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黃河咆哮地樞顯聖
第328章 黃河咆哮·地樞顯聖
黃河疏浚之難,不言而喻,有詩為證:
「裂石穿雲險隘囚,崩崖卷雪怒濤流;懸河倒掛危如劍,淤沙深鎖困作丘。洪峰挾勢野馬脫,故道遷形蒼生憂;積患千年驚萬里,地樞難馴水龍虬。」
在過去的兩千年裡,黃河經歷了六次重大改道,最近一次發生在明清時期,黃河從南下流入黃海改為北上進入渤海。
旱季乾旱,雨季洪災,上游險峻水湍,下游八百里地上懸河。
迄今為止,黃河水患,一直未真正解決。
尤其是開封和新鄉地區,懸河的最高點分別比地面高出13米和23米,真正的「黃河之水天上流」,一旦河水暴漲,大堤決口,後果不堪設想。
許多人都曾提出過解決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將黃河調整至明清時的故道,進行疏浚並實現通航,同時剷平八百里懸河,這樣就能徹底解決問題。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但是,現實的挑戰比這大得多。
首先,黃河為何改道?那是因為原有的河道泥沙淤積,原本就成為了地上之河,決堤之後,水往低處流,這才改道。
原有的河道比地面平均高出4米,就算恢復故道,工程量並不輕多少。
其次,黃河改道這麼多年,原有的3公里故道,完整保留的不足三分之一,其他地方早移作他用。
比如碭山縣,6公里黃河故道黃沙漫漫,當地人為了治沙,選擇種植耐旱的梨樹,如今梨果樹木覆蓋率超過70%,碭山梨銷往全國各地,知名度極高。
而且碭山黃河故道已開發出「烏龍披雪」、「故黃映雪」、「梨樹王」、「梨都博物館」等10多個自然景點。2016年,碭山梨花節期間,赴碭遊客突破6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4億元。
鏟掉了重新恢復成河道?
顯然不現實。
其實,黃河一直在治理,比如小浪底工程的調水調沙措施,但是需要時間,也許數十年後會有顯著效果,可是,後年夏天就有大洪水,已經等不及。
李響站在壺口瀑布旁,看著湍急的水流,思緒萬千。
他身形一晃,來到黃河源頭,施展土遁之術,沿著黃河水道而下,在遁行的過程中,地脈感知能力全開,籠罩方圓35千米範圍。
花了兩天兩夜,一路從黃河源頭,仔細勘察,到渤海入海口,獲取了大量的信息。
隨後,他來到帝都,在姜采兒的書房裡,拿出筆記本電腦,撰寫方案。
姜采兒見到他來,自然十分開心,不過,她正在忙一個重大課題,倒沒有時間來陪李響。
「不用你陪,過兩天等我寫好了方案,你再幫我修改優化一下。」
主要是姜采兒太忙,李響不想占用她太多時間,否則直接帶著姜采兒去現場勘探,讓姜采兒直接出方案,就省事很多。
但是李響覺得,自己也不能全靠老婆,他也得拿出實力來。不能讓姜采兒覺得,自己是個身體發達、頭腦簡單的弱智。
因此,他非常用心地寫方案。
疏浚黃河這麼大的工程,怎麼可能什麼準備都沒有,就一頭莽進去,直接開干呢?上游峽谷段很多地方岩層破碎,山體滑坡隱患密布,一個搞不好,反而可能弄巧成拙。
李響花了兩天時間寫完,然後將姜采兒找來,姜采兒花了半天時間幫李響修改,最終形成了一套非常高效和完美的疏浚方案。
如此有水準的方案,一般人還真寫不出來。
共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上游治理:採用梯級調控體系,包括「岩脈重塑」和「梯級水壩群」兩大塊。
「岩脈重塑」分三點,首先運用「地脈感知能力」掃描峽谷段岩層,定位山體滑坡隱患點及河道狹窄處,在方案中一一標明。
其次以「岩甲塑形」將陡峭河岸改造為階梯式緩坡(坡度≤15°),同步嵌入天然玄武岩護岸,減少水流衝擊。
再次,在壺口瀑布等急流段下方構建「地樞分流柱」,通過定向釋放土系能量形成螺旋狀消能結構,降低水流湍急度。
「梯級水壩群」分兩點,一是於龍羊峽、劉家峽等關鍵節點,以「地脈虹吸」技術抽取深層花崗岩,鑄造蜂窩狀透水生態壩體(兼具防洪與魚類洄游通道)。二是在壩體內部預埋靈力矩陣,汛期可激活「岩甲增殖」臨時加高壩體,枯水期則收縮恢復通航水位。
第二部分則是中下游懸河治理的河床沉降工程:運用「地樞演世錄」異能,將下遊河床淤泥收入異次元倉庫,然後以20馬赫的極速,去往太平洋深處,將淤泥抖落入海。
河床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砂子,但是,這些砂子經過黃河之水沖刷和沉積,表面十分光滑,直徑通常在3毫米以下,如果用於攪拌混凝土,會出現凝結力不足和砂漿稀化的問題,無法用於房屋建設。
而且,量太大了,即便是李響的倉庫也無法全部存下,索性扔棄。
按照李響的估算,八百里懸河,假設平均高度為五米,寬度為8公里,挖開的土方量高達32萬億立方米。
李響現在的倉庫體積是6億立方米,而且裡面還有大量的物資,僅有一半左右的空間能夠用來運泥沙。為了防止污染,中間還要留出比較寬的隔離帶。他一次運2000億立方米的話,32萬億也要運160次。
這個運力驚人,當然,如果他在疏浚黃河的過程中,再次升級,倉庫再度擴大的話,那就跑的次數更少。
不過20馬赫的速度,去太平洋深處一趟也用不了多少時間。
在清淤的過程中,同步對開封-鄭州段實施「重力場逆向加載」,以35萬斤巨力配合土系異能壓縮河床底部軟土層,使懸河段整體沉降3-5米。
另外,在鄭州以下開闢平行地下分洪河道,利用「岩脈塑形」構建全封閉玄武岩隧道(設計內徑為80米)。
主河道專供通航(水深≥4米),分洪河道通過智能土閘聯動,洪水期自動開啟導流,避免漫堤風險。
第三四五部分則分別是生態與航運協同、災備強化護堤措施、實施計劃和效能預測等等,就不一一詳述。
但有兩點值得一提,一是姜采兒用量子計算機幫李響設計了水文模型,通過「地脈共振」動態調整河道曲率,優化船舶通行效率。
二是姜采兒建議,讓趙雪晴參與這個項目。
趙雪晴精通植物系異能,其「靈植通感」可以幫忙快速篩選耐鹽鹼植被,在重塑河岸植入根系固土基因鏈,構建200米寬生態緩衝帶。
同步,李響在河床底部鋪設「晶脈過濾層」,吸附重金屬污染並釋放礦物質,恢復水體自淨能力。
晶脈過濾層的晶體粒子構造,也由姜采兒設計,李響負責用土系異能實施。
疏浚之後,通航能力可實現5000噸級船舶鄭州直達渤海(原僅限局部河段通行200噸級),防洪標準則從百年一遇提升至千年一遇。
此方案充分利用李響的極速移動、異次元倉庫、巨力操控與土系精微塑形能力,將傳統需數十年的超級工程壓縮至月級周期,若能實施,足以對抗末世前的超級大洪水。
「我再給你做一個PPT吧。」
姜采兒幫人幫到底,她是智慧型、科研型超凡者,做PPT也是一流,進入清華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後,也常常寫PPT,參與組會,在組會上作報告,侃侃而談,深受大家喜愛。
尤其是,她的英文口語能力也進步極快,有時候會有國外的科研團隊過來進行學術交流,姜采兒都全程用英文講解,讓國內外專家頻頻豎起大拇指讚嘆。
這只是一個十八歲的小女孩啊,才大一上學期。國外的專家很驚訝,怎麼中國總是出天才?
眾所周知,近些年大漂亮國軍事之所以落後,主要是驅逐了華裔工程師,而重用了印度裔工程師,而大漂亮的本土白人和猶太人,玩金融是一流,卻不擅長搞軍事和航天。
即便是民兵-3,也是出自華裔科學家之手,與「東風」之父同一個師門。
姜采兒的驚艷表現,引起了一些國外專家的注意,有大佬私底下邀請她前往美國名校讀書,提供巨額獎學金,自然被姜采兒拒絕。
李響將黃河疏浚方案和PPT發送到了一個神秘的郵箱,然後就陪姜采兒休閒了一天,次日晚上八點左右,又撥打了一個神秘的電話。
這個電話號碼,自從第一次和帝都那位會晤之後,他就獲得了單獨通話的權限,只是從來沒有主動聯繫過,這次是第一次。
一打過去,對面那位一向四平八穩的聲音,微微透出幾絲激動。
「是響哥兒啊,最近還好嗎?」那位一如既往地親切。
「勞您關心,挺好的。」李響說道。
大家的時間都寶貴,所以簡單的寒暄過後,李響就切入了正題,講解了自己的黃河疏浚方案。
之所以分成兩段,是因為上下游的水情與地質情況不同。
對方聽得很認真,一邊聽,一邊不時提問,和李響探討。
最後,說了六個字:「你辦事,我放心。」
那位掛了電話之後,頗為開心:「響哥兒是有家國情懷的,他幫了大忙。」
片刻之後,又撥了另一個電話,交代諸般事宜,讓其務必配合李響的工作。
疏浚黃河這麼大的動靜,不可能瞞得過天下人,所以,李響需要有人來善後。這也是他將方案上報的原因。
……
與此同時,國家重大水利工程指揮部第三會議室,氣氛頗為沉悶。
總工程師周正陽一拳砸在智能會議桌上,震得全息沙盤波紋蕩漾。他深灰色制服袖口沾著咖啡漬,指節因長期按壓觸控筆泛著青白:「這已經是第六版方案被中央打回了!」
底下的人噤若寒蟬。
周正陽氣得不行:「都這麼久了,方案遲遲定不下來,你們都幹什麼吃的。」
有人小聲說道:「不是我們定不下來,我們已經交了好幾稿了。」
「不能解決問題的方案,被頻頻打回來的方案,能叫方案嗎?照你們之前的方案,等你們疏浚好,大洪水都過了幾年了。」
「也不一定有大洪水。」有人嘀咕。
「不一定?全球人民都在備戰,你在這兒跟我說不一定?到時候真有大洪水了,你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知道為什麼叫『懸河'嗎?不是懸在空中的河,是懸在華北三億人頭上的鍘刀!」
所有人沉默,會議室針落可聞。
半晌,一名角落裡的青年工程師程墨忍不住訴苦:「周工,開封段懸河沉降工程,我們真的只能每天清理五萬方淤泥,這是極限了,再多真做不到,不是我們不想做。」
「極限?」周正陽抓起雷射筆戳向大屏幕,開封段河床剖面圖頓時放大二十倍,「知道懸河河床比鄭州城區高多少嗎?二十三米!知道河底淤泥膠質層多厚嗎?」
他抓起桌角的檢測報告甩過去:「四十二米!四十二米!」
文件擦著程墨耳畔飛過,撞在防爆玻璃上散成雪片。
「周工,我們試過新型固化劑。」女高工林雪遞上平板,指尖划過一組坍塌的護坡視頻,「但淤泥含水量超過75%,固化體撐不過三次潮汐……」
見到周正陽又要發飆,老工程師王振國抓起保溫杯灌了口冷茶:「老周,熄熄火。」
周正陽:「那就不說這個,說說蘭考段試驗田的數據,這是什麼狗屁數據,新移植的蘆葦成活率不到3%。」
一向斯文的周正陽最近爆的粗口有點多。
正在這時,周正陽的電話響了,他接起來,聊了沒幾句,臉上就露出無盡驚愕之色,隨後,又變成無盡的驚喜!
「好的,好的,我們一定全力配合。」周正陽連連點頭,笑得嘴都合不攏,這個燙手的山芋,終於被其他人接了過去,竟然還是那位。
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掛了電話,周正陽一臉喜意,會議室的人面面相覷,不知何故。
周正陽:「你們辦不到的事,人家有人辦到了。」
「什麼?」
全場震驚,個個滿臉不可置信之色。
「周工,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方怎麼做到的?」
「是啊,到底誰這麼厲害,要是真能做到,我是五體投地的。」
「上面讓我們打下手,全力配合。但是,每個人都要簽署保密協議,最高級別的,誰要是泄露,後果自負。」
眾人:「……」
……
三天後,李響就開工了。一個人的工程。
他所在的地方,閒雜人等嚴禁靠近。自有相關部門人員在周邊配合。
黃河上游,龍羊峽。
李響足踏懸空岩台,土黃色靈力如蛛網般從腳心蔓延至千米外的峭壁。峽谷間轟鳴的水流聲被一道低沉的嗡鳴蓋過——「地樞演世錄」的異能籠罩整片山體。
「咔嚓!」
陡峭的岩壁突然軟化如泥,數十萬噸花崗岩在李響異能牽引下,如同被無形刻刀雕琢的豆腐,階梯狀緩坡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河岸延伸。
正在峽谷間測繪的工程師老張踉蹌後退,安全帽滾落也渾然不覺:「這……這真是人力能及?」
壺口瀑布。
水霧瀰漫的瀑布下方,李響雙掌合十猛然下壓,七根百米高的玄武岩巨柱破水而出,螺旋紋路在湍流沖刷下泛起幽藍微光。
無人機鏡頭中,原本垂直砸落的瀑布被柱體切割成數十道弧形水簾,水花飛濺處竟有虹光流轉。
岸邊圍觀的某老工程師顫抖著點燃了一支煙,深深吸了一口,這裡是他的家鄉,他一輩子的心血都投注在了黃河治理之上:「懸了半輩子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三台無人機盤旋,從不同視角,記錄下每一幕。
如此經天緯地的工程,自然有中央電視台的記者全程跟隨,拍攝紀錄片,要藏於國家檔案館,史書上也會記一筆。
這也是徵求了李響同意的。
畢竟,青史留名的事情,誰不願意呢?
古往今來,但凡黃河治理有功的都載入了史冊。
神秘鎧甲人「揚名海外」,很多外國人都宣傳,神秘鎧甲人是中國人,本來國內大部分人都不信,包括今次參與行動的一些人,覺得那純粹是無稽之談,是外國人污衊他們。
但是此刻見到李響顯威,自然是都信了。
只是,每個人都簽署了保密協議,不得泄露。還未到解密的時刻。
至於李響全球搜刮物資,但搜刮的都是異族,而且是關係不好的異族,在國內可從未造次。
當然,也有人聖母心,覺得李響做得不對,叫囂,那是明晃晃的搶劫,於道德有虧。
只是,那些人不知道的是,大漂亮國利用美元霸權體系,收割全世界幾十年,很多國家經濟崩盤,甚至破產,造成的破壞力比李響大得多,可能因為其金融手段比較高明,一般人看不懂,但收割的事實擺在那裡。只不過李響來的直接了些,但本質是一樣的。
怎麼大漂亮國做得,李響就做不得?
再說,大漂亮國也有很多直接的時候,比如「我為國家偷石油」(現實主義爆火網絡歌曲)。
而且,李響下手的對象都是財閥旗下的產業,而遭受大漂亮國收割的國家,貨幣貶值、股市樓市崩盤、各種物價飛漲,甚至戰亂不斷,民不聊生,普通百姓遭受的傷害更大。
李響也不是純粹零元購,他有自己的打算,今後,那些物資,也會在危難時刻,部分反哺給國外的倖存者,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如果和平年代不收集,以國外很多國家的尿性,都是要亡國滅種的。
李響不是聖母,他僅僅是覺得,唇亡齒寒。如果全球的抵抗勢力多一些,國內的壓力就會小一些。在對抗太空異獸方面,大家是同一條戰線的。
開封懸河段。
月光下,河床淤泥之中,李響身著巨鯨聖鎧,一臉認真嚴肅,異次元漩渦在河床里撕開漆黑裂縫,沉積百年的黑褐色淤泥在強大土系異能的牽引下,湧入虛空。
河床以每分鐘三厘米的速度沉降,堤壩上監測儀表的紅色警報燈漸次轉綠。守夜的老河工李大河突然跪地痛哭——他腳下,渾濁的黃河水正褪去暴戾的土黃色。
這位老河工,一家祖孫三代都堅守這個崗位,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今後,黃河雖然得到徹底治理,但是他還要投身於維護工作,所以也納入了進來。
雖然末世之後,黃河結冰,但能抵擋一次超級大洪水,以及今後幾年的極端天氣,這一次治理也相當值得。
鄭州分洪隧道。
凌晨三點的河灘上,李響屈指輕彈,八十米直徑的玄武岩隧道如巨蟒破土。施工隊隊長趙剛的強光手電掃過隧道內壁,天然形成的防滲結晶層折射出星輝般的碎光。暗處,兩隻夜鷺驚飛而起,爪間剛捕獲的黃河鯉魚撲騰著跌入主河道,在水位標尺「通航深度2米「的螢光刻度旁濺起水花。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