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烏桓撤軍
第35章 烏桓撤軍
楚村之中,百姓們正在收拾行囊,準備逃往周邊的山林。
田澤高估了這個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也高估了那些官員豪強的道德操守。
即使他們早早就得到了通知,卻只顧著自己搬往縣城和襄平,等到百姓得知此事,已經過去了一日。
就在這些豪強盤算著這次會死多少人,自己又能趁機搶占多少良田時,胡騎殺到了各個村落。
大部分村民猝不及防,只有少數果斷撤離的村民逃過一劫。
待張郃趕到時,村子已淪為人間地獄,遍地都是屍體,眾多婦孺老弱死狀慘不忍睹。
張郃心中憤怒至極,強壓著怒火問道:「這隊胡騎大概有多少人?」
待哨騎勘測完周圍的痕跡,確定這支胡騎不過兩百人左右後,早已對周圍地形爛熟於心的張郃毫不猶豫的率輕騎沿著一條近路疾馳而去,趕在胡人前面抵達了一處小山坡。
胡人押解著一群漢人青壯和婦女,準備帶回部落當作奴隸,所以行進速度並不快。
一路燒殺劫掠的他們,警惕性大幅降低,絲毫沒有料到會有漢軍在此埋伏。
在胡人抵達後,張郃立刻地將「巧變」天賦催使到極致,率領騎兵發起衝鋒。
天賦加成,再加上山坡的地形優勢,不僅避開了胡人的視線,使他們毫無防備,還憑藉居高臨下之勢,讓張郃的軍隊在極短時間內將馬速提升到最高。
與此相對,倉促應戰的烏桓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雙方一接觸,烏桓軍便潰敗而逃。
深知「慈不掌兵」道理的張郃,絲毫沒有顧及被押解的漢人。因為他明白,顧慮越多,傷亡就會越大,直接以摧枯拉朽之勢將所有胡人全部屠戮。
因為此戰打的就是速度,張郃從俘虜的口中得知自己所需的情報後,便將這些俘虜全部斬殺。
戰後,看著數十名倖存的百姓,張郃留下了三名輕傷的騎兵,帶著這些人向著汶縣撤離,自己則繼續率領部隊向周圍的村莊移動。
正如賈詡等人所料,安市縣的縣長沒有組織起有效的防守,襄平的援軍也沒有及時出現。
胡人毫無顧忌的分散開來,在安市縣周圍的村落大肆劫掠。
抓住烏桓人掉以輕心的漏洞,在其尚未反應過來之前,張郃採取閃電戰的戰術,接連消滅了四隊烏桓騎兵,殺敵六百餘人。
因為張郃謀劃指揮得當,再加上天賦的加成,能夠藉助地形隱藏身形、提高衝鋒速度,每次胡人都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遭到突然襲擊,作戰進展得十分順利,己方的損失極小。
即便不算派回安置百姓的輕騎,張郃如今身邊仍有兩百三十餘名騎兵。
此時,蘇仆延終於察覺到了張郃的存在。
這種果決、難纏的作戰風格,讓他立刻想到了汶縣的軍隊。
萬萬沒想到這支漢軍如陰魂不散般出現,自己麾下的部隊因此又損失了一成兵力。
蘇仆延心中大恨,原本肆意劫掠的興奮瞬間消散,立即下令收縮兵力,以五百騎為單位行動,對張郃軍進行搜捕。
同時,對於周圍各村展開了報復性的屠戮,手段愈發殘忍狠毒。
張郃清楚蘇仆延已經設下圈套,就等他上鉤。
儘管對烏桓人的殘忍手段憤恨不已,但深知「慈不掌兵」的他,無論烏桓軍如何威逼利誘,始終不現身,一直在邊緣地帶徘徊,憑藉良馬的優勢時不時地遠遠騷擾。一旦察覺有任何異常,立刻撤離。
還在一次夜間,靠著偷襲消滅了一支疲憊的胡騎,致使五百胡騎死傷大半。
這種穩健而又噁心的打法,令蘇仆延苦不堪言,只得再次收縮兵力,以千騎為單位,並且降低了行軍速度。
殊不知此舉正中張郃的下懷。
此時,張郃麾下的騎兵已不足兩百人,此前的夜襲令他足足折損了三十餘人。
即便蘇仆延不採取行動,張郃也不敢再發動一次夜襲。
這樣一來,張郃的目的便達到了,仿佛一把利刃始終懸在烏桓人的頭頂,延緩了他們的劫掠行動,為百姓的撤離爭取到了更多時間。
整整三日過後,襄平的大軍終於抵達。
遠遠望著那支聲勢浩大的軍隊,張郃眼中滿是不屑。
從襄平到此地急行軍只需一日,但大軍卻整整三日才到,其中緣由不言而喻。
這位劉太守是太過貪生怕死,絲毫沒有拯救安市縣百姓的想法。
蘇仆延見漢軍主力抵達,也只好選擇撤退。
張郃看著略顯散漫的胡騎,又瞧了瞧身後那龜速爬行的襄平軍,終究還是沒敢出手。
絕對不能暴露自己,更不能相信這群豬隊友。
在劉胤接管了安市縣後,田澤也及時趕到,讓張郃率領部隊撤離,自己則是帶著一百餘名新訓練的騎兵,匆忙向這位劉太守報捷。
劉胤看著一身文人裝扮的田澤,以及身後那裝備尚可的一百餘騎兵,心中閃過一絲輕蔑。
在田澤獻上兩百多隻烏桓人的左耳以及大量的「戰利品」後,劉胤面帶微笑,拍了拍田澤的肩膀,一口一個賢侄,顯得極為親熱。
無終田氏,又對遼西太守有大恩,若非必要,他也不想與田澤交惡。
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流,最終達成了共識。
劉胤向朝廷請功,聲稱自己率部擊潰了入侵的鮮卑騎兵,斬敵數千。
汶縣縣長作戰勇猛、守土有功,加之執政有方,汶縣百姓已過萬,建議將其升為縣令。
天子和朝堂諸公得知遼東大勝,皆是欣喜無比,對於劉胤大加賞賜,連帶著田澤也獲得升遷。
與此同時,鮮卑的進犯也進入了膠著狀態。
大漢一直被西涼戰事牽制著,根本抽不出足夠的兵力支援,北境守軍抵抗的極其艱難,一度處於失守的邊緣。
然而,上天還是眷顧大漢的,在這關鍵之時,檀石槐沒能撐住,去世了。
在這種情況下,以部落聯盟形式存在的鮮卑立刻暴露出嚴重的缺陷,亂作了一團,紛紛各自撤回草原。
檀石槐之子和連繼任首領,但很快便在進攻北地時,被北地人射死。
本就貌合神離的鮮卑至此徹底成為了一盤散沙,開始了漫長的內亂。
幽州和并州的漢軍壓力頓時減輕,烏桓人也不敢再囂張跋扈,變得老實了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