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營造司
第723章 營造司
朱慎錐準備升徐憲成的官,這個想法早就有了,作為自己的小舅子,或者說外戚,徐憲成的能力朱慎錐再清楚不過,而且在之前的山東兵變中徐憲成就立下大功,不久前的長城之戰,徐憲成讓李信帶著山東軍支援,戰後徐憲成同樣有大功在身。
憑藉著這些功勞,徐憲成升官毫無問題,何況徐憲成的出身也無可挑剔,他不僅是正牌子進士,還是復社的創始人之一,更被稱為復社七公子中的第一人。
雖然復社建立於江南,其政治觀點和東林黨頗有相似之處,不過復社不等同於東林黨,相比東林黨復社更為激進,也更有朝氣。
其實說起最初的東林黨何嘗也不是如此?東林黨書院初建的時候,東林黨人也是心懷天下,以復興大明為己任,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東林黨內部發生了變化,因為東林黨人各自的背景再加各方面的影響,使得許多東林黨人不可避免地墮落腐化了,東林黨也從一個革新的政治團體演變成為了一個爭權奪利,代表南方世家大族和士紳階級的代言人。
但現在的復社還沒蛻變的到這種程度,復社中諸多年輕學子尚有一腔熱血,更心懷憂國憂民的想法。他們中許多人固然有些天真,又有些不切時宜,可不能不承認復社在理念上思想是進步的,許多見解也是好的。
一直以來大明的文官群體都是皇權最大的敵人,歷代大明皇帝和文官集團的爭奪始終存在,可除了最初的朱元璋、朱棣和明中期的嘉靖皇帝外,其餘各帝都在和文官集團的爭鬥中落入下風,許多皇帝甚至還死得不明不白,不得不說文官集團力量的強大。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早些的就暫且不提了,就說天啟皇帝吧,他握著魏忠賢這把「利刃」差一點就徹底解決了東林黨的問題,而且利用魏忠賢以閹黨的名義在朝中組建了強大帝黨一派,從而占到了鬥爭的上風。
可惜天啟皇帝最終還是沒躲過暗算,和他的前輩正德皇帝一樣莫名其妙落水,又莫名其妙地去世。天啟的死疑團重重,這也是朱慎錐入皇宮以來小心謹慎的緣故,偌大的皇宮內殺機四伏,誰都不知道暗中是否有一雙甚至更多的眼睛盯著自己,找尋著機會向他下手呢。
天啟死後,崇禎皇位上位,魏忠賢垮台,後來的事誰都清楚,大明淪落到之前的地步和東林黨和文官集團的「巨大貢獻」是分不開的,當然崇禎皇帝根本沒有為君的能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兩者相加,這才使得大明國力快速衰敗,各地叛亂四起。
現在朱慎錐掌控朝政,明顯感覺到了文官集團的強大和威脅,他雖然擁有自己強大的新軍,再用王晉武等人掌控了兵權,安撫了勛貴,還拉攏了一些不屬於東林黨的臣子,可僅憑這些依舊不夠,這些東林黨人干實事不行,找你麻煩確是一把好手,就和一群討厭的蒼蠅一般,在你最不願意的時候經常會跳出來嗡嗡叫。
之前朝堂上針對協理京營戎政和遼東戰事就是這樣,如果不是朱慎錐早就有了準備說不定就被他們弄了個措手不及,雖然這兩件事一件已讓東林黨落了空,而另一件如今時機也已成熟,估摸著遼東那邊很快就會傳來消息,可朱慎錐心裡卻清楚,在國家大事上總是用這種手段不是正途,要瓦解和削弱東林黨在朝堂的影響力,改變文官集團的結構,最好的辦法還是從內部做起,所以近些年來名頭頗為響亮的復社就入了朱慎錐的眼。
復社中有些人過於靠近東林黨,甚至可以說腳踏復社和東林黨兩條船的不是沒有,比如在京師為官的吳偉業就是這樣的人,他雖是復社成員,卻也是東林黨人,之前因為禮制叫囂的人中就有他在。
但真正為國為民者也有,比如同為復社七公子之一的陳子龍就是一個,此外復社的創始人之一的張采也是一個能臣,為人正直心懷百姓,同張溥並稱為「二張」在復社的威望極高。
此外還有侯岐曾、顧炎武、黃宗羲這些年輕人也都是才俊,他們心有熱血,胸懷天下,如今還沒受到東林黨那些腐朽的影響,雖在文章言語中有些激烈和不切實際,可從本質來說並不算壞。
這些人在朱慎錐心中都是可以拉攏的,而且徐憲成和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交情,把徐憲成召回京師,利用徐憲成在復社中的影響力從復社中挑選些人為己所用,不僅能彌補自己在文官集團中的不足,也能藉此壓制東林黨,避免東林黨在朝堂的影響過大。
這麼做的關鍵人物就在徐憲成,而對徐憲成的性格和能力朱慎錐還是很放心的。
雖然徐憲成是復社七公子之一,可他卻是一個實幹派,當年他入復社說起來也是陰差陽錯,但在政治觀點上卻不贊同類似東林黨的那一套,並且對於二張之一的張溥在創建復社初期提出的所謂「復古」政見也不贊同。
早在求學前,徐憲成就受了諸多朱慎錐的影響,看待問題的眼光和對諸多事務的判斷更為理智,而且徐憲成也不認為東林黨包括有些復社人員的誇誇其談和想像中的「復古」就能救這個國家,歷史是一直在發展和變化中的,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天下早就變了,幾百年前甚至兩千年前的規矩怎麼可能拿到如今來用?這不是瞎扯淡麼?
正是因為徐憲成的政治觀點和不少復社成員有所不同,所以徐憲成雖是復社七公子之一,但他為官以來很少參與復社的活動,反而因為他的官職和影響力不斷上升,他在復社的地位反而越來越高,許多復社成員一談到復社七公子,首先就會把徐憲成擺在重要的地方,這種情況也讓徐憲成有些無可奈何。
但不管如何,復社內部贊同徐憲成的人也不是沒有,所以讓徐憲成來做這件事是最恰當的人選。後世有一句俗話說的很好,就是「用魔法來打敗魔法」,東林黨和這些文官集團最根本的基礎就是以天下為己任,把自己放到道德至高點來指點江山,批評皇帝,意圖以文官來掌控天下,從而獲得利益。
既然是如此,那麼用類似的方法以彼之矛攻其之盾何樂而不為呢?而且假如復社中有不少人能通過徐憲成的拉攏為朱慎錐所用,同樣也是一件好事,朱慎錐現在正是缺人的時候呢。
徐憲成是在高迎祥押解至京的第三天抵達的京師,在之前徐憲成的山東巡撫之職已由李信接替,李信的能力絕對沒有問題,能文能武而且他原本的官職也不算低,在長城之戰大勝後又立下了功勞,再加上他本就是徐憲成的副手,山東巡撫由他接替最適合不過。
不僅是徐憲成來了京師,就連孫元化也來了,孫元化這人雖然當官不行,但不代表他沒有能力。在朱慎錐看來,孫元化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官員,讓一個技術官員干技術的活自然沒問題,而且他對於火器的研究能力在這個時代是頂尖的,這樣的人才讓他主政一方甚至領兵打仗完全是用錯了地方。
把技術官員放到巡撫甚至直接領軍的位置上怎麼能做好呢?而且孫元化這個人性格上也有缺陷,他時常過於輕信於人,許多情況下想法也過於理想化,沒有政治敏銳和軍事能力,這樣的人根本不適合做主政官和領軍,就如同把一個院士級別的大科學家讓他去當一省的高官,甚至當一個集團軍的司令,這怎麼能做好呢?術有專攻,孫元化當初如果不是碰到了徐憲成,僅憑山東兵變一事他的下場可想而知。
借長城之戰勝利,朱慎錐之後論功赦免了孫元化的前罪,並幫他官復原職。雖然巡撫的職位沒了,但他的官職級別還在。如今讓他來京一是要見一見這個孫元化,二來也是打算重用此人。
內務府已經正式籌建,亢有福是朱慎錐指定的內務府大臣,但僅憑著亢有福一人是根本不成的,雖說內務府各司已有些人選,可朱慎錐並不滿意,尤其是內務府中營造司的人選一直沒有真正合適的人,雖然在趙屋嶺的趙大一直管著作坊事宜,而研製火器的姚家兄弟也極有能力,可他們這些人卻出身低微,而且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其他原因在內務府任職沒有問題,可要主管一司卻根本不可能。
思來想去,朱慎錐就看上了孫元化,孫元化的優點和毛病都很鮮明,如果把孫元化放到其他官職上非但沒什麼好處,反而會害了孫元化。既然是技術人才,就讓他只做技術方面的工作,而且內務府的成立直接把營造的工作從工部中剝離出來,未來也不再受工部管轄,如此朱慎錐就能借內務府名義重起爐灶,通過內務府的營造機構來發展技術,這個地方才是孫元化最好的去處。
按照朱慎錐的想法,給孫元化一個內務府副總管(協理大臣)的職務,這個職務品級雖然不高,相比現在孫元化的官職要低上兩級,畢竟內務府剛剛建立,內務府大臣的官職是按照亢有福現有的品級來定的,而協理大臣作為總管大臣的副手自然要再低上一級。
不過未來可不是如此,現在的內務府只是初建,按照朱慎錐的設想以後內務府的地位會越來越高,最終內務府總管大臣的級別會當同於六部尚書品級,而協理大臣也就等同於侍郎的級別。
除去協理大臣外,內務府的營造司會直接交給孫元化來負責,營造司將以趙屋嶺的工坊作為基礎構架,再把原屬於工部營造的部分機構劃分給內務府營造司,由此進行整合。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