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回京
第511章 回京
刑部尚書是趙興的人,御史中丞羅會又是個剛正不阿的性子,即便還有大理寺參與,太上皇也不擔心會出現什麼貓膩。
「你退下吧。」
殷漢章見太上皇態度堅決,也不敢多說,聞言行禮退了出去。
太上皇命人召刑部尚書嚴寬,和御史中丞羅會,還有大理寺卿過來,把事情和三人說了一遍。
「三位愛卿共同徹查此事,無論牽扯到誰,都無需顧忌。朕倒是要看看,朝中有多少人和叛軍有聯繫!」太上皇冷聲道。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是!」三人應道。
「見過黎相公!」俞偉行禮道。
「俞少卿多禮了。」黎相公招呼俞偉落座,微笑道:「俞少卿來見老夫,不知有何事?」
俞偉看了看廳內侍立的下人,笑道:「學生有些日子沒來拜訪恩座了,這次路過,特來討杯茶水喝。」
黎相公當年在翰林院任職的時候,曾主持過一次科舉。
而俞偉便是那次中的舉,他能夠一路升遷,成為大理寺少卿,黎相公也出力不少。
因此他一直稱黎相公為恩座,以學生自稱。
黎相公會意,把下人打發了下去。
等下人退下,不等黎相公詢問,俞偉便神色嚴肅道:「恩座,出大事了。唐侍郎被抓了,具體原因不明,不過太上皇命三司會審,而且還是暗審,學生也是從秦寺卿那邊得知了這個消息。」
「什麼?」
黎相公聞言一驚,急道:「他沒有說什麼不該說的吧?」
「這個學生就不知道了,秦寺卿無意透露,學生也不敢多問。」
俞偉急道:「恩座,該不會是太上皇知道什麼了吧?」
「慌什麼?」
黎相公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沉吟了一會道:「秦寺卿應該不是無意透漏的,而是故意告訴你的。既然他沒有說,唐方明應該還沒有招。」
「恩座,即便唐侍郎如今沒有招供,可誰知道他能扛多久?一旦他招供了,
我們可都完了!」俞偉急道。
「不會的!」
黎相公搖頭道:「唐方明只要不傻,就該知道即便他招供,也是死罪。所以他肯定會咬死不承認的,即便證據充足,也不會供出我等。」
「他供出我等,也免不了一死。雖說和反賊勾結,乃是死罪,可太上皇性子寬仁,應該會饒他家人一命。他不招供我等,我們還可以照付他家人。」
俞偉聞言卻沒有那麼樂觀,黎偉說的確實有些道理,可太上皇畢竟已經退位,如今是在監國。
以官家的性子,一旦得知這個消息,怎麼可能放過唐方明的家人。
唐方明要是真的不蠢,在證據充足無法抵賴的時候,怕是會以此為籌碼,來保住家裡人。
至於黎相公他們會不會照顧他家人,別說唐方明了,就連俞偉都不信。
反正他是不會。
畢竟唐方明可是勾結反賊,幫襯他家人,官家豈能不懷疑?
黎相公看出俞偉並沒有因為他的安撫而冷靜下來,淡淡道:「急可解決不了問題,別唐方明那邊沒有招,你這邊卻露出了馬腳。」
「多謝恩座提醒。」
俞偉深吸了一口氣道:「可如今中原叛亂,官家那邊說不定快回來了。若是在官家回來前,沒有個結果,屆時處理這件事的就是官家了。官家可不會心慈手軟,唐侍郎家人怕是也難活命。唐侍郎知道了,可未必還會隱瞞。」
「你說的對。」
黎相公點了點頭,低聲道:「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俞偉聞言一驚,雖然他覺得黎相公這麼做有些狠辣,不過這樣對他也有好處,自然不會反對。
「恩座,唐侍郎在刑部大牢關著,想要動手怕是很難。」
「這件事你不用操心,老夫有辦法。」黎相公說道。
趙興安排好北方的防務,就帶著二十多萬大軍班師回朝。
他本想和來的時候一樣,留步卒慢行,自己帶著騎兵先走。
可曾公亮等人都不同意,中原可是發生著叛亂,一旦被叛軍得知消息,趙興可就危險了。
曾公亮等人關心他的安危,趙興也不好不聽,只能隨大軍慢慢走了。
行進幾日,就有好消息傳來。
曹安率領兩萬禁軍回來平叛,並沒有去汴京,而是一路隱藏蹤跡,在叛軍攻城的時候發動偷襲。
這次偷襲就剿滅了十數方叛軍。
可惜的是,亂軍之中讓巫師教的人逃走了,並沒有抓到巫師教的重要人物。
接下來曹安領著兵馬四處清理叛軍。
叛軍雖然搶了幾個州城的武庫,可只有尋常的武器盔甲,連弓弩都不多。
加上都是一些烏合之眾,根本無法應對精銳騎兵。
曹安雖然只有兩萬人,可這兩萬人都是殿前司禁軍。
殿前司禁軍本身就是大宋最精銳的兵馬。
趙興繼位後,還要求嚴格訓練。
這兩萬人還是騎兵,對付這些叛軍,宛如狼群入了羊群。
羊再多,面對群狼只能倉惶逃竄,怎麼可能是對手。
巫師教察覺到情況不對,已經銷聲匿跡躲藏了起來。
此時叛亂已經基本平息了,不過叛軍四處逃亂,也會為禍一方,是個不小的麻煩。
趙興對此並不意外,他退兵並不是擔心叛亂不能快速平定。
叛亂並非最大的麻煩,最大的麻煩而是叛亂時造成的破壞。
中原本是產糧重地,如今還未到秋收之時,因為叛亂導致大半個中原滿目蒼廣,許多田地的莊稼都受到了破壞。
接下來安置百姓,恢復地方秩序民生,都需要錢糧。
趙興退兵,是省下來糧食,救濟百姓。
等距離汴京還有幾日路程的時候,趙興收到兵部侍郎唐方明勾結巫師教,為巫師教提供消息,三司會審時自盡於牢中。
關於唐方明勾結巫師教的消息,趙興之前就已經收到了殷漢章的奏報。
只是他人在外地,父皇的決定他也不好改變。
殷漢章在奏報中說,朝中還有一些人參與其中,可惜唐方明才是出面聯絡的,其他人都藏的太深了。
唐方明一死,線索也就斷了。
不過唐方明這一死,也說明朝中肯定還有人參與其中,而且身份比唐方明還高。
不管唐方明之死是為了掩蓋什麼,還是被人滅口害死的,都能說明這一點。
趙興心裡很憤怒,此時他多少有些理解老朱了。
他繼位後殺的官員雖然不算多,可相比較大宋歷代的皇帝,也算是多的了。
可這些人總是不知死活,來挑戰他的耐心。
是因為他御駕親征,連下數十城池,擔心他收復燕雲十六州,威勢大增。
還是因為他這次沒有保留原來的傳統,以文官鉗制武將,而是用英國公為主帥?
趙興不願意去深想,不管什麼原因,他都會嚴查此事,不會放過參與的人。
既然之前殺了那麼多,還不足以震,那就繼續殺下去。
「這次陛下御駕親征,奪回數十城,就連幽州城都被奪回,此乃太宗之後最大的勝利。」
汴京城北十里外,大相公韓章率領文武百官,迎接趙興。
太上皇自然不可能親自來迎接,這個事就落在了韓章身上。
按說太宗皇帝當年開始也是連戰連捷,奪回燕雲十六州中的數州。可最終折戟於幽州城外,在遼國反攻之下,不僅打下的地盤全丟失了,還丟了不少原本的地盤。
趙興這次可是奪回了當年丟失的地盤,還奪回了燕雲十六州中的數州,包括太宗未能攻破的幽州城。
單論功勞來說,比太宗當初北伐可功勞大多了。
然而太宗畢竟是他們這一脈的老祖宗,功不蓋祖,這也算是傳統了。
李世民功勞大吧,可他功勞再大,也只能稱宗,不敢稱祖。
這可不僅僅是因為懶李淵乃是開國之君。
太宗雖然北伐失利,可太宗在位時卻滅掉了北漢,有滅國之功績在。
「雖然奪回數十城可喜,然而未能奪下西京,不能以西京和幽州城構建防線,無法久守,反倒是需要派大量兵力防守,也非好事。」
之前說話的是武將,當即有文官進行反駁。
因為趙興御駕親征,名義上他才是主帥,這個文官倒是不敢說什麼不該北伐什麼的。
他是從戰略意義上來說。
這一點倒也並非不對,大宋奪下來的城池中,只有幽州城這一座堅城,其他的城池都不算是堅城。
而又沒有險關可守,只有幽州城這一座堅城,遼國反攻之時,完全可以放著幽州城不管,攻大其他城池。
要是奪下西京,西京和幽州城就能成為椅角之勢,再為攻打下兩座城池中之一前,遼國就不敢輕易越過這兩座城池打別的城池。
由此可見,此人還是懂些軍事的。
人群中,這樣的爭論有很多,不過前方的韓章等人卻沒有參與這些。
「大相公。」
黎相公小聲道:「顧廷燁未經請示,出兵突襲西夏國都,抓回西夏皇后。兩國之間可是有盟約在的。此舉不僅破壞了盟約,西夏怕是也不會罷休。」
「陛下北伐,消耗錢糧無數,如今中原叛亂雖然平定,可無數百姓等待朝廷救濟,實在不宜交惡西夏。」
「我聽說西夏已經譴使過來了,目的應該就是西夏皇后。陛下未必會同意交人,到時候還得大相公出面勸勸陛下。」
顧廷燁將梁皇后帶回大宋,因為擔心西夏會因此犯邊,顧廷燁不敢離開西北邊境。
只能派人將梁皇后送回了汴京。
當顧廷燁突襲西夏國都,劫回西夏皇后的消息傳到汴京。
滿朝文武一片譁然。
雖然顧廷燁奏報中說了,這麼做是出於讓西夏混亂的自的。
可滿朝文武的大臣,大多都認為顧廷燁此舉很不妥。
不管西夏內部再怎麼爭鬥,梁皇后都是西夏皇后,皇后被大宋擄走,西夏顏面何存?
西夏不可能忍下這件事,哪怕只是為了顏面,西夏都會出兵。
太上皇雖然也認為不妥,不過他並沒有處置這件事,而是說等趙興回來,讓趙興來處理。
韓章聞言看了黎相公一眼,說道:「顧都指揮奏報中說了,他出兵前請示過陛下。」
「這件事究竟如何,大相公心裡清楚。不過這並不重要,西夏皇后該如何處置才是重中之重。一個不好西北可能又會發生戰事,大相公當年親自布置西北防禦,對於軍事方面比我更了解。」
「遼國和西夏之前各懷鬼胎,可如今不同,遼國吃了大虧,西夏丟了皇后。
兩國很可能真正聯合,解釋大宋可就很難抵擋了。」黎相公一臉憂慮道。
韓章聞言正想說什麼,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一隊騎兵一邊奔馳而來,一邊喊著陛下御駕已經在數里外了。
「陛下到了,黎相公有什麼話,還是見了陛下再說吧。」
得知御駕已經到了數里外,原本有些混亂的文武百官,連忙各自歸位,整理儀容。
距離汴京還有數十里的時候,趙興便和大軍分開了。
大軍要歸營,自然不會和他一起進汴京。
趙興在一萬禁軍的護衛下,往汴京城而去。
「臣等恭迎陛,賀陛下大勝而歸!陛下萬年!大宋萬年!」
當趙興的御駕來到百官迎接隊列數十步外停下,百官齊呼道。
三水掀開車簾,趙興探出身來,說道:「平身!朕御駕親征,朝中之事多虧諸愛卿了。」
寒暄了幾句,趙興便回了馬車,文武百官則紛紛上了馬車,跟在趙興馬車後面。
進城後,萬民夾道迎接的場面並沒有出現。
皇帝車駕走的都是御道,御道兩旁不准居住的人家,門窗都不能開在對著御道的方向。
御道兩側有道路供百姓通行,可皇帝通過的時候,都是禁止百姓通行的。
這麼做一方面是顯示皇帝威嚴,一方面也是防備刺殺。
來到宮門前,趙興下了馬車,文武百官也下了馬車,跟隨趙興入宮。
進宮後並沒有去大殿,而是直接去往了太廟,
皇帝御駕親征,還取得了勝利,回來自然要祭祖,告訴祖宗。
趙興抵達太廟外,太上皇已經在太廟門口等著了。
「兒臣拜見父皇!」趙興躬身行禮道。
「皇兒御駕親征,收複數十城,辛苦了。」太上皇一臉欣慰道。
他雖然性子寬仁,可也不是不願意打仗。
否則當年也不會在西夏自立的時候出兵了。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