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驚愕天子

  第202章 驚愕天子

  京城,坤寧宮,

  自隆祐帝登基以來,結髮之妻秦王妃也名正言順的住進此處。

  二人的情誼深厚,也並未因隆祐帝從皇子到太子,再到皇帝的三次轉變而有所變化,依舊是恩愛纏綿,隆祐帝日日都只在坤寧宮留宿,其餘六宮皆是荒廢。

  對於男人來說,專情是很好的品格,可對皇帝來說,專情就不是件好事了。不少有官員上書言後宮事,但都被隆祐帝視而不見了。

  但因為他足夠有實力,不需要後宮妃嬪來維繫和一些功勳家族的關係,在朝堂上,隆祐帝也並不被人所掣肘。

  雖然他兒孫並不茂盛,但畢竟也有了三個兒子,便也沒什麼好擔憂的。

  是日,清早,

  隆祐帝才被伺候了穿衣,坐在榻上卻又是愁眉不展。

  今日又該是早朝日,每日早朝,太和殿就如同菜市,眾人爭論個不休,卻也少有什麼結果。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隆祐帝對於官員還是仁德許多,容忍他們在殿上爭論,但最終還是想要一個能夠變法圖強的辦法。

  兩次戰亂,加近來的災年,大昌如今面臨的形勢頗為嚴峻,不可不未雨綢繆。

  皇后坐在隆祐帝身邊陪著,一時卻也想不出什麼安慰的話來。

  元慶帝晚年昏庸,留下了一個很大的爛攤子,勛貴,文官集團在朝中依舊存在,隆祐帝需要面對的困難,實在太多了。

  皇后都能體諒,可她亦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斟酌半響,才開口道:「不如陛下下旨選妃,將一些官宦世家的女子選入六宮,在朝堂上也算是大有臂助了。」

  本還在出神的隆祐帝,聽得皇后這一席話,面上微微動容。

  拉起皇后的手,撫在手掌心,隆祐帝才開口道:「朕還是皇子時,便不曾讓你受了委屈,如今成為指掌天下的天子,卻要為朝堂之事輕便,就要讓你受委屈嗎?」

  「這朕做不到。」

  選妃是正常的事,但選入幾個官宦世家的女子來,那後宮可還會有今日之安寧?人多了,自然要爭寵,可她們每人背後又都是一個家族,不能輕動,等到那個時候心煩的自然是皇后了。

  隆祐帝幽幽開口,「故劍情深,南園遺愛。朕不想做令朕後悔的事,若是連你也要負了,還如何能不負百姓?」

  皇后心尖一顫,而後羞紅著臉,將隆祐帝的手拍開,「都老夫老妻了,陛下竟還說這些話來哄人。選妃總是沒錯,就算不選那些人,也還是要選的,如今後宮空蕩蕩的,倒不成體統。」


  「那兩個高麗婢陛下不是很喜歡嗎?給個名頭如何?」

  皇后的嘴角淺淺笑著,後一句話總感覺並不像真情實意。

  隆祐帝臉色訕訕,「哪是喜歡,一念起高麗叛變的事,朕就有些惱怒,便將她們叫去問了些話。至於選妃的事,還是以後再說吧,如今還是國事繁重,自沒那個心思。」

  「再說內帑也不富裕,總要簡樸些過日子。」

  兩人正說著,夏守忠快步走了進來,一揖到地,跪在兩人面前道:「奴婢見過陛下,皇后娘娘,今早有安京侯的奏摺從滄州送來,不知陛下是否要過目?」

  夏守忠斟酌了半天,才決定將摺子一早就呈進來。

  畢竟前一次以為會是好事,卻惹得隆祐帝發了好幾日的火,他也不免擔憂起隆祐帝的龍體來。

  近來隆祐帝的湯藥可不曾斷了。

  一聽有岳凌的消息,隆祐帝和皇后都是眸中一閃。

  隆祐帝喜道:「奏摺?他奏了什麼事?」

  夏守忠起身,應道:「安京侯奏了兩件事,一是《上滄州賑災諸事見聞書》,二是《本朝國事十論札子》。」

  隆祐帝又望向皇后,笑著道:「岳凌他倒是越來越有文官的模樣了,寫個奏摺還起好名字送來。」

  皇后接口道:「陛下給他文官的差遣,不就是想要他有些轉變嗎?這正是陛下樂見的。」

  隆祐帝微微頷首。

  他對岳凌的文治有一定的了解,對於滄州的事並不算擔心,但也沒寄希望於一個少年,能解決什麼國事。畢竟岳凌久在京城,只做些護衛,收集消息的工作,只滄州一地的所見所聞,哪夠十論國事的。

  「陛下要先看哪一本?」

  「先看看近來岳凌在滄州又做了什麼事吧。」夏守忠從身後的小黃門手中,取過了奏摺,小心翼翼的遞給了隆祐帝。

  隆祐帝又邀皇后一起來看。

  「賑災無阻,修繕房屋萬千,掘水井三百餘。墾荒田五萬畝,同時汛期前加固河堤,海邊灘涂鹽業未廢。救活十數萬百姓,從滄州城到周遭八縣皆已安寧。」

  「奸商皆已伏法,物資充足,今年都不再需要朝堂救助。如今在明察積案舊案……」

  皇后在一旁應道:「岳凌去了滄州還不足一個月吧,一個月之內能做這麼多事倒真有能臣的影子,實屬不易。」

  隆祐帝不禁點了點頭,不知為何,他隱隱對岳凌所言國事有些期待了。

  再接過另一本《本朝國事十論札子》,隆祐帝展開之後,才發現這本相較前一本要厚得多了,看來是岳凌用心編寫的。


  「今觀天下局勢,雖社稷安穩,然隱憂尚存。臣知朝堂事,夙夜憂思,以古之良法為鑑,融臣愚見,呈此十論國事,冀陛下詳察。國之興衰,繫於陛下之所念,臣雖遠離廟堂,然不敢不為陛下憂慮,不敢有絲毫懈怠。陛下願以天下蒼生為念,行改革之舉,當為天下百姓之福。」

  一篇開頭,就有些戳中隆祐帝的內心了,就好似方才他撫慰皇后,今時是他有些痴迷。

  朝中支持變法的可是少數,岳凌卻讚揚了他的舉措。

  隆祐帝迫不及待的看向下面的話。

  岳凌不是文臣,不會在奏摺雕花,總會說些有用的話。

  「一曰清籍核田,嚴查天下魚鱗冊,使田畝之數明晰,土地兼併之弊可除,既防豪強大族隱匿田產逃稅,又能確保國家稅基穩定,為國庫充盈之根本。再分田三六九等,南北田產有差,稅取自該有別矣……」

  「二曰計畝征銀,改實物納稅統為白銀。其中一利,便於官府儲存、運輸和監察,降低成本,二利工商,農產作物易轉化為貨幣,白銀易流動,再推動經濟之繁榮。三利,可免實物運輸中之損耗與腐敗,確保稅收之足額入庫……」

  「三曰賦役合併,苛捐雜稅,名目繁多,百姓苦不堪言,官吏徵收亦多有不便。將諸多雜稅、徭役與田賦合而為一,簡化稅制,節約人力,又易監察……」

  「四曰扶持工商,欲行前三法,白銀之重固不可忽。扶工,可徐圖開礦,察其地宜,務使民不傷、地不損而得利。扶商,可廣拓貿易之道,非獨求於海外之銀,亦以我之物產易其所需,互通有無,以增財貨之流。我朝地大物博,然人口眾多,所需白銀為萬萬之數,當不能固步自封……」

  「五曰軍武強國,北蠻苟延殘喘,女真虎視眈眈,然拓寬海貿之路,大洋彼岸亦有強敵,堅船利炮為護國之本,萬邦來朝,九州來賀,但因刀劍之鋒……」

  「六曰興修水利,白銀入庫,當為死物,如不流轉,亦無益處。白銀與粟米不同,不必長久積攢。農為國之本,水乃農之命,水利興則農業旺。國家出銀,於江河湖泊之畔、農田灌溉所需之處,修建堤壩、溝渠等水利。既可防洪抗災,又能灌溉農田,提高畝產,保障萬千百姓生計,進而賦稅愈寬……」

  「七曰改革吏治,新法當用新人,恩科之後,天子門生為陛下不二人選。重策論,弱經義,苦讀書生,不懂百姓疾苦,如何行新政之惠利於民?知聖賢之言則能忠君,然體民間之疾苦方可謂忠於民。忠君愛國,正如此也。」

  「……」

  「政通人和,民富國強,為陛下之所願,亦為天下之所願矣。望陛下明斷利弊,行果斷之舉,革舊立新,開萬世太平。」

  一條條讀下來,隆祐帝的手竟然有些顫抖。


  不知奏摺所言何事的夏守忠心底不禁泛起了擔憂,隆祐帝如此激動,怕是一會兒又要大發雷霆了。

  卻是未能料到,片刻之後,隆祐帝忽得大叫三聲好。

  「好,好,好!朕要的就是這個,環環相扣,國家興旺才有望。朕該召大臣來共議國事,可就要臨朝了,若是臨朝……」

  改革的辦法是好辦法,但其中動了太多人的利益,首先第一條清籍核田,就絕對不會被士紳、勛貴出身的官員所容忍,若是將這奏疏與百官朝議,岳凌面對的則是百官所指。

  隆祐帝欣賞岳凌的才華,卻又不想讓他犯險,一時間進退兩難。

  適時,皇后在一旁開口道:「此折你們拿下去多謄抄幾份,過會兒與百官傳閱,殿議朝事。陛下只先說是廣開言路,得一隱士指點即可。誰能想到這些話是一個少年筆下所出呢?」

  隆祐帝連連頷首,「正是此理,照皇后所言去辦吧,只是虧待了岳凌了。」

  轉念一想,隆祐帝又問道:「如今林如海的女兒多大了?」

  昨天夜裡碼字,餓了喝了杯牛奶,然後肚子就開始亂響。後來一查是夜裡腸胃蠕動慢,空腹喝牛奶不利於消化,後果就是我這樣折騰到四點,終於坐在馬桶解決了才睡下,到現在肚子還在響QAQ,碼字沒碼多少,不請假,下一章晚點再更新了。

  之前根本不知道會這樣,早知道就餓著算了……

  哎,要是我也有林黛玉抱著睡覺就好了。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