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起用解縉

  朱高爔挑了幾樣寶物進宮,孝敬朱元璋,剛進乾清宮,發現皇太孫朱允炆也在。

  規規矩矩地行禮後,朱高爔便打算退出回菜園,誰知剛抬步,就被朱元璋叫住。

  「爔兒,你先別走,咱正和你太孫哥哥商量你讀書的事兒,你雖然年紀不大,但是聰明,有天賦,得早點兒找個老師教,允炆的意思是讓黃先生教你」。

  朱高爔對儒家經典一竅不通,落到黃子澄手裡,那豈不是讓別人對自身的缺點一覽無餘?

  即使沒有天命在身,朱高爔也不想淪為別人的笑柄,好歹現在也是親王,得要面子的。

  「爺爺,黃先生輔佐哥哥處理政務,不一定能抽出多少時間,不如從翰林院另找一位師父」,朱高爔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道。

  「那也行,讓你太孫哥哥帶你去翰林院,你們兩個商量著,看看找誰合適」。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為了增進兩位大孫子之間的友誼,促成他們親密合作,朱元璋打算當甩手掌柜,多給他們製造機會相互磨合。

  「爺爺,你偏心,哥哥讀書的事,你親自抓,我讀書的事,你連管都不管,我和哥哥年齡都小,在用人方面,哪如爺爺有經驗?」朱高爔不想被朱允炆壓制,隨便塞給自己一個師父敷衍了事。

  選擇一輩子的良師益友,絕對不能過於草率,必須朱元璋親自出馬,才能讓朱高爔得償所願,選出最適合的師父。

  話說到這份上,朱允炆也不得不表態,「爺爺,不如和我們一起去翰林院,爺爺眼光獨到,我和弟弟正需要多跟爺爺學習」。

  「你們倆,就知道拍馬屁」,朱元璋抿著嘴,從炕上起身,「咱跟你們去一趟。」

  到了翰林院,大學士劉三吾帶著一眾官員出來迎接。

  朱元璋直接說明來意,「劉先生,咱和太孫過來是給高爔挑選師父的,他處於啟蒙階段,用不著你這樣的大儒親自教,找一位年輕才俊,先給他開蒙,劉先生看誰合適」。

  劉三吾聽後,捋著花白鬍鬚沉吟道,「修撰張信二十二歲,甲戌科狀元,天資聰慧,博覽經史,而且行事穩重」。

  朱元璋聽得連連頷首,「咱對他有印象,確實才華出眾」。

  朱高爔急了,他內定的目標是楊榮。

  張信是何許人也?他的大腦里沒儲存有關張信的資料,萬一是個性格執拗,不好相處的,豈不是麻煩?一旦發生矛盾,顯得自己氣量不足。

  「劉先生,聽說翰林院有一位叫楊榮的進士十分出眾」。

  朱元璋不懂他的心思,朱允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朱高爔只得自己開口力挽狂瀾。


  「楊榮?」劉三吾蹙眉沉思片刻,搖搖頭道,「翰林院沒有此人」。

  怎麼會沒有呢?

  楊榮後來是便宜爹的內閣成員之一,最受便宜爹的信任和看重。

  心急如焚間,朱高爔猛然想到,現在是洪武二十八年,難道此時楊榮尚未考中進士?

  這下遭了,出了這麼大的紕漏,太丟人了。

  怎麼挽回面子呢?

  朱高爔垂眸思索對策。

  「好,就這麼定了,讓張信明天去昭陽殿,單獨給高爔講解經史」,朱元璋大手一揮,將此事定了下來。

  見朱高爔一臉窘態,朱允炆的嘴角不禁浮起一抹冷笑。

  朱允炆走路都比平時輕快了許多,朱高爔猜想他的心情一定好到了極點,把儲君的架子和親和度拿捏得十分恰到好處。

  他這種幸災樂禍、睚眥必報的心態,讓別人怎能甘心俯首稱臣。

  跟有燉相比,朱允炆真是差了太多,朱高爔在心中輕嘆道,將剛才說錯名字的尷尬全都拋到九霄雲外。

  此時此刻,就算他找個地縫鑽進去,像契訶夫筆下的小公務員去自盡,都挽回不了什麼,索性忘得一乾二淨。

  人生在世,誰沒經歷過點兒糗事?

  關於選師父這回事,朱高爔還是決定繼續爭取一下。

  張信這個人雖然是狀元,但是歷史上碌碌無名的狀元不知有多少。

  考試成績不代表實際能力,既然楊榮還沒進入官場,那便選另一個才華出眾的人吧。

  大才子解縉,《永樂大典》的總編纂,洪武二十一年的進士,洪武二十四年賜歸故里。

  解縉的這些基本資料,朱高爔記得很清楚,不會出錯。

  當年,解縉離開京師時,朱元璋與他約定,十年後再用。

  現在,十年之約雖然未到,但是,只要朱高爔求情,並且承諾約束解縉恃才傲物的性子,讓朱元璋改口應該不是難事。

  解縉雖然不懂人情世故,但絕對滿腹經綸,不亞於一座行走的儒家經典庫,把他收為己用,正好可以用來與別人唇槍舌戰,彌補朱高爔自身的知識缺陷。

  在辯論中獲勝,最關鍵的就是讀書多、記憶力出眾,解縉這兩樣全占了。

  據說,解縉兩歲剛開始讀書就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跟大明鼎鼎的帝師劉伯溫有得一拼。

  等朱允炆離開乾清宮,朱高爔開始花樣獻殷勤。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朱元璋深諳此道,直接開口問道,「什麼事?說,別兜圈子」。


  「爺爺,孫兒想到一個人才,特別適合當師父」,朱高爔一臉諂媚,「爺爺最疼高爔了,肯定能答應」。

  「你說的楊榮,肯定是聽錯名字了,劉三吾雖然上了年紀,但是翰林院那幾個人,他還是能記得清的」,朱元璋頭也沒抬,繼續看奏疏。

  朱高爔討好了個寂寞。

  但是他並不氣餒,再接再厲,提出自己的終極要求,「爺爺,讓解縉回來吧,孫兒想讓他當老師」。

  一聽到解縉的名字,朱元璋不由得放下奏疏。

  朱高爔連忙補了一句,「爺爺,你最好了」。

  「他讀書是多,可是那個惹禍的性子,不知道會招惹多少事非」,朱元璋連連搖頭,「不能讓他把我大孫子毀了,他一心只讀聖賢書,你跟他不一樣,你將來有大出息的」。

  這話說得讓朱高爔的內心泛起了不少小水花,不停地蕩漾。

  朱高爔強壓下心頭的暗喜,拍著胸脯道,「孫兒保證,能壓制他的性子」。

  「他眼高於頂,能聽你的?」朱元璋不信。

  「他要是不聽話,孫兒有辦法治他」,朱高爔信心十足。

  「說說看,你怎麼治他?」朱元璋饒有興趣地問道。

  「讓他此生再無被起用的機會,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施展」,朱高爔道。

  他相信,這絕對是解縉的軟肋。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