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從劍橋留學生到物理學之神> 第523章 人類智慧之巔峰!量子力學論道史!李奇維的選擇!量子主宰!

第523章 人類智慧之巔峰!量子力學論道史!李奇維的選擇!量子主宰!

  第523章 人類智慧之巔峰!量子力學論道史!李奇維的選擇!量子主宰!

  量子研究所。

  氣氛有點尷尬。

  因為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之爭,海森堡和薛丁格的關係直轉急下。

  兩人雖然談不上是仇人,但是道統之爭,豈是那麼容易化解。

  這可讓研究所內的眾人過足了吃瓜之癮。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

  「精彩!刺激!」

  「我就喜歡看這種天才相殺的劇情!」

  「兩人旗鼓相當,誰都奈何不了誰。」

  「btw,我個人喜歡波動力學。」

  「.」

  海森堡在研究所內感覺很孤單。

  他特意關注了最近各大物理期刊的論文發表情況。

  得出了一個非常悲催的事實:

  90%以上關於量子力學的論文,用的全都是波動力學的架構。

  甚至他還看到了玻恩的論文。

  「啊!」

  「玻恩,你這個叛徒!」

  「你也算是參與過矩陣力學創建的大佬啊。」

  「怎麼可以這樣!」

  海森堡體會到眾叛親離的感覺。

  唯一讓他安慰的是,泡利師兄一直在默默支持著他。

  泡利親口對他說:

  「矩陣力學才是量子力學的正統!」

  泡利確實夠哥們,為了這句話,他還發表了一篇論文。

  泡利在矩陣力學的基礎上,引入了一個新的矩陣,名為泡利矩陣。

  利用它,可以更好地解釋磁場和自旋的關係。

  他在細節上完善和拓展了矩陣力學。

  波動力學有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在電子自旋上描述不足。

  而現在泡利甚至又加強了矩陣力學對自旋的描述。

  瞬間又拉大了差距。

  海森堡大喜。

  「這才是真正的兄弟!」

  海森堡和薛丁格的鬥爭持續進行。

  研究所內眾人大部分都在吃瓜,但是有一個人內心卻五味雜陳。

  伊蕾娜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辦公室的位置上。

  她的思緒早已不知飛到何方。


  她並不關心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誰是正統。

  在她看來,這是可以通過開會討論解決的事情。

  因為真理是越辯越明的,她相信布魯斯教授一定會給出蓋棺定論的結果。

  伊蕾娜關心的是,為什麼每次這種物理大世,都是由男人掀起呢?

  各種全新的理論體系,都是由男人率先提出。

  這讓她很不服。

  「我們女性也可以掀起科學狂潮!」

  雖然伊蕾娜在強力概念上有一定的貢獻,但那並不足以讓她產生影響學界的統治力。

  畢竟強力概念是布魯斯教授最先構思出來的。

  所以,她需要做出創新性的突破!

  就像海森堡和薛丁格那樣,讓整個物理學界都為之轟動。

  可惜,目前為止,她的博士課題進展緩慢。

  原子核領域始終沒有什麼特別重大的發現。

  因此,伊蕾娜有心無力,她現在很沮喪。

  「我的路到底在哪裡呢?」

  此刻伊蕾娜還不知道,她的璀璨天命還未到來。

  繼量子力學之後,她會掀起一場新的物理大世。

  而在那場大世中,將出現能重塑世界格局的可怕理論:鈾核裂變!

  用任何語言形容它的重要性都不足為過。

  這一世,李奇維要藉助它,踏上真正的無上巔峰!

  但是現在,他卻要趕緊解決更迫切的問題。

  矩陣力學,波動力學,到底誰是量子力學的正統?

  真實歷史上,量子力學從誕生到發展再到最後的完善,可以說是聚盡當世所有最頂級天驕的智慧。

  因此,它的歷史是非常非常精彩的。

  從整體框架看,可以分為舊量子論、過渡期、量子力學三個階段。

  舊量子論是以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愛因斯坦的光的波粒二象性、玻爾的量子軌道模型為核心。

  過渡期是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作為承上啟下之橋樑。

  最後,進入量子力學的階段。

  這個階段相比舊量子論更加地複雜,過程也更加曲折。

  大致又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首先,第一個時期。

  海森堡和薛丁格分別提出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從而爆發兩派大戰。


  但這個時候的爭論,主要是量子力學領域內部的問題。

  在這個時期里,玻恩提出了著名的【概率解釋】。(後面具體解釋)

  這個解釋是關于波動方程中波函數ψ的含義。

  薛丁格認為電子波就和普通的水波一樣,波函數代表了電子波隨時間和空間的規律變化。

  但是玻恩認為,波函數ψ並非是電子波,其也不是像真實的波一樣擴散運動。

  他認為電子波是一種概率波。

  事實證明,玻恩的概率解釋才是對的。

  於是,有人取笑「薛丁格不懂薛丁格方程」。

  意思是薛丁格對於自己提出的波動方程中波函數的解釋是錯的。

  但是薛丁格和愛因斯坦都不承認概率解釋。

  接著,是第二個時期。

  在第一個時期中,薛丁格因為波函數問題,敗下陣來。

  雖然他自己不承認,但是物理學界主流都接受了玻恩的概率解釋。

  此外,薛丁格的失敗並不影響波動力學依然是大家最喜歡的版本。

  甚至概率解釋讓波動力學更為成熟完善。

  因此,海森堡很難受。

  明明打敗了薛丁格,但是反而讓對方的波動力學比矩陣力學更受歡迎了。

  在這種極度情緒下,海森堡靈感爆發,逆天而起。

  他在矩陣力學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更為驚人的理論。

  那就是著名的【不確定性原理】!

  即:不可能同時確定微觀粒子的位置和動量。

  這個理論讓海森堡的矩陣力學大放異彩。

  於此同時,薛丁格自己又從數學上證明了,波動力學和矩陣力學其實是等價的。

  這意味著兩種理論都沒有錯。

  但是兩者的物理基礎又完全不同。

  電子到底什麼時候是波,什麼時候是粒子呢?

  怎麼確定呢?

  這說明一定還有更深層次的道理,導致出現了這種匪夷所思的情況。

  量子力學急需創造一個新理論來調和粒子和波的矛盾性。

  在這種情況下,玻爾出手了!

  量子力學進入第三個時期。

  這時候的玻爾,是量子力學領域當之無愧的扛把子。

  所以,雖然海森堡算是他的半個弟子,但是他並沒有偏袒對方。

  玻爾認為波動力學的波動性和矩陣力學的粒子性,都是正確的,應該同時考慮。

  換言之,他認為海森堡和薛丁格兩人的觀點都錯了。

  但是,如何把兩個矛盾的性質統一起來呢?

  玻爾在挪威滑雪散心的時候,一朝頓悟,終於想出了完美的解決方案。

  那就是著名的【互補原理】!

  他認為對單個量子客體進行描述的時候,任何單方面的描述都是不完整的。

  只有同時從粒子性和波動性兩個角度考慮,才能形成對單個量子客體的完整描述。

  這個觀點聽起來有點像廢話,但是卻包含了量子力學最深刻的內涵。

  當用數學形式闡述互補原理時,又引申出兩個重要的概念。

  【態迭加原理】和【波函數坍縮】。

  這兩個概念和後來的單電子雙縫干涉實驗息息相關。

  在普通人眼裡神秘莫測,震碎三觀的雙縫實驗,被互補原理完美解釋。

  一點也不神秘!

  至於在雙縫干涉實驗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延遲選擇實驗、量子擦除實驗,同樣一點也不神秘。

  它們都可以被互補原理輕鬆地解釋。

  至此,量子力學的框架算是全部完成了。

  但是,還遺留一個小問題。

  那就是波動力學無法解釋電子自旋的問題。

  於是,狄拉克橫空出世,他把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提出了狄拉克方程。

  這個方程可以完美解釋電子自旋,徹底補足量子力學的最後短板。

  接著,狄拉克在此基礎上,開闢了【量子場論】的框架,為後來的粒子物理提供了最強大的理論工具。

  不過,那就是另外一條線了,此處不再細談。

  這時,有人可能會問:

  咦?不對不對。

  「上帝不擲骰子!」;

  「我不看月亮,難道月亮就不存在了嗎?」;

  「薛丁格的貓」;

  「量子糾纏」。

  這些經典內容怎麼還沒有出現?

  別急。

  第三時期結束後,以玻爾為首,海森堡、泡利、玻恩等人,形成了量子力學領域著名的哥本哈根學派。


  哥本哈根學派的核心理念就是大名鼎鼎的【哥本哈根詮釋】。

  它包含了三個內容:玻恩的概率解釋、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玻爾的互補原理。

  憑藉哥本哈根詮釋,玻爾等人挑戰天下英豪!

  而這些英豪,就是以愛因斯坦為首的。

  在玻恩提出概率解釋後,愛因斯坦曾私下寫信給玻爾。

  他認為世界的本質不可能是隨即概率的。

  從而提出了那句著名的「上帝不擲骰子」。

  而當玻爾提出互補原理、態迭加原理、波函數坍縮後,愛因斯坦又跳出來反對。

  反駁的話就是:「我不看月亮,難道月亮就不存在了嗎?」

  終於,這些矛盾在1927年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集中爆發了!

  於是,就誕生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知名的會議。

  在這屆索爾維會議上,玻爾神威浩蕩,戰力滔天,把愛因斯坦等人反駁的啞口無言。

  不管是擲骰子還是看月亮,在哥本哈根詮釋下,全都迎刃而解。

  以愛因斯坦為首,薛丁格、德布羅意為小弟組成的保守派,遭遇慘敗!

  但是,愛因斯坦沒有被玻爾說服,他沒有放棄。

  接著,在1930年的第六屆索爾維會議上,雙方又爆發一次大戰。

  這一次,愛因斯坦劍指不確定性原理。

  他提出了著名的「愛因斯坦光盒」。

  這個思想實驗一出,瞬間就讓海森堡等人慌神了。

  眼看愛因斯坦就要贏了,但是最後關頭,玻爾再次出手。

  哥本哈根詮釋第二次完勝!

  愛因斯坦接連遭遇兩敗,但依然越戰越勇。

  終於,他在1935年,向量子力學發起了最後一次攻擊!

  他和他的助手,發表了一篇只有幾頁紙的論文,被稱為「EPR論文」。

  這篇論文是針對量子力學的完備性發出質疑的。

  文章一出,學界轟動!

  所有人都覺得,這一次愛因斯坦要贏了。

  但是樂極生悲,玻爾第三次出手了!

  這一次,他提出了大名鼎鼎的【量子糾纏】概念。

  一舉粉碎了EPR論文的質疑。

  愛因斯坦從此心灰意冷。

  至此,哥本哈根學派成為量子力學領域的絕對權威。


  三敗愛因斯坦,這是何等可怕和傲人的戰績!

  玻爾之名,恐怖如斯!

  然而,就在哥本哈根學派歡欣鼓舞之時。

  事情再度反轉!

  僅僅兩年半之後。

  愛因斯坦的頭號大將兼忠心小弟,薛丁格突然爆種。

  他發起了保守派的最後一擊。

  在很多人來看,這是愛因斯坦等人的垂死掙扎。

  但就是這一擊,卻狠狠地打在了哥本哈根學派的死穴之上!

  薛丁格從來都不信什麼概率解釋、波函數坍縮之類的概念。

  他把這些匪夷所思的概念,巧妙地引入到宏觀世界。

  從而提出了那個恐怕是量子力學領域最最著名的思想實驗。

  【薛丁格的貓】!

  第四神獸一出,天下皆驚。

  這一次,哥本哈根學派再也解決不了這隻貓了。

  哪怕是玻爾出手也不行。

  因為它把人的意識和客觀世界結合在了一起。

  甚至比哥本哈根詮釋本身還令人匪夷所思。

  直至今日,薛丁格的貓依舊是無解的難題。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後世又發展出一些其他的量子力學解釋。

  比如:平行宇宙學說等。

  但這些理論都不夠完美。

  所以,薛丁格的貓才會如此出名!

  它依然像個幽靈一樣,飄蕩在量子力學的世界裡,等待著最後的裁決。

  以上,就是量子力學和哥本哈根學派的整個歷史脈絡。

  毫不誇張地說,這就是一部跌宕起伏、大氣磅礴的人類智慧巔峰史。

  李奇維每每回顧這段歷史,都會產生一種高山仰止之情。

  眾多絕世天才的思想碰撞,閃耀出人類理性最璀璨的火花!

  但同時,他也會產生一種深深的遺憾之情。

  因為這場量子力學的發展史,或許將成為人類歷史中的絕唱!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再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頂級物理家,齊聚在一起,為了純粹的學術而論道萬古!

  但是!

  李奇維是幸運的!

  現在,他來到了這個時代。


  他此刻的地位,超越了愛因斯坦和玻爾。

  那麼,他又將如何引領這場最偉大的學術論道呢?

  是霸天絕地,一人獨戰天下!

  還是超然物外,俯瞰量子天驕!

  這一章可謂心血之作。

  首先讓大家了解真實的量子力學發展史。

  然後才能看懂主角到底是如何裝逼的。

  結尾的兩種選擇,大家喜歡哪一種。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本章說留言。

  第一種扣1,第二種扣2。

  我略微參考下你們的意見。

  兩種裝逼方式的寫法還是有點不同的。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