭相距五百餘里。」

  「竇固認為車師後王之地路遠,山谷深險,士兵將受到寒冷的折磨,因而打算進攻車師前王。」

  「但耿秉認為應當先去打車師後王,集中力量除掉老根,那麼車師前王將不戰自降。」

  「竇固思慮未定,耿秉奮然起身道:請讓我去打先鋒!」

  「於是跨上戰馬,率領所屬部隊向北挺入。」

  「其他部隊不得已而一同進軍,斬殺數千敵人。」

  李白:在整個東漢歷史上,耿秉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將軍。

  之所以說他特殊,是因為他做的事情,堪稱驚天動地!

  他領頭策劃了東漢滅北匈奴的整個計劃,並且帶頭實施了這個計劃。

  嚴格來說,東漢滅掉北匈奴,勒石燕然,這個結果大部份的功勞,都得算在耿秉的頭上。

  提到勒石燕然,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那位外戚竇憲。

  至於耿秉這個名字,除了對東漢歷史特別了解的人,絕大多數人可能壓根就沒聽說過。

  而與之相反的事,後世很多專門研究東漢的歷史學家,都對耿秉非常惋惜。

  大家幾乎一致認為,耿秉應該是東漢最被低估的名將。

  而且以他的戰績,原本是可以妥妥進武廟的!

  甚至於有人認為,如果當年東漢時期,一切正常的話。

  以耿秉的戰績,他不光能進武廟,而且可能還會直接越過七十二陪祭名將的位置,直接名列武廟十哲的榜單!

  耿秉出生的時候,劉秀應該已經掃平了大半個中原,或者剛剛統一天下後不久。


  耿秉的爺爺名叫耿況,大伯名叫耿弇。

  在東漢開國的歷史上,這倆人都是最重要的角色。

  當年劉秀招撫河北的時候,正是耿家父子,最初站出來支持劉秀,所以才有了後來劉秀建立東漢的成就。

  毫不客氣的說,如果當時沒有耿家的支持,就算劉秀真會召喚隕石,他也很難建立東漢。

  不是劉秀不夠猛,實在是耿家太重要了。

  再加上後來耿家比較識趣,在劉秀起飛之後,一直扮演輔助的角色,始終堅定站在劉秀這邊,一直沒有二心。

  而且在劉秀統一天下之後,耿家及時放棄了手裡的權力,更是在劉秀面前刷滿了好感。

  所以後來,等到東漢徹底統一天下,大家開始正式分蛋糕的時候,耿家就分到了最大的一塊蛋糕。

  對於後來的東漢政權來說,耿家相當於是大股東,而且人家手裡拿的是原始股!

  同時,後來在東漢統一戰爭結束之後,耿況和耿弇父子,及時放棄了兵權,並且隱退回家。

  這個結果,直接導致耿家其他幾個男丁,開始受到重用。

  後來,耿家第二代的幾個男人,也就是耿弇的幾個弟弟,清一色都是太守以上級別的官員。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耿秉出生了。

  耿秉他爹,是耿家的三兒子耿國。

  在東漢開始休養生息之後,耿國的仕途一直很順利,最後做到了大司農的位置,位列九卿之一。

  「車師後王安得震驚恐懼,帶領幾百騎兵出來迎接耿秉。」

  「但竇固的司馬蘇安想把全部功勞都歸竇固,立即騎馬去對安得說」

  「漢朝尊貴的將領只有奉車都尉竇固,他是天子的姐夫,爵位是通侯,應先向他投降。」

  「安得於是返回去,改派他的部將迎接耿秉。」

  「耿秉非常憤怒,披甲上馬,指揮他的精銳騎兵徑直到竇固軍營」

  「車師後王說要投降,到現在還不來,請讓我去砍下他的腦袋。」

  「安得驚慌,便走到城門外面迎接耿秉,摘去王冠,抱住馬腿投降。」

  「耿秉便帶著安得去拜見竇固。車師前王也隨之投降。」」

  「車師便全部平定,大軍回國。」

  「東漢朝廷重新設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東漢逐漸恢復對西域的控制。」

  「永平十八年八月,漢章帝即位,任命耿秉為征西將軍。」


  「派他巡視涼州邊境,慰勞賞賜城堡營寨的羌人、胡人。」

  「十一月,戊己校尉耿恭遭北匈奴圍困,漢章帝派耿秉屯駐酒泉郡,代理太守酒泉職務;」

  「派酒泉太守段彭與謁者王蒙、皇甫援徵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郡兵及鄯善的軍隊,共七千餘人,前往救援耿恭。」

  「建初元年,漢章帝任命耿秉為度遼將軍。」

  「耿秉在邊疆任職七年,匈奴人懷念他的恩德信譽。」

  「後耿秉受召任執金吾,很受漢章帝親近器重。」

  「漢章帝每次巡視郡國及駕幸宮殿台觀,耿秉常常率領禁軍護衛於左右。漢章帝任命耿秉的三個兒子做郎官。」

  「章和二年十月十七日,漢章帝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討伐北匈奴。」

  「任命耿秉征西將軍,作為竇憲的副統帥,徵調北軍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兵和黎陽營、雍營、邊疆十二郡的騎兵,以及羌人、胡人部隊,出塞征討北匈奴。」

  「永元元年六月,竇憲、耿秉從朔方郡雞鹿塞出發,南匈奴單于從滿夷谷出發,度遼將軍鄧鴻從稒陽塞出發。」

  「三路大軍預定在涿邪山涿邪山會師。」

  「竇憲分別派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率領南匈奴一萬餘精銳騎兵,同北匈奴單于在稽落山會戰。」

  「大敗北匈奴軍,北匈奴單于逃走。」

  「漢軍追擊北匈奴各部落,於是到達私渠北鞮海,共斬殺大部落王以下一萬三千人,生擒者甚多,還俘獲各種牲畜百餘萬頭。」

  「由副王、小王率眾前來投降的,先後有八十一部、二十餘萬人。」

  「竇憲、耿秉出塞三千餘里,登上燕然山,命令中護軍班固刻石建立功碑,記錄東漢的國威和恩德,然後班師回朝。」

  「九月,耿秉因此戰的功勞被封為美陽侯,食邑三千戶。」

  「耿秉生性勇敢,而且處事簡練,行軍時常常自己披著鎧甲走在前面,停下來休息時不安營紮寨,」

  「但也把哨兵放得遠遠的,明確誓約,有緊急情況,軍陣馬上排成,士兵都樂意效死。」

  「永元二年,耿秉代替桓虞擔任光祿勛。」

  「永元三年夏天,耿秉去世,時年五十多歲。」

  「漢和帝賜給朱棺、玉衣,命將作大匠為其挖墓,給予奏軍樂的待遇,五營騎兵三百多人送葬。」

  「匈奴人聽說耿秉去世,全國民眾大哭,有人甚至割臉流血以表達心中的悲痛。」


  蘇軾:而耿秉出生的時候,耿家真正的奠基人,耿況和耿弇,已經退休回家了。

  估計當時這兩位大佬,退休回家之後,也沒啥別的事情,所以就開始專心教孩子。

  在耿家這一脈的歷史上,耿況算是第一代,耿弇和他的幾個弟弟是第二代,而耿秉則是耿家的第三代。

  因為爺爺和大伯,退休回家之後,沒啥事做。

  所以在教導耿家第三代的時候,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這直接導致,後來耿家的第三代人裡面,幾乎沒出什麼紈絝子弟,完全不像其他頂級世家的二代那樣。

  同時,在爺爺和大伯的教育下,後來耿家的第三代人,幾乎人人都精通打仗!

  不是會打仗,而是幾乎人人都精通打仗!

  這事其實也很正常,畢竟耿弇本人就是名將。

  當年耿弇統領的幽州鐵騎,幾乎是劉秀麾下的最強精銳,直接在戰場上橫掃天下。

  耿弇本人,也是名列武廟的頂尖名將。

  有這麼一個長輩,從小貼身教導,耿家第三代的水平,自然不用多說。

  而在耿家眾多的第三代孩子裡面,耿秉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展現出了特別驚人的戰爭天賦。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耿秉就精通各種兵法,尤其精通《司馬法》。

  耿秉的精通,直接到了可以給《司馬法》做解說的水平。

  就這樣,因為耿秉掌握了耿家的核心技術,所以從很早開始,耿家就已經確定,將耿秉作為第三代的帶頭人來培養。

  而對於耿家的這個選擇,劉秀和劉莊父子,應該也是比較認可的。

  劉秀對耿秉的認可程度,基本上就相當於後來諸葛亮對姜維,或者唐太宗對薛仁貴,完全就是將其當成了下一朝的領兵大將來培養。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劉秀時代,耿秉基本上沒有任何表現的機會。

  一是因為劉秀在位後期,東漢整體一直在休養生息,沒什麼大仗可打。

  二是因為當時很多老將都還活著,比如說耿秉、鄧禹、馬援,這時候都活著,所以也輪不上年輕的耿秉上場表現。

  就這樣,直到劉秀去世,漢明帝即位。

  老一輩的耿秉、馬援等人,這時候都去世了,輪到了二代武將上場,耿秉才逐漸脫穎而出。

  漢明帝即位後,直接任命耿秉為『謁者僕射』,做了自己的貼身軍事顧問。

  每次東漢高層開小會的時候,漢明帝都會帶著耿秉。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