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一平交趾張輔
張輔用實際行動向朱棣證明,他沒有看錯人,在隨後的夾河、彰德、靈璧戰役中,張輔都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戰功。
當朱棣率領大軍進入南京城的時候,張輔就在他的身邊。
因此,在9月份封賞靖難功臣時,按照張輔的戰功本應封為侯爵,但是朱棣考慮到張輔的妹妹是後宮妃子,為了避嫌親近外戚,因此冊封張輔為信安伯。
在靖難之役中,張輔與丘福、朱能等人並肩戰鬥,眾人很清楚張輔的功勞,這也是兩位公爵功臣為張輔打抱不平的原因。
明成祖朱棣聽後非常認同,隨後便將張輔封為新城侯,增加俸祿至1500石。
「張輔洪武八年出生於漠北蒙古,是河南祥符人。」
「張輔字文弼,是河間王張玉的長子。」
「燕王朱棣起兵時,張輔隨父親張玉四處征戰,擔任指揮同知。」
「建文二年十二月,張玉在東昌戰死,張輔繼任父親職位。」
「他隨燕王在夾河等地征戰,都有立下戰功。」
「建文四年六月,張輔隨朱棣前往進攻南京,被加封為都指揮同知。」
「跟隨朱棣入京師後,被封為信安伯,食祿千石,被賜與世襲誥券,張輔的妹妹被封為皇妃。」
「丘福、朱能諫言張輔父子戰功赫赫,不可因為是外戚就薄給賞賜。」
「永樂三年,張輔被加封為新城侯,加祿米三百石。」
「安南國賊臣黎季犛父子弒殺陳姓皇帝篡奪了王位,立黎季犛的兒子黎蒼為皇帝。」
「永樂元年,原安南臣子裴伯耆到朝廷告難。」
「永樂二年,原安南國王陳日煃之弟陳天平投奔明成祖朱棣,後黎季犛假裝請陳天平回國。」
「永樂四年,朱棣派遣都督僉事黃中、前大理卿薛岩率兵護送陳天平回去,黎季犛派兵埋伏在芹站突襲,殺死陳天平和薛岩,黃忠領兵而還。」
「朱棣下令誅殺黎季犛父子,命成國公朱能為征夷將軍,張輔、沐晟為副將軍,率領豐城侯李彬等十八位將軍,士兵八十萬,率兵分道進攻安南。」
「十月二日,朱能死於軍中,軍隊由張輔帶領。」
「九日,張輔攻破隘留關。」
「十四日,張輔與沐晟在白鶴會師。」
「朱棣聽聞朱能去世後,任命張輔為將軍。」
「十二月,張輔在嘉林江大敗安南軍,一月,張輔、沐晟聯合接連攻下多邦城、東都、西都,季犛焚燒宮室逃到海上,三江州縣全部歸降。」
「永樂五年春,張輔派清遠伯王友等人渡過注江,攻破籌江、困枚、萬劫、普賴等寨,斬首三萬七千餘級。」
「安南將領胡杜聚船在盤灘江上,張輔派降將陳封襲擊趕走了他,奪取其船隻,平定了東潮、諒江等府州。」
「不久,張輔在木丸江擊破黎季犛的舟師,斬首一萬級,擒獲將校一百餘人,安南軍溺死無數。」
「明軍一直追擊到膠水縣悶海口。在咸子關築城,張輔令都督柳開守城。」
「之後,安南軍由富良江進兵。」
「張輔和沐晟夾岸迎戰,柳升等人率領舟師橫擊,大破安南軍,斬殺數萬人,明軍乘勝窮追。」
「當時天旱,江水淺,安南軍棄船上岸逃走。」
「明軍到達時,突降大雨,江水上漲,張輔軍遂得全部渡江。」
「五月,張輔到達奇羅海口,抓獲黎季犛和他的兒子黎蒼等人,將其送入京師,安南平定。」
「經統計安南府州四十八個,縣一百八十個,戶三百一十二萬。」
「「朝廷訪求陳朝皇室的後代未果,便設交趾布政司,將其土地歸屬朝廷。」
「朱棣為此詔告天下,諸王和百官都奉表祝賀。」
「次年,張輔班師回朝。皇上在奉天殿賜宴招待他,進封張輔為英國公,歲祿三千石,並賜予世襲誥券。」
「永樂六年冬,陳氏舊臣簡定發動叛亂,另立陳季擴為皇,朱棣命沐晟率軍征討,沐晟在生厥江大敗。」
「永樂七年,朱棣又任命張輔為征虜將軍,張輔在叱覽山伐木造船,率軍至慈廉州,攻破喝門江,攻克廣威州孔目柵。」
「在咸子關遇到敵軍,敵軍有船六百餘艘,保衛江東南岸。」
「張輔率領陳旭等人以划船迎戰,乘風縱火,擒獲敵軍將帥二百餘人,截獲全部船隻。」
「敵軍將領阮景異率三百艘戰船迎戰,張輔再次大破敵軍。」
「敵軍將領陳季擴自稱為陳氏後代,派遣使者向朝廷請求承襲王位。」
「張輔認為這是一種欺詐,於是派遣將領朱榮、蔡福等人率領步騎先行進軍,隨後張輔率領舟師,在美良山一戰中抓獲簡定等人,將其送往京師。」
李白:永樂二年,盤踞在西南邊陲的黎季犛向朱棣奏表請求冊封,明成祖冊封他為安南國王。
兩年後,朱棣派大理寺卿薛岩前往安南國,沒想到被黎氏埋伏殺害。
明成祖朱棣得知消息極為憤怒,於是命成國公朱能為征夷將軍,張輔擔任右副將軍,西平侯沐昇為左副將軍,分兵兩路進攻安南。
沒想到,明軍剛剛進入安南,統帥朱能就生病去世了,張輔就成為明軍的最高指揮。
張輔首先進行宣傳造勢,發布檄文細數黎氏的20條罪過,軍隊從憑祥一路高歌猛進、連戰連捷,最終抵達安南國最堅固的城邦。
安南國的黎氏本來想依靠山河天險死守,消磨明軍的戰鬥意志,但是張輔積極備戰,就地取材製造戰艦準備強攻。
就在這時,明成祖朱棣任命張輔為統帥的詔令到達安南,在這份詔書中,朱棣重點說明了兩件事。
第一是將張輔接替朱能這件事,和當年常遇春突然去世後,李文忠負責接替一樣,信任、勉勵張輔的意思非常明顯。
第二是建議張輔儘快滅賊,因為冬季的瘴癘之氣比較少,對明軍中的北方士兵更加友好。
在朱棣的鼓舞要求下,張輔先採取聲東擊西戰術,有效調動敵軍,隨後組建敢死隊在半夜發起突襲,順利攻破城牆。
安南軍又驅趕象群迎戰明軍,張輔令人將畫的獅子掛在馬頭上,並且再用火槍恐嚇象群,最終大象紛紛掉頭逃跑,安南軍隊潰不成軍。
「永樂八年正月,張輔攻擊敵軍餘黨,斬殺數千人,只有陳季擴未抓獲,朱棣留下沐晟討伐,召張輔回朝。」
「陳季擴雖然請求投降,但趁張輔回師時,再次率軍進攻,沐晟已經無法穩定局勢。」
「當時還有一些交趾人投奔敵軍,假裝歸降,另一些明朝將領對於剿匪更加懈怠。」
「永樂九年正月,朱棣命張輔為副將軍,與沐晟協力討交趾陳季擴。」
「張輔在軍中申明軍令,都督黃中驕縱違抗命令,張輔將其斬首以服眾。」
「七月,張輔在月常江攻破敵方將領阮景異,截獲百餘艘敵船,生擒敵方元帥鄧宗稷等人,又捕殺數位敵軍首領,後因為瘴癘流行而撤軍。」
「次年八月,張輔在神投海攻打陳軍,雙方激烈的戰爭,從早上六七點戰到十一點,大破陳軍。」
「後進軍乂安府,敵軍大多歸降。」
「永樂十一年冬,張輔與沐晟在順州會師,戰於愛子江,敵軍驅象前進。」
「士卒在張輔的指揮下放箭攻擊象奴與象鼻。大象回頭奔走,踩踏敵軍無數士兵。」
「將領楊鴻、韓廣、薛聚等人乘勢前進,陳軍大敗。」
「張輔又追至愛母江,降服敵軍。」
「次年正月,張輔進至政平州,聽聞陳軍屯駐於暹蠻、昆蒲等地的欄柵中,於是率軍前往。」
「張輔在夜間抵達敵軍營地,擒獲數名敵軍將領,陳季擴逃往寮國,張輔派遣指揮師祐率兵前往,攻破寮國三個關口,抓住陳季擴及其妻兒,押回京師。」
「叛亂平息後,張輔在敵軍所占領的城地,分設升、華、思、義四州,增設衛所,授予歸降者官職,留下士兵駐守後回京。」
「永樂十三年春,張輔到達京師,被任命為交阯總兵官前往鎮地,而陳月湖等人繼續作亂,張輔悉數平定,次年冬天,張輔被朱棣召回。」
「永樂二十年春二月,朱棣命張輔等人商議北征糧運事宜,張輔等人商議後認為應當分前後兩隊運輸,在前運輸的隊伍隨大軍前行,後面的隊伍為後援。」
「次年秋,朱棣聽到韃靼首領阿魯台即將率軍進犯明朝邊疆,部署張輔、安遠侯柳升等人隨軍征服阿魯台。」
「永樂二十二年春正月,朱棣任命張輔領左掖士兵隨軍出征。」
「六月,朱棣到邊境不見阿魯台蹤影,便派遣張輔、王通等人分兵進入山谷搜尋,張輔等人未找到阿魯台部的蹤影。」
「張輔奏請自己領一個月兵糧,追擊阿魯台。但是朱棣決意令張輔等人回師。」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朱棣在回師途中病逝。」
「同月仁宗朱高熾即位後,張輔掌管中軍都督府事務,被封為太師,並領取兩個職位的俸祿。」
「不久令張輔到北京倉支取太師俸祿,當時百官俸祿多在南京倉支給,這是朱高熾給予張輔的恩典。」
「朱棣喪滿二十七日時,朱高熾穿戴素冠麻衣上朝,群臣皆穿吉服,只有張輔與大學士楊士奇和朱高熾穿著相同,朱高熾感嘆張輔知禮,更加重用他。」
「不久張輔被任命掌管經筵事務,監修實錄。」
「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謀反,意圖引誘朝中功臣作他的內應,暗中派人深夜到張輔住所,張輔抓住他上報宣宗朱瞻基,得到了漢王高煦謀反的證據,於是請求率兵平亂。」
「朱瞻基決定親征,命張輔隨行。」
「叛亂平定後,增加張輔的俸祿三百石。」
「此後,張輔威名更盛,長久掌握兵權。」
「宣德四年,都御史顧佐請求保全功臣,朱瞻基下詔解除張輔中軍都督府掌府事的職務,令他侍奉左右,為軍國重事出謀劃策,進封為光祿大夫、左柱國,只有初一和十五需要上朝。」
「宣德十年,明英宗朱祁鎮即位,加封張輔為號翊連佐理,掌管經筵事宜,監修《宣宗實錄》。」
「太監王振專權時,只有張輔與之抗衡。」
「正統十四年,瓦剌入侵大同,王振鼓動明英宗朱祁鎮親征,張輔隨軍出行。」
「但張輔年事已高,無法參預軍政。」
「到達土木堡後,張輔死於兵難之中,年七十五歲。」
「景泰元年,明代宗朱祁鈺追封他為定興王,諡號忠烈。」
杜甫:張輔率軍攻克安南都城,下令嚴格約束明軍將士,不得擾民,安撫安南過的百姓和官吏。
不久之後,安南國都城周邊的殘餘勢力紛紛歸附,來歸者日以萬計,意思是每天都有上萬人來投降歸順。
此次平定安南的戰役一直持續到1407年5月,前期由於安南王黎氏逃到海上,一直沒能抓獲,後來張輔設計誘騙,最終將黎氏家族核心成員全部活捉,還包括安南國的朝廷官員,張輔派人押送到京城。
明成祖朱棣在安南設置交趾布政司,管轄州府48個、人口達到312萬,土地全部劃入明朝疆域。
這是自從唐朝滅亡之後,歷經400餘年,交趾再次回歸中華版圖。
朱棣對此非常高興,他頒發詔書宣告天下,百官群臣紛紛上表祝賀。
張輔率領大軍回到京城,朱棣專門設宴款待,興致高漲的朱棣當即寫下《平安南歌》來抒發心情。
鑑於張輔此次的功勞,明成祖朱棣詔令加封張輔為右柱石、英國公,俸祿增加至3000石。
想要征服某地的土著居民,並不容易,在張輔離開安南之後不久,當地陳氏家族就發動叛亂。
明成祖朱棣得知消息後,首先命沐昇前往平叛,沒想到大敗而歸。
朱棣再次啟用張輔,任命他為征虜將軍,帶領明軍討伐安南叛軍。
經過整整一年的作戰,張輔再次肅清叛軍餘孽,率軍回師京城。
在隨後的六年時間裡,安南又發生兩次叛亂,朱棣都是派張輔成功平定。
朱棣直接任命張輔為交趾總兵官,負責鎮守安南地區。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