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最具殺氣神作竟是它!
天幕外。
古人們都是沉浸的欣賞著這些詩詞佳作。
唐朝。
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盯著天幕上的詩句。
一邊看一邊微微頷首,眼中滿是欣賞之色。
「此等詩作,真乃豪情萬丈,殺氣騰騰!」
「這些詩中盡顯將士們的英勇無畏,為保家衛國不惜捨生忘死,實乃我大唐兒郎該有的氣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等堅定的意志,正是我大唐軍隊的靈魂所在。」
李世民滿意的點頭,繼續賞析道: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st🍉o9.com
「而石達開的這首,策馬渡懸崖,彎弓射胡月。」
「也讓朕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無畏的將領馳騁疆場的畫面。」
「雖然之前沒聽說過石達開,但是僅憑這首詩所展示的壯志與氣魄,值得朕多看一眼。」
而在宋朝。
宋徽宗輕搖摺扇。
也是被《入川題壁》中那股強烈的殺氣所震懾,心中暗道:
「這石達開當真是個狠角色,『人頭作酒杯,飲盡仇讎血』,如此血腥之語,卻也有著別樣的豪情。」
「只不過整體而言。」
「這些詩,殺氣太重,失了幾分文雅。」
蔡京在一旁察言觀色,雖然宋徽宗沒有說出來,但蔡京猜出了意思,於是也鑑賞詩詞。
並順帶拍馬屁說道:
「這些詩雖豪邁,卻少了些陛下詩作中的婉約與雅致。」
「適合一介武夫,終究是比不上陛下詩作的華麗與胸懷天下。」
宋徽宗呵呵一笑,心中比較的同時,也繼續認真的看著天幕。
天幕。
【第四名——岳飛——《滿江紅寫懷》】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岳飛的這首《滿江紅》堪稱千古絕唱。】
【詞句將個人命運與家國存亡熔鑄成驚世駭俗的意象。】
【全詞句句如刀。】
【開篇便營造出一種悲忿交加的氛圍。】
【從「瀟瀟雨歇」的壓抑,到「踏破賀蘭山缺」的暴烈,最後以「朝天闕」收束於悲壯。】
【靖康之恥,是宋朝的奇恥大辱,至今仍未雪洗。作為臣子,岳飛心中的仇恨難以平息。】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兩句詩充滿了切齒的痛恨與無畏的勇氣,讓人感受到岳飛要將敵人碎屍萬段的決心。】
【不同於普通戰詩的豪邁,此詞殺意中纏繞著「靖康恥未雪」的切齒之痛。】
【整首詞氣勢恢宏,充滿了戰鬥的激情與殺氣,岳飛的愛國情懷與英雄氣概躍然紙上。】
【第三名——朱元璋——《示僧》】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鄱陽湖大戰後,朱元璋在寺廟題詩。】
【此詩以誇張手法展現其屠戮之威,腥氣仿佛穿透紙背。】
【這首《示僧》雖然簡短,卻充滿了霸氣與殺氣。】
【朱元璋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在奪取天下過程中的殺伐果斷。】
【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自己與各方勢力展開激烈角逐,殺盡了江南的百萬敵軍,腰間的寶劍上還殘留著未乾的血跡。】
【那股血腥之氣仿佛穿越時空,撲面而來。】
【留宿寺院時,面對瑟瑟發抖的僧人不知自己身份的詢問。】
【朱元璋的回應盡顯英雄本色。】
【他不屑於向僧人解釋自己的身份,因為他的功績和威名早已傳遍天下。】
【也暗含對世俗道德的不屑。】
【作為從乞丐到皇帝的逆襲者,朱元璋深諳武力威懾之道——詩中血腥非為炫耀,而是震懾潛在反抗者的權謀工具。】
【這與成吉思汗「男子最大之樂事,在於壓服亂眾」的宣言異曲同工。】
【而整首詩也很好的展現了朱元璋作為一代帝王的霸氣與威嚴,那股子橫掃天下、捨我其誰的殺氣。】
天幕外。
朱元璋看到自己竟然也能上榜,是略感意外。
「呵呵,咱從小沒讀過書,還是當了義軍之後才慢慢的讀書,慢慢的補了上來。」
「要說有多少的文采嘛,咱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的文采水平有限。」
「但沒想到咱寫的詩還受到了後世的認可,甚至還登上了天幕,嘿嘿。」
朱元璋雖然不是一個文化人,但是附庸一下風雅也是人之常情。
看到自己寫的詩,被天幕排入十大殺氣詩詞中的前列。
心裡自然是覺得美滋滋的。
「作為非專業的文人,咱在打仗治國之餘,還能留下千古傳頌的詩篇。」
「莫非咱真就這麼有天賦,幹啥啥行?」
老朱簡直是笑嘻了。
而一旁的馬皇后也打趣道:
「重八,看把你給美的,你肚子裡有多少墨水,咱不知道嗎?」
「不過要說,你的確是聰明的很。」
「要是你生在太平盛世,潛心學文,說不定還真能考個進士呢。」
朱元璋聽了是更開心了。
也懷著比較輕鬆的心情,繼續看著天幕。
天幕上的網友也在討論。
《我去,老朱這首不錯啊。》
《水平其實不算高,但殺氣很濃。》
《老朱一個乞丐出身,都能有詩作傳世。》
《大清某酋長一生作詩四萬多首,竟然是沒有一首流傳成名句的。》
《別尬黑!就問你聽過: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沒有?》
《乾隆:阿米諾斯!》
《說起百萬的詩,想起了趙亮的:萬里書車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測,立馬吳山第一峰。》
天幕繼續。
【第三名——黃巢——《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在科舉落第後,心中的憤懣與豪情化作了這首氣勢磅礴的《不第後賦菊》。】
【開篇便展現出一種決絕的霸氣。】
【在古代,菊花常常被文人墨客賦予高潔的象徵意義,而黃巢卻獨闢蹊徑,賦予了菊花一種凌厲的殺氣。】
【他以菊花自比,暗示自己將在時機成熟時崛起。】
【打破舊有的秩序,讓世間萬物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我花開後百花殺」,一個「殺」字,盡顯黃巢的壯志豪情與對舊世界的挑戰。】
【以菊花為兵甲,將長安城幻化為戰場。】
【「沖天香陣透長安」的馥郁背後,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鐵血宣言。】
【豪情壯志被推向了巔峰。】
【詩句將起義軍的暴力美學浪漫化,既是對個人命運的宣洩。】
【也是對舊秩序的徹底否定。】
【黃巢用這首詩宣告了自己的決心,其殺氣不僅針對腐朽的唐王朝。】
【更是對整個不公平世界的挑戰!】
【那股子摧毀一切舊勢力的力量,在文字間肆意涌動。】
……
彈幕:
《黃巢最殺氣的詩,不該是天街踏盡公卿骨,內庫燒為錦繡灰麼?》
《韋莊:我一個大唐宰相寫的詩,怎麼就變成黃巢的作品了?》
《不過黃巢那句: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我是很喜歡。》
《不是?黃巢這個屠夫這麼有文采?》
《黃巢好歹進了殿試,你知道這是什麼概念嗎?》
《說起殺氣最重的詩,怎麼沒有殺殺殺殺殺殺殺?》
《就一順口溜,你讓張獻忠來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上榜。》
《大西王:難說。》
《滿城盡帶黃金甲都才第二,那第一名是誰?》
《黃巢殺人八百萬,相當於給這首詩附上BUFF了,殺氣爆炸!》
《就是,黑幕!我花開後百花殺必須第一,誰來我都不服!》
……
天幕。
【第一名——李白——《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俠客行》宛如一首氣勢磅礴的英雄讚歌。】
【開篇幾句,李白便為我們勾勒出了一位瀟灑不羈的俠客形象。】
【趙地的俠客頭戴長長的胡纓,腰間佩著如霜雪般明亮的吳鉤寶劍。】
【他們騎著銀鞍白馬,在大地上疾馳而過,如同流星一般迅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幾句詩是整首詩的精華所在。】
【也是殺氣最重的部分。】
【詩仙以刺客視角描繪極致暴力美學。】
【銀鞍白馬的飄逸與「深藏身與名」的神秘形成強烈反差,將殺人藝術化。】
【司馬遷筆下「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的遊俠精神,在此化作詩化的血腥浪漫。】
【金庸小說《俠客行》中的武功秘籍,正源於此詩的殺氣啟蒙。】
【而最後,李白以一種略帶調侃的語氣,表達了對那些皓首窮經、追求功名的人的不屑。】
【在他看來,俠客們的豪情壯志和英勇行為,才是真正值得讚頌的。】
【李白的《俠客行》,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強烈的情感表達,將俠客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那股子縱橫江湖、快意恩仇的殺氣,讓人為之熱血沸騰。】
……
視頻到此結束。
彈幕也紛紛湧出。
《第一名!詩仙!》
《乖乖,詩仙真特娘的仙氣四溢啊。》
《剛才誰不服的?說話!》
《黃巢屬於實幹派,其他的殺氣大多是吹牛,黃巢是真的做到了。》
《李白是唐朝第二劍客,估計真闖過江湖殺人。》
《李白有太玄經,在金庸體系里,應該和前朝太監、獨孤求敗一個水平。》
《閻羅王:首先我沒惹任何人。》
《感覺陳老總寫詩的水平很迷,有的詩磅礴豪邁,有的詩就很打油。》
《詠原子彈:你有原子彈,我有原子彈,大家都有彈,協議不放彈。》
《誰敢說原子彈沒殺氣的?》
《陳老總的詩才和他與敵人的距離成反比。》
《看的我激情澎湃!上號!》
《沒有回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什麼生命禁區。》
《我覺得最帥最有殺氣的:陷陣之志,有死無生,一點寒芒先到,隨後槍出如龍。》
《明明是無知者在劫難逃。》
《一般,感覺不如犯大吳疆土者,盛必擊而破之。》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
……
而天幕外。
漢末。
極富才華的曹操站在天幕之下,捋著鬍鬚認真欣賞著。
曹操一生征戰,歷經無數廝殺,自是對這等殺氣騰騰的詩詞有著別樣的共鳴。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好一個俠客,好一番豪情!」
曹老闆放聲大笑。
「這等氣魄,與我當年刺董之時何其相似!那時的我,孤身犯險,懷揣利刃,一心只為除賊,又何懼生死!」
他轉頭看向身邊的郭嘉,說道:「奉孝,你看這些詩詞,哪個最得你心?」
郭嘉微微一笑,「主公,依嘉看,各有千秋。」
「不過,黃巢那首雖殺氣十足,卻少了幾分謀略,倒不如辛棄疾詞中既有殺敵之志,又含家國情懷。」
曹操點頭稱是。
「奉孝所言極是。這詩詞如戰場,不僅要有勇,更要有謀。」
「黃巢只知殺戮,豈能長久?」
曹操又望向天幕,眼神中既有對這些詩詞的欣賞,又有著自己的思量。
心中默默地品味和比較著。
而在東晉。
桓溫微微仰頭,口中念念有詞:
「人頭作酒杯,飲盡仇讎血,這等決絕狠辣,果真是豪情萬丈啊!」
「這般殺氣,正合我意!」
「石達開這般決絕之心,不可小覷。」
而看完了天幕之後,桓溫更是沉默良久,緩緩說道:「視死如歸,雖死猶生。」
「這等氣魄,是在絕境之中的堅守。」
「吾一生征戰,亦要有此等不畏死的決心,方能實現心中抱負。」
「雖然幾次北伐未能取得決定性成功。」
「但或許,趁我還有這個精力和能力。」
「不必再拘泥於國內權力紛爭。」
「認真的全力以赴,最後再北伐一次,搏一回。」
「也能博得一回青史留名!」(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