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第442章 詩魔白居易

第442章 詩魔白居易

  他,號稱詩魔,16歲憑一首詩名動京城。

  他,寫詩力求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

  他,憂國憂民,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是情痴,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他是摯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他,就是蘇東坡的偶像,人稱長恨歌主,淚濕青衫的江州司馬白居易。

  sto9.co🌽m提供最快更新

  白居易作為文壇巨星,留下了眾多傳頌至今的不朽篇章。

  提起白居易,可謂是婦孺皆知。

  他的不少詩作也是被收錄進了教科書,成為了當代學生分析和研究的榜樣。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作為大文豪的白居易除了我們印象中的風度翩翩,還有著另外一番模樣。

  白居易曾經在新婚燕爾之際,為妻子揮筆寫下了一首動人的情詩,令唐朝百姓紛紛讚賞。

  然而,這首詩作放在當下,卻引起了眾多女性的反感,譴責白居易的做法分明就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

  「唐大曆七年,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縣的一個小官僚家庭,家族總排行二十二。」

  「次年五月,白居易的祖父白鍠在長安病逝,兩歲的白居易跟隨父親白季庚回家丁憂。」

  「白居易自幼聰慧過人,五六歲時開始學習作詩,九歲時能夠通曉音韻。」

  「建中三年,由於淮寧節度使李希烈聯合平盧節度使李納割據作亂,汝州和鄭州一帶遭到侵擾。」

  「白居易全家搬離新鄭而遷往白季庚的任所徐州,次年為避戰亂又遷往越中。」

  「唐貞元二年,白居易十五歲時為考取進士做準備,後帶著自己的文章到長安投靠著作郎吳人顧況。」

  「善寫文章但性格浮薄的顧況看到白居易的文章後,對其加以讚嘆和禮遇。」

  「唐貞元七年,白居易從越中回到宿州符離埇口的私邸,期間與好友交遊勉勵並勤奮學習以準備科考。」

  「三年之後其父白季庚病死於襄州別駕的任上,白居易草草完成父親的後事之後到符離守喪三年。」

  「唐貞元十四年,白居易和外祖母、母親帶著全家遷往洛陽居住後獨自下江南。」

  「次年參加宣州州府考試被宣州刺史崔衍錄取,並獲得鄉貢的資格以赴京參加進士考試。」

  「唐貞元十六年,在禮部待郎高郢主持下,白居易參與科舉考試。」

  「以《性習相遠近賦》《玉水記方流詩》、策問五道順利通過殿試,獲第四名,賜進士及第。」


  「之後他利用守選的機會東歸洛陽、符離等地省親,並於貞元十八年參加吏部候選。」

  「次年春在吏部侍郎鄭瑁瑜主持下參加書判拔萃科的考試,與元稹、崔玄亮等同登第並授與正九品上的秘書省校書郎一職。」

  「唐順宗永貞元年,六十四歲的唐德宗李适駕崩而做二十五年太子的李誦繼位。」

  「即位之初順宗任用柳宗元、劉禹錫等官員發起永貞革新,意圖反對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強化中央集權。」

  蘇軾:白居易出生在一個中小官僚家庭,從小几乎是吃穿不愁,生活有滋有味。

  但是隨著戰爭的到來,這種安穩的現狀便被打破了。

  藩鎮李正將河南地區攪得民不聊生,當地的百姓處在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其中自然也包括白居易一家。

  在白居易兩歲的時候,其擔任鞏縣令的祖父去世。

  緊接著,白居易的祖母也因為傷心欲絕病故。

  之後,白居易的父親便擔任了徐州彭城縣的縣令。

  並且因為堅守徐州有功,很快就被提拔為了徐州別駕。

  為了保護家人免受徐州戰事的困擾,白居易的父親將其送到了宿州生活。

  得益於此,白居易也算是過了一個較為安穩祥和的童年。

  因此,白居易在其很小的時候便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三歲開始識字,五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朗誦詩文。

  也許是天賦異稟,年幼的白居易在文學方面展現出了驚人的創作力。

  白居易在他年僅十六歲的時候,就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可見,白居易的文學天賦之高。

  隨著年齡不斷地增長,白居易也像當時的很多文人騷客一樣,有著為百姓、江山社稷作出一番貢獻的遠大理想。

  因此,白居易也是義無反顧地踏入了官場。

  憑藉著出眾的才識,他很快便得到了皇帝的賞識。

  終於在白居易三十六歲的時候,他成功晉升為了翰林學士。

  成為了皇帝身旁的名人,令眾人艷羨。

  這個時期無疑是白居易仕途的巔峰時期,經常出現在皇帝的身邊,深得皇帝的信任。

  不久之後,白居易更是擔任了左拾遺。

  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帝對於白居易的喜愛,對此白居易更是受寵若驚。

  正因如此,也堅定了白居易要盡忠盡孝,為其肝腦塗地的決心。


  拾遺本質上就是言官,雖然地位並不高,但是卻由皇帝直接進行選拔。

  因此,在皇帝的默許下,白居易準備在職場中大施拳腳。

  在這段時期,白居易用自己擅長的文字寫下了大量反映百姓生活疾苦的詩作。

  表達了自己對天下百姓的關懷,對社會現實的憂心。

  不僅如此,白居易更是直言不諱,將自己的想法悉數上報給了當朝皇帝。

  起初,皇帝對於白居易的進諫很是感動,認為白居易這樣敢於直抒胸臆的人才實在是難得。

  為此,也是採取了白居易的大部分建議。

  「白居易給當時以吏部侍郎擢授尚書左丞上書支持革新,同時也提出澄清吏治、廣開言路等許多針砭時弊的建議,但同年他遷往永崇里的華陽觀居住以遠離政治鬥爭。」

  「不久因順宗下詔宣布退位而令皇太子李純即位,是為唐憲宗。」

  「順宗退位標誌永貞革新運動宣告失敗,之後白居易在詩文中常對革新政黨表示同情。」

  「次年唐憲宗李純改元元和,策試製舉之士,任命中書舍人張弘靖為考策官。」

  「時年白居易辭去秘書省校書郎一職,元和元年正月與好友元稹相約同應制舉。」

  「白居易在任縣尉期間,常去田間觀察民間疾苦,其著名敘事詩之一的《觀刈麥》便是在這期間撰寫而成。」

  「元和元年十二月,白居易與陳鴻、王質夫同遊仙游寺,期間他們談起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往事。」

  「白居易感觸頗深,創作《長恨歌》,不久該詩歌聞名於世。」

  「從小校書郎到京畿縣官,在這期間裡白居易寫了詩歌百餘首。」

  「這些詩歌往往針砭時弊,蘊含諷諫之意,能彌補政務之缺漏。」

  「因此格外受到有識之士的讚賞與青睞,並時常能流傳至朝堂之上。」

  「唐憲宗求賢若渴,納諫思治,在聽聞這些詩歌之後為白居易的才華而打動。」

  「遂於元和二年召白居易入翰林為學士,任調充京兆府進士試官、集賢校理,為中書省集賢院屬官。」

  「白居易自認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上,所以自己才破格提拔,便決心竭盡畢生才能仰報聖恩。」

  「唐元和三年,白居易被封為左拾遺。」

  「任職期間元稹自監察御史被貶為江陵府士曹掾,白居易和翰林學士紛紛上書表示元稹無罪。」

  「之後勸諫制止皇帝允許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進絹為魏徵子孫贖宅,制止皇帝加河東王鍔為平章事等。」


  「尤其是憲宗意圖任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為招討使一事,白居易面諫憲宗停止任命,言辭懇切。」

  「後又請求憲宗放棄對河北用兵,諫言數千句,都是別人不敢說的話,憲宗多數都採納了白居易的諫言。」

  范仲淹:隨著意見不斷地被採納,白居易心中的野心也是逐漸被激發。

  於是,白居易便更加的口無遮攔。

  甚至不再顧及皇帝的面子,很是快言快語。

  久而久之,皇帝便對白居易的做法有些厭惡。

  為了阻止白居易不停進諫,當朝皇帝免去了白居易的拾遺職位。

  然而,白居易在被免職之後,依然固執己見。

  堅持闡述自己的意見,白居易的此番做法也是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滿。

  恰逢這時,當朝宰相武元衡在上早朝的路上被刺殺。

  對於這件事情,很多人都是不敢言語,唯獨白居易。

  在朝廷之上,公然責備辦案人員辦事不力。

  表示應該對其進行責罰,然而事情哪有白居易想得那麼簡單。

  有人在天子腳下犯案,如果皇帝想查,豈有查不清楚的道理。

  聽聞白居易的莽撞發言,朝廷的其他官員便瞬間將矛頭指向了白居易。

  認為以白居易目前的身份地位,根本沒有資格對這件事情發表任何言論。

  不僅如此,更有人將白居易母親去世的事情拎了出來,彈劾白居易不孝。

  於是,在有心人的誹謗之下,白居易最終被貶為了江州司馬,這對性格要強的白居易來說是不小的打擊。

  自此之後,白居易也是收起了自己的豪情壯志。

  開始獨善其身,寄情於山水,專注於自己的生活。

  這段時期,陪伴在白居易身邊的也就是他的摯友元稹。

  兩人可謂是難兄難弟,仕途都極其的不順利。

  這時的元稹也被貶為了通州司馬,雖然兩人都互相為對方打抱不平,但卻也於事無補。

  漸漸地,抑鬱不得志的白居易和元稹也就不再糾結此事,反倒是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吟詩作樂上。

  兩人在唐朝是出了名的青樓兄弟,平日裡不是在泡樓,就是在飲酒賦詩,活得格外的恣意。

  為了忘卻人生的煩惱,白居易更是結識了很多的女性。

  其中最為出名的要數小蠻和樊素,白居易甚至還在詩中寫下了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然而,此時的白居易已經三十好幾。

  雖然游離在紅塵之中,生活得很是瀟灑。

  但是在早該成家的年紀遲遲沒有成家,也是遭到了人們的詬病。

  不僅如此,白居易身邊的朋友也很是擔心他。

  於是便為他介紹了一個對象楊氏,楊氏出身高貴,是京兆尹楊虞卿的妹妹。

  「但是唯獨在任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一事上,唐憲宗對白居易的勸諫感到不滿。」

  「並向李絳傾訴,在聽過李絳的建議後又重視白居易的勸諫。」

  「除此之外白居易還時常以詩歌或奏疏的形式建議憲宗重視民生疾苦,如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的《秦中吟》和《新樂府》等諷喻詩。」

  「唐元和五年,白居易以家貧奉親為由請求憲宗將其改任京兆府戶部參軍。」

  「次年四月三日,其母親陳氏病故,白居易為其丁喪三年並退居下邽。」

  「唐元和九年,白居易返回長安入朝,被授予太子左贊善大夫,寓居於長安朱雀門街東第三街的昭國坊。」

  「次年六月三日,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被人暗殺。」

  「武元衡當場死亡,裴度受重傷,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不做處理。」

  「白居易不畏權貴上書唐憲宗,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

  「唐憲宗認為他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同時朝廷上有與白居易關係交惡的官員出言構陷,於是唐憲宗將白居易貶為江州刺史。」

  「中書舍人王涯上奏議論這件事,說白居易所犯罪狀不宜治郡。」

  「請求憲宗將詔書追回,重新任命白居易為江州司馬。」

  「白居易雖被貶江州,但大體上還是能恬然自處的。」

  「白居易還曾在廬山遺愛寺建了一座草廬,還結識了幾名禪師並與他們結成世外之交。」

  「四處遊玩吟詠,登高入林,沉醉於深幽之處的美景。」

  「有時候很長時間不回家,有時候一個月之後才回家。」

  「當地的郡守將白居易看作是朝貴,便沒有對他加以責備。」

  「同時白居易和在通州任職的元稹不遠千里互相贈答詩歌,並來往書信探討文章寫作的主旨要義。」

  「白居易在就任江州司馬後不久,就在廬山建了一座草堂,並開始了他的吏隱生涯。」

  「元和十三年,白居易改任忠州刺史,在刺史任上減寬刑獄和稅賦並開路植樹。」


  辛棄疾:兩人雖是中間人介紹,但並不是媒妁之言。

  白居易同楊氏相處之後,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就產生了情愫,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最終在白居易三十六歲的時候,終於結束了單身生活,和楊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楊氏貴為名門千金,而白居易也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詩人。

  兩人也算是門當戶對,被很多人看好。

  白居易和楊氏確定關係之後,很是開心。

  一個嶄新家庭的誕生,沖刷了白居易心頭不少的仕途不順的鬱悶。

  兩人結婚當天,新婚燕爾之際,白居易更是激動地一氣呵成地寫下了一首詩作。

  將其送給了妻子楊氏,這首詩歌更是被唐朝百姓奉為最美情詩。

  然而在這首詩作穿過朝代的更迭,流傳至今之後,卻被天下的女人罵慘了。

  在詩作開頭,白居易表示了要與妻子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的決心,約定死後要與其合葬。

  但是緊接著,白居易卻舉出了很多例子,一一向楊氏介紹了作為賢妻應該有的樣子。

  首先,白居易列舉了黔婁的妻子。

  黔婁乃是春秋魯國時期著名的窮苦學生,但是他的妻子卻是一位富家千金。

  黔婁的妻子不僅不嫌棄黔婁身無分文,甚至還願意與其一同過苦日子。

  褪去了富家千金的光環,為了愛情開始下地種田。

  緊接著便是冀缺的例子,與黔婁相同,冀缺也是貧苦人家出身,為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

  每當他在田間幹活的時候,其妻子都會將飯菜送到地頭。

  後來,相敬如賓的成語也是來源於此處。

  然後,白居易更是舉出了陶淵明的例子,陶淵明不願去謀生。

  其妻子也並不嫌棄他,最終戀人跟他歸隱山林,一同燒柴做飯,過起了苦日子。

  最後,白居易更是列舉了梁鴻的妻子。

  梁鴻的妻子本是一位美人,但是在她向梁鴻表示愛意之後,卻遭到了拒絕。

  梁鴻表示自己更喜歡懂得生活,勤儉持家的女子。

  為此,梁鴻的妻子便洗掉了身上的胭脂浮粉,同梁鴻做起了尋常小夫妻,後來的舉案齊眉也是出自這裡。

  「次年三月,元稹和白居易相會於峽口並在夷陵停船三日。」

  「當時白居易的四弟白行簡也跟隨出行,三人在峽州西二十里的黃牛峽口石洞中置酒賦詩。」


  「南賓郡正當峽路的深險之處,花木大多新奇怪異。」

  「白居易在郡時曾撰寫《木蓮荔枝圖》寄給朝中的親朋好友,並分別介紹荔枝和木蓮的樹木外形,果實顏色以及香味。」

  「同年冬天,白居易被召還京師並拜司門員外郎。」

  「唐長慶元年,白居易受詔與中書舍人王起覆,與禮部侍郎錢徽策試及第進士鄭朗等十四人。」

  「同年十月轉為中書舍人,不久由於穆宗親試製舉人而受詔為考策官。」

  「唐長慶二年,白居易由於向皇帝上書勸諫不被重用而請求外放。」

  「同年七月,由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

  「在杭州任職期間治理西湖水並修建白堤,還修繕管道堵塞的六井以解決城內居民的用水問題。」

  「不久元稹從馮翊到浙東任觀察使,白居易與元稹經常在杭州和越州的邊境相會,並有詩歌相和往來使交情加深。」

  「杭州刺史任期滿後,白居易被任命為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

  「唐太和二年,白居易轉任刑部侍郎並封晉陽縣男,食邑三百戶。」

  「次年白居易稱病東歸,在洛陽的履道里買下宅院定居,整個晚年時光都在洛陽度過。」

  「後白居易為避免受朋黨鬥爭的影響而請求擔任分官,先後擔任河南尹、太子賓客分司。」

  「開成元年,白居易被任命為同州刺史,他以生病為由推辭不拜。」

  「開成四年,六十八歲的白居易中風並臥病伏枕長達幾個月,之後將樊素、小蠻等妓女放還回家。」

  「仍自為墓誌,病中吟詠不輟並創作十五篇《病中詩》。」

  「會昌年間,白居易請罷太子少傅,以刑部尚書致仕。」

  「晚年白居易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大中元年,白居易在洛陽病逝,時年七十五。」

  陸游:白居易列舉這四個例子,無疑是想表示。

  希望妻子楊氏可以同他們四位賢妻一樣,日後能夠與自己做到相敬如賓。

  不僅如此,在詩的最後,白居易更是開始向妻子介紹何為清苦的生活。

  沒有必要山珍海味,也沒有必要玲瓏綢緞。

  只是簡單的飯菜和粗布就能維持生活,實在是沒有必要大張旗鼓。

  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了白居易想要同妻子一同安貧樂道的決心和迫切。

  因為迫切,白居易此次作詩的用詞也是頗為直白和樸實。


  因此,這首詩在被唐朝百姓知曉之後,人們紛紛讚賞白居易的用情之深。

  這在唐朝自然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在那個年代。

  女性的社會地位極其低廉,很多時候都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在婚後,甚至沒有發表立場的權力。

  整首詩的大篇幅都用來敘述自己對於賢妻的要求標準,但是卻沒有絲毫的字眼來約束自己。

  不敢想像,作為白居易的妻子。

  在看到這首詩作的時候,心裡是怎樣的感想。

  究竟是痛苦的甜蜜,還是被束縛的煩悶。

  在他寫下如此的言論之後,勢必會被罵得狗血淋頭。

  不過,也許這層解讀是對白居易的誤解。

  白居易在與楊氏結婚之後,生活得還是很溫馨。

  雖然算不上琴瑟和鳴,但至少也是相濡以沫。

  尤其是在女兒出生之後,為這個家庭更是帶來了很多的歡聲笑語,令白居易心中的苦悶一掃而光。

  然而,好景不長,白居易的女兒在三歲的時候不幸夭亡。

  對此,楊氏也變得終日悶悶不樂,以淚洗面。

  此時,白居易也是再次寫了《贈內》來鼓舞楊氏,使其重新振作。

  在之後的漫漫人生旅途中,楊氏更是陪伴白居易度過了無數的艱難。

  始終陪伴在其身邊,撫平了白居易心中的不少傷痕,成為了他心中的慰藉。(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