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又碰上了開盲盒的機會
今天是1978年8月22日。
曹楊覺得,這個時間節點,有點兒尷尬。
看似什麼都能做,實則可操作性很小。
唯一能搗鼓的,應該就是投稿了。
曹楊記得很清楚,七十年代末,是文學創作的黃金期。
人們的精神世界亟待豐富,人們對文化知識以及文藝作品的渴求,就像乾涸的沙漠急需要水。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因此,這一時期,從朦朧詩到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知青文學、尋根文學、改革文學等,大量的作品湧現了出來。
滿大街都是文藝青年。
此外,這個時期的文化政策也相對開放,尊重創作者、尊重藝術、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原則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實踐,為文學創作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和寬鬆的環境。
也就是說,在70年代末搞文學創作,那就等於站在了風口上。
「盲盒能抽到文藝作品,記憶里還有一些耳熟能詳的,自己本身筆力也不差,那還等什麼呢?」
還沒走到家,曹楊就已經把接下來自己究竟該怎麼走的計劃,搞定了。
他決定,順應潮流做雷軍口中站在風口上能起飛的豬。
時代潮流,浩浩湯湯,逆之者亡,順之者昌。
能夠重活一世,曹楊是來享受,是來浪的,他當然要順勢而為。
他爹曹滿屯是曹家村大隊大隊長,他家的光景自然不可能是村子裡最差的。
當然,也不能是最好的。
這年頭講奉獻,比拼的不是富有,而是覺悟。
覺悟就是低調。
明明比別人好,卻不能承認。
必須得裝犢子,賣慘。
我窮,我光榮。
可誰特麼不知道窮是病?
歸根結底,擰巴!
曹楊家儘管住的也是土坯房,但好歹房頂上蓋的是瓦片兒。
院子很大,有院牆。
當他推開破破爛爛的院門,走進院裡時,正在廚房裡頭忙活的,他現在名義上的娘,伸頭看了他一眼,就把頭縮回去了。
然後,廚房裡頭就飄蕩出來了幾句恨鐵不成鋼的話語。
「還知道回來呀,你?
咋沒喝死在外頭呢?
遇到點兒事兒就自暴自棄,沒出息!
沒考上,有什麼大不了?咱村裡頭那麼多人沒上過大學,不照樣活人?
媳婦跑了,再找一個就是了,咱家又不是給你娶不起媳婦?……」
聽著像訓斥,實則是在開導。
儘管這並不是曹楊真正意義上的父母,可他仍舊感覺到了一絲溫暖。
絲毫沒有生份,緊走兩步,他就進了廚房。
「說的對!我想通了,以後不會再自暴自棄了。
有吃的嗎?我餓了。」
終究不是自己的母親,所以在稱呼上,曹楊還是含糊了過去。
身上穿著補丁衣服,看上去滿面塵灰煙火色,都已經兩鬢斑白了的曹楊母親聞言,難掩驚喜。
驚喜的都快流出眼淚了。
「好。
好啊。
想通了就好。
有,有吃的。
你最愛吃的大米飯,媽一直給你鍋裡頭熱著呢!就怕你餓。
這不,還有你最愛吃的筍乾炒臘肉……」
曹楊母親笑著,獻寶似的,把溫鍋里的飯菜端了出來。
78年的食材做出來的飯菜,貌似和後世的味道很不一樣。
早就餓了的曹楊,都等不及端上飯桌了,隨手操起筷子,直接就站在廚房裡站著開幹了。
筍乾炒臘肉的味道簡直太香了!
柴火灶燜出來的米飯也香。
看著面前狼吞虎咽的兒子,曹母臉上頓時紅泛起了姨母笑。
「哎呀,慢點兒吃,別噎著,又沒人和你搶?」
說著,轉身,朝屋子裡頭很是驚喜的喊了起來。
「他爸,他爸,你快出來看看你兒子呀!你兒子這茬兒,好像真翻篇了!」
這兩天一出門就被人背後指指點點的曹滿屯,連門都不敢出了,正躲在屋裡頭悶悶不樂看報紙。
聞言,走進廚房。
瞅了一眼兒子,眉頭舒展了一些。
可仍舊沒好話:「吃貨!
幹啥啥不行,吃香喝辣第一名!」
曹楊一邊鼓著腮幫子大嚼,一邊抬眼望去,見曹滿囤兩鬢斑白,滿臉皺紋。
膚色黝黑,卻精神矍鑠。
身上破爛褂子上打著補丁,嘴裡頭說出來的話雖難聽,但滿眼關切。
曹楊頓時就咧嘴笑了。
笑罷,含糊不清的臭貧了一句:「吃飯不積極,思想有問題!能吃是福。」
曹滿囤眉頭盡展。
「臭小子!看來真是想通了,都敢跟你爹我臭貧了。」
曹楊點頭:「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男人的成長有時候只需要一瞬間。
你們不用再擔心我了,放心吧,我以後絕對讓你們刮目相看。」
老兩口對望一眼,欣慰至極。
曹母:「看來,咱家的老疙瘩真的長大了!」
曹滿囤:「那,吃完飯,趕緊去鄉里知青辦報導去,再不去,人家可就要把名額給別人了。
田裡的稻子快熟了,你這學校里也放假了,天天呆在家裡不上工,別人可就要說閒話了。」
曹楊秒懂。
只能感慨這便宜父親還真是疼兒子。
民辦教師暑假也是要參加集體勞動的,為了免去兒子風吹日曬農活之苦,曹滿屯硬是憑藉著自己的這張老臉,又把兒子塞進了知青辦。
只要進了知青辦,甭管幹什麼,那就等於又有事兒做了,即便就是遇上了農忙,也可以心安理得的坐辦公室。
果然,無論什麼年代都得拼爹啊!
曹楊一個來自於後世的人,哪幹得了這個年代的農活?
真要讓他去乾的話,恐怕幾天下來就得活活累死。
因此,心照不宣,忙不迭點頭。
一邊點頭,還一邊表態呢!
「您放心,進了知青辦,我絕不給你老丟臉。」
曹滿囤心情大好,大手一揮:「別給我惹事兒就行。」
吃完飯,曹楊推出家裡的二八大槓,一溜煙就去了紅衛鄉知青辦。
這個年代的知青辦,主要負責動員、安置、管理和教育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工作。
聽起來具體事務挺多,但大多務虛不務實。
尤其是到了這1978年,即將告別它的歷史使命了,可想而知有多閒?
曹楊的報導,其實也就是走個過場而已,私底下都說好了的事兒,能有啥變故?
剛剛在屬於自己的辦公桌後面坐下來,他就聽見窗外,一個青年正在大聲朗誦人民日報。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各級領導幹部要支持青年人報考大學,在政治審查中,要重在本人表現,為建設四個現代化選拔人才,這是關係到我國千秋萬代的大事。」
起初曹楊還沒太在意,可這青年一直翻來復去,十遍20遍50遍100遍的背,這就令曹楊頗為不解了。
讓他突然想起了後世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大江大河》。
恢復高考後,宋運輝和姐姐宋運萍都過了分數線,卻因為問題遞交不了政審材料。
渴望上大學,渴望改變命運的宋運輝犯起了軸勁兒,跑到鄉鎮辦公地不停的背誦這篇社論。
一樣,也是10遍不行,100遍,100遍不行,1000遍。
真是軸起來,十頭牛都拉不走。
「這小伙子不會就是宋運輝吧?」
「大江大河裡,宋運輝和他姐宋運萍不正巧也是1978年夏天考上的大學嗎?」
「難道我鳩占鵲巢的這個世界是影視作品中世界?」
「我的金手指可是整活兒外加助人為樂盲盒,要不要幫他一把,開個盲盒呢?」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