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登基典禮」上,資本家坐貴賓席?劉邦:開什麼玩笑!
第859章 「登基典禮」上,資本家坐貴賓席?劉邦:開什麼玩笑!
評論閃過的一條條內容,讓諸天眾人都為之震撼。
去太空,去那天外之地成為常態,就像坐船到一處地方那樣?
他們光是想一想,都覺得心中熱血沸騰起來,恨不能現在就坐上星艦飛船去太空里晃一圈!
明明這是他們曾經從不敢想過的天外之地。
可看見天幕評論,諸天眾人莫名覺得登陸天外之地就在他們征途前方,目之所及,觸手所及之處!
「好一個征途是星辰大海!」
諸葛亮站在城樓上,看著天幕評論區,胸中豪氣頓生。
𝘴𝘵𝘰9.𝘤𝘰𝘮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他眺望天際,仿佛看到了另一群人,像他堅持北伐,恢復大漢江山一樣,在征服太空這條路上奮進。
或者說,那就是他們。
他們從大一統,從征服山川湖泊,到征服星辰大海,各個朝代的人在同一條路上走著。
只是不同的征程,不同的風景。
然而,敢以星辰大海為征程的人,當敬一杯!
諸葛亮遙遙舉杯敬向天幕,仰頭一飲而盡!
他目光銳利地看向天際,這還是他第一回真切意識到。
人類雖生活在天空下,但天空卻從來都束縛不住他們。
宏偉壯闊的星艦飛船畫面散去,天幕上緊接著替換上的是另一幅熱鬧壯闊畫面。
【遼闊大廳內,西裝革履的人陸續走入,摩肩擦踵,落座在席位上】
【他們圍著中間的台子,一個微胖男人站在上面,激情洋溢說話】
【這是鷹醬的新領導特蘭普的就職典禮,時隔八年,特蘭普再一次走進自己的就職典禮】
【現場席位的安排與上次相似,通常離特蘭普越近,自身所處位置就越核心】
【而且因為這次場地有限,特蘭普身後的貴賓席位競爭更加激烈了】
後世的就職典禮?那不就相當於他們的登基典禮嗎?
諸天眾人頓時被吸引了目光,紛紛伸頭張望,想看看後世的登基典禮是什麼樣子。
尤其是百姓們,他們即使經歷朝代更迭,帝王更迭,卻也不可能有機會親眼看到登基典禮。
這會竟然有機會看到後世的登基典禮,各個都放下手裡的活,伸頭張望。
只是看清天幕上的畫面時,又不免有點失望。
這典禮的場地,看起來也不是很大嘛,不是說皇宮都很大的嗎?
王公貴族和達官顯貴們跟百姓們好奇的內容截然不同,他們注意力更多在貴賓席位上。
他們還是頭一回看見,席位安排得離就職領導這樣近的。
同時更好奇,貴賓席位上,離核心位置最近的一批人會是什麼人。
想來都是些國家棟樑,朝廷重臣。
在諸天眾人的視線中,天幕視頻在繼續:
【宣誓台右側,靠得最近的是現任領導特蘭普和副領導】
【再後面就是幾位前任領導及其夫人,他們都只隨了禮,沒有留下來吃席】
【而這幾個人,兩個是另一個黨派的人,還有一個認為特蘭普配不上他所屬黨派,更遑論認可他當領導人】
【在特蘭普演講時,台下多次起立鼓掌,台上的這幾個前任領導和夫人們幾乎一次都沒站起來】
【這個場地雖然布置得匯聚了紅藍白色,也就是鷹醬旗幟的顏色,寓意著團結】
【但實際上,現場各種明爭暗鬥】
「前任和現任共聚一堂,自然不可能多和諧,能維持平靜就算不錯了。」
李世民頗為感慨,還深受觸動,作為過來人,這種情況他再清楚不過。
就如他們帝王的疊代,新帝王的登基,就意味著舊帝王的失敗。
這個位置就是經過場場廝殺後,唯一的成功者才能坐上。
難道還能指望那些落敗者,在下面誠心誠意地為自己祝賀不成?
當初他登基為帝,父皇雖不至於直接不現身他的登基大典,但若說多高興肯定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這可是意味著父皇的徹底落敗。
或者說,當年的玄武門之變就已經意味了父皇的落敗。
任何人面對取代自己的人,不可能還能嬉皮笑臉的,天幕里這情況,倒是很正常。
北宋。
「哼,既然落敗了,就該乖乖服輸。」
章惇不屑地甩袖冷哼,看著天幕里離席的那幾人眼神輕蔑。
既然天幕里提到這新領導和舊領導甚至黨派都不一樣,那便是涉及了朋黨之爭。
這些落敗的一黨還敢這樣囂張,換作是他,早就將其狠狠收拾了,哪會給他們這種機會?
否則,留下這些人,只會給自己留下無窮無盡的隱患。
就比如當年他得勢後,將元祐諸臣盡數清理乾淨,把司馬光、呂公著的贈諡都剝掉了。
至於那些還在朝野的舊黨,有一個算一個,都被他放逐。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若非陛下阻止,他甚至還會追廢掉宣仁太后。
不過……
章惇微微眯眼,打蛇打七寸,斬草要除根,能當上新領導的人不可能不清楚。
除非,在這朋黨之爭裡面,這新上任的領導的黨派,不像他當初那樣得勢,所以奈何不了他們。
如果是這樣,那他們還有得斗。
……
【宣誓台左手邊,離得最近的是新任領導和副領導的家屬,其次就是商界的領袖和內閣成員】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科技企業家】
【以前都是有權的在前面,有錢的在後面。】
【但這次科技資本的掌舵成了這場就職典禮的座上賓,其中幾位企業家這次坐在了前面】
【還有許多別的企業家,他們這次和內閣成員坐在了一起】
「什麼科技企業家,商界領袖,這不就是商人嗎?居然能夠參與就職典禮?」
「能參與就算了,還可以坐在前面,和官員坐在一塊?」
劉邦震驚得無以復加,每說一句話都忍不住拔高了一寸聲音,眼睛瞪得銅鈴大。
他實在沒辦法理解這種做法,難道不是農業才是根本嗎?怎麼能這樣抬舉商人的地位?
後世這些人,就不怕嗎?
商人的流動性,可是會破壞家國根基穩定的!
正因為如此,即使如今大漢民生凋敝,急需休養生息,他也沒有放鬆多少對商人的管轄。
他甚至特意下令,不允許商人穿絲綢、乘馬車,還給他們施加了重稅。
可謂是從法律上,將商人貶到了比普通百姓還要低的位置。
就是為了彰顯農業重要性,壓制商業的發展,不讓本就有了錢的商人愈發囂張。
當然。
劉邦知道,後世農業有了很大發展。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