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江陰查案,同年中第!
江州府。
十大世家之一的趙府。
江州府連綿三日的梅雨,正從水榭樓台的飛檐滴落。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樓台中,綃帳無風自動,長明燈驟然昏綠。一尊青銅蠹妖蟲鼎里,從案頭滾到角落,翻湧著腥黑的妖氣。
「咔嚓~!」
「毀我十年心血!」
趙家主趙秉燭盛怒之下,掀翻案幾,案上青瓷茶盞摔在地上碎了一地。
自從他和李墨爭奪江陰縣令失敗,三年前被削去烏紗,貶黜歸鄉之後,便喜怒無常,處心積慮想要扳倒縣令李墨。
從《江陰縣誌》、《江陰財稅帳目》下手,篡改史料,栽贓陷害,無疑是最不露痕跡的手段。
他篡改江陰史書,準備先拿千年前的一卷《江陰縣誌》下手,讓蠹蟲試試效果。畢竟千年前的縣誌卷宗,想來也沒人會去細看。
沒想,精心布局竟然也被破壞,養了十年的蠹蟲被殺。
「是誰,殺我墨蠹蟲?」
趙秉燭面色鐵青,喝道,「來人——!」
「家主!」
廊下傳來衣袂破空聲,四名著黑色水靠的死士,腰攜利刃,在雨中跪成一排。
雨水順著他們面無表情的臉頰滴落,露出頸後若隱若現的黥面刺青——他們原本皆是死囚,卻被趙家主撈出來。
「速去江陰縣!
查三件事!」
趙秉燭揉碎尚未寫完的《江州府志·妖聖頌》殘章,冷道:
「一查縣衙,何人所為,清查書庫?
二查墨蠹蟲,帶回其屍骸...若帶不回,一把火燒了也可!
三查殺害我靈蟲者,取其性命回來見!」
「家主,此事驚動了江陰縣衙,恐怕一時風聲鶴唳...衙役們會追查的緊!」
黑衣人首領有些擔憂道。
縣衙的數百衙役,巡縣城的數千兵丁,皆不好對付。
「給爾等三月之期,回來復命。
切記,爾等本是江陰死囚,早就該死,被我撈出來。
如今成我趙府隱藏多年的死士,苟活至今!...萬一被擒拿,身份暴露之前立刻自裁,絕不可泄露任何來歷!
我趙家恩養爾等妻小几十載,該報恩了。」
趙秉燭沉聲道。
「是!」
黑衣人瞳孔收縮如針尖。
他們的妻妾幼童家小,如今都在趙氏府邸,不敢不從。
...
江陰縣衙,大堂。
典吏崔明遠劍眉倒豎,眼中燃著一團怒火,將墨蠹妖蟲封入一口玄冰匣內,帶至縣令李墨,主薄沈硯清、縣丞周文遠、縣尉趙鐵山等官員面前。
「李大人,諸位大人!
今日我令縣學童生,江行舟、顧知勉、張遊藝等人清理書庫,發現此妖蟲。
這孽蟲藏在吏房書庫中,篡改我江陰史書,試圖銷毀我人族聖人功績,讚頌妖聖!
這必是受逆種文人指示!
本官不將這試圖篡改江陰縣史書的逆種文人揪出來,勢必不善罷甘休!」
崔明遠怒道。
縣尉趙鐵山看到半尺長的墨蠹妖蟲正在冰封凍殺在一口冰匣內,不由倒吸冷氣,腰間雁翎刀幾乎快按耐不住,發出錚鳴。
「逆種文人,篡改史書?」
縣令李墨面色陰沉。
這墨蠹妖蟲,有些頗為熟悉的氣味。
讓他心頭不安。
記得這數十年來,江陰縣的書庫也屢屢出現蠹蟲災。
不少的《刑獄》、《漕運稅賦》資料典籍,都被啃噬一空,再也查不到其中帳目。
不過,那時他還不是江陰縣令,不知其中詳情。
如今,這墨蠹妖蟲又捲土重來!
篡改史書,乃是重罪!
這可比蠹蟲啃噬典籍、典籍丟失,性質要嚴重多了。
一旦被其得逞,這可是重大失敗,被朝廷知道,他這個江陰縣令恐怕也到頭了。
「此墨蠹蟲長達一尺之巨,必定是飼養了十年以上,被逆種文人有意放入書庫之中。
處心積慮,非一朝一夕之功!
趙大人,此事便交給你了,由縣尉負責偵辦此案!」
縣令李墨沉聲道。
「是!
下官掘地三尺也要揪出那逆種!若能破此案,揪出這逆種文人,上報給朝廷,乃是大功一件!」
縣尉趙鐵山不由欣喜,搓著手,接過玄冰匣子。
這種背叛大周聖朝,投靠了妖族的逆種文人,通常潛伏的極深。挖出來,乃是奇功。
「這條逆種文人飼養的墨蠹妖蟲,是極為重要的線索,很可能查出它的主人。
就算查不出。
這蠹蟲既是重要的罪證!
它的主人也會心虛,試圖將它毀屍滅跡。
我等不如,以其為誘餌,釣那逆種上鉤!
若我料想不錯,不出月余,定會有人來找它的屍骸,將其取走。」
主薄沈硯清揮著羽扇,「啪」的一下。
「此主意甚妙!」
崔明遠笑道。
...
書庫蠹蟲一案,驚動了江陰縣衙,縣尉趙鐵山帶十二名皂衣捕快徹查,逆種文人篡改史書之事。
縣衙內外,也加強了戒備。
不過這些紛擾,與江行舟已無瓜葛。
每日卯時三刻,少年總會在縣學外舍,修煉四字文訣文術。
諸如,[草木皆兵、撒豆成兵、呼風喚雨、刻舟求劍、騰雲駕霧...],都是一些非常實用的文術。
散學鐘聲響起,江行舟便踩著縣衙吏房書庫的朱漆門檻,與顧知勉等童生,繼續清理書庫蛀蟲。
此後半月,一切如常。
無事發生。
江行舟在書庫幹活。
千卷《江陰縣誌》擺在他案頭,清理之餘,逐一看遍。
讓他大開眼界。
除開歷史、風俗、地理之外,關上記載的各色妖修,層出不窮。
「化作美婦的九尾狐在城隍廟吸香火修行。」
「縣令鎮壓河伯魚怪!」
甚至歷代官員們治理郡縣的手腕,也記載頗多。
...
戌時更鼓聲。
琅嬛閣亮起燈火。
江行舟踏著月色,推門入書房。
青玉案頭的文蟲蜉蝣正翕動著半透明薄翅,已經成年。
卻見,
薛玲綺發間玉簪墜著的流蘇,翹著玉腿坐在紫檀座上,一襲藕荷色裙裾清新脫俗。
縴手握著狼毫筆,在澄心堂紙上疾書。
她因要抄撰書頁餵養文蟲,最近來琅嬛閣的次數多了,常到深夜才離開。
兩人切磋餵養青蚨和蜉蝣的心得,給它們念誦《詩經》。
文蟲蜉蝣喜歡聽《鹿鳴》,常聽的痴醉,扇動鞘翅。
青蚨蟲卻忽然振翅,將紙頁掀到《詩經·關雎》。
惹得兩人相視莞爾。
菱花窗外,春雨漸密。
薛玲綺忽然擱下紫毫筆,垂首時,燭火在蝶翼般的睫毛下投出搖曳的影,在她眸中躍動:「今歲仲夏的江州府試,江公子可要去?」
「大周科舉,有四重桂冠。」
江行舟望著在硯台中游弋的文蟲蜉蝣,尾跡在墨池劃出一道漣漪,不由沉默了一下。
在大周聖朝的四大科舉桂冠之中,除了[三連案首、文廟聖裁、進士及第]三個之外。
還有一個被稱為[同年中第]。
即為一年之內連續考中童生、秀才、舉人——春雷童生破土,夏蟬秀才蛻殼,秋鯉舉人躍龍門,皆在一歲輪迴間。
這既是一份巨大的榮耀,更是仕途的敲門磚。
奪得[同年中第]桂冠的舉人,仕途要遠超過普通的舉人,擔任府尹也能做到。
而尋常舉人,想要謀一縣令也是很難。
縣學政、縣學院君蔡巣,也是舉人出身,卻只能在縣學政的官位上熬資歷、拼政績,苦苦等待升遷。
同是舉人的李墨,也是好不容易,才謀得江陰縣令之位。
「去!」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