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朱允炆
鄭和繃著臉,率領船隊來到了三寶壟。
此時的三寶壟已經大變樣,一個村落已經初具規模,一座座小屋拔地而起,讓鄭和驚訝的是這些房子全部由磚頭搭建。
還可以看到不少村民推著小車,將紅磚運到工地上。
海岸邊建起了約一米高的小牆。
這段長長的小牆像是圍欄,但是更像是展示紅磚和水泥。
見到船隊在三寶壟的登陸點已經初具規模,甚至和官廠不相上下,鄭和卻沒有一絲興奮,反而眼角微微抽搐。
「侯顯在哪裡?」
下了船,鄭和直接問道。
正在測量海岸線的費信一臉懵,趕緊道:「侯公公應該在修烽堠。」
鄭和怒氣沖沖地騎著馬,帶著護衛向著烽堠而去,只見海岸邊上,一座烽堠已經打好地基,搭建出框架,侯顯戴著遮陽帽,正在指揮工人搬磚、打灰。
「鄭公公?」
侯顯見到鄭和向自己快步走來,一時還沒有回過神。
鄭和也不廢話,一把抓著侯顯走到無人的海海邊,厲聲問道:「我讓你好好管教世子,你怎麼管教的?」
「……我都忘了這事。」
「你忘了?」
鄭和勃然大怒,聲音下意識的提高,卻又猛地壓下:「南洋貿易公司,這個是怎麼回事?南洋的漢人都被組織了起來,雖然對陛下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對太子來說是什麼,對漢王又是什麼?」
「還有這個兵工廠,這個三寶壟城鎮。」
「你要不直接在臉上刻字,昭告天下人,我們都是漢王黨算了!」
鄭和要被侯顯給氣死了。
這一路上造訪各國,採買各種番貨,聽到的都是大消息,尤其是南洋貿易公司組建的消息,更是讓他氣的跳腳。
南洋的漢人都是逆民、逃民!
陛下寬宏大量,沒有治他們叛逃的罪,怎麼會給他們背書,允許這群人抱團,組建南洋貿易公司?
而且,南洋貿易公司……這不是和他鄭和的船隊搶生意嗎?
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還有鑄炮,你是怎麼想的,火器是可以隨便亂造的嗎?」
鄭和的怒火有些壓抑不住了。
侯顯嘴唇微動,卻也找不到為自己辯護的話,他好像從來到三寶壟開始,就一直對朱瞻壑聽之任之,從原本的管教,變成了幫他建造烽堠。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侯顯沉吟片刻,決定轉移話題:「鄭公公,世子遭遇了一次暗殺。」
「你說什麼?」鄭和喝道。
侯顯這才說起事情的始末,以及那個足以讓人呼吸困難的猜測。
鄭和一聽,雙眸瞪大,垂下頭來,爾後死死盯著侯顯,眼中藏著一絲憤怒。
「你告訴我,那個舊港的僧人到底是不是允炆?」
侯顯問出了那個疑惑。
鄭和沉默良久,沒有回答,只是點了點頭,算是默認了。
侯顯倒吸一口涼氣,道:「所以當初的舊港之戰,其實是為了抓住允炆?」
鄭和環顧四周,確定沒有聽到,這才說道:「當初陛下打入南京城,皇宮大院起了火。」
「火勢撲滅後在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據太監說它們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長子朱文奎的屍體。」
「陛下雖然有些懷疑,但還是指著一具屍體,蓋棺定論,說允炆已死。」
「但是,我在舊港卻發現不是這麼回事……」
「允炆沒有死。」
建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於洪武二十五年九月,被立為皇太孫。
洪武三十一年,即皇帝位,以次年為建文元年。
即位之初,一改洪武之苛政,親賢好學,於典章制度銳意復古。
大赦天下,重農桑,興學校,考察官吏,更定內外大小官制。
旌表節孝,賑濟災民。
建文元年,用齊泰、黃子澄之計削藩,以加強中央集權,實施削藩後,導致湘王自焚,齊王、代王、岷王被廢。
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起兵,發動「靖難之役」。
建文四年六月,京師被攻陷,朱允炆從此下落不明。
沒人知道朱允炆去了哪裡,這或許會變成一個千古懸案。
但是。
鄭和卻說出了真相:「劉伯溫做成一小篋,用鐵汁灌其鎖授之。」
「靖難之變,允炆開篋而視,見裡面有袈裟一,伽黎一,剃刀二,度牒一,於是出家為僧而逃。」
「他先是逃到了天禧寺,在當地僧人的幫助下,隱藏了自己的行蹤,躲入聖感塔內。」
「之後想要趁機報復,卻發現大勢已去。」
「允炆在舊部的幫助下逃遁海外,和陳祖義歃血為盟,想要打回南京城。」
侯顯疑惑道:「陳祖義一個海盜,為什麼要幫允炆?」
「要不是迫不得已,誰願意待在海上。」鄭和冷笑一聲:「太祖高皇帝在時,他陳祖義是逃犯,但是允炆寬縱江南士紳。」
「陳祖義趁機偷偷在家鄉置辦田產,又暗中賄賂朝中大臣,將自己兒子送到國子監當個貢生。」
「允炆知道後,反而寬慰了陳祖義之子。」
鄭和頓了一下,在腹中組織語言,道:「陳祖義帶著空船一路向著南京而去,將路過的各國船隻全部劫掠,甚至包括大明的船隻,目的就是向陛下證明自己的價值。」
「難怪他要偷襲你。」侯顯道:「你現在的位置,就是他陳祖義求而不得的。」
鄭和道:「陛下有自己的雄才大略,怎麼會將西洋航線拱手讓給一個海盜,陳祖義那廝發現陛下不喜自己,又恰好見到了允炆,竟然將允炆及其舊部,一起帶到了舊港,想要扶持允炆為帝。」
侯顯垂下眼眸,嗤笑道:「想來你第一次下西洋時,去時和陳祖義談過一次,就是允炆的問題吧?」
鄭和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道:「我們談崩了。」
「所以回程的時候,才有了舊港之戰。」侯顯長嘆一聲,將所有的事情連了起來。
但是,有一件事情,他還是想不明白。
侯顯問:「你怎麼會讓允炆逃走?」
鄭和瞥了眼侯顯,道:「因為允炆升起了大纛。」
但凡將帥出戰,身旁一定會豎起帥旗,稱之為「大纛」,是將帥指揮作戰的重要依仗。
大纛立,則軍心匯聚,穩如泰山;大纛倒,則軍心渙散,不堪一擊。
天子大纛象徵著皇權。
朱棣親征之時,就會豎起象徵天子權威的大纛。
侯顯感慨:「這是效仿曹髦玉碎九重之事啊!」
鄭和苦笑道:「當時的情況,唯一敢殺允炆的只有我,但是我又在中軍寶船上,根本無力追擊,若是派親信追擊……誰敢當第二個成濟?」
鄭和船隊的船員多來自內地,心中對於下西洋一事,本就有些抗拒。
若是換成北邊的老兵,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追殺朱允炆,但是第一次下西洋的眾將士還是有些怨氣的,鄭和也不敢保證派出的人會做什麼。
「我只能當做沒有看見,放過了允炆,好在當時混亂,大部分人都沒有看到那面大纛。」鄭和道。
侯顯想起了三寶壟自殺的兩個太監,悠悠道:「還是有人看到了。」
兩個大太監沉默不語,對視著,不知在想些什麼。
侯顯想了想,忽然轉移話題,道:「你剛才說允炆最開始是藏在天禧寺的,難道之前的大火也和這事有關?」
鄭和點了點頭:「陛下暗中查清這些事後,勃然大怒,命人將天禧寺燒成灰燼,只是燒完之後,皇后忽然病重,不久後便去了。」
「陛下覺得皇后信奉觀世音菩薩,他卻將天禧寺燒了,這是報應。」
「便有了在天禧寺的遺址上修建琉璃塔的想法……」
說到這裡,鄭和也覺得不對,他忍不住確認:「和尚,我記得世子燒出玻璃的地方就是……」
侯顯雙手合十,望向北邊:「緣起緣滅,都是命啊。」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