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潮兩開花
第119章 張潮兩開花
隨著《大醫》被主流媒體關注並報導,《青春派》銷量也再上一個台階。在青少年群體當中,買一本《青春派》,貼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封面,儼然成為一種潮流。
看著《青春派》的加印訂單像雪片一樣從全國各地飛向《新芽》的編輯部,趙常田卻有點開心不起來。
因為把「讀者自己設計封面」視為「小把戲」,所以他拒絕了讓《新芽》參與作者漫畫形象貼紙的印刷,他認為雜誌里既然都已經送一張了,讀者嘗過鮮以後,不可能花錢買新的貼紙。
畢竟3張貼紙,幾乎就能再買一本雜誌了。
結果一個星期後他從合作的印刷廠得到消息,作者漫畫形象貼紙都賣瘋了,印刷數量是雜誌銷量的近10倍。
而如果只算毛利潤,賣出1張貼紙給張潮賺的錢,幾乎就等於賣出1本雜誌賺的錢了……
知道這個消息的趙常田胸口一悶,差點沒有背過氣去——怪不得張潮在利潤分成上那麼爽快,幾乎沒有討價還價,人家盯準的根本就不是賣雜誌這點辛苦錢!
現在再腆著臉說自己也要摻一腳,趙常田是拉不下這個臉的,他只是決定張潮後面再有什麼主意,自己先把腦子放一邊,跟著走就是了。
也有不少出版社,直接開始向張潮預定《大醫》的單行本出版,甚至有開價到版稅17%的瘋子。不過張潮全部都回絕了,他表示《大醫》至少會在雜誌上連載2年,然後再考慮出單行本。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這個消息,雖然讓出版社失望了,但是卻讓《青春派》的作者們感到安心。一本雜誌有一個王牌長篇連載,那麼雜誌的整體銷量肯定不會差,還能把其他作者也都帶動起來。
此外「午夜潮汐」的各種業務也都逐漸鋪展開了。
馬伯慵的兩本小說《風起隴西》《她死在QQ上》,都交給了長江文學出版社,版稅都是8%。其中前者的首印是5萬冊,後者則是3萬冊,都摸到了「暢銷書」的底線。
這讓第一次接觸實體書出版的馬伯慵感到很滿意。
讓他更滿意的是張潮通過夏答,聯繫了一個叫於諺舒的畫師,準備將他的《風起隴西》漫畫化。
如果順利的話,張潮還會幫忙聯繫集英社那邊——畢竟對三國題材,島國人的興趣還是很濃厚的。
近來,張潮明顯感覺到親王工作更加賣力了,偶爾來辦公室,也很少抓到他上班摸魚寫小說——畢竟每期《青春派》的審稿工作量,就快把他累趴下了。
島國那邊也喜報頻傳,《你的名字》的小說登上了角川文庫輕小說銷量排行榜的第4位,每周能賣掉超過6000本;漫畫的第一個單行本以及銷量也都不錯。
權勇先成為了第一個來自外部的簽約作者,華宜則同意以每集3萬元的價格買下《懸崖》的劇本,按照40集的預估,總共120萬元。
權勇先一個劇本賣了一百多萬的消息被作家班的同學們知道了,一個個都眼紅耳熱的,都對簽約給張潮的公司躍躍欲試。
權勇先作為主要執筆者,70%的稿酬收入屬於他。這是他第一次從寫作中賺到那麼多錢,寫起後續的劇本來有點拼命了,張潮都不得不勸他注意身體。
而張潮則沒有拿那30%,反而添了一點,湊夠了200萬,和華宜達成了口頭協議,《懸崖》要讓他參與投資。以前不投《少年的你》是因為沒有人在財務上把關,現在有了黃杰夫這個哈佛商學院的高材生,不讓他大展才華就可惜了。
黃杰夫也是忙得腳不點地,張潮日常要上課,下課以後的主要時間也放在創作上,所以除了在大方向上把把關,幾乎就是個甩手掌柜。
但這也正滿足了黃杰夫的從商夢想。看著一部部作品在商業領域綻放光芒,張潮給他畫的大餅,好像不是那麼空?
不過隨著人手越來越多,原先的兩居室已經完全不夠了,張潮被逼無奈,又在附近買了一套四居室,才讓馬伯慵和黃杰夫不至於擠到一張桌子上辦公。
原先的兩居室徹底成了夏答為首的漫畫和設計團隊的地盤。
黃杰夫其實挺不滿的,他認為現在應該去租個寫字樓辦公了,老在小區辦公不夠高大上。
張潮一巴掌拍在他的後背道:「未來幾年,咱們的辦公室只買不租。」
《少年如你》也即將上映了,目前正在各處做點映熱身。在張潮居中聯繫和燕大中文系的安排下,其中一場點映會兼主創人員見面會,放在了燕大。
燕大還別出心裁地將這場點映與燕大劇社《窩頭會館》的第一次公開演出放在了一起,邀請來了青華、燕師大、燕理工、人大……諸多大學的戲劇社團來觀摩,作為專業評判的中戲自然也沒有缺席。
《少年如你》劇組自然十分樂意。一次點映,能讓十幾個大學的活躍分子看到這部電影,何樂而不為?而且《窩頭會館》的編劇也是張潮,也算給自己人捧場。
燕大中文系將「張潮編劇作品演&映聯排」的活動海報發布以後,燕大沸騰了。
大家早就聽說劇社在排練一出牛到不行的大戲,整整2個小時,由前人藝導演、副院長,現燕大戲劇研究所所長、戲劇家林兆華親自指導。
校領導看完排練版後,直接撥了5萬元的經費讓他們置辦道具和服裝。
《少年如你》就更不用說了,作為五一檔期國產片裡人氣最高的一部,能夠提前在自己學校里看到這部由自己同學編劇的電影,自然是與有榮焉。
但是劇院的座位是有限的,又不能真的賣掛票。所以入場券剛分配到各個院系,就被一搶而空。就張潮自己都只弄到了兩張內部票,一張給了親王,一張給了於華。
4月24日,五一假期前最後一個星期天,下午1點鐘,燕大劇院裡座無虛席、人聲鼎沸,就連坐在前排的校領導都有些驚了,平時有些大教授的講座都沒這麼熱鬧。
張潮和《少年如你》劇組的主創坐在台下,感受著「後方」傳來的陣陣聲浪,心情都有些緊張。
燕大、青華這些頂級院校的學生,口味是十分刁鑽的,想要征服他們不容易。他們的評價,甚至可以逆轉一部電影的口碑。
周星星的《大話西遊》,在1995年上映的時候,被認為是一部沒人看得懂的大爛片,票房也很不理想。
但是在近兩年,隨著各大BBS里,大學生們對這部電影的不斷解構、演繹、解讀,《大話西遊》居然口碑反轉,成了一部「後現代主義」經典。
這是連導演劉鎮偉都沒有想到的。
打頭的是《窩頭會館》的首次公演。隨著劇院內燈光暗下,悠悠的口琴聲響徹,嘈雜的人聲很快平靜下來,每個人都瞪大了眼睛、豎起了耳朵,想看看這部在燕大內部口耳相傳了兩個多月的大戲是什麼樣。
張潮也十分期待。
舞台大幕拉開,一個活靈活現的破舊四合院的內景就展現在觀眾面前——單單從布景和道具來看,燕大這5萬塊錢就沒有白花。
隨著人物一個個登場,小小四合院內一幕幕悲歡離合,很快揪住了觀眾的心。
在張潮看來,學生們的演技,自然不如人藝的演員那麼成熟、自然,很多地方有些過於用力——但正是這些「過度用力」,構成了一種獨屬於學生戲劇的特殊藝術張力。
何冀萍側頭對張潮說道:「這個劇,你在資料上沒少下功夫吧?」
她自己在寫《天下第一樓》的時候,為了讓劇本里的細節真實再現歷史上的原貌,僅僅體驗生活、拜訪老藝人、老廚師、學習烤鴨技巧,就用了整整一年時間。
劇本還沒寫完,何冀萍就考下了個二級廚師證書。
《窩頭會館》雖然沒有那麼多專業細節,但是其中對解放前各種小人物的職業安排,就是一門大學問。掏糞的、賣膏藥的、賣滷煮的、大學生……言行都得符合那個時代的特徵。
張潮有些感慨地道:「一出好劇,比電影難寫。」
何冀萍深有感觸地點點頭。
伊哲則不改本色,問張潮道:「這齣戲,很適合改成電視連續劇,你看,只要再加兩個人物……」
張潮輕輕擺手道:「現在不談這個。看戲,看戲。」
在演員們精彩的演繹下,2個小時時間,不知不覺的就過去了。等到大幕再次落下,燈光亮起,演員們到舞台中央謝幕,觀眾們才如夢方醒。
如雷如潮的掌聲,響徹了燕大劇院。不少同學甚至都站起來鼓掌。
演員們連續謝幕了三次,最後一次把張潮都拉上台了,才讓掌聲平靜下來。
被邀請來觀摩的青華、燕師大、燕理工等學校戲劇社的成員,臉上的表情都十分精彩,有震驚、有失落、有佩服……
青華大學的劇社社長喃喃自語道:「這……這還是學生戲劇嗎?」
負責組織今年大學生戲劇節的幾名中戲老師面面相覷,發出了另一個疑問:「這……我們的中戲的同學能排出這樣的戲嗎?」
燕大的領導對這個效果滿意極了,拿起話筒,對學生們道:「大家稍安勿躁,馬上,我們將放映張潮同學編劇的另一部作品,電影《少年如你》。
張潮同學來我們燕大不到一年時間,戲劇電影兩開花,希望大家能通過觀摩張潮同學的作品,有所體會,也能創作出讓燕大驕傲的作品!」
一番官話聽得張潮只想戰術後仰……
(下一章晚上發。)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