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軍工科技> 第三千九百九十章 機載反衛星武器?

第三千九百九十章 機載反衛星武器?

  而那位最初提出設想的空軍領導,興奮得滿臉通紅,不停地搓著手,說道:「三到五年,我可記著這時間了!到時候我們的戰機在空戰中就有了『撒手鐧』,主動權將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中。

  小吳,有任何需要空軍配合的地方,儘管開口,我們全力支持!」

  現場的年輕專家們則滿臉憧憬,他們深知,一旦這項技術成熟,未來空戰的戰術和格局都將被徹底改寫。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或是表達讚嘆,或是提出建設性意見,對機載雷射武器的未來充滿了無限遐想,整個討論現場洋溢著對前沿科技的探索熱情與對國防實力提升的殷切期望。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這個時候,一位穿著陸軍軍裝,但是呢掛著技術銜和袖章的專家打斷眾人的討論,提出來了一個令所有人都眼前一亮的問題。

  「說道飛機,我這裡有個問題。吳總,這種雷射炮能否裝到高空飛機上面,用來反衛星或者反彈道飛彈?」

  嗯?聽到這個問題,現場隨即案件下來,所有人都將注意力放到了這個問題上面。

  「我記得米軍好像搞過這種機載雷射器用來攻擊攔截地軌道衛星吧。」一位專家開口問道。

  「是的,米軍有過這樣的裝備,不過好像並不適用。」另外一位專家開口回答道。

  吳浩神色凝重,微微點頭,對提出問題的陸軍專家說道:「您這個問題十分關鍵,將雷射炮搭載到高空飛機上用於反衛星和反彈道飛彈,確實極具戰略意義,但同時也面臨著超乎想像的技術難題。」

  「首先說反衛星,地球軌道上的衛星速度極快,低軌道衛星的運行速度可達每秒數公里,要精準地追蹤並擊中這樣高速移動的目標,對雷射炮的瞄準和跟蹤系統是巨大的挑戰。

  而且,衛星在太空中處於無大氣的環境,雷射束在從大氣層內發射到太空中的過程中,會因為大氣折射、散射等因素發生偏折和能量衰減,這進一步加大了命中衛星的難度。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研發一套極其精準且穩定的瞄準跟蹤算法,結合高精度的星敏感器和先進的雷達系統,實時獲取衛星的精確軌道數據,並根據大氣狀況對雷射束的發射角度和能量進行動態調整。」

  「再說反彈道飛彈,彈道飛彈在飛行過程中經歷助推段、中段和末段,每個階段的飛行特性和環境都截然不同。

  在助推段,飛彈速度相對較慢,但處於大氣層內,周圍有火箭發動機產生的高溫羽流,會對雷射束造成嚴重干擾;在中段,飛彈飛行高度高、速度快,且可能釋放誘餌彈等干擾物;末段,飛彈再入大氣層,速度極高且會產生黑障現象,導致目標探測和跟蹤難度大增。


  針對這些複雜情況,我們一方面要提升雷射炮的功率和能量輸出,確保在遠距離上也能對飛彈造成有效毀傷。

  另一方面,要研發多波段的探測系統,綜合利用光學、紅外、雷達等多種手段,在不同階段對彈道飛彈進行全方位的探測和跟蹤,同時採用智能識別算法,區分真假目標,確保雷射炮能夠準確命中真正的威脅。」

  「從裝備搭載角度來看,將雷射炮集成到高空飛機上,飛機的飛行性能和載荷能力也面臨考驗。為了保證飛機能夠在高空穩定飛行並為雷射炮提供足夠的電力,需要對飛機的動力系統、機體結構進行大幅優化。

  同時,要設計高效的散熱和能量管理系統,確保雷射炮在連續發射過程中不會因為過熱而影響性能。

  目前,我們的團隊已經在相關技術領域展開深入研究,通過與國內頂尖科研機構的合作,在部份關鍵技術上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距離實現實用化的機載反衛星和反彈道飛彈雷射炮系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預計還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持續攻關。」

  聽完吳浩的講述,現場陷入了短暫的沉默,旋即又被熱烈的討論聲所打破。

  那位白髮蒼蒼的周老目光中滿是感慨,率先發言:「小吳,你們團隊所面臨的挑戰確實艱巨無比,但你們所展現出的技術思路和探索精神,實在令人欽佩。

  從對衛星軌道數據的精確獲取,到對彈道飛彈全階段的探測跟蹤,每一項都是世界級的難題。

  但一旦成功攻克,那將極大提升我國在戰略防禦領域的實力,真正實現禦敵於千里之外。」

  一位從事光學研究的中年專家推了推眼鏡,補充道:「吳總提到的根據大氣狀況動態調整雷射束髮射角度和能量,這對我們光學領域提出了新的課題。

  我們需要研發更加精密的大氣參數監測設備,實時反饋數據給雷射發射系統。

  同時,在多波段探測系統中,光學部分的精度和靈敏度也有待進一步提高,以確保在複雜環境下能夠準確捕捉目標。

  我認為我們可以和浩宇科技在這方面展開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進技術的突破。」

  身著海軍軍裝的陪同領導此時也陷入了沉思,片刻後說道:「若能成功實現機載雷射炮反衛星和反彈道飛彈,對我們海軍的戰略意義同樣重大。

  在遠洋作戰中,衛星是我們獲取戰場態勢信息的關鍵節點,若能擁有反制敵方衛星的手段,將極大削弱敵方的情報優勢。

  而在應對敵方遠程彈道飛彈威脅時,機載雷射炮可以在飛彈飛行的助推段或中段進行攔截,大大提高我們艦艇編隊的生存能力。

  我們海軍也願意為這項技術的研發提供實際作戰場景的數據支持和測試平台。」


  那位提出問題的陸軍技術專家微微皺眉,思考著說:「從裝備搭載角度看,對飛機動力系統和機體結構的優化,必然會影響飛機的原有性能。

  我們需要權衡如何在保證雷射炮作戰效能的同時,儘可能減少對飛機機動性和航程的影響。

  或許可以考慮採用模塊化設計,讓雷射炮系統在不執行任務時能夠方便拆卸,以恢復飛機的常規性能。這方面我們陸軍在車載裝備的模塊化設計上有一定經驗,可以分享給浩宇科技作為參考。」

  現場的年輕專家們則躍躍欲試,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建議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優化瞄準跟蹤算法,提高系統的自主決策能力;有的則提出探索新型的雷射材料,以提升雷射炮的能量轉換效率和輸出功率。

  整個討論現場氣氛熱烈,專家們各抒己見,為攻克機載雷射炮反衛星和反彈道飛彈技術難題出謀劃策。(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