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鬼神崖洞
如今的李伯陽雖然已經三歲半,身高也接近了一米。
但相較於飛來峰上那些鬼神雕像,童子模樣的他還是顯得如同螻蟻般渺小。
遠遠望去,那些鬼神雕像屹立於雲霧之間,背靠著飛來峰的山崖峭壁,頗有一種俯瞰眾生的感覺。
而在這些鬼神鵰塑之間,一個直通山體內部的崖洞赫然矗立在山神廟的後山小徑上。
「讓我看看,這次應該不會有什麼危險吧?」
站在那個崖洞外,孤身一人的李伯陽從口袋裡掏出了天命骨甲。
只見其輕輕將那天命骨甲往上一拋,在得出了此行沒有什麼危險後,方才小心翼翼地走入那崖洞之中。
在得到天命骨甲這三年的時間裡。
李伯陽基本上已經養成了不管做什麼事,都得先算上一算的習慣。
雖然李伯陽並不是那種篤信「天命不可違」的信命者。
但是在做事之前算一算吉凶,做好充足的準備,還是讓李伯陽避免了許多沒必要的麻煩。
也是由此,李伯陽才終於明白為什麼前世古典神話中的那些厲害角色,總是喜歡做事之前先算一算天意了。
無他,純粹好用而已!
當然了,李伯陽這三年間已經通讀了《卜算九章》。
所以他對於天命骨甲的運用,自然不像兮蘿那樣還停留在初級階段。
剛剛看似只是在占卜吉凶,實際上李伯陽已經運用了《卜算九章》上的知識,對崖洞的山貌地勢,以及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都做了預測。
天命骨甲本質上只是在矯正李伯陽的判斷,確保他的判斷並沒有出錯。
一旦發生了什麼意外情況,李伯陽也能夠以最及時、最正確的手段去應對。
換而言之,天命骨甲在差生手中只能夠做判斷題,但在優等生的手裡卻可以做最複雜的應用題。
「那娃娃……膽子真是越來越大了。」
直到李伯陽的背影逐漸消失在了崖洞之中,兮蘿才悄然出現在了他原本站著的地方。
雖然李伯陽接觸到崖洞只是個意外,但兮蘿始終都沒有任何的疏忽。
因為只有她才知道,被關在崖洞內的存在是有多麼的恐怖。
相較於崖洞內的存在,那些被封印在飛來峰上的鬼神們,簡直可以說是如家禽一般溫順、無害。
就算是千年前的淮江女巫,也並非是以硬實力將其封印鎮壓。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李伯陽在意外發現了崖洞後,並沒有出現什麼兮蘿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相反,兮蘿很懷疑李伯陽某些驚為天人的想法和行為,其實都是受到了崖洞內那恐怖存在的啟發。
不然李伯陽這短短三年的成長速度,真的很難讓人相信他還只是一個三歲的孩童。
………………………………………………………………………………………………
崖洞內,幽靜的狹窄過道中。
李伯陽腳步輕盈地在其間穿梭,似乎完全沒有受到這種黑暗環境的影響。
而在李伯陽的眉心處,那已然張開的豎眼回答了他為什麼沒有受到這種黑暗環境的影響。
不僅如此,李伯陽甚至還能夠清楚地看到過道兩側那惟妙惟肖的鬼神鵰塑。
相較於外面崖壁上的那些鬼神雕像,這裡的鬼神雕像並不算高大。
最高的也不過六、七米,矮一些的甚至只有兩、三米……
最關鍵的是,崖洞裡的這些鬼神雕像並不猙獰,反而如同真正的神像般給人一種威嚴肅穆的感覺。
滴答……滴答……滴答……
一路穿過那些莊嚴的鬼神雕像,李伯陽直到聽到了一陣清晰的滴水聲,這才逐漸停下了腳步。
這裡是崖洞的盡頭,山泉清水順著鐘乳石滴在一旁的岩池中。
而在那岩池附近,一條被鎖鏈拴住的大黑狗正在酣睡,全然沒有注意到李伯陽的到來。
「咳!」
直到李伯陽輕輕地乾咳一聲,正在酣睡的大黑狗方才從睡夢中驚醒。
嘩啦啦……
從山岩中延伸出來的鎖鏈被它這麼一拉扯,瞬間發出了雜亂的碰撞聲。
那並非一條鎖鏈,五條鎖鏈分別鎖住了大黑狗的脖子和四肢,讓它連個翻身都困難。
「小鬼,你是什麼時候來的?」
睜大著自己的那對狗眼,大黑狗的聲音顯得低沉而沙啞。
「剛來,就在你醒過來的前一秒。」
十分熟練的來到了大黑狗對面的一個石岩附近,李伯陽的滿頭赤發瞬間燃起了火光。
在那赤色火光的照耀下,崖洞深處竟然被照亮的宛如白晝一般。
而就在那占地不過十平方米的石岩上,一顆顆尚未發芽的水稻種子正整齊的排列著。
「這次的種子還行吧?」
見狀,大黑狗也緩緩站起身來。
這石岩上的種子並不是普通的水稻種子,而是李伯陽精心挑選過的粒大飽滿的種子。
李伯陽前世並不是什麼農業專家,也不懂得什麼雜交技術。
他只是看著李家村辛辛苦苦忙碌一整年,最終畝產卻不到一百斤的收成,總感覺自己應該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至於提高畝產的辦法?
無外乎改革耕種方式,以及挑選最適合的良種。
說句實話,李伯陽並不知道曲轅犁的結構,也不認為照搬前世的那些農具就能夠大大改善李家村的情況。
畢竟李家村可是連一頭牲畜都沒有,純憑人力根本就提升不了多少開墾效率。
好在這是一個神明真實存在的世界,而李伯陽恰巧又與兮蘿這位山神的關係還算不錯。
所以在李伯陽死皮賴臉的硬磨之下。
每年開春之時,兮蘿都會無奈的把「牙豚「的使用權暫時移交給對方。
除此之外,李伯陽還會專門挑選一些土地比較肥沃的地方,幫助村子裡的人驅逐盤踞在那裡的野獸精怪。
因此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裡,李家村的人均耕種面積就翻了近一倍。
可這也已經是極限了。
在缺乏更先進農具幫助的情況下,一個人再怎麼精耕細作,最多也只能同時照顧七、八畝地。
如此一年下來,累死累活的也才堪堪達到了溫飽線而已。
所以自然而然的,李伯陽想起了前世大名鼎鼎的雜交水稻。
比起這個時代的人,李伯陽最起碼知道什麼叫做良種,也知道該怎麼挑選出合適的種子用於來年耕種。
別看這只是一個常識,但據李伯陽觀察,李家村可沒人懂這一點。
別說是專門挑出那些顆粒飽滿的種子了,他們明年需不需要去別家借種都是個問題。
就連一向表現的很精明的陳芸,都是在李伯陽的提醒下,才意識到那些顆粒飽滿的種子來年可以種出更多的糧食。
☞☞月票☜☜/☞☞推薦票☜☜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