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協理京營戎政
第703章 協理京營戎政
王晉武等回京後的第三日,朝廷就正式下達了對各自的封賞。
王晉武封伯爵,並加太子太保銜,其餘職務繼續保留,依舊統管京營。其餘眾人也各有封賞,或升職或加蔭官等,除此之外,朝廷還下撥了對將士們的賞賜,再包括戰傷戰死者的撫恤。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消息傳到軍中,將士們一片沸騰,尤其是原本京營所處的那些人更是喜氣洋洋。
之前京營雖號稱天子親軍,屬於大明軍隊中待遇最高,條件最好的一支軍隊,可實際上整個京營早就不堪重用,京營中吃空餉的情況嚴重,更有許多人在京營里混著日子得過且過,完完全全就是個空架子,更不用談什麼戰鬥力了。
銀樣鑞槍頭,說的就是之前的京營,朱慎錐拿下京師後就對京營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整頓。其實在崇禎皇帝之前,包括崇禎皇帝本人在內都知道京營存在的問題,也都有改制京營的打算,可卻始終未能成功,這個原因還是因為在當初的情況下,哪怕就是皇帝也沒什麼辦法解決京營問題。
京營名義上是皇帝親軍,實際上卻掌控在文官的手中。
總戎京營的是勛貴中的頭面人物,比如之前的恭順侯吳惟英、臨淮侯李弘濟、定遠侯鄧文明、襄城伯李國楨、新寧伯譚弘業、應城伯孫廷勛、清平伯吳遵周等勛貴,這些人或是開國功臣的後人,或是靖難功臣的後人。
副提督基本上是皇帝身邊的太監,在京營中掛名,比如李國輔之前就是京營副提督。
吳惟英大言不慚領兵出征,遭受大敗後,京營主力就徹底沒了,而且京營中大多數執掌實權的勛貴也俘或戰死,留在京師內的京營餘部幾乎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那時,崇禎皇帝讓定國公徐允禎接任提督,可徐允禎的爵位雖高,卻根本不懂打仗,而且兵臨城下,京師內人心惶惶,京營殘部戰鬥力極差,最終導致了有人內外聯合主動打開城門,以至朱慎錐大軍順利入城的情況發生。
除去這些勛貴、太監外,京營還有一支文官力量存在,這個文官在京營的職務叫「協理京營戎政」。
所謂的協理京營戎政名義上是協助京營總戎的助手,可實際上卻是真正掌控京營的人,而這個職務是文官職務並非武將職務,向來由文官來擔任。
通過這個職務,文官能夠越過京營的將領來控制京營,從而削弱了勛貴包括皇帝對京營的掌控。天啟年間,天啟皇帝為掌控兵權直接撤銷了這個職務,並表示不再設置協理京營戎政之職,但誰想崇禎上位後的第二年,在被東林黨等一陣忽悠之後就恢復了這個職務,並把這個職務交給了東林黨人。
幾年後,崇禎皇帝發現情況不對勁,東林黨並非想像的那麼可靠,京營被文官滲透的越發厲害,其弊端越來越嚴重。無奈之下,崇禎皇帝不敢和他哥一樣撤裁這個職務,只能採取了他的老辦法,就是換人,直接撤換了協理京營戎政人選,借都察院都事張道澤彈劾李邦華的機會,順勢罷免了當時協理京營戎政李邦華的官,讓他回鄉閒住。
不過李邦華雖然是協理京營戎政,也是東林黨人,但實際上李邦華這個人還是頗有能力的,算是東林黨內的實幹派。在他協理京營戎政期間,曾經試圖改革京營,消除京營的弊端,可還沒等他對京營動手就被崇禎皇帝給罷了官職,真正做事的李邦華都落得如此下場,之後接替李邦華的人都暗暗拿李邦華作為教訓,就此因循守舊,姑息養奸,京營問題再也沒人敢提。
說來也奇怪,無論是大明朝廷或者軍中,都有類似的現象。那就是三方分權,相互制約的情況發生。
比如中樞的皇權、司禮監、內閣三方。朝堂上,皇帝、內閣、文官集團三方。而京營中,勛貴、太監(代表皇權)和文官三方。似乎這種格局已深入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其中文官集團的力量越來越大,直接壓倒了前者,如此下去怎能有好呢?
朱慎錐是外來者,而且他拿下京師是直接打下來的,尤其是在京師郊外一戰擊潰了京營主力,幾乎把京營的主將全部一網打盡。
由於這個緣故,進入京師後朱慎錐這才能對京營進行肆無忌憚地整頓,首先就直接拆分了京營,從原本的京營中挑選出可堪一用的軍士整編新軍,並給了這個新軍一個新的名字——順天軍,而之前京營的結構雖依舊還在,但實際上已同無沒什麼區別了。
用新的順天軍來替代老的京營,這才是朱慎錐的真正目的。至於之前掌控京營的那些勛貴,包括原總戎吳惟英在內的這些人,朱慎錐各自進行了另外安置,畢竟這些人是老牌勛貴,影響力不小,朱慎錐是要進行拉攏的,但對京營中的文官們,朱慎錐就沒那麼客氣了,雖然沒舉起屠刀砍了他們的腦袋,可也直接閒置了起來,其中協理京營戎政這個職務索性空懸。
這一次和皇太極作戰,朱慎錐把手裡的順天軍給派了出去,讓王晉武統帥上陣,目的就是要錘鍊這支剛剛整編完成的軍隊。
通過戰場來鍛鍊軍隊,雖然會付出一定代價,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這個代價還是值得的。
在喜峰口一戰,這支軍隊損失不小,可同樣也在經歷過戰火後這支軍隊飛快地成長了起來。等到班師回朝,順天軍已不是原來的模樣了,原本看起來有些拉胯,甚至只是架子貨的軍隊現在居然有了幾分彪悍和殺氣,回京的軍中將士們個個昂首挺胸,神采飛揚,面容帶著堅毅和驕傲,哪怕比不上朱慎錐的新軍精銳,但瞧起來能和九邊邊軍沒太多區別了。
而且這一仗還打贏了,勝利後的軍士們心中的驕傲就不用提有多少了。畢竟之前大家一談論起京營,第一印象就是一群「老爺少爺兵」,做做樣子還成,上陣打仗根本就不行。
現在呢?憑著自己的能力當面鑼對面鼓地和建奴狠狠打了一仗,還打退了建奴,逼迫皇太極退兵。這樣的戰績整個大明軍隊中誰能有?一仗下來,如此榮耀誰不興奮?更何況軍中都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漢,作為一個軍人,哪怕是之前的老爺少爺兵,依舊是極為在乎這些榮譽的,而能給他們帶來如此殊榮除了領軍的統帥王晉武外,不就是眼下的監國朱慎錐麼?
這些不僅讓這支隊伍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更讓朱慎錐藉此更好控制了這支軍隊。接下來王晉武會作為京營總戎進一步對整個京營再一次整編訓練,最終把這支順天軍和京營其他各部整合成一支新的軍隊,從而替代原來的京營。
雖說之後的京營規模會比原本京營規模要小的多,可在朱慎錐看來京營根本不需要維持那麼大的規模,大明兩京,南北京營加起來有四十多萬人,其中京師的人數就超過了二十萬,可這二十萬人中近半都是空餉,朱慎錐大刀闊斧整頓京營,直接就把這個人數砍到了五萬人左右,而且就算這個數字在他來看也略多了些,在朱慎錐的計劃中京師的京營最終只需要保持三萬人的數額就足夠了,接下來會對自己的新軍進行部分擴充,打造出一支兩萬人左右的新軍,再加他的騎兵精銳,如此精銳就足以震懾住整個大明北部。
可還沒等朱慎錐開始這麼做了,朝中就有人盯上了此事,這不,就在對凱旋而歸的將士們封賞後不久,朝堂上就有人站出來表示眼下京營準備重整,那麼對京營的人選安排就應該儘快確定了。
其中包括協理京營戎政之前一直空缺,因為前些時候的出征的緣故也沒做安排,現在正是任命協理京營戎政的時候。除去這個職務,京營中的各級文官職務也應該確定下來,避免職位空缺,以致不便等等。
說這個話的人是兵科給事中龔鼎孳,龔鼎孳官職雖然不高,但卻是言官,而且他是兵科給事中,在軍隊的事上自有一定的話語權。
龔鼎孳此人少年成名,崇禎七年中了進士,之後擔任湖北蘄水縣令,因同流寇張獻忠作戰有功,後被崇禎皇帝嘉獎,並從地方官直升入京,擔任兵科給事中。
此人頗有才名,而且和錢謙益、吳偉業等人齊名,是東林黨的中堅,之前禮部反駁內閣對王晉武等人凱旋而歸的迎禮,龔鼎孳也是聲援者之一,而今日朝會剛剛開始,龔鼎孳就迫不及待跳了出來,說起了協理京營戎政和京營文官官職的事情。
殿上,正中的寶座空著,這個位置是皇帝的座位,由於崇禎皇帝「身體原因」無法理政,所以這個位置上沒人。而在離寶座之下,矮了寶座一頭的地方擺了一張椅子,作為監國的朱慎錐就坐在這把椅子中,望著下首站出來的龔鼎孳,意味深長打量著此人。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