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糾結不安(求收藏、求追讀、求票)
倉促定下終身大事,朱高爔心裡有些不踏實,夜裡,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在腦中搜索徐增壽的相關信息。
朱高爔對於徐增壽的好感起初源自於他在靖難之役中對朱棣的支持,至於再進一步的信息,從未深入想過。
聽有燉說,徐增壽曾擔任勛衛帶刀侍從,隨侍御前,因此有機會接觸宮中內侍,跟黃亮、林德等人都很熟。
徐增壽出手闊綽,時常扶危濟困,很善於經營人脈。
聽聞徐增壽很愛讀書,尤其是史書,他的書房裡擺滿了書籍,他喜歡邀請賢士到家裡,討論歷代成敗得失。
但是,僅憑這些表面的信息,朱高爔無法猜透他心中所思所想。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不清楚他內心的想法,即便已經和徐景彥成親,合作時也得有所保留,以免輕信犯錯。
朱高爔屬於風險厭惡者,行事一向謹慎。
一招不慎,滿盤皆輸,陷入萬劫不復之地,永無翻身的可能,這是朱高爔竭力避免的場景。
朱高爔從不冒進,哪怕贏得慢一些,也要步步為營,進可攻退可守。
他堅信,所有的成功都是一點一滴慢慢積累起來的,不疾而速,欲速則不達。
絕不能急於求成,自亂陣腳。
只要不犯錯,逐步積累優勢,必能錘鍊到堅不可摧,鋒利無比,所向披靡。
徐增壽似乎很友好,卻又好像隔著重重迷霧,看不真切,遠非解縉、尹昌隆那般容易看得清。
朱棣起兵靖難後,徐增壽千方百計將京師的部署秘密傳至北平,這一點可以理解,因為他
跟燕王妃同是徐達的繼室謝氏所生。
同父同母的親姐弟,自然關係密切,鼎力支持。
可是,徐增壽為何選擇咱?咱的生母並非他的親姐姐燕王妃徐妙雲。
朱高爔思來想去,始終沒找到一個頗具說服力的理由。
徐增壽可能是個很有野心的人,要不然他苦心經營人脈有什麼用?
雖然,在歷史上,徐增壽被建文帝處死,沒有機會充分展露他的野心和圖謀。
但還是小心為上,朱高爔可不想引狼入室。
徐增壽的志向倘若只是和他父親一樣獲封公爵,朱高爔倒是樂意成全。
假如他得寸進尺,存了取而代之、篡位奪權的心思,朱高爔絕不容忍。
一般而言,定娃娃,只需要雙方家長許下承諾,並在以後按照約定執行即可。
但是老皇帝認為大孫子的親事,不可過於敷衍,非要禮部擬定個儀式,選定吉日,公布於天下。
朱允炆聽到這則消息時,急匆匆跑到乾清宮,意圖阻止。
朱高爔才剛五歲,便要定親,而且還是跟魏國公府聯姻。
徐達在明初武將中名列第一,攻打張士誠,明軍北伐以及後來的多次北征,都是徐達統兵。
多年來,徐達在軍中,已經積累了不可小覷的重要影響力。
雖然徐達已於洪武十八年病逝,但是朱高爔跟徐家定親後,必然想著法將這種影響力發揮到極致。
眼見朱高爔勢力做大,朱允炆豈能坐視不理、袖手旁觀?
可是,等朱允炆趕到時,徐增壽已經出宮,終究還是晚了一步。
生前定下大孫子的親事,了卻一樁心愿,老皇帝興奮不已,意猶未盡,精神抖擻地跟朱允炆談起此事。
朱允炆聽著老皇帝將的來龍去脈簡要複述了一遍,臉都快被氣綠了,又不能不發作,只得強忍著。
「爺爺,萬萬不可,弟弟太小,過早定下親事,恐怕後患無窮」。
朱允炆心裡比誰都明白,老皇帝決定的事,斷難更改。
雖然希望渺茫,但是成與不成,試了才知道。
老皇帝正在興頭上,哪裡肯聽,「允炆,你不懂爺爺的一番苦心,爺爺是不想讓高爔為情所困,妙錦那丫頭都快要成親了,他心心念念地對妙錦不死心,這算怎麼回事?傳出去讓人笑話,還不入儘早給他定門親事,讓他收收心」。
朱允炆聽著祖父這話,似乎不是在說朱高爔,而是在旁敲側擊地提醒自己,及時懸崖勒馬,不可執迷不悟。
眼睜睜看著徐妙錦嫁給別人,他的確心有不甘。
他當初許以太孫妃之位,都不能令徐妙錦心動。
現在,徐妙錦竟然願意屈就當朱有燉的次妃。
朱有燉就那麼好?!
朱允炆想不通,他比朱有燉差哪兒了?
事情已然無可更改,多想沒用,不如接受現實,及時改弦易轍。
朱高爔悄悄進屋,朱允炆只顧著氣憤,並未察覺。
眼看著朱允炆快要氣炸了肺,朱高爔在心中暗自罵道:咱定親,關你屁事,勞你大駕,拼命阻攔,你成親時,咱可沒這麼缺德!咱當時可是滿心歡喜送祝福。
真是豈有此理!
朱高爔雖然心裡不痛快,但面上仍洋溢著喜悅,跟在老皇帝身邊,不停地溜須拍馬,弄得老皇帝出聲制止,「爔兒,不可樂昏了頭,忘記正事,先看奏疏吧」。
朱高爔聞言立即乖巧地聽令。
而朱允炆的氣憤無處宣洩,憋在心頭,實在難受,隨便找了個藉口返回東宮,一連氣摔碎了十餘個茶杯,心裡才略微好受些。
呂氏見兒子氣成這樣,忙走過來勸解,「允炆,想開點,那朱高爔才剛五歲,離成親最少還得十年。一兩年之內,都能發生很多變故,更何況是十年?咱們得往長遠了看,不爭一時得失。」
「母妃」,朱允炆滿腹委屈,一頭扎進呂氏的懷裡。
吳亮見狀,急忙讓在場的所有宮人全都退下。
在東宮發泄了一通,朱允炆換衣洗漱稍微平復情緒後,才返回乾清宮。
但是,當他進去之後,才發現裡面空無一人。
皇太孫身份貴重,平時可隨意進出乾清宮,不必經過通報,因此沒有宮人主動來報老皇帝的去向。
那麼,老皇帝到底去哪兒了呢?
他帶著朱高爔、朱有燉去了通政司。
因為,寧王朱權的奏疏到了。
老皇帝等不及通政司對奏疏統一登記在冊,便心懷忐忑地跑去看奏疏的原件。
「近者騎兵巡塞,見有脫輻遺於道上,意胡兵往來,恐有寇邊之患」。
老皇帝反覆念著奏疏,內心波濤洶湧。
高爔所說果然是真的,這可如何事好?
咱該怎麼辦?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