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之南宋李延年(四)
在歷史的長河中,南宋末年猶如一幅波瀾壯闊卻又充滿滄桑的畫卷,而李延年的故事便是這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黃大仙總是興致勃勃地講述著那些過往的傳奇。
「昨晚我們講了許多關於李延年的故事,也從他的故事線索中牽扯出了其他幾個人,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說明故事的脈絡正一點一點的變得清晰。相關的人物也在一個個的浮出水面。你們風雲變幻的前世猶如一幅巨大的拼圖,這一點一點的趨於完整。這個你們不可否認吧?」
小天師風子不由自主地搶答說道:「對,不可否認!」
今晚,故事繼續在這靜謐的氛圍中流淌。
寶佑6年(1258年)4月16日,那是一個註定被銘記的日子。李延年順利完成了王照交給他的任務,在義軍大部隊中成功樹立了威信,從此穩穩地站住了腳跟,躋身將軍的行列。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踏實,仿佛是命運在指引著他走向更偉大的使命。
時光流轉到開慶元年(1259年)5月,初夏的氣息瀰漫在大地。蒙古高原上,青青的綠草如茵,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然而,對於南宋來說,這片草原卻隱藏著無盡的危機。此時的蒙古人正在厲兵秣馬,積極儲備戰略物資,他們的野心如同草原上的野火,隨時可能向南蔓延,威脅著南宋的安寧。
為了遏制蒙古騎兵的壯大,斬斷蒙古南侵的戰略資源,李延年再一次臨危受命。他帶領著一萬名英勇無畏的騎兵,從黑水出發,踏上了一段充滿挑戰的征程。他們穿越了河西走廊,那是一條充滿歷史滄桑的通道,見證了無數的金戈鐵馬和歲月變遷。途經新慶府神木郡,每一處土地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最後,他們繞路幽州,緩緩進入了蒙古高原。
5月22日,李延年的軍隊駐軍在離豐州不過百里的托爾粱一帶。當晚,月色如水,灑在草原上,給這片大地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李延年召集部將商討進攻對策,氣氛緊張而肅穆。
他拿出臨行前張軍師交給他的行軍作戰圖,小心翼翼地在草原上鋪開。手下部將數十人圍成一圈,目光緊緊地盯著那張地圖。地圖上,不僅僅有張軍師圈起來的標記,在那空白處,還有張軍師親筆簽名的一句話:「兵者詭道也,欲攻其心,必出其不意,至其要害,擾其心,亂其志,勿念戰。」
這群為了家國天下長途奔波的將士們,在遙遠的蒙古高原看到張軍師的親筆提字,內心一陣感動。那不僅僅是一句話,更是一種信念,一種囑託。李延年和眾將士相識一笑,心領神會。他們深知,這場戰鬥不僅僅是為了勝利,更是為了守護身後的家園和百姓。
李延年,這個命運坎坷卻又天生沉著冷靜的將領,手指著軍師圈出來的地名,開始有條不紊地對身旁的部將規劃布局起來。他的眼神堅定而銳利,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勝利的曙光。
「何童,趙天宇聽令,你二人率2000騎兵從兔子粱右側進軍佯攻豐州北門,切要記住,敵攻你就撤,敵退你就攻,務必要拖住他們,擾亂他們的陣腳。」李延年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何童和趙天宇對視一眼,眼神中充滿了堅定,他們齊聲領命,仿佛已經看到了戰場上的硝煙瀰漫。
「朱培明,歐陽龍江聽令,你二人率領三千騎兵務必在拂曉之前,趕到豐州西南的馬子坳,在此地設伏,依託馬子坳的地勢,阻擊前來救援的蒙古騎兵。」
朱培明和歐陽龍江抱拳應諾,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馬子坳的地形他們早已熟記於心,心中默默盤算著如何利用地勢優勢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劉越洋,孫克清聽令,你二人率領一千騎兵從側翼進攻豐州馬場,戰馬能帶就帶,不能帶一律殺死,糧草輜重全部焚毀,除了病殘老弱婦儒,凡12歲以上或者身高五尺以上,60歲以下的男子全部處死,任務完成速速撤軍,切不可戀戰。」
劉越洋和孫克清面色凝重,他們明白這是一場殘酷的戰鬥,但為了國家和百姓,他們毫不退縮。
「韓舉刀,韓靖,你二人帶領2000騎兵,直驅豐州北牧場,以兩人一隊的陣型鋪開快馬奔馳,讓見血封喉的藥撒遍牧場,讓蒙古人的戰馬牛羊無草可食,任務完成以後,策馬向南,支援朱培明,歐陽龍江的伏擊戰。」
韓舉刀和韓靖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他們深知此次任務的關鍵在於破壞蒙古人的牧場,這將對蒙古騎兵的戰鬥力造成巨大的打擊。
「李登州,馬四,陳橫,你三人率領1500騎兵,進攻豐州東門,策應何童,趙天宇。讓城中的蒙古人不能左右相顧。」
李登州、馬四和陳橫立刻挺直了腰杆,他們知道東門的進攻將為整個戰局增添重要的變數,必須全力以赴。
「張開齊,托爾頓巴聽令,你二人隨本將帶領500騎兵,進攻防守最為薄弱的豐州城西門,進入城中之後,除老弱婦孺外,男身高5尺以上的男子皆殺。」
張開齊和托爾頓巴握緊了手中的兵器,他們跟隨李延年很久了,深知將軍的決策必有其深意,此次進攻西門,必將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李延年環視著眾將,目光中充滿了信任和期待。
「諸位將士,此次是王照大將軍和張軍師二人深謀熟慮之後下達的作戰命令,能夠接受此次作戰任務,是我等將士的榮幸。在座的各位,哪一個不是對蒙古人有著深仇大恨,哪一個不是有過著風浪里捉魚,刀尖上添血的日子。今日承蒙王照大將軍厚愛,讓我們能夠懷著對蒙古人的深仇大恨參加此次戰爭,應當死而無憾,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心懷蒼生之大義。今蒙古狗賊狼子野心逆天而行,違背天道,濫殺無辜,我等雖為一介匹夫,但仍然有守護蒼生的使命,今日之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若有戰死者,皆為軍人之榮耀。各位將領們,傳令下去,明日卯時發動攻擊,若有臨陣脫逃者,格殺勿論,凡斬殺脫逃者,上報王照大將軍,立三軍大功,一切聽本將號令行事,衝天炮響就是撤兵之時,若有違抗者,則軍法處置。」
眾將士齊聲高呼,聲音響徹雲霄。「置之死地而後生,殺光蒙古狗賊!……」他們的眼神中燃燒著憤怒和決心,仿佛要將所有的仇恨都在這場戰鬥中釋放出來。
開慶元年(1259年)5月23日,一輪紅日從草原的盡頭徐徐升起,霞光瞬間穿透雲層,將整個草原染成了一片金紅色。陽光照在眾將士的臉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仿佛為他們披上了一層神聖的戰甲。天空中的雄鷹在雲端肆意翱翔,似乎也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戰鬥而歡呼。戰馬在晨曦中呼哧呼哧地吐氣,仿佛在迫不及待地沖向戰場。將士手中的刀槍映出了天邊的雲霞,那一抹耀眼的色彩就如同他們心中的正義之光。
每個人都抱著必死的決心,為了國家,為了天下黎民百姓,更為了自己的血海深仇。他們知道,只有勝利才能換來國家的安寧和百姓的幸福。
李延年身騎戰馬,目光如炬,掃視著眼前的將士們。他的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這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鬥,他必須帶領他們取得勝利。他深吸一口氣,高聲說道:「將士們,今日我們受王照大將軍之命前來破壞蒙古韃靼的牛羊牧場,毀掉他們南侵的戰備物資。為了國家,為了百姓,為了自己的血海深仇,我們必須取得勝利。將士們,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勇往直前,置之死地而後生就一定能夠戰勝蒙古人。」
在場的將士們再次齊聲高呼,他們的聲音震天動地,充滿了激情和決心。李延年淚流滿面,他知道這些將士們已經準備好了,他們將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義軍的尊嚴和百姓的安寧。
戰鼓聲隆隆響起,如同大地的怒吼,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靈。隨著李延年一聲令下,眾將士們紛紛騎上戰馬,手持刀槍,朝著不同的方向奔馳而去,像是要去和遠方的故人相聚,又像是奔赴一場生死之約。他們策馬奔騰,塵煙四起,李延年將軍騎在戰馬上,手持長刀,他目光如炬,望著遠去的將士,內心卻是無比的沉重。
「這天下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安定,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他必須帶領他的將士們取得勝利報答張軍師和王照大將軍的知遇之恩。」李延年心中默默念叨著,他知道,自己肩負的不僅僅是一場戰鬥的勝利,更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戰場上,何童和趙天宇率領著2000騎兵如旋風般沖向豐州北門。蒙古守軍立刻警覺起來,紛紛湧上城牆。何童和趙天宇按照李延年的命令,敵攻則撤,敵退則攻,不斷地騷擾著蒙古守軍,讓他們摸不清虛實。蒙古守軍被他們的戰術搞得暈頭轉向,憤怒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朱培明和歐陽龍江帶領著三千騎兵在拂曉前準時趕到了豐州西南的馬子坳。這裡地勢險要,是設伏的絕佳之地。他們迅速布置好陣型,靜靜地等待著敵人的到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戰士們的心中充滿了緊張和期待。
劉越洋和孫克清率領一千騎兵悄悄地接近了豐州馬場。他們看到馬場中滿是肥壯的戰馬和堆積如山的糧草輜重,心中燃起了怒火。他們毫不猶豫地發起了攻擊,戰馬嘶鳴,火光沖天。按照命令,他們對戰馬和糧草輜重進行了處理,對於符合條件的男子也沒有絲毫留情。
韓舉刀和韓靖帶領著2000騎兵直奔豐州北牧場。他們以兩人一隊的陣型散開,快速地在牧場中奔馳,將見血封喉的藥撒遍了每一個角落。蒙古人的戰馬牛羊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紛紛誤食,不久便開始出現異樣。
李登州、馬四和陳橫率領1500騎兵沖向豐州東門。他們的進攻如同一把利劍,直插敵人的心臟。東門的蒙古守軍頓時陷入了混亂,他們不得不分兵應對,無法再對其他方向進行有效的支援。
而李延年則帶領著張開齊和托爾頓巴以及500騎兵,向著防守最為薄弱的豐州城西門進發。他們如鬼魅般迅速接近城門,在敵人還未反應過來之時,便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城牆上的蒙古守軍驚慌失措,紛紛抵抗。李延年身先士卒,手中長刀揮舞,如入無人之境。他的士兵們也個個勇猛無比,奮勇殺敵。
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鮮血染紅了草原,喊殺聲震耳欲聾。南宋的將士們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和出色的戰術,逐漸占據了上風。然而,蒙古人也並非輕易就能被擊敗的,他們開始組織起有效的反擊,戰鬥陷入了膠著狀態。
在這生死關頭,每一個將士都發揮出了自己最大的潛力。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勝利。何童和趙天宇在北門牽制住了大量的敵人,為其他方向的進攻創造了機會。朱培明和歐陽龍江在馬子坳成功地阻擊了前來救援的蒙古騎兵,讓敵人的增援無法及時到達。劉越洋和孫克清在馬場的破壞行動,使得蒙古人的後勤保障受到了重創。韓舉刀和韓靖在北牧場的行動也有效地削弱了蒙古騎兵的戰鬥力。李登州、馬四和陳橫在東門的進攻讓敵人首尾不能相顧。李延年帶領的隊伍在西門更是奮勇殺敵,一步步地向城中推進。
隨著時間的推移,戰鬥的局勢逐漸明朗。南宋的將士們在李延年的帶領下,成功地完成了各項任務。豐州的蒙古守軍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他們的牛羊牧場被破壞,戰備物資被焚毀,人員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當衝天炮響起,那是撤兵的信號。李延年帶領著將士們迅速撤離了戰場,他們雖然疲憊不堪,但心中卻充滿了喜悅和自豪。他們知道,自己為國家和百姓贏得了一場寶貴的勝利,為南宋的安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場戰鬥成為了南宋歷史上的一段傳奇,李延年和他的將士們的英勇事跡被人們傳頌至今。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書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之歌,激勵著後人不斷為了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尊嚴而奮鬥。而李延年,也在這場戰鬥中,完成了自己的蛻變,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英雄,他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不朽的光芒。
在那之後,李延年和他的將士們並沒有停下腳步。他們深知,蒙古人的威脅依然存在,國家的安寧需要他們繼續守護。他們回到營地,開始休整和準備,等待著下一次的戰鬥。而李延年也在思考著如何進一步提升軍隊的戰鬥力,如何更好地應對蒙古人的進攻。他知道,這場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他們的使命還在繼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