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內部鬥爭

  平壤社區,是峰市為數不多的「城中村」,在「基建時代」,被市政劃為「農村文化傳承地」,所以一直沒有大規模開發。

  但據老一輩的居民說,這塊區域沒有趕上開發的「好時候」,是因為當時的「峰市領導人」突然被抓進去,導致平壤村的開發計劃全面擱置。

  

  李絲雨穿著休閒裝,頭髮以一種隨性又俐落的方式盤起,走在平壤社區的街道上。

  一棟接一棟的握手樓,高低參差,窗戶上全釘著防盜網,一根根電線裸露在外,四處打結。

  越往裡走,逐漸變成了低矮的平房,小水溝,蟑螂,街道旁看上去不太「衛生」的小館子。

  李絲雨眼眸中露出一絲新奇,她並不是不知道「城中村」的存在。

  而是第一次從課本、資料、照片之外,看到教授口中城市化進程中的「頑固」,那塊被遺忘的地區。

  這種社會現象從「基建時代」一直存在,而在她的印象中,峰市應該是一座非常「現代化」的城市,因為相比於漢東,它是一座新城。

  可以說,峰市是「基建時代」結出的一顆碩果,但在其城市內部,還有陽光無法照射到的地方。

  她走過狹小的巷子,看著四處陰暗潮濕的角落,那些無人問津的「陰影」,似乎在白天也給人一種難言的壓抑感覺。

  「光鮮亮麗」、「秩序井然」,似乎更適合在城中村之外的峰市,想到這裡,李絲雨搖了搖頭,其實漢東也一樣。

  只不過聽姑媽說,漢東現在正在變化,即將開展新一輪變革,作為「權限制度」的試點地域。

  每一位公民進行「信用評估」,以AI做出的評估等級,作為「權限」的高低,以此享受各種社會福利與資源調動的渠道。

  李絲雨忽然又想到,如果要給每個人貼上「身份」的銘牌,那麼住在「這裡」的人們,又最終會得到什麼樣的「等級」呢?

  她輕嘆一聲,這樣的話,父親做過的那些「努力」,到頭來會不會付之東流呢?

  李絲雨走過一座廢棄的「工廠」,在門口駐足一會,這種「電子廠」曾經是經濟發展的脈動,廠里的那些工人,是平壤社區最早的「原住民」。

  廢棄工廠的大門孔洞中透進一縷陽光,在滿是灰塵的水泥地上投射出小片光斑。

  選修過「現代化發展歷程」的李絲雨,也明白一座光鮮亮麗的現代化都市,從來不是憑空出現。

  她此行的目的地,正是那些「勞動者」的其中一員,那些父親幫助過的人,去看一看他們現在的生存狀態。

  李絲雨轉過身穿過工廠,正要向外走去時,忽然皺起眉頭,扭頭看向工廠。


  一眼望去,陰影縱橫交錯,工廠內部牆角堆積的廢棄物,在陰影的掩映下顯得十分滲人。

  一陣微風拂過,帶來沙沙的迴響,使李絲雨眼中的景象變得陰森恐怖。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那一瞬間,似乎聽到了脈動的聲音。

  她凝視著「暗黑」,但再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李絲雨轉身離去。

  ……

  擁擠的城中村一角,一戶人家的小店鋪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加蓋「工程。

  「是啊,這店面還是李主任幫忙談下來的……」

  風吹過男子的空蕩的右手衣袖和乾癟左腿,雙鬢斑白的馬和明,站在店門口,正與李絲雨進行交談。

  假借市政回訪人員身份的李絲雨,沒有過多提及父親,只是簡單說明來意,就被馬和明熱情的語氣所感染。

  馬和明的外貌和性情,也十分符合憨厚純樸這四個字,簡單地就信了李絲雨說的話,以至於她根本沒有用上,準備好的說辭和證件。

  她抬頭看了一眼正在「加蓋「的樓面,一個身形粗壯的女工,戴著黃色安全帽,正在上方支架搬運鋼筋和水泥袋。

  即使李絲雨正站在地面,依舊能看到位於二樓與「加蓋」樓層之間,那個女工被汗水浸濕的衣服。

  見「市政人員」似乎正在盯著施工現場,馬和明左手摸了摸腦袋。

  「前些天一直下大雨,把村裡的電線桿都吹掉了,生活不方便。」

  「但村長往上報修,到現在都沒有人來修,說我們村在排隊中。

  「我們家那婆娘,就想了個辦法,我們一家四口先住在那裡。」

  馬和明笑了一下,指了一下紅磚塊壘起的「第三層」。

  李絲雨愣了一下,下意識說道:「這算違章建築吧?」

  這個在曾經是施工隊的帶頭先鋒,如今拿著的二級傷殘證的男人也愣住了,他小聲說道。

  「看附近的人都是這樣來的啊?」

  「而且我懂怎麼建更安全,不會有事的。」

  說著,他手指了指附近幾個門店,為李絲雨「介紹」了一下。

  李絲雨皺起眉,看了眼附近牆角堆積的建築垃圾,最終還是沒有說什麼。

  「底層人有他們自己的活法,每一座城市,起碼應當給不同收入階層的人,提供相應的棲身之所……」

  「得讓所有人都能維持一個最基本的生活狀態,不能既要人的勞動力,又不給人一個落腳的地方……」


  在那一瞬間,李絲雨忽然想起父親曾經說過的話,似乎有所理解。

  見李姑娘沒有再多說的想法,馬和明咧起嘴笑了笑,熱情地招呼李絲雨進店歇腳。

  「這個店從李主任盤下,按照他給我們的說法,一直就作為我和婆娘的『生意』……」馬和明端了杯茶,「夫妻店,好像是這個叫法。」

  李絲雨發現,這家「快餐店」不同於外面的髒亂環境,倒是乾乾淨淨,除了時不時傳來的搬運聲響和電鑽的轟鳴聲。

  在一番「感謝市政」的言論之後,李絲雨也大致了解了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態。

  自從七八年前「基建時代」停下腳步,直到去年才正式宣告結束。

  但馬和明作為峰市市政下的直屬施工隊成員,早在六年前就已經被一張「解聘通知」,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

  一場「不為人知」的小型塌方,發生在「施工現場」,馬和明的右手和左腿,就是在那個時候沒的。

  直到現在,這個憨厚老實的農民工,依舊不知道所有材料和措施都沒有問題的「建築項目」,為什麼會在夜裡突然發生爆炸。

  明明那裡除了水泥和鋼筋什麼都沒有。

  他一臉愁容,仿佛心中有放不下的包袱,向李絲雨再次說起這件事。

  馬和明一向對工地認真嚴謹,從來沒有半點差錯,要不這樣他也不會當上「領隊」。

  當然除了這件事,還有市政對那次事故遮遮掩掩的態度,連本應該有的補償,都變成「一紙空文」。

  「要不是李主任,我真的找不到活路……」

  馬和明的聲調中帶著些許哭腔,眼中泛起有淚光。

  在結束這段沉重的話題後,李絲雨又問到一些生活上的情況,馬和明如實道來。

  只不過在說起某件事的時候,他卻忍不住向「市政人員」大發牢騷。

  「李領導啊,這個錢什麼時候能退回給我們?」

  見李絲雨一臉疑惑,男人的臉上寫滿了難受:「不是那個『安居』的搬遷計劃嗎?」

  馬和明發現這位領導還是沒有聽懂他的話,他放下拐杖,急得拍了下僅剩的右腿:「去年,就那個時候……」

  「你們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說我們住的村都不安全,要給我們換個住的地方……」

  「當時我在店裡忙,婆娘稀里糊塗地就應了下來,沒多久,錢就直接在卡上扣掉了。」

  男人停頓了一下,似乎還在懊悔:「領導,你說,我們好好住著,非說『萬一有個天災,地震、颱風之類的話』。」


  「我在茳臨峰市小花村,生活那麼多年,哪裡有什麼大災大難的?」

  「最後把錢一收,這幾年好不容易存下的錢,都投進去了。」

  馬和明忍不住嘆息道:「可結果呢?」

  「承諾出來的『抗災房』在哪裡?」男人有些激動,「說這是國家在優先考慮,我們這些村里人未來的生活保障,可房子和錢都不見影啊!」

  「現在都沒錢了,那裡還有什麼未來……」

  說完,馬和明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低聲說道:「我們要的一直都不多,能吃飽就行,怎麼沒幾年,我們的底線忽然就變成,『有的吃就行了』……」

  虛假的「市政公務員」李絲雨,眉頭微蹙,看著馬和明的樣子,顯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對著「市政」的人說這些東西。

  李絲雨此刻有些難受,慧心巧思的她能看出,不僅是馬和明現在正在面對新的困境,更在於他身上某種信念的破碎。

  這也是她父親一直想要維護住的東西,此時此刻她忽然有些理解,父親用來平時「解悶」的隨筆內容。

  「新的鬥爭開始了……」

  還沒等李絲雨做出回應,馬和明似乎已經「認命」,短暫沉默後,便沒有再說這件事情的意思。

  李絲雨沒有能力做出承諾,也只能留下一句蒼白無力的「我們會儘快處理」話語,就打算離去。

  即使如此,老實巴交的男人,依舊將李絲雨送到門口,在他的執意之下,李絲雨不得已收下了一份大麻袋裝的「土特產」。

  正當她無奈地抓著袋子,想向馬和明解釋一下東西時,奇特「聲波」在上空迴蕩。

  李絲雨抬起頭,看著踩在支架上的女工,膀大腰圓的女工似乎剛好放下手頭上的「工作」,接起了正在響鈴的電話……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