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第443章 詞中之龍辛棄疾

第443章 詞中之龍辛棄疾

  他膚碩體胖,健壯如虎,有神獸青兕之勇。

  他,以恢復為志,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

  他,被稱為詞壇飛將軍,可他只想沙場點兵。

  他是辛棄疾,一個本想橫戟沙場卻無奈終日弄墨的男人。

  「辛棄疾出生於南宋時期的山東濟南,彼時北方在金人統治之下。」

  「祖父辛贊雖在金朝為官,卻一直心系宋朝,渴望南歸,無奈家族人多無法成行。」

  「辛贊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將愛國之情傳遞給他。」

  「使辛棄疾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金國皇帝完顏亮大舉進犯南宋,北方漢人不堪壓迫紛紛起兵造反。」

  sto9.c🚀om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辛棄疾毅然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起義軍,並擔任軍中掌書記。」

  「這個職位不僅要負責起草軍中書檄文告,還能參與軍中機密事宜。」

  「為取得南宋朝廷支持,辛棄疾力勸耿京南下接受南宋領導。」

  「耿京很快接受建議並派辛棄疾南下,辛棄疾一行人到建康成功見到宋高宗。」

  「宋高宗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為右承務郎、天平軍掌書記。」

  「當時北方的起義軍眾多,但規模普遍不大。」

  「辛棄疾率領的兩千餘人在其中已算一股不小的力量。」

  「然而,與金朝的強大兵力相比,仍顯薄弱。」

  「在這樣的局勢下,辛棄疾深知只有與南宋朝廷聯合,才能有更大的勝算。」

  「他憑藉著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動力,在複雜的局勢中為起義軍尋找出路。」

  「在起義軍中,辛棄疾不僅展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還以其重情重義的品質贏得了眾人的敬重。」

  「他與義端和尚的故事,更是凸顯了他的勇猛和果斷。」

  「義端和尚在辛棄疾的勸說下,本已答應投奔耿京。」

  「卻因貪圖金人高官厚祿,偷了耿京的印信逃跑。」

  「辛棄疾被耿京懷疑,他立下三日之約,若不能擒獲義端,情願赴死。」

  「最終,辛棄疾追上義端和尚,手起刀落將其斬殺,回去交差,耿京對他更加讚賞。」

  「辛棄疾的少年壯志不僅體現在他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上,更體現在他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與擔當。」


  「他在金人統治下長大,卻始終不忘自己是宋朝子民。」

  「為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不惜投身起義軍,歷經艱險。」

  「他的故事激勵著後人,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段不朽的傳奇。」

  「當辛棄疾得知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後,悲忿交加。」

  「但他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決定率五十人闖入五萬人的金兵大營,誓要生擒叛徒,為耿京報仇。」

  「要知道,這是一場實力極其懸殊的行動。」

  「五十人對五萬人,猶如以卵擊石。」

  「然而,辛棄疾憑藉著非凡的勇氣和智慧,精心策劃了這次行動。」

  「他趁著夜色掩護,帶領五十名勇士悄悄潛入金兵大營。」

  「此時的張安國正與金軍將領在營帳中喝酒慶賀,完全沒有料到辛棄疾會如此大膽地前來。」

  「辛棄疾等人如神兵天降,沖入營帳。」

  「在眾目睽睽之下,迅速將張安國捆綁起來。」

  岳父:辛棄疾的多面人生,文學成就背後的熱血與落寞。

  辛棄疾其祖父辛贊雖在金國為官,卻心懷故國,對辛棄疾影響深遠。

  辛棄疾自幼飽讀詩書,文才出眾,同時修文習武,渴望驅除金人,恢復宋朝山河。

  少年時期,辛棄疾目睹金人的殘暴統治,心中埋下了抗金的種子。

  21歲時,他組織兩千餘人起義,投奔耿京的隊伍。

  在義軍期間,他斬殺叛徒義端,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決斷力。

  後來,他奉耿京之命南下聯絡南宋朝廷,卻在歸途中得知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

  辛棄疾怒髮衝冠,率五十勇士夜闖金軍五萬人大營,生擒張安國,名震天下。

  歸宋後,辛棄疾滿懷壯志,期望能率軍北伐。

  他寫下抗金策略,卻未被採納。

  朝廷僅任命他為地方官,讓他治理地方政務。

  在地方任職期間,辛棄疾政績斐然,他在安徽僅用半年就恢復了滁州的經濟繁榮。

  在江西,三個月肅清多年匪患。

  在湖南,創立飛虎軍。

  然而,由於他是歸正人,始終未得到朝廷的完全信任,屢遭彈劾。

  晚年的辛棄疾,心灰意冷,開始了閒居生活。

  他的詩詞中,充滿了壯志未酬的悲憤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當金人再次來襲,朝廷想起辛棄疾。

  但此時的他已年老體衰,無力為官。

  同年九月初十,辛棄疾帶著遺憾離世。

  辛棄疾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也是悲壯的一生。

  他以文才名世,以武勇報國。

  卻始終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令人感慨萬千。

  辛棄疾的詞作風格多樣,令人驚嘆。

  他的豪放之作,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展現出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氣概,抒發了他渴望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壯志豪情。

  他的詞中充滿了對英雄的敬仰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讓人感受到他心中的熱血與激情。

  同時,辛棄疾也有婉約之篇。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

  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人生的無奈,情感真摯,令人動容。

  辛棄疾的詞題材廣泛,涵蓋愛國、田園等多個方面。

  愛國詞中,他表達了對淪陷區人民的同情和對投降派的憤懣之情。

  農村詞則描繪了農村生活和田園風光,以田園之樂化解現實中的痛苦。

  辛棄疾的政論文同樣充滿豪情,筆勢磅礴。

  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證據、嚴密的論證和鞭辟入裡的分析,使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說服力。

  他的政論文與詞一樣,展現出他對國家、民族的深深熱愛和對現實問題的深刻思考。

  辛棄疾的書法作品也頗具特色,書法中鋒用筆,點畫規矩。

  書寫流暢自如,於圓潤爽麗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氣象。

  筆意略顯蘇黃遺規,雖無豪縱恣肆之態,卻也方正挺拔,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

  《去國帖》見證了辛棄疾在繁忙公務之餘,仍不忘以筆墨抒發情感,展現了他的文人風範。

  總之,辛棄疾在文學和書法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金軍將領們一時竟沒反應過來,等他們回過神來,辛棄疾已帶著張安國準備撤退。」


  「但辛棄疾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趁機策反了一萬多名耿京的舊部。」

  「這一壯舉,充分展現了辛棄疾的氣魄和人格魅力。」

  「他不僅有勇有謀,還能在危急時刻說服眾人,共同反抗金軍。」

  「據說,在策反過程中,辛棄疾慷慨激昂地講述了耿京的理想和他們起義的初衷,讓許多人深受觸動。」

  「這些舊部原本就對張安國的叛變行為感到不滿,在辛棄疾的感召下,紛紛決定跟隨他投奔南宋。」

  「辛棄疾的這一壯舉讓南宋舉國震驚,人們紛紛傳頌著他的英勇事跡,宋高宗對他也是讚不絕口。」

  「一時間,辛棄疾成為了南宋的英雄人物。」

  「他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激勵著無數人為了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解放而奮鬥。」

  「辛棄疾也因此開始在南宋為官,他本以為可以憑藉自己的才能和勇氣,為南宋的抗金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然而,現實卻並非如他所願。」

  「南宋朝廷的軟弱和主和派的勢力強大,讓他的抗金主張屢屢受挫。」

  「儘管如此,辛棄疾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不斷地向朝廷上書,提出抗金的策略和建議。」

  「他的一片赤誠之心,令人敬佩。」

  「辛棄疾自南歸後,一心想著抗金北伐,收復失地。」

  「他懷著滿腔熱忱,先後寫下了《美芹十論》《九議》等軍事著作,詳細分析了宋金形勢,提出了一系列抗金主張。」

  「在《美芹十論》中,辛棄疾從戰略層面深入剖析了金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弱點,指出了南宋抗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他認為,南宋不應畏懼金國,而應積極備戰,抓住時機,一舉收復失地。」

  「在《九議》中,辛棄疾更是具體闡述了抗金的戰略戰術,包括如何選將、練兵、布陣等。」

  「然而,辛棄疾的這些良策卻遭到了朝廷的冷遇。」

  「當時的南宋朝廷,主和派占據主導地位。」

  「他們主張與金國議和,以換取短暫的和平。」

  「主和派認為辛棄疾的主張過於激進,會破壞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於是,他們紛紛彈劾辛棄疾,指責他好殺、好財、好色。」

  「這些無端的指責讓辛棄疾深感無奈和悲憤。」

  「儘管辛棄疾的軍事著作在後世被兵家所重,認為他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但在當時的南宋朝廷眼中,卻如一張廢紙。」

  「其實,辛棄疾的著作未被重視和重新啟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宋朝的文書奏章體系使得奏章的保存並不容易。」

  「辛棄疾上書《美芹十論》的時候官職低微,很可能是以章奏的形式上奏給皇帝和宰相的。」

  「如果皇帝對奏章中的問題難以處理,不甚同意,一般會採取留中的辦法,或者將奏章交給有關部門討論研究。」

  文天祥:南宋傳奇辛棄疾,詩人中的戰鬥王者。

  辛棄疾的性格剛烈,在他的詞作和生平事跡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他的詞中,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情感衝擊和堅定的信念。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句詞中,充滿了對實現國家統一、建功立業的渴望。

  即便面臨歲月流逝、壯志未酬的困境,他的這種渴望也從未減弱。

  反而愈發強烈,展現出他剛烈不屈的性格。

  他的執念唯一,表現在一生致力於抗金復國的偉大事業中。

  從少年時期目睹金人的殘暴統治,心中埋下抗金種子開始。

  到組織起義軍、斬殺叛徒、南歸朝廷後不斷上書抗金策略。

  即便多次不被採納,屢遭挫折,他也從未放棄自己的信念。

  無論是在地方為官政績斐然之時,還是晚年閒居心灰意冷之際。

  他始終心繫國家命運,渴望收復失地。

  這種執念貫穿了他的一生,成為他性格中最為鮮明的特徵之一。

  辛棄疾處事果斷,在面對叛徒義端和張安國時表現得極為突出。

  當義端私竊帥印逃奔金軍,辛棄疾主動請求捉拿叛將,毫不遲疑地許下三日之期,最終手起刀落將其斬殺。

  得知耿京被張安國殺害後,他不顧眾寡懸殊,果斷帶領五十名壯士沖入金營,生擒叛徒。

  這種果斷的處事風格,不僅展現了他的勇氣和智慧,更體現了他對正義的堅守和對國家的忠誠。

  辛棄疾充滿俠義之氣,這在他的一生中有諸多體現。

  少年時便立下報國之志,組織起義軍反抗金人統治。

  在軍中,他重情重義,對背信棄義的義端絕不姑息,對有知遇之恩的耿京,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為其報仇。

  他的俠義還體現在對國家和人民的擔當上,他始終關心百姓疾苦。


  在地方任職期間,努力為百姓謀福祉。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他的詞作中也充滿了俠義精神,展現出他的豪邁氣概和俠義風範。

  總之,辛棄疾剛烈、執念唯一、處事果斷且充滿俠義之氣的性格特點。

  不僅在他的詞作中若隱若現,也在他的生平事跡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這種獨特的性格,成就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也讓他成為了後人敬仰的英雄人物。

  辛棄疾作為南宋時期的傑出詞人,其愛國詞作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為文學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辛棄疾的愛國詞作以其強烈的情感、豪邁的氣概和深刻的思想,形成了獨特的愛國詞派。

  他的詞中充滿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對民族尊嚴的維護以及對收復失地的渴望。

  這種愛國情懷激勵著後世無數文人墨客,在國家危難之際,他們從辛棄疾的詞中汲取精神力量,以筆為武器,抒發自己的愛國之情。

  在文學發展方面,辛棄疾極大地拓寬了詞的題材範圍。

  他的詞作不僅有金戈鐵馬的戰爭場景,還有對田園風光、民俗人情的細膩描繪。

  不僅有對政治局勢的深刻洞察,還有對日常生活、讀書感受的真實記錄。

  他把一切能寫入其他文學樣式的東西都融入詞中,使詞的表現力更加豐富多樣。

  辛棄疾在詞的藝術風格上也進行了大膽創新,他繼承了蘇軾豪放詞風。

  又以其蔑視一切陳規的豪傑氣概,創造出具有個人特色的詞風。

  他的詞既有雄放闊大的氣勢,又有婉約細膩的情感,

  這種剛柔並濟的藝術風格,為詞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他在意象的使用上也獨具特色,很少採用傳統詞作中常見的蘭柳花草及紅粉佳人為點綴。

  而是選用奔騰聳峙的自然景物和奇偉英豪的歷史人物,與所要表達的悲涼雄壯的情感基調相吻合,增強了詞的感染力。

  此外,辛棄疾的愛國詞派在南宋時期聲勢浩大,吸引了眾多詞人的加入。

  他們以辛棄疾為榜樣,共同創作了大量愛國詞作,為中華文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在國家和民族危急之時,這些詞作成為了鼓舞人們抗爭的精神力量。

  總之,辛棄疾的愛國詞作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意義。


  而且對後世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

  「而奏章在被皇帝審查批閱後,一般會到專門的地方進行燒毀,從而難有再次啟用的可能。」

  「另一方面,辛棄疾的觀點眼光太過於長遠和深刻,並沒有刻意地去迎合當權者的意圖。」

  「無論是《美芹十論》還是《九議》中所持的觀點,都與主和派的主張相悖,因此難以得到朝廷的認可。」

  「在重重壓力下,辛棄疾無奈解甲歸田。」

  「儘管壯志未酬,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將自己的情懷寫入詞中。」

  「他的詞作充滿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收復失地的渴望,這些詞句深刻地表達了他的悲憤之情。」

  「同時,辛棄疾在文職工作上也做得十分出色。」

  「他僅用半年時間就將當時因戰火牽連而生靈塗炭的滁州經濟振興,三個月剿清江西周圍的匪患。」

  「在湖南為官時,他除了剛正不阿地處理了一大批貪官污吏外,還秘密組建一支驍勇善戰的飛虎軍。」

  「雖然這支軍隊最終因觸及到朝廷貴族高官們的切身利益而被解散,但辛棄疾的才幹和勇氣卻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解甲歸田後的辛棄疾,過著平淡的生活。」

  「他的詞風也逐漸轉為平淡,早年那種壯志豪情早已被歲月的風霜所磨平,只剩下對生活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

  「然而,他心中的抗金之火從未熄滅。」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大喊著殺賊、殺賊、殺賊。」

  「嘉泰三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

  「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再次為抗金大業貢獻力量。」

  「然而,此時的辛棄疾已步入晚年,身體每況愈下。」

  「儘管他接到朝廷旨意,可指揮南宋正規軍。」

  「但歲月不饒人,他已無力再像年輕時那般馳騁沙場。」

  「他心中充滿了遺憾,看著自己曾經為之奮鬥一生的抗金事業。」

  「如今卻因年邁病重而無法親自參與其中,只能寄希望於年輕一代。」

  「辛棄疾的一生,命運多舛。」

  「他少年時便立下報國之志,青年時勇闖敵營,名震天下。」

  「中年為官,卻屢遭冷遇,壯志難酬。」


  「晚年雖獲朝廷起用,卻又因年邁病重無法實現夙願。」

  「然而,他的英雄本色和愛國之心從未改變。」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仍大喊殺賊、殺賊、殺賊。」

  「這三聲吶喊,飽含著他一生的悲憤與無奈,更體現了他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深眷戀。」

  「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英雄,什麼是堅定不移的愛國情懷。」

  「辛棄疾雖然離開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後人,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的詞作,也將永遠流傳下去,讓後人感受到他那熾熱的愛國之心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陸游:辛棄疾文武兼備,之所以得不到南宋的重用,這與他的身份有關。

  南宋時期的辛棄疾可以說是一位文武兼備、出類拔萃的英雄人物。

  論文,他是著名的豪放派詞人,被譽為詞中之龍,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論武,他率領五十多人夜襲金軍大營,活捉叛將張安國,並將其帶到南京處置,連宋高宗趙構都稱讚不已。

  可是這樣一位頂尖的人才,卻始終沒有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

  23歲的辛棄疾被宋高宗任命為江陰僉判,開始他在南宋長達45年的宦海生涯。

  宋孝宗在位時期,有恢復中原的願望,積極啟用主戰派。

  起初辛棄疾的仕途還算順利,出任通判建康府,還得到了宋孝宗的召見。

  之後,他又向朝廷多次上書,不過沒有得到施行。

  直到十多年後,已經35歲的辛棄疾終於遇到了伯樂。

  此人名叫葉衡,在擔任南宋丞相後,向宋孝宗力薦辛棄疾。

  之後,辛棄疾歷任要職,擔任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

  他還創建飛虎軍,平定茶商的起義。

  可是,辛棄疾之後卻屢遭罷職,多次受到彈劾,一生之中最高的官職品級只有從四品而已!

  辛棄疾的一生先後遭到七次彈劾,多次遭到罷職的處分。

  第一次他在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的時候,遭到言官王藺的彈劾,最終朝廷免去了辛棄疾的職務。

  第二次有人彈劾辛棄疾奸髒狼借,導致辛棄疾丟掉了福建安撫使的職務。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的情況與之前的差不多。

  都是說辛棄疾奸貪凶暴,而且說他好色貪財、淫刑聚斂。


  第七次的情況比較特殊,這次彈劾發生在辛棄疾去世一年後。

  而彈劾辛棄疾的官員,居然是辛棄疾昔日推薦的人。

  此人名叫倪思,他攻擊辛棄疾迎合開邊,請求朝廷削去對辛棄疾的恤典。

  最後,宋寧宗採納了他的建議。

  文武兼備的辛棄疾可以說是當時南宋最傑出的人才,可是他為何屢次遭到言官的彈劾,甚至在死後還被奪去一切官職?

  其實原因並不複雜,主要與辛棄疾的身份有關!

  辛棄疾是山東濟南人,出生時的山東早已被金朝占領。

  他的祖父辛贊因生活所迫,沒有南渡,只得在金朝做官。

  但卻心懷宋朝,辛棄疾深受祖父的影響。

  後來,辛棄疾投奔南宋,可是在南宋朝廷看來,他卻是個歸正人。

  所謂歸正人就是那些來自北方淪陷區的原宋朝子民及其後裔。

  可是,南宋朝廷以及那些南人對于歸正人心懷猜忌,認為他們常懷異心。

  因此,像辛棄疾這樣的歸正人自始至終都沒有得到朝廷的完全信任!(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