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天子劍 文治
第714章 天子劍 文治
群臣聽聞嬴政此言,紛紛轟然拜下,動作整齊劃一,訓練有素,群臣齊聲高呼:「陛下聖明!大秦萬世!陛下萬歲!」聲音震耳欲聾,仿佛要衝破宮殿的屋頂,在殿內久久迴蕩不休。
群臣平身以後,海中蒼穩步出班,躬身行禮,說道:「啟奏陛下,臣海中蒼有本啟奏。」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嬴政目光看向海中蒼,點頭示意:「愛卿請言。」
海中蒼神色莊重,躬身道:「臣奉旨為陛下鑄造寶劍,召集了全天下一十二名鑄劍大師,幸以完成,請獻陛下。」
嬴政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笑意,說道:「好。」
海中蒼轉身,步伐匆匆出殿,不多時,捧著一個寶盒急步返回。
殿內眾人目光齊聚,皆是為之驚訝。只因這寶盒實在太長了,那長度遠超尋常劍盒。
都要頂的上一個矮小的成人了。
桑若愚見此,急忙快步下去,雙手小心接過,仿若捧著世間最珍貴之物,小心翼翼的輕輕放於嬴政身前桌案,隨後緩緩打開寶盒,一柄全長六尺有餘的寶劍映入眼帘。
嬴政取出寶劍細細欣賞,入手頗為沉重,質感份量十足。
此時中蒼開口說道:「啟奏陛下,此御劍,臣取六合八荒五十八郡之土為之制范,另取八山十地五色精金為材,集三江四海五湖六河之水為之淬鍊。」
「歐冶家、徐家、張家、公輸家、墨家,一十二名天下絕頂鑄劍師,於終南山秘境鑄劍池歷經三月,輪流不眠不休,終於鑄造完成!」
「劍柄長一尺三寸六分五厘,合周天之數,乃周室流傳千年珍藏之建木所制,一側雕刻三百六十五群天星象,一側雕刻江河五嶽草木山川。」
「劍鍔以五行精金融合天外隕鐵所制,一側雕刻雷霆閃電,一側雕刻祥雲雨露;劍鞘乃蜀山扶桑木所制,表面刻制天下諸般農物果蔬。」
「劍身長四尺六寸八分,並四海八荒六合,取八山十地五色精金為材,結合三色天降隕鐵所融制,一側銘刻大秦五十八郡江山社稷圖,一側以大秦小篆書寫諸子百家,天下萬民姓氏。」
中蒼躬身一拜:「陛下承命於天,一合天下,成前無古人之偉業,也只有這匯聚天下之精的寶劍配得上陛下,可為陛下之佩劍,為我大秦之偉業威嚴!」
嬴政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善。」
「有勞愛卿費心了。」
嬴政緩緩說道:
「朕心中之劍,以日月為鋒,江山為鍔,六合為脊,八荒為鐔,古今為鋏。」
「包以四夷,裹以四時;制以五行,寬仁教化,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秋,行以冬夏。」
「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
「此劍,治國理民,平定天下,安撫黎庶,救濟蒼生;上順天命,下應人心。」
「此劍一用,日月乾坤隨之搖曳,天下臣民萬心歸服。」
「此劍極長,運用困難,正合朕意。」
「非以執掌困難,不足以時刻警醒朕與後世之君。皇帝之權柄,更甚泰山,善用安天下,惡用傷眾生。利劍在手,權柄在心,當以蒼生為重,臣民為重,時時刻刻慎之又慎。」
「此劍便名御極萬方!」
群臣拜倒,高聲恭賀:「陛下聖明,至仁至德,為大秦賀,為天下賀!」
嬴政微微一笑,高聲道:「傳朕詔,於渭水北岸,建先賢廟宇,選歷代聖皇、及百家先賢、仁人志士,入廟世代受萬民供奉。廟成之後,定為吉禮,同為天下百姓祖宗祭祀。」
「謹以聖皇攜百賢警示教化世人,為君者,以江山社稷,天下蒼生為重;為臣者,以治下百姓為重;為民者,以忠信仁義為重。」
「天下臣民,同朕一同,為國為家,永治太平!」
嬴政此言一出,群臣又驚又喜,尤其是諸子百家之人,心中更是激盪,哪一個都想把自家祖師送進去,這太重要了!
群臣全體拜倒,高聲稱頌:「陛下聖明,同天之德,臣等拜服,陛下萬歲萬歲!」
嬴政又接著說道:「冉愛卿,韓愛卿,朕交代你們的事,如今如何了?」
冉宏和韓非急忙出班,冉宏回道:「回陛下,臣等已經完成,正要為陛下獻上。」
「臣等奉陛下聖諭,蒙陛下指導,已經將文字再次修繕,更為簡潔易學,結構更為嚴謹,筆畫更為規範。所有字形皆橫平豎直,方正平直,線條流暢自然,勾畫出的曲線韻味十足,字體皆是平穩勻稱,端莊大方。」
韓非跟著說道:「臣奉陛下聖諭,已經編撰好新字之《大秦字典》《韻書》,陛下所編撰之《三字經》《千字文》《孝經》《小學禮記》,臣也已經整編完成,隨時皆可刊印。」
嬴政滿意的點了點頭。
小篆比之大篆已經容易學的多了,但是實際上還是太難,並且在印刷的製作上也費勁。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在傳播和學習上面自然是越簡單越好。現在就一步到位,跳過隸書,直接來到楷書階段,並且字體經過大幅度簡化,已經接近後世之簡體字。
再加上徹底掌握字意話語權的字典,更便於啟蒙學習的韻書,以及摻雜了一點點私貨,給孩子啟蒙學習的四部典籍,這都可以大大降低學習的門檻,增強皇權的統治。
做皇帝的想要隨便殺臣子,前提就是能不缺頂上來的人,要不然就只能忍。
大秦在商君變法以後,為了推行政令,就已經在大力推廣基層學習認字,畢竟,如果底下的官吏連字都不認識,也不可能推廣秦法。
大秦的識字率比之其餘六國高了不止一個檔次,但是即便如此依舊是低的可憐。
哪怕是有了紙張,有了印刷術,二十餘年來嬴政更是大力推廣教育,到現在往高了算,還不算女子,只算函谷關以內的男子的識字率,也超不過兩成。
如果把現在的全天下都算上,照樣不算女子,怕是半成也夠嗆。
一個國家,能讀書識字的人只有越多,才可能發展的越好,否則別說發展了,這麼龐大的帝國,統治都夠嗆。
一切萬象更新,想要真正一統,這文字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說就是最根本的根本。
萬象更新,文字也隨之改變,這是促進文化融合與民族認同,鞏固政治統一,強化中央集權最好的方式,也是最顯性的象徵。
對於文字本身來說,政治權威與標準化是基礎,文化認同與實用價值是核心驅動,文字推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簡單易學門檻低。
小篆的門檻還是太高了,這不利於帝國的發展。
對於以冉宏和韓非兩人為首做的這事,嬴政還是放心的,這都好幾年了,一直盯著,也該做成了。
嬴政說道:「可有字例?」
冉宏自袖中取出一薄冊,雙手舉起:「回陛下,此為陛下所誦千字文,已經編著完成,用的便是新字,請陛下一觀。」
嬴政接過,仔細看罷,稱讚道:「甚好。」
「此新字確實形制方正平直,端正對稱,結構更是嚴謹規範,氣質剛正肅穆,甚好甚好。」
「此新字便名『楷』吧。」
「楷者,法也,式也,模也。願天下讀書識字之人,皆如此字,方正嚴謹,堅剛正直。」
冉宏躬身一禮,臉上滿是欣喜,大喜道:「陛下聖明!」
嬴政接著說道:「即日起刊印字典、韻書,傳遍天下,政事民事,皆用此字,篆文僅以璽印所用。」
群臣應諾,不少還沒見過新字的人,現在聽聞嬴政如此推崇,都是心痒痒,想要一窺究竟。
不過他們也不急,畢竟馬上就要看到了。
嬴政接著說道:「兩位愛卿有勞了,不過朕還有一件要事要交給兩位愛卿去做。」
「此事重之又重,耗時良多,必要認真用心。」
「朕自幼立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若為未來萬世之太平,則往昔絕不可忘懷。讀史以明志,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古鑒今,啟迪智慧,傳承文明。」
「朕要以兩位愛卿為主,率領太學、翰林諸多學士博士,自天地開闢以來,直至今日之史,盡皆記下。編撰史書,流傳後世,既是引以為戒,又要倚之為樣。」
「定年表、做本紀、理世家、修列傳,凡是開天闢地以來,神州發生之事,曾存青史之人,盡皆記下。」
「朕要那英雄豪傑,仁人志士,為天下之楷模,萬古流芳;也要那卑鄙小人,奸佞之徒,為蒼生之警戒,遺臭萬年。」
「近代為我大秦,為朕,為天下蒼生鞠躬盡瘁之忠臣賢臣,也盡皆記下,留後世景仰。」
「另,自即日起,凡郡當有郡志,縣有縣誌,記下當地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萬里河山之美,黎庶百姓智慧,盡皆記下,不可忘懷。」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凡是為國為民留有貢獻犧牲者,縱是功小不上國史,當地百姓不可忘懷。凡是那損人利己,害國害民之人,縱是惡小,也要引以為戒,當地百姓世代唾棄。」
冉宏和韓非大禮拜倒,冉宏激動無比,臉頰漲紅,幾乎是吶喊出聲:「陛下聖明!臣承蒙陛下厚愛,委以重任,臣定竭盡全力,必不負陛下所託。」
原本冉宏被嬴政送到太學院當祭酒還不太滿意,現在簡直是太滿意了!這事辦好了,起碼直接就是個尚書了!
而且,這是編撰史書啊!功德無量,聲望無量的事情!即便是給個尚書也不換!
聖人三不朽,編史書就是最大的立言!沒有之一!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