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沒輸過
第503章 沒輸過
「回都指揮使,盛指揮使正在抵擋追兵,讓小的護送西夏皇后和太子先走。」領頭的都尉回道。
顧廷燁看了一眼騎在馬上,抱著一個孩童的梁皇后一眼,道:「子純,你帶人看著他們,我去接應長梧!等我回來,咱們立即走!」
能抓到梁皇后和西夏太子已經足夠了,他不打算繼續在西夏國都逗留了。
「好!」王韶應道。
「你們…」梁皇后剛要開口,顧廷燁已經帶著兵馬走了。
𝖘𝖙𝖔9.𝖈𝖔𝖒提供最快更新
「快點衝過去,救出皇后和太子!」
梁廣川臉色難看的大喊道。
他如何也沒想到,大宋居然敢孤軍深入,偷襲西夏國都。
而且梁皇后和太子還被宋軍給抓住了。
若是梁皇后和太子被擄走,即便他解決掉李明孝也沒用了。
李諒祚已經死了,西夏那些党項貴族怕是沒人願意和大宋談判換回梁皇后和太子,而是會選擇一個宗室來繼位。
那樣他的謀劃不僅落空了,下場也無比悽慘。
顧廷燁帶兵趕來的時候,盛長梧已經快堅持不住了。
他帶了兩千人埋伏在皇宮東邊,此時除了送梁皇后和西夏太子離開的那幾百兵馬外,只剩下不到五百人在苦苦堅持。
顧廷燁帶人加入戰場,殺退了圍攻的人,沒有戀戰,直接撤走了。
「快追啊!」梁廣川氣急敗壞道。
然而他召集的人,雖然都是王公貴族的護院,戰力不比尋常士卒若。
可是這些人出自好多人家,人心不齊,已經被顧廷燁剛剛那輪衝殺給殺破膽了,面對梁廣川的催促,也只是慢吞吞的追擊。
「都指揮使,末將拿下西夏皇后和太子,那個西夏皇后說…」盛長梧跟在顧廷燁身邊,一邊催馬,一邊把梁皇后的話告訴了顧廷燁。
顧廷燁聽完後眉頭微皺,他也覺得這件事有些太玄幻了。
但是聯想到他出兵之前,得知西夏進攻河湟突然停了下來,既不進攻也沒有退兵,已經信了幾分。
顧廷燁心裡暗罵,早知道如此,他哪裡需要冒這種風險。
西夏皇帝駕崩,接下來內部必亂,他出兵好像有些多此一舉了。
現在他有些左右為難了,他沒有時間證明事情真假,人到底要不要放?
若是放了,萬一梁皇后說的是假的,怎麼辦?
可要是不放,梁皇后說的是真的,他擄走梁皇后和西夏太子,等於是幫了西夏的大忙了。
要是李諒祚真的死了,一個小皇帝繼位,西夏最少要陷入數年的混亂。
可他把人擄走,西夏必然會從宗室中選個成年的繼承皇位。
如此一來,西夏內亂的時間也會減少。
一直到和王韶匯合,顧廷燁也沒做出決定。
「仲懷,西夏皇后說…」
「我已經聽說了!」
顧廷燁打斷王韶的話,問道:「子純,現在沒時間了,你覺得該如何辦?」
「為了以防萬一,留下西夏太子,帶走梁皇后!」王韶說道。
剛剛顧廷燁走了,梁皇后把和盛長梧說的那番話,和王韶又說了一遍。
王韶結合西夏攻打河湟突然停止進攻,和西夏國都的異常,覺得這件事有很大的可能性。
倉促間也思考了應對辦法。
若是假的,帶走梁皇后,對於西夏來說也是一個恥辱。
要是真的,沒有了梁皇后,西夏太子年幼,根本穩定不住西夏內部的局勢。
接下來西夏內部必然要陷入爭權的內亂之中。
因此不論真假,梁皇后肯定不能放。
「那就這麼辦!」
顧廷燁也是果決之人,當即做出了決定。
梁皇后一聽要留下她兒子,帶走她,自然不願意。
可是顧廷燁卻不管這些,強行奪下西夏太子,丟在街道上,帶人往西門而去。
城門處,袁文紹正帶著兵馬艱難的抵擋著想要奪回城門的兵馬,見顧廷燁回來大喜過望。
顧廷燁殺退圍攻的人馬,匯合袁文紹,直接出城,絕塵而去。
…………
趙興還不知道顧廷燁幹了這麼大一件事,此時正在霸州城內等待偷襲幽州城的消息。
英國公以修整為由,退兵到城內修整,秘密抽調出五萬兵馬,交給鄭駿。
鄭駿帶著兵馬和蕭阿速率領的數千遼國降卒,悄悄前往了幽州城。
按照計劃,昨夜就是詐城的時間。
趙興不知道蕭阿速能不能騙開城門,雖然按照曾公亮和英國公的謀劃,成功的機率很大。
可百密中有一疏,成功的消息沒有傳來,趙興始終有些放心不下。
昨夜一晚上都沒怎麼休息好。
一直等到下午,總算得到消息,偷襲成功了。
趙興得到捷報,當即命人傳信英國公,讓他按照計劃,派兵攻打到幽州城的那些縣城,儘快把幽州城和大宋已經攻占的城池連成片。
大宋邊境是北方,而遼國相對的就是南方。
這次詐開城門,就是饒到幽州北城門,然後蕭阿速假扮運糧的軍隊,騙開城門。
幽州城雖然加強了防備,可是大宋一直沒有往幽州城打的意思,守將難免有所疏忽。
加上耶律乙辛也擔心大宋久攻西京而不下,轉頭攻打幽州城,一直在往幽州城調運糧草。
幽州城內有守軍三萬,外圍還有很多縣城在遼國手裡,耶律乙辛倒是沒有急著增兵。
畢竟他手裡兵力也有些不夠用了,三萬兵馬守一座堅城,哪怕大宋幾十萬大軍強攻,短時間也打不下來,有充足的時間給他調兵。
除此外,他還低估了蕭太后和蕭阿速。
或者說,在他想來,蕭太后只是想借大宋之手奪回遼國,並不是想讓大宋滅了遼國。
根本不會幫助大宋這麼做,他敗的太快,大宋損失不大,對蕭太后也沒任何好處。
正是因為這方面的大意,才給了大宋可乘之機。
趙興親筆寫了一封捷報,讓人送回汴京。
要知道當年太宗北伐就是在幽州城下折戟的。
自此以後,大宋別說收復燕雲十六州了,還丟失了許多地盤。
幽州城和西京城,都是以前漢家王朝抵擋遊牧民族的前線重城。
只要奪回這兩座城池,加固防禦,讓百姓歸心,即便這次不能徹底將遼國趕回草原,也能防守住,不被遼國輕易奪回去。
「陛下,您昨晚沒怎麼休息,如今捷報傳來,您還是先休息休息吧。」三水勸道。
「如今朕正興奮著,如何睡的著。把汴京送來的扎子拿來,朕看看扎子,晚上用了飯再睡。否則現在睡了,晚上該睡不著了。」趙興笑道。
他現在確實有些疲倦,可是精神上卻很是激動,根本沒有睡意。
雖然如今是太上皇監國,可趙興畢竟才是大宋的官家。
汴京那邊一些重要的事情,都會抄錄送過來給他過目。
因為這幾日心裡念著偷襲的事,趙興也沒心思看那些扎子。
如今塵埃落定,也該看看,了解國內的情況了。
「是!」三水聞言應了一聲,前去把扎子抱了過來。
趙興拿起扎子看了起來,大宋內部最近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
倒是盛維那邊上了一道扎子,講述了建立錢莊的情況。
從打算推行新幣開始,趙興就把盛維召了回去,讓他在大宋各地選擇十座重城,開設錢莊。
這十座城池並不是按照繁華來選的,而是根據地域綜合考量的。
要由這十座城池的錢莊來輻射整個大宋。
一開始趙興並不打算設立太多錢莊,十個剛剛好,先看看其中的一些弊端,加以改正後,然後再在各地開設。
盛維的扎子中說,各地錢莊已經建造好了,詢問趙興什麼時候開業。
趙興沉吟了一會,批覆一個月後開業試運行。
然後寫了幾道聖旨,命人送回汴京。
等把積累的扎子看完,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趙興用了晚飯,便沐浴歇下了。
…………
趙興這邊能夠睡的著,耶律乙辛那邊可就睡不著了。
幽州城丟失,等大宋將幽州城連城片,就能出兵截斷西京和中京的聯繫。
如此一來,雖然不能將西京和遼國徹底隔絕,可是運送糧草就只能從草原繞路了。
這樣一來,調兵運糧都很麻煩,一旦大宋出兵干擾,糧草不能及時運到,西京城可就難守了。
耶律乙幸自然不甘心就這麼放棄,得知消息後,就準備派兵奪回幽州城。
然而英國公根本不給他機會,再次出兵圍城。
「可惡!」
耶律乙辛咬牙道:「既然大宋想要逼我決戰,那就決戰好了!傳令朔州兵馬立即趕來西京,你們做好準備,等朔州兵馬抵達,同大宋決一死戰!」
「陛下早該如此了!就算大宋有東西能炸開城牆又如何?兩軍交戰,士卒廝殺在一起,大宋還敢用不成?」
「不錯!以我遼國士卒之勇,必能將大宋給擊潰!」
遼軍將領士氣高漲,根本沒有把大宋放在眼裡。
因為自從大宋建立後,遼宋交戰,大宋就沒有贏過。
當年大宋太宗皇帝北伐,前期是贏了,打下了不少城池,最終在幽州城外大敗,更是在亂軍之中走丟了,差點被遼國給俘虜。
真宗時期,遼國南下,也遭遇了大敗。
可大宋主動求和,向遼國納貢,在遼國人看來,還是遼國贏了。
雖然和大宋交戰輸過,但是一場戰爭,不能只看開始,要看最終結局。
加上遼國歷代皇帝的宣揚,在遼國人眼裡,他們和大宋交戰就沒有輸過。
這次大宋北伐,遼國丟失了數十座城池,甚至就連幽州城這種重城都丟了。
可在遼國將領眼裡,大宋是用了不知道什麼東西,炸開了城池,幽州城則是被偷襲,此乃非戰之罪。
正面交戰,大宋根本不是遼國的對手。
帳中有幾個漢人文臣武將,不少人看到契丹武將戰意高漲,都微微皺眉。
大宋這次進攻,和往常很不一樣。
出動了半數兵馬,還有手段能夠炸開城牆。
這個東西在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傳出,可見大宋早有準備。
誰知道大宋還有沒有其他沒有顯露的手段?
如今遼國這些武將看似戰意高漲,軍心可用。
可這何嘗又不是驕兵的體現?
不過所有漢人官員都沒有說話,因為他們看到上首的耶律乙辛神色非常滿意。
耶律乙辛繼位後,雖然沒有打壓漢人官員,可對於漢人官員並不在意。
之前他們中有人就曾經提過,大宋若是久攻西京不下,或許會從別的地方想辦法。
結果被契丹將領一陣嘲諷,耶律乙辛雖然沒有說什麼,卻也沒有阻止。
這些漢人官員都能夠感受到,耶律乙辛並不在意他們,之所以繼位後沒有打壓漢人官員,是因為時間太短了。
此時見遼軍契丹武將嬌縱,完全不把大宋放在眼裡,巴不得遼國戰敗。
當然了,他們並非想著大宋能夠滅掉遼國,再次成為漢民。
在他們看來,大宋並不具備滅遼的實力,這次只是因為遼國內亂元氣大傷。
加上大宋還有能夠炸開城牆的手段,打了大宋一個措手不及罷了。
他們是想等遼國戰敗,再為耶律乙辛出謀劃策,到時候展現他們的作用。
讓耶律乙辛見識到他們的重要性。
耶律乙辛可不知道這些,見將領們都戰意高昂,很是滿意。
…………
遼國這邊的動向,自然瞞不過英國公。
其實不需要情報,英國公都能猜到遼國接下來要和大宋正面交戰了。
畢竟幽州城可是遼國五京之一,耶律乙辛登基不久,就把幽州城丟了,對他威望打擊極大。
不管是挽回威望,還是因為幽州城的重要性,耶律乙辛都不可能這麼認了,必然會和大宋一戰。
從理智上來說,此時避戰,由攻轉守是最好的選擇。
可很多時候,打仗要根據各種因素綜合來看。
自古以來,兵法流傳的越來越多,但是每個時代能夠被稱之為名將的只有少數人。
是不是名將,並不是讀多少兵法來決定的。
大宋將士一直畏遼如虎,這次連下數十城,正是士氣高漲的時候。
士卒們不懂什麼兵法,一旦主動避戰,會打擊士卒的士氣。
這也是之前英國公明明察覺軍中士卒有驕兵之跡象,也沒有向趙興請求,退下來防守,而是圍攻西京。
英國公不知道驕兵必敗的道理麼?
他明白,可是他更清楚,一旦退了,士卒高漲的士氣回落,再想恢復就難了。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