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民族英雄李廣
李廣,隴西郡成紀縣人,世代傳習射箭之術,先祖秦朝將軍李信曾追獲燕太子丹。
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入侵蕭關,李廣以「良家子」的身份參軍,
因善於騎術和射箭,斬獲敵人首級眾多,被封為漢中郎。
李廣的堂弟李蔡,被任為中郎。
s🎸to9.com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二人又都任武騎常侍,年俸八百石。
李廣隨漢文帝出行狩獵時,格殺猛獸,英勇無敵。
漢文帝認為,如果他生活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
「漢文帝後元七年漢文帝去世,漢景帝劉啟即位後,任李廣為隴西都尉,後又改任騎郎將。」
「吳、楚七國叛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從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
「在昌邑城下,李廣奪取敵人軍旗,立功揚名。」
「可是,由於梁孝王私自把將軍印授給了李廣,回朝後,朝廷沒有對李廣進行封賞。」
「之後,李廣被調任為上谷郡太守,屢次與匈奴交戰,典屬國公孫昆邪向漢景帝哭訴說,」
「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但他仗著自己有本領,不停和匈奴作戰,恐怕他會死在戰場上。」
「於是,漢景帝調李廣任上郡太守。」
「之後,李廣轉任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上郡等郡太守,每一任上,都以力戰聞名。」
「匈奴大舉入侵上郡時,漢景帝派遣一名內官跟隨李廣學習。」
「一次,內官帶領幾十名騎兵縱馬馳騁時,遇到三名匈奴人。」
「交戰中,三名匈奴人不但射傷了內官,還幾乎殺光了他帶領的騎兵。」
「內官逃回到李廣身邊後講明了情況,李廣認為這三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鵰能手。」
「於是,李廣帶領一百名騎兵去追擊。」
「追上三名匈奴人後,李廣命令騎兵左右散開,兩路包抄,他親自去射殺,」
「最終兩人被射死,一人被活捉,如李廣所料,他們果然是匈奴的射鵰手。」
「這時,遠處有幾千名匈奴騎兵趕來,他們以為李廣是誘敵之騎兵,便到山上擺好了陣勢。」
「李廣的百名騎兵很驚恐,想回馬飛奔逃跑。」
「李廣卻認為,他們離大軍幾十里,按照眼前的情形,如果騎馬逃跑,匈奴一旦追擊射殺,他們立刻就會被殺光。」
「但如果他們停留不走,匈奴人就會以為他們是大軍派來的誘敵之兵,必定不敢攻擊他們。」
「於是,李廣下令騎兵向前,直到離匈奴陣地大約二里的地方才停下來,並命令所有人下馬解鞍。」
「騎兵們擔心敵人數量多,又離得近,如果有了緊急情況,不知道該怎麼辦。」
「李廣反而認為此舉會讓敵人更加堅定地相信他們是誘敵之兵。果然,匈奴騎兵不敢攻擊他們。」
「有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監護士兵,李廣立即上馬和十幾名騎兵一起奔馳,趁機將其射死,」
「之後又回到自己的騎兵隊伍里,像之前一樣解下馬鞍,並讓士兵們放開馬,隨意躺臥。」
「當時正值日暮黃昏,匈奴軍隊看到李廣及其騎兵的表現,始終覺得奇怪,不敢進攻。」
「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為漢朝在附近有伏兵,想趁夜偷襲他們,便領兵撤離了。」
「第二天早晨,李廣才回到大軍營中,原來,大軍因為不知道李廣的去向,所以無法接應。」
「後元三年,漢景帝駕崩,漢武帝劉徹即位,因左右近臣都認為李廣是名將,」
「於是,漢武帝將李廣由上郡太守調任未央宮衛尉。」
「李廣出任未央宮衛尉時,程不識出任長樂宮衛尉。」
「程不識曾和李廣都出任過邊郡太守併兼管軍隊駐防,但是二人治軍風格各異。」
「攻打匈奴的時侯,李廣的軍隊沒有嚴格的隊列、陣勢,」
「而且會在水草豐盛的地方駐紮,晚上也不打更自衛,幕府簡化各種文書簿冊,」
「不過,李廣在遠處布置了哨兵,軍隊不曾遭遇危險。」
李白:程不識則對隊伍編制、行軍隊列、駐營陣勢嚴格要求,不但夜裡打更,
而且軍吏要通宵達旦地處理公文簿冊,軍隊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險。
程不識認為,李廣治軍簡便易行,然而敵人如果突然進犯,
他就無法阻擋了,而自己的軍隊雖然軍務煩擾,但敵人也無法進犯。
當時,李廣、程不識都是漢朝邊郡名將,但匈奴害怕李廣的謀略,士兵也大多願跟隨李廣,而以跟隨程不識為苦。
元光二年,漢武帝聽從王恢之言,在馬邑城兩旁的山谷中埋伏重兵,意圖圍殲匈奴,
李廣任驍騎將軍,受護軍將軍韓安國統領節制。
但因匈奴發覺了漢軍的計謀,大軍無功而返。
元光五年,李廣由衛尉被任為將軍,出雁門關進攻匈奴。
李廣戰敗,被匈奴生擒。
當時,李廣受傷很重,匈奴騎兵就把他放在兩匹馬的中間,裝在繩編的網兜里躺著。
走十多里路後,李廣假裝死去。
他斜眼看到身旁的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於是突然縱身一躍,跳上了匈奴少年的馬,並趁勢奪了他的弓,
之後,李廣打馬向南飛馳數十里,重遇殘部,並帶領殘部進入關塞。
回到京城後,朝廷把李廣交給執法官吏。
官吏認為李廣損失重大,又被敵人活捉,應當斬首,李廣用錢物贖了死罪,削職為民。
贖為庶民後,李廣和已故穎陰侯灌嬰的孫子灌強一起隱居在蘭田,常到南山中打獵。
一天夜裡,他帶著一名騎馬的隨從外出,與人在田野間飲酒。
回程走到霸陵亭時,霸陵尉喝醉了,對李廣大聲喝斥,並禁止其通行。
李廣的隨從說他是前任李將軍。亭尉則言,現任將軍尚且不許通行,何況是前任。
隨後扣留了李廣,讓他夜宿霸陵亭下。
元朔元年,匈奴入侵殺死了遼西太守,韓安國將軍戰敗,被遷調到右北平,數月後病死。
因此,漢武帝又召見李廣,任他為右北平郡太守。
李廣隨即請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軍中,就殺了霸陵尉。
匈奴聽說李廣駐守右北平後,稱他為「漢朝的飛將軍」,數年不敢侵犯。
石建去世後,漢武帝召見李廣,讓他接替石建任郎中令。
元朔六年,李廣被任命為後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塞征伐匈奴。
許多將領因戰功被封侯,但李廣的軍隊卻沒有戰功。
「元狩二年,李廣以郎中令官職率領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張騫率領一萬騎兵與李廣一同出征,分行兩路。」
「行軍約幾百里後,匈奴左賢王率領四萬騎兵包圍了李廣,士兵們都很害怕,李廣就派他的兒子李敢騎馬往匈奴軍中奔馳。」
「李敢獨自和幾十名騎兵飛奔,直穿匈奴騎兵陣,又從其左右兩翼突出,回來後向李廣報告,說匈奴敵兵很容易對付,士兵們這才安心。」
「李廣布成圓形兵陣,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
「漢兵陣亡過半,箭也用光了。」
「李廣命令士兵拉滿弓,不要放箭,然後親自用大黃弩射匈奴的副將,射死幾人後,匈奴的軍隊漸漸散開。」
「這時天色已晚,軍吏士兵都面無人色,李廣卻神態自然,並且更加注意整頓軍隊。軍中從此皆佩服李廣的英勇。」
「第二天,李廣繼續奮力作戰,張騫的軍隊也趕到了,匈奴軍解圍退去。」
「這時,李廣的軍隊幾乎已經全軍覆沒,只好收兵回朝。」
「按漢朝法律,張騫行軍遲緩,延誤限期,應處死刑,但張騫用錢贖罪,降為平民。」
「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封賞。」
「李廣的堂弟李蔡曾和李廣一起侍奉漢文帝。」
「漢景帝時,李蔡因已有軍功,賜二千石祿;」
「武帝元朔五年,李蔡任輕車將軍,後因隨衛青攻打匈奴右賢王有功,被封為樂安侯。」
「元狩二年,李蔡任丞相。李蔡的聲名不如李廣,卻被封為列侯,官至三公。」
「李廣曾和王朔私下閒談,回憶起從漢朝攻打匈奴以來,他沒有一次不參戰,各部校尉以下的軍官,才能不及中等,但憑藉軍功被封侯的有幾十人。」
「他自覺不比別人差,但沒有一點軍功可以獲得封地,落得如此境地,他不知道是因為自己沒有封侯的骨像,還是說命該如此。」
「王朔讓李廣想一想,自己是否做過令人悔恨的事情。」
「李廣說,自己做隴西太守的時候,有一次羌人反叛,他誘降了八百多人,但最終卻欺騙了他們,把他們都殺了。」
「王朔認為,這就是李廣不被封侯的原因。」
「元狩四年,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大舉出征匈奴,李廣請求隨行。」
「初時,漢武帝認為他年事已高,沒有答應,但經不住李廣多次請求,漢武帝最終讓他出任前將軍。」
「李廣隨衛青出塞以後,衛青活捉到一名匈奴兵,得知了單于住的地方。」
「於是,衛青就帶領精兵去追逐單于,而命令李廣和右將軍的隊伍合併,並從東路出擊。」
「東路迂迴繞遠,缺少水草,大軍勢必不能並隊行進。」
「李廣請求說,自己從少年時就與匈奴作戰,至今才得到一次與單于對陣的機會,他願做前鋒,先和單于決一死戰。」
「但是,衛青曾暗中受到漢武帝的警告,漢武帝認為李廣年老,命運不好,不讓他與單于對陣,以免俘獲單于的目標落空。」
「當時,公孫敖剛剛丟掉侯爵,隨衛青出征,任中將軍,衛青想讓公孫敖與自己一起對陣單于,所以,故意把李廣調開。」
杜甫:李廣知道內情,因此堅決要求衛青收回調令。
但是,衛青不僅沒有答應,還命令長史寫文書發到李廣幕府,讓他趕快到右將軍部隊中去。
李廣心中惱怒,沒有向衛青辭行就領兵起程,與右將軍趙食其合兵後從東路出發。
結果,因為軍隊沒有嚮導以致迷失道路,李廣落在衛青之後。
而匈奴單于在戰中逃跑,衛青也沒有戰果,只好回兵。
衛青向南行渡過沙漠時,遇到了李廣和趙食其。
李廣謁見衛青之後,回到了自己軍中。
衛青派長史帶著乾糧和酒送給李廣,順便向李廣和趙食其詢問迷失道路的情況,因為衛青要給漢武帝上書報告詳細的軍情。
但是李廣沒有回答。衛青又派長史責令李廣幕府人員前去受審對質,李廣認為校尉們沒有罪,是他自己迷失道路,願意親自到衛青的幕府去受審對質。
到了衛青幕府後,李廣對其部下說,他從少年起與匈奴打過大小七十多仗,
如今有幸跟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他的部隊去走迂迴繞遠的路,偏又迷失了道路,這或許是天意。
況且他已六十多歲了,不願再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
之後,李廣拔刀自刎。
李廣去世後,李廣軍中所有將士都為之痛哭。
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也都為李廣落淚。
右將軍趙食其單獨被交給執法官吏,本應判死罪,但趙食其用財物贖罪,降為平民。
李廣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李當戶、李椒、李敢,三人都任郎官。
李當戶和李椒都比李廣先去世。
李敢曾以校尉官的職位隨霍去病出擊匈奴左賢王,因軍功被封關內侯,並接替李廣任郎中令,後因打傷衛青,被霍去病射死。
李敢之子李禹受太子寵愛,但李禹貪財好利,李氏家族日漸衰微。
李當戶遺腹子李陵,曾任騎都尉,攻打匈奴時被誘降,後娶匈奴單于之女,漢武帝因此殺其母親及妻兒全家。
從此,李家的名聲敗落,隴西一帶曾為李氏門客的人士,都以此為恥。
李廣是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因斬獲敵人首級眾多,被封為漢中郎。
漢景帝劉啟即位後,任李廣為隴西都尉,又改任為騎郎將。
吳、楚七國叛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聲名大顯。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