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九百五十四章 移民潮將至

第九百五十四章 移民潮將至

  王文龍道:「而且北美洲的戰略縱深比自我大明絲毫不差,入侵之人打下沿海,就等著內陸無窮無盡的華人與他們騷擾作戰吧。」

  「沒有人會和入侵者做生意,他們真要來打美洲沿岸,估計損兵折將還什麼都得不著。」

  「說的有理。」李國助點點頭,但又提出第二個疑惑。

  「不會被外國人搶,若我大明的官府來要怎麼辦?」

  「這北美的夏涼城、溫灘城都是移民自己起的名字,如今究竟是個什麼地位還說不清,倘若有一日官府在那弄個宣慰使,那裡所有產業只怕都要重做打算。」

  這還真是此時各地的經常情況。

  為什麼很多西南的土司會出現爭貢?

  就是因為一旦大明對哪一家土司給了明確的宣慰使職位,直接就會引起當地勢力的大洗牌。

  得到官方認可的土司憑藉著官府的認證招降納叛,直接就會將當地原有的對手給吞吃掉。

  李國助怕萬一大明黨爭爭出個瘋子,跑到北美每個城市挑一個家族封官,他們在北美做下的產業基礎,只怕都要被搶走。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sto9.com

  王文龍笑道,「北美洲都是我們投資的產業,他要封宣慰使也得分給我!」

  「論在大明的關係,論在美洲的實力,哪家能和我們斗。」

  「而且我說大明對於美洲的工廠不會去掠奪,只會去收稅,而且是嚴苛的重稅,恨不得將我們在美洲的利潤剝層皮那種。」

  大明在西南封官可以分化瓦解當地勢力的原因,是大明真可以出兵去打西南。

  而大明又沒有出兵北美的實力,一個官職哪有那麼大用,若真有用,此時呂宋一代還不都是大明封的官了?

  封官還不如收稅來的實在。

  李國助稍稍放心,「如此就好,美洲的收入既多,些許重稅還是交得起的。」

  王文龍笑而不語。

  對於他和李國助這樣的大財東,重稅自然是交得起,可是等到美洲的移民點擴張到足夠規模,出現了一大批中小商人,這些人掙的錢沒有他們多,朝廷一樣的對他們課以重稅,引起的將是什麼反應?

  波士頓傾茶事件聽過沒有?

  當然,不同點在於王文龍前世北美移民全都是逃避英國國內鬥爭的清教徒,本來就有反英的傾向。

  而本時空移去北美的華人基本都是老實人、良家子,真有海盜也不會願意去北美種地捕魚挖金礦了。

  於北美傳播的思想幾乎全來自邊疆學派、民黨、三一教,這些勢力的思想基礎都是儒家,個個有著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鴻圖偉業。


  要他們在北美遺世而獨立,他們也不會願意。

  不過這些人如果真的生氣,又積累了足夠力量,鬧出的么蛾子可能更大——必然反向把鬥爭輸入大明!

  不過這事情少說還要等美洲發展幾十年才會出現,不是王文龍現在要考慮的。

  聽王文龍一番解釋,李國助再無後顧之憂。「既然如此,這美洲開發大可搞得。」

  王文龍道,「開發美洲要的錢財不是幾萬兩打得住的,我打算發行太平洋公司的股票之後慢慢拆隊出身價來投入此項事業。」

  王這是打算賭身家了,李國助不禁有些意動。

  他剛剛執掌李家集團,對於這不思進取的檀香票生意實在是興趣缺缺,想要做一番大事業。

  思想了幾日,李國助決定,李家也全力參與美洲開發。

  李家的加入,至少給王文龍增添四十萬兩的本金基礎。

  接下來的幾個月,王文龍一方面跑到江南尋找挖金礦的人才,又去物理社弄了幾個科研項目。

  現在的江南物理社已經有點產學研結合的意思,許多工廠主、大地主碰到了生產上的問題,都會去找物理社諮詢,立項目之後還會提供研究經費。

  王文龍的項目是關於大規模冶金和冶金生產的,光是研究經費就夠物理社幹上好幾年。

  接著王文龍又在江南正式發行太平洋開發公司的股票。

  和原計劃一樣,王文龍悄悄給如今的泰昌皇帝送了一份利益,使得龍心大悅。

  除了技術和資金準備之外,美洲開發也需要文化準備。

  求實書會挑選了一大批文人東渡。

  其中最為人所矚目的就是許仲琳。

  老先生如今已經六十多了,從編輯的一線崗位上退了下來,這幾年靠寫神魔小說,掙的盆滿缽滿,在京城和江南報界都留下了赫赫名聲。

  許仲琳聽說王文龍要在北美辦報,思索一番決定加入。

  許仲琳突然生出去美洲的想法,倒不是因為什麼宏大的民黨志向,而是想去看看「殷商文化」。

  沒錯,殷商。

  北美洲原住民來自殷商的說法最近在江南大行其道,其根源是新邊疆學派的一本小冊子。

  一些前往北美的新邊疆學派門徒,發現美洲原住民也是黃種人,就開始大發想像力。

  直接說美洲移民乃是當年殷商後人,他們在牧野之戰之後,怕被周王朝清算,所以和東夷人學習航海技術,泛舟出海。

  這些小冊子中舉了不少美洲原住民是殷商後代的證據:


  比如殷商喜歡搞活人祭祀,美洲原住民也喜歡讓活人掏心掏肺。

  殷商尚白色,美洲原住民文化也以白色為尊。

  還有不少殷商青銅器上紋路,都與原住民文化的石刻紋樣非常相似。

  嗯,妥妥的地攤文學。

  其實這書就是一個新邊疆學派的學者,靠著那些與美洲相關的傳聞拼湊而成。

  作者本人甚至住在蘇州,海船都沒有坐過。

  這書裡頭處處都是漏洞,比如作者把美洲各原住民文明都混淆在一起。

  所謂與殷商紋樣相似的石刻,來自瑪雅文明。

  而所謂商人尚白的習俗,又是來自喜歡穿白衣服的印加文明。

  還有不少對於所謂語言的研究,來自阿茲特克文明。

  幾個文明之間的差距甚至是地理距離都大的沒邊。

  整本書絕對配得上胡編亂造四字評語。

  可就是這麼一本小冊子,卻在江南引起轟動,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許仲琳出海之前發表文章表示,他的話是《封神演義》寫了商周交際之事,卻沒有真正見過商周之人,他此番要到美洲去「親見商周」。

  徐老先生只怕要失望了,北美原住民還在部落時期,實在是比殷商文化的社會發展水平低太多。

  何況夏涼城這種大移民點旁邊的北美原住民,都快被三一教給同化的差不多了,許仲琳得深入內陸才看得到北美原住民的原樣。

  這樣的書能火,只能說此時民間開拓的輿論已經形成,大明百姓從來沒有如此渴望的想要去看看外界情況。

  伴隨著北美金礦的發現,一場移民潮已經在醞釀之中。

  接下去的十幾年中,恐怕有數十上百萬人將要乘船出海,拿著邊疆學派的各種宣傳,帶著中華的文化與技術,往世界各地擴張。

  而這場擴張的未來,一方面會為大明減緩社會矛盾。

  另一方面必然反向影響大明的發展。(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