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因果虛無,諸佛之爭】(求訂閱)
第311章 【因果虛無,諸佛之爭】(求訂閱)
聽著太清老子的話,玄清若有所思,但只要他一有推演的想法,就只能窺見層層混沌迷霧。
打鐵還需自身硬!
不管那個「遁去的一」是什麼身份,有什麼想法,玄清都自信,剛剛證道混元大羅金仙的他,在實力上,肯定是不如自己的。
他看了一眼慶雲中沉浮的「煉道爐」,暗道:「你有混沌珠又如何?我如今亦是有混沌至寶傍身,我倒要看看,你能掀起什麼風浪?」
玄清離開的這段時間,諸多大神通者證道,洪荒世界之中,又多出了十幾尊聖人級別的戰力!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簡單與太清老子交流一番後,玄清就返回了金鰲島,按照他的估計,仙石中孕育的靈明石猴,不出意外的話,這個時間節點已經出世了!
他將其託付給了多寶道人!
「師兄!」
玄清很快就見到了多寶道人,對方以器道成就混元大羅金仙,如今正在不斷提高自己的煉器造詣。
此刻,在其身上,玄清就感受到了數件後天至寶的氣息。
洪荒世界之中,如今有能力煉製至寶的,也就玄清、多寶、元始天尊和太清老子四人,只不過,唯有玄清,有能力煉製出先天至寶。
其他三位,沒有那種逆反先天的手段,最多煉製出後天至寶,即使藉助某位大羅金仙的先天不滅靈光,也最多煉製出極品先天靈寶。
先天至寶、混沌靈寶這個層次的寶物,至少需要混沌魔神當材料。
但洪荒之中,也就只有玄清,有能力煉化混沌魔神。
玄清和多寶,一個煉道通神,一個以器證道,大道相近,在煉器上,也有著許多共同話題。
只不過……
玄清的煉道,在立意之上,卻是要勝過多寶道人一籌。
二人論道一番後,玄清就提起了靈明石猴:「有師兄親自教導,師弟自然是再放心不過,就是不知,那猴子,如今是什麼境界了?」
他收集混世四猴,也是想試試,能否效仿「十二都天神煞大陣」,將混沌魔猿的真身召喚出來!
當然,在他的推算中,唯有混世四猴,都達到大羅金仙境界,才有可能達到謀劃此事的最低條件。
赤尻馬猴無支祁,在玄清離開洪荒之前,就是混元金仙境界,通臂猿猴袁洪拜入無當聖母門下後,日夜苦修,也是突破到了大羅金仙。
至於六耳獼猴,與魔道還有一絲因果,當初魔祖羅睺還很活躍,玄清就暫時沒有去謀劃對方。
如今,既然羅睺被鎮壓,有些計劃,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多寶道人聞言,不由笑道:「那猴子,的確十分聰慧,雖然繼承了混沌魔猿的部分大道,但經過女媧娘娘造化大道洗禮,倒是沒有什麼煞氣!如今已經觸碰到大羅金仙境界的門檻了!」
因為玄清的緣故,那猴子並未被須菩提收入門下,截教有教無類,多寶道人又親自教導,什麼神通術法都可以學習,有此境界也不足為奇。
唯一讓玄清有些意外的是,多寶並未給其取名「孫悟空」,而是直接賜下了一個「齊天」的道號。
「有意思!」
玄清心中暗道:「悟字輩,乃是佛門的道號,既然拜入截教,那再叫孫悟空也就不合適了!只不過,命中注定,他還是和『齊天』二字扯不開關係!看來是多寶師兄,希望他有朝一日,達到道與天齊之境!」
按照他的推算,不出萬年,齊天就會突破大羅金仙,到時候,只要再將六耳獼猴收入麾下,便可以藉助大陣之力,召喚出混沌魔猿真身。
「嗯?」
玄清剛準備推演一番六耳獼猴的下落,卻發現一片虛無,與對方有關的因果盡數化作泡沫。
「奇怪?」
「六耳獼猴雖然修行魔道,修為提升迅猛,但就算他證道混元,也不太可能避開我的推演啊?」
玄清心中一動,卻是不由想起了「遁去的一」,對方作為異數,就是天地人三道也很難察覺。
六耳獼猴是沒有那個能力,但若是與「遁去的一」扯上關係,或許還真能讓他推演不出半點關係。
「有趣!」
玄清頓時有了一個猜測:「那個遁去的一,找上六耳獼猴,是希望建立屬於自己的勢力嗎?」
一念之間,「道一印」和「先天八卦」全力運轉,萬千因果顯化,開始推演洪荒世界中的那些大神通者,或者在未來,有可能證道的存在。
如果那個「遁去的一」,想建立自己的勢力,那有資格證道的存在,必然是他最先拉攏的對象。
至於其他生靈,在玄清看來,基本不存在拉攏的價值。
很快,他就有所發現。
「不只是六耳獼猴,還有從失我之劫中歸來的海神禺強,以及虬首仙的那位老祖宗九靈元聖,都仿佛人間蒸發一般,我竟然推演不出半分因果!」
有時候,沒有異常,就是最大的異常,作為混元大羅金仙,一般的生靈根本無法規避他的推算。
玄清繼續推演。
他不知道,那個「遁去的一」,是如何說服了六耳獼猴、禺強、九靈元聖這三位先天神聖的?
但既然三人的因果,都消失的無影無蹤,那多半是在一個地方。
「還有盤王?」
良久之後,玄清又推演出一個沒有因果的存在:「那傢伙,應該也是從大羅失我之劫中歸來不久!」
這幾個人,除了六耳獼猴之外,或多或少都與他有些因果。
至於六耳獼猴……
雖然玄清沒有與之接觸過,但一直有所關注,他接下的謀劃,更是需要混世四猴一起參與進來。
「因不虛發,果不妄生,這幾個傢伙,都是有證道之資的,又和洪荒世界的聖人沒多少關係!」
「看來那個遁去的一,也暫時不想招惹洪荒諸聖啊!」
玄清繼續推演著,他發現,這些沒有因果的存在,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沒有什麼背景的散修。
「孔宣!」
很快,玄清又推演出一個沒有因果的存在,這是幾人之中,唯一一個有聖人背景的大神通者。
他花了大半天時間,將洪荒中知名的大神通者,還有有證道之資的存在盡數推演了一遍,除了孔宣之外,剩下的幾個,都是獨來獨往的。
即使數個元會不露面,估計也不會有人關注他們。
想到這裡,玄清當即離開金鰲島,朝著南極之地遁去,幾人之中,也就只有孔宣好入手一些了!
只不過,他還沒有抵達南極之地,就被元鳳攔了下來:「玄清道友,莫不是想找我鳳族的麻煩?」
雖然當初元鳳加入地道陣營之時,玄清承諾過,往日因果一筆勾銷,但看到玄清獨自一人,來到鳳族的地盤,元鳳還是有些緊張的。
玄清無奈的嘆了一口氣:「人心中的成見,就像是一座大山,在元鳳道友的眼中,貧道就這點胸襟,來鳳族之地,就是為了找鳳族麻煩嗎?」
「那道友,此來……」
元鳳不由皺起了眉頭,倒不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實在是,雙方往昔的恩怨太多了!
玄清當即解釋道:「我來,是為了找那個遁去的一!道友難道沒發現,鳳族的孔宣道友,因果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嗎?」
「什麼?」
元鳳心中一驚,想要推演一番,但卻什麼都沒有推演出來,就連孔宣與鳳族間的血脈因果,也是似有若無,好像被什麼存在斬斷了一般。
她不由望向玄清道:「道友莫不是覺得,孔宣是遁去的一?」
「非也,非也!」
玄清搖了搖頭:「他應該不是那個遁去的一!不過,他的離奇消失,應該與遁去的一有關!」
「除他之外,混世四猴中的六耳獼猴,還有九靈元聖,以及前不久,從大羅失我之劫中歸來的禺強和盤王,應該也與遁去的一有關!」
「幾個元會之前,我還能推演出有關他們的因果……可如今,他們就好似不存在這個世界一般!」
「這幾人,都是洪荒中的散修,少有因果加身,唯有孔宣道友,與元鳳道友存在血脈因果!」
「因此,我想請道友聯繫孔宣,看能否釣出那個遁去的一!」
他沒有絲毫隱藏。
或許說,玄清的目的,就是打草驚蛇,讓那個「遁去的一」知曉,他的動作並不是毫無破綻。
只有這樣,玄清才有機會,從混沌迷霧中鎖定對方的身份。
……
同一時間,在須彌山修行的緊那羅,看到佛門的幾位聖人閉關後,眼中卻是不由泛起了幽光。
「該死的命運!」
一股不屬於緊那羅的氣息,瞬間顯露出來,他看著偌大的須彌山,心中不由升起一陣唏噓之意:「想不到,億萬年過去,我又回到了這裡!」
這個地方,在道魔大戰爆發之前,其實是魔祖羅睺的道場,其中更是蘊藏著無盡造化,「誅仙四劍」和「誅仙陣圖」,都是魔祖羅睺,利用須彌山下孕育的先天造化神物煉製而成的。
而操縱緊那羅意識的,也不是別人,正是魔祖羅睺。
當初,魔界破滅之時,魔羅的意志,曾依附在緊那羅身上,身為魔祖的羅睺自然對緊那羅多了幾分關注,並在其身上留下了一道後手。
他目光悠悠,朝天道本源深處望去:「肉身被盤古斬滅,真靈又被元始天尊那傢伙鎮壓,當真是時運不濟!若是再被元始天尊剝離了鴻蒙紫氣,那短時間內怕是難以恢復巔峰了!」
「不過……」
羅睺看著須彌山上誦經的羅漢、菩薩,卻是不由露出一絲笑容:「這須彌山倒是一個好地方!佛本是魔,藉助佛門氣運,倒是可以助我恢復!」
心念一動,他就朝著旃檀功德佛修行的地方遁去,佛門之中,哪尊菩薩佛陀有魔念他一清二楚。
被封為旃檀功德佛的金蟬子、看守藏經閣的阿難尊者、還有被接引准提寄予厚望的未來佛彌勒……
金蟬子的前身,是鴻蒙凶獸六翅金蟬,雖然被接引道人度化,但血脈中還是蘊含一絲凶戾魔性。
而阿難,和緊那羅一樣,因為某個女人,對佛門很是不滿。
至於彌勒……
雖然被接引准提寄予厚望,但只要現在佛在須彌山一天,他這個未來佛就永遠只能是未來佛。
此外,接引和准提證道混元之後,自斬聖位,將聖位讓給地藏,還有曾經的闡教副教主燃燈,而忽視了他這個親傳弟子,也讓他有些不滿。
要知道,他才是佛門元老,最早跟隨接引准提的存在。
他怎能甘心?
而羅睺的目的,就是引動幾人心中的魔念,製造佛門內亂,為他創造汲取佛門氣運的機會。
佛門大興是不假,可佛門的成分,實在太複雜了!
過去佛是昔日的闡教副教主,現在佛是曾經的鴻蒙凶獸,八大菩薩中有四個都是昔日的闡教弟子。
除此之外,佛門八部,更是魚龍混雜,不知有多少勢力。
而原本的西方教弟子,也就是如今的佛門元老,在如今的佛門體系中,反而沒有多少話語權。
氣運雖然厚重,但卻不夠純粹,稍加挑撥,就能製造一場內亂。
在以前,有接引准提鎮壓,自然不會產生什麼內亂。
可隨著他們閉關,羅睺的機會就來了!
「佛門,只能是佛門的佛門!」
不知何時,佛門之中,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諸多原西方教弟子,紛紛開始排斥後來加入的弟子。
尤其是慈航這種昔日的闡教弟子,或者靈吉菩薩、華光菩薩,這種某些道門修行者的化身。
剛開始,還沒什麼,可隨著現在佛宣布閉關,佛門弟子的矛盾,卻是有一種愈演愈烈的趨勢。
沒過多久,代表阿修羅一脈的毗藍婆菩薩、大梵天佛,也捲入其中,讓局面變得更加混亂。
諸佛的理念,也開始發生分歧,從最開始的大乘與小乘之爭,演變到後來的入世與出世之爭。
到後來,法性宗、法相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和密宗也開始不斷爆發矛盾。
剛開始,只是理念不同,到後來,卻變成手底下見真章。
佛門頓時大亂!
這個時候,佛門的幾位聖人,也被諸佛的理念之爭驚動了!
准提道人不由眉頭緊皺:「師兄,我們不出面管一管嗎?」
燃燈道人和地藏道人聞言,亦是不由投來詢問的目光,諸佛之爭,對佛門可不能算是好事!
而且,這突然爆發,肯定是有心之人,在暗中挑撥。
「無妨!」
接引道人卻是不以為意,搖了搖頭道:「佛門理念之爭,早有端倪,爆發也只是時間問題!」
「就像大禹治水一樣,堵不如疏,既然有人想看佛門內亂,那就趁此機會讓他們分一個高低!」
「我等作壁上觀即可!」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