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御前侍衛
第726章 御前侍衛
朱慎錐告訴徐憲成,所謂的內大臣全稱為領侍衛內大臣,類同宋時殿前司,卻又有著不同,和內務府一樣同屬於內廷,而非外廷官員。
內大臣的官職等同於六部尚書和左右都御史,為正二品。
都察院的最高官職就是左右都御史,但一般來說真正作為主管的是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大多都是加銜,這一次朱慎錐讓徐憲成去都察院當右都御史,等於把這個加銜變成了實職。
都察院是朝廷中和內閣、六部平起平坐的衙門,御史這個官職也古就有之,在漢朝時期御史大夫屬於三公之一,和宰相、太尉相當。之後歷朝歷代,御史之職都是朝廷官職常設,大明開國後朱元璋更直接設置了都察院,確定了御史的職權,用於監查和彈劾百官所用,擁有風聞奏事之權,手中的權利可是不小。
文官集團之所以強大,是因為文官集團直接掌握了話語權,而這個話語權大部分就在都察院。讓徐憲成去當這個右都御史,朱慎錐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讓徐憲成和文官集團爭奪都察院的話語權,從而達到最終分庭抗禮的地步。
此外,領侍衛內大臣顧名思義,就是掌管大內侍衛的官員,而大明的大內侍衛就是大漢將軍。朱慎錐已經決定把大漢將軍這個機構從錦衣衛剝離出來,重組部門,其核心自然是他現在身邊的蒙古侍衛和從新軍挑選出來的可靠之人。
這些人會成為一個新的部門,為了區分之前大漢將軍稱呼,朱慎錐打算效仿歷史上清廷的改稱為「御前侍衛」,所有御前侍衛直接由朱慎錐自己來直接掌控,而對外名義上由領侍衛內大臣管轄。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而且這個領侍衛內大臣以後不僅只是一人,未來有兩至三人更多,不管怎麼說,這些人都是朱慎錐信得過的近臣。
除去設置這個部門外,朱慎錐還打算把勛貴子弟拉入御前侍衛之中,現在京營已被拆成了空架子,朱慎錐依舊保留京營的緣故是為了給大明勛貴一個安置,讓諸多的勛貴子弟有個去處。
雖然許多勛貴子弟都是紈絝子弟,更是沒什麼出息的二世祖,但也不能否認勛貴子弟中也有些意圖上進的年輕人,這人數量雖少,卻依舊存在,而且大明勛貴在自土木堡之變後被打壓至今,隨著朱慎錐的上位後,這些勛貴似乎也看到了些重掌權利的希望,這也是在朱慎錐拉攏過程中,勛貴集團並沒拒絕,反而有不少人主動投靠過來的緣故。
雖說朱慎錐討厭滿清,可也不得不承認滿清在一些官職上的調整包括設立有著亮眼之處。
內務府是一個方面,大內侍衛的設置也是一個方面,而大內侍衛的設置能給滿清貴族子弟一個直接上升通道,極大緩和了內部的凝聚力,同時也通過這個部門發現和提拔了不少優秀人才,再加上身為侍衛常在宮中,經常能夠見到皇帝,同皇帝的親近也不言而喻。
大明和滿清不一樣,滿清立國的根本是八旗,大明可沒有八旗這種群體,但與國同休的勛貴集團卻類似於八旗,同樣可以使用。
效仿滿清,把侍衛分為三六九等,如同軍中軍職一般來設置。侍衛中最高級的自然是一等侍衛,相當於正三品武職。接下來就是二等、三等侍衛,等同於正四品和正五品。此外還有普通的侍衛,為正六品武職,這些侍衛組成御前侍衛的基本機構,以軍中規矩來進行管理,從而替代之前的大漢將軍,承擔皇帝的護衛、儀仗隊、宮禁防護甚至職掌廷仗等工作。
在朱慎錐的設想中,未來御前侍衛由三個部分成員組成,第一個部分就是朱慎錐在蒙古的親衛充作御前侍衛。這些蒙古人都是跟著朱慎錐南征北戰多年的部下,而且他們基本都是騰格爾部落的自己人,作為騰格爾部落實際的掌控者,又是大漢騰格爾的生父,這些人對朱慎錐的忠心程度不言而喻。
雖然這些蒙古人文化水平比較低,甚至許多連漢話都說不利索,但恰恰因為如此他們是最為可靠的。這也是朱慎錐入住皇宮後就以這些人直接替換了皇宮的守衛,把整個宮禁牢牢掌控,布置得密不透風的緣故。
除去這些蒙古人外,接下來的就是朱慎錐一手編練出來的新軍中精銳了,新軍是朱慎錐的老底子,更是他多年的心血,眼下的新軍已成為了大明正式的官軍,直接由王晉武統帥,其規模相比之前要大了許多。
這些新軍的骨幹無論是忠誠度還是可信度也是極高的,自然能充作親衛負責宮禁。但這還不夠,未來御前侍衛中不光有新軍的骨幹,朱慎錐還會把所有武科進士充作御前侍衛,也就是凡是中了武舉,包括通過考試獲得武進士資格的人第一步就是擔任普通的御前侍衛,擁有正六品的武職。
這些人必須擔任至少兩至三年的普通侍衛,在宮中輪值,然後才有可能按照其表現外派任職,或入軍中擔任正式軍官,或在地方獨當一面。
大明本就有武科,但大明的武科開開停停多次,在萬曆年間武科停了好久,之後又進行恢復。等到天啟年武科也是斷斷續續,崇禎皇帝登基後武科索性直接停了,直等到崇禎皇帝感覺到自己被文官集團忽悠了,天下有失控的局面,為了抓軍權崇禎皇帝不顧反對再開武舉,從這點來說他倒是難得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大明武科出來的人才不少,比如威震遼東的毛文龍就是武舉人,現在在遼東的吳三桂也中過武科,此外還有不少軍中將軍都是武科出身。但相比文科,大明的武科通常只是走一個程序,並不嚴格,大多數軍將子弟或者世襲的衛所官員子弟很容易獲得一個武科的資歷。
雖然是這樣,武科的意義依舊還是有的,不僅能提拔出一些優秀軍官,更能通過武科增強皇權在軍中的威望。這其實就和後世軍校沒什麼區別,就如同常校長搞了一個軍校,身為校長的他軍校中所畢業的學生都是他的弟子,依靠這些人從而掌控軍權,穩固地位。
武科是朝廷所開,最終無論是中舉還是成為武進士,都是天子門生。但這還遠遠不夠,名義上的天子門生哪裡能讓朱慎錐滿足?他打算借御前侍衛的機會把這些人全部歸於御前侍衛管轄,放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來親自調教。
以朱慎錐的能力,和他新軍的操練和嚴格的軍紀,兩三年下來這些人自然就成了朱慎錐的人,以後無論是留在身邊或者放出去領軍都有大用。而且能夠考武科的年輕人基本都是將門子弟和衛所世襲子弟,他們身後還有一個龐大的群體,拉攏了他們就等於拉攏了他們背後的群體,這何樂不為呢?
至於最後部分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勛貴集團了,勛貴集團其實原本也是武將集團,祖上立功受爵從而成為了與國同休的勛貴群體。此外還有歷代的外戚集團也在其中,這些人合起來就是現在的勛貴集團。
拉攏這些人,是眼下朱慎錐正在做的事,他現在建立御前侍衛機構,打算把部分勛貴子弟也拉進來當侍衛。這樣做不僅能給勛貴集團一個安撫,更能讓他們徹底打消顧慮,從而站到自己這邊。
哪怕勛貴中不成器的人多,但只要有十幾個甚至更少的有能力的勛貴子弟在其中出人頭地,那麼這些老牌勛貴們一定會明白這條路是他們家族未來最好的上升通道。
勛貴集團被文官集團打壓了近兩百年,無時無刻不想著重現祖宗的榮光。他們並不傻,只是因為沒有希望消磨了信心罷了,但凡給他們一點可能,朱慎錐相信這些勛貴們會有正確的選擇。
整個御前侍衛機構的組成部分大致就是這樣,至於如何管理,各等侍衛又如何升遷等等,這些會都有嚴格的制度。不僅有新軍的規矩在,別忘了錦衣衛的作用也很大,要知道大漢將軍本就是錦衣衛屬下的組織,雖說現在大漢將軍成為御前侍衛,而且脫離了錦衣衛組織,可一系列的章程都在,朱慎錐只需要在這些上面添添減減,再加上徐憲成擔任領侍衛內大臣,這個機構的運轉不成問題。
聽完了朱慎錐對御前侍衛機構的解釋,徐憲成不得不承認這個機構設置的妙處,更感慨朱慎錐的心思縝密到了極點。
無論是內務府還是御前侍衛機構,這兩個機構都繞過了外廷,直接歸於內廷也就是朱慎錐最終執掌,如此朝堂上就算要反對也拿不出任何理由來。再加上這兩個機構在實際操作中又對外廷有所影響,其中內務府承擔了部分六部的職能,卻又不受外廷管轄,這種做法要比僅僅使用太監來進行徵稅、開礦、監軍等要強的多。
而御前侍衛在確保宮廷職能情況下,還藉此拉攏了軍中和勛貴群體,一旦成功這見效可想而知。徐憲成認為不是成功的把握有多大,而是必然成功,現在就看日後的效果如何了,對朱慎錐有相當了解的徐憲成太清楚自己這個姐夫的能力了。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