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從下西洋開始
永樂七年。
九月。
浩浩蕩蕩的船隊從太倉劉家港啟航。
一個樣貌威嚴,面相方正的男人站在甲板上,望著逐漸遠去的海岸,心中有些惋惜。
這是他第三次主持下西洋的工程。
也是這次,沒有了帝王的關心,也沒有師傅的相送,稍微有些孤寂。
鄭和想起不久前見到自己的兄長,對方感慨自己沒有孩子,有些悲憫地想要將他的兒子送給自己。
或許是因為此,他也有些多愁善感了。
自己到底是一個閹人。
鄭和自嘲一聲,轉而看向了自己的副手。
「這次準備的如何?」
副手王景弘是一個面目稍微刻薄,有些兇狠的太監,他的神情十分恭順,說道:「這次我們一共有海舶四十八艘,兩萬七千多人,還有大量的馬匹,足以完成這次的航行。」
鄭和微微頷首,目光深沉。
心中有些嘆息。
這次出海的重要目的就是「宣威」,那就必須解決南洋最後一個關卡。
錫蘭山國的攝政王處於航道之間,徵收過往貨船的稅,對於他們大明下西洋的朝貢貿易來說,十分的不好,這次必須給對方一個教訓。
只是遠途作戰,而且還是在天竺……
「希望一切順利。」
鄭和只能在心裡暗自祈禱。
正式出海之後,鄭和開始巡視寶船的航行,還有處理各種海上事務。
一共四十八艘船組成的船隊,大部分時候都會沿著海岸線航行,只有到了特別的補給站的時候,會稍微進行分開,去往不同的地方貿易。
不僅僅有大明禮部的官員,還有市舶司的官員,以及大明僱傭的色目人買辦。
此外,還有部分南洋華人社區的商販。
這些人都處於不同的船隻上。
鄭和所在的大寶船,應該算是旗艦,船員人數眾多,而且空間巨大,同時有女性在這裡生活,而且還負責承載外國的王公貴族。
一路巡查,鄭和走入了天妃廟。
這是位於寶船中心處的廟宇,不少善於氣象的官員還有航行經驗豐富的水手都匯聚在這裡。
雖然說是天妃廟,但裡面的人信仰卻十分雜糅。
既有相信佛法,也有相信道法,還有相信儒家,甚至還有信奉天方法的……
海上航行可不管什麼「天圓地方」什麼「宗教世界觀」,出了錯都是要死的,還是實事求是的好。
鄭和才到天妃廟前的門口,就忍不住皺眉。
只見身穿明朝官服的欽天監官員、身穿尋常服飾的宦官、身披紙甲的軍官、穿著胡服的色目人買辦、身穿僧衣的和尚……
這些人此時全部聚在一起,正在和一個少年人說話。
那個少年人身穿簡單的衣服,還戴著一頂草帽,手中拿著一件奇怪的儀器,那是一個巨大的圓筒,管的一端裝上一片凸透鏡,另一端固定一片凹透鏡。
他舉著這個奇怪的儀器望著天上,爾後忽然一笑,將這儀器遞給旁邊的官員。
「你現在再看。」
那個官員有些沒好氣地接過儀器,將眼睛放在一端,忍不住看向了天空。
映入眼帘的,是灰白的星球。
官員的手一松,那儀器差點摔到地上,好在少年人眼疾手快,接住了那奇怪的儀器。
「你也稍微珍惜一點,這可是我親自去家裡的琉璃廠燒出的透鏡,可只有兩台望遠鏡。」說著他環顧四周,除了大海,只有船隻的硬帆。
「這大海上的,就算想要再製造一個,怕是也困難重重,未來一段時間的天文觀測可都依仗這台望遠鏡。」
此話一出,在場的眾多學者紛紛對少年手中的望遠鏡投去了珍惜的目光。
那眼神宛如貓見到耗子。
鄭和不動聲色地拉了拉一個官員。
「公曉,你們這是在做什麼?」
費信回過神來,忍不住深吸一口氣,說道:「這個成功自稱是郭守敬學派的後人,精通天文推步學,還有欽天監皇甫仲和的舉薦,他……一上來就給我們來了一個大的。」
鄭和皺眉問道:「什麼大的?」
費信倒吸一口涼氣,指向遠處天妃娘娘雕像下的木板,上面除了線條和圖案,還有一行公式。
cos z = sinφ sinδ+ cosφ cosδ cos t
在這行公式之外,是大量使用阿拉伯數字和梵文符號,進行橫著演算的數據。
鄭和忍不住眯起眼,又看向了堆在一邊的牽星板和天文觀測的數據,沉默了許久,似是和旁邊爭吵起來的環境隔絕開來。
半晌之後,鄭和深深地看向了費信。
「牽星術和他現在用的技術比如何?」
「牽星術已經是過去式了。」
費信只給出這句話,爾後小聲補充道:「公公,這個人其實身份存在疑點,但是他的學問實在是……我們也是想著先將他誆到船上,之後的事情在海上再說。」
鄭和抿著嘴,抬手阻止他繼續說下去。
「你們過去將他請過來,記住且不可傷了他。」
鄭和忽然大叫一聲,讓手下將甲板上舉著望遠鏡的少年請了過來。
俯視這個只有十二、三歲的少年,鄭和一陣恍惚,他沒想過,只是見到這熟悉的樣子,竟然就生出一些多餘的情緒。
物是人非。
昨日仿佛近在眼前。
少年也在打量眼前的鄭和。
這可是鄭和。
這天下誰不知道鄭和?
穿越到這個時代已經有了小半年,今天終於見到了一個熟悉的人,少年的心情也有些小興奮。
他還記得自己十歲的時候,閱讀《西洋》之時的新奇之感。
當時就對鄭和這個人有了印象。
忽悠一下,說不定這個鄭和會和《西洋》里一樣,跨過好望角,讓世界線走向東方殖民的道路。
心裡懷著這樣的心思,正想要開口,鄭和卻先一步說話了。
「世子為何來此,難道不怕陛下責罰?」
少年愣了一下,疑惑道:「世子,什麼是世子?」
鄭和:「……」
一大一小的兩人就在甲板上迎著海風,大眼瞪小眼起來。
……
南京城。
一群人馬從大天界寺中出來,他們急匆匆地向著北方的北平而去,為首的和尚有著一雙三角眼,不言不語間卻有三分邪氣。
他手持一卷草紙,上面寫著大量的文字、符號、數字。
不同於明朝大部分文書的書寫習慣,並非自上而下,自右到左的豎排,而是從左到右,從上而下的橫排。
在這卷厚厚草紙的開篇,是三行無比潦草的字:
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且與物體質量的倒數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而在這三行像是隨意寫下的潦草字跡之上。
在這張紙左上方,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公式————
f(x)dx=F(b)-F(a)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