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四合院之我是獵人> 第七百三十三章 是吃不起啊

第七百三十三章 是吃不起啊

  「王科長,等等我,我得陪著你去,要不然你搞不清楚我們村的河段,會跟隔壁村鬧矛盾的。」老村長連忙跟了出去。

  「哦,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啊,那好,村長你來帶路吧。」

  這兩年大旱,水源最是緊缺,為搶水而起爭端是常有的事,所以王向東當然要注意了,依著老村長的指引,開車來到通惠河北岸的一處閘口附近,可以明顯的看到這裡的河道有較大的落差。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通惠河上以前總共有二十四道閘口,兩個閘口之間大約有幾里長,現在都已經看不到原樣了,只能在岸邊找到一些遺址,現在的通惠河也只能起灌溉的作用了。」老村長指著水流最大的地方說道。

  「村長,您給介紹一下這通惠河吧,讓我也長長見識。」王向東遞上大前門煙說道,老村長一輩子生活在通惠河邊,肯定有很多的故事了。

  這一下就打開了老村長的話茬,他饒有興趣的說起了通惠河的由來。

  在元朝時期,南自餘杭,北至津市,大運河基本貫通南北,從此,源源不斷的物資從南方通過水路「漂」到了通州,加上從津門海路運來的數量不菲的漕糧,所有貨物都統統堆積到了通州。

  可從通州還得走40餘里旱路才能進京,那可是數百萬擔的物資,要占用大量的畜力、人力,如遇雨季,道路泥濘、運輸效率更為低下。

  所以當時的水利專家郭守敬提出了修建通惠河的規劃,總體建議是擴大上源,引白浮瓮山河入積水潭,經玉河南折,接閘河,打通大都城「海子」和通州白河的水路交通。

  通惠河修建工程全線竣工後,漕船就可以從三千里之外的餘杭直達京城的「海子」(現積水潭)碼頭。

  那時的「海子」堪稱煙波浩淼、水天一色,漕船密密麻麻幾乎遮蔽了整個「海子」的水面。

  從上都歸來的忽必烈,看到如此盛況,大喜過望,命名這條人工河道為「通惠河」。

  梯航式閘壩,就是當年郭守敬發明興建的,通惠河上下游所處的地勢高低相差較大,水源又不太充足,所以必須在河道上設閘儲水,提高水位,以便船行。

  運糧船是逆水行舟,每進閘門後要關閉閘門進行蓄水,等水位升至與上閘水位相平時,前行進入上一閘,整條通惠河共設置了二十四道閘門,漕船入京都是這樣行船的。

  之後的兩朝也在擴大上源、修閘、建壩,多次整治通惠河,後面還封了「海子」,大運河運輸來的物資,一般只能運到東便門外的大通橋碼頭,改用其他運輸工具運往京城各處。

  再後來因現代海運和公路鐵路的興起,漕運日衰,到二十世紀初,貢糧改徵紋銀,通惠河漕運遂中止,並逐漸成為京城的排水河道。


  民國以來通惠河還是京城的旅遊行船的河道,最著名的是東便門至二閘「泛舟」,成為當時老京城人最嚮往的遊樂場所。

  因通惠河上游自然水源不足,又因城內故道被圈入宮牆內,故沿河重建了五閘二壩截水以便船行,五閘依次是:大通河(頭閘)、通惠河(二閘)、高碑店閘、花閘、普濟閘。

  其中頭、二閘間水流清徹,河面寬闊,兩岸垂柳舒楊,岸邊是廣闊的農田,村舍三五座點綴其間,風景倒是挺好的。

  解放後咱們政府對通惠河也進行多次治理,發揮了它對京東這片農業基地灌溉的作用,也部分恢復了河道航運的功能。

  「我們這段河道屬於花閘段,水流平穩,以前都是挑水澆灌農田的,現在打了好多的水井,方便多了,水質也好多了。」

  「現在水位也下降了不少,王科長,你看就在這閘口附近能下網不?」老村長指著前方問道。

  「河面倒也挺寬的,我試試看,或許這一帶就有魚兒了。」

  於是王向東就在閘口下方的河面撒了幾網,專門挑紅點聚集的位置下網,每一網上來都有好幾條,多的有十幾條,看得老村長眼皮子直跳,果真是撞大運了,這要是天天都有這麼多魚兒,那得好好盤算一下怎麼處理了。

  「村長,這河裡的魚兒挺多的,你們怎麼就不去抓來改善伙食啊?」王向東幫著一起把魚兒往麻袋裡裝,每條都有三五斤,大的能有七八斤重,主要還是鯉魚和鯰魚。

  「王科長,不是我們不想吃魚,是吃不起啊。」老村長感嘆道。

  這年頭的農村真的是十分窮困,生活條件是很差的,缺吃少穿的,農民肚子裡最缺乏的就是油水和肉食,他們從事農業生產,乾的都是體力活,當然想吃肉食了。

  人都吃不飽就別提養豬了,即便有養豬也是很難完成任務豬的指標,再說這一帶地勢低平,沒有多少豬草可打,總不能種菜餵豬吧。

  農家養幾隻雞也是為了多存幾個雞蛋拿去換家用的,不會生蛋了也捨不得殺了吃,還是進城賣了換錢,所以一年到頭真就過年時能吃上一頓肉餡餃子,平時要是看到肉真會兩眼冒綠光啊。

  魚肉也是肉啊,河裡少不了魚兒,那怎麼就不去抓來改善一下伙食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個是由於抓魚是個體力活,飯都吃不飽哪有力氣去抓魚啊,平時忙著農活,即便是農閒時也不想把體力浪費到下河抓魚上,抓不到還丟臉呢,而且農村人普遍認為捕魚抓蝦是遊手好閒的人幹的,正經人可不去做這事。

  二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工具,漁網可貴著呢,農民一年到頭靠工分拿不到幾個錢,都捨不得花錢去買漁網魚線,釣魚?那是城裡吃定量糧的人才有的閒情雅致,農民每天都得為一日三餐奔波著發愁著呢。

  三是河魚的土腥味太重,農家除了鹽巴外幾乎沒有啥調味料,食用油更是緊缺,所以就算抓到魚兒也做不出好吃的,而且吃魚既不解饞又不壓餓,感覺太不划算了。

  所以能下河捕魚抓蝦的都是那幫小屁孩,而且也只有在暑假期間去玩耍時幹的事,抓到魚兒還不敢拿回家,怕被大人打屁股,只能在河邊烤著充飢解饞了。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