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神級領悟,[草木皆兵]
眾童生釋放[草木皆兵]文術,化成一堆草木傀儡兵。
「差矣!」
鄭教諭行走在學堂內,看著那些手持木劍、叉戟的稻草兵,喝斥道:「兵者兇器,這些亂糟糟的稻草人、木叉子,可是殺不死敵人!
你等日後在戰場,遇上妖民。
難道用這些手腳僵硬,行動遲緩的木樁傀儡、稻草傀儡,去應敵交戰?」
「取湘竹為脈,引雷木作骨,凝練雷甲槍兵...!
[草木皆兵]!」
李雲霄低喝。
驟然,
一名渾身閃爍著雷光的甲兵,眸中爆出火星,身負鎧甲,手持一柄寒芒槍,威風凜凜的佇立。
這尊雷甲兵,傲立在眾木樁傀儡兵中。
這威勢,嚇得周圍童生,紛紛躲避數丈開外,以免被它誤傷。
「不錯,孺子可教也!傀儡兵身姿矯健靈活,帶肅殺威勢,這才像樣!」
鄭叔謙教諭不由誇讚一番。
「教諭過獎!」
李雲霄不由一笑,他可是提前修煉過此文術,自然遠比其他童生更加嫻熟。
「草木皆兵,起——!」
江行舟指尖冒出青芒,一揮而就,釋放一道[草木皆兵]文術。
剎那間,
一名乘騎著草馬的矯健傀儡精騎兵,披甲,持槍,背弓、箭囊,威風凜凜的出現在學堂內。
猶如鶴立雞群,傲視眾草木傀儡步兵。
「江兄,為何你的草木傀儡兵,能有坐騎?」
顧知勉不由的愕然。
再看他釋放出來的草木傀儡兵,一個木頭樁子傀儡步卒,身披木甲,手持木刀,差距巨大。
「騎兵也是兵,誰規定了草木皆兵,不能是騎兵?釋放文術之時,只需你給它備上一副草馬坐騎、備弓、槍、甲冑等草木材料,自然它就有了!」
江行舟淡笑道。
給傀儡兵額外一匹草馬坐騎,這會消耗多一倍的才氣。
不過,超木傀儡騎兵的綜合戰鬥力可翻三五倍以上,這完全值得。
「騎兵?」
鄭叔謙目光一亮,落在江行舟身上。
他只看一眼這草木騎兵傀儡,便知道江行舟在[草木皆兵]文術的造詣,遠超過眾童生。
只是,不知江行舟的修行,到底有多深。
他不由心生考教之念。
「[草木皆兵],敕——!」
鄭叔謙信手摘葉飛花,隨手甩出,剎那化作一名青甲木武士。
他問道:
「行舟,本教諭考教你。
我若以此青甲木武士攻你,你待如何應對?」
「青甲木武士遇[火]字訣文術時易燃!
我以兵抵擋。
再以[火]文術攻之,頃刻可破敵,這是上策。
這也是所有[草木皆兵]傀儡兵的一個致命缺陷!」
江行舟尋思了一下,說道。
「有個小問題,眾人的傀儡兵行動呆滯!該如何解決?」
鄭叔謙指了指,學堂內眾童生們文術釋放的草木傀儡。
童生文位低,且文術熟練度不行,釋放的傀儡太木訥。
他怎麼教也教不會。
江行舟想了想,說道,「古法需用稷神香,可令草木傀儡兵靈智大增,立竿見效。
但此物昂貴,寒門無力購置。
我翻《本草綱目》,發現另一個廉價的替代方案——將蒼耳子浸入《伐檀》酒。
在傀儡兵的心口處,塗上蒼耳子酒,激活心智,可以大幅提升傀儡的靈智。」
「我需一名斥候兵,以防敵襲,又該用何種材料?!」
鄭叔謙再問道。
「當用艾草!」
江行舟隨口道。
「你學過?」
鄭叔謙錯愕問道。
江行舟道:「我在薛府,翻閱過《齊民要術·草木部》,內載『稷神借兵』之術,記載了大量[草木皆兵]的材料和對應兵種。
以及如何提升傀儡兵。
對草木皆兵,略有研究。」
「就算學過《齊民要術》,也做不到如此!」
鄭叔謙搖頭。
這本農家典籍,他也日日閱讀。也做不到江行舟這樣輕鬆,隨便一個問題,皆能應對如流。
江行舟沉吟,又道:「此外,修煉[草木皆兵],若是以《詩經》的《草木篇》打底,可以更上一籌!
譬如,《詩經·王風·采葛》有記載: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此篇詩中,便提及葛藤、蕭蒿、艾草,三種草木材料。非常巧合的是,這三味材料組合施展[草木皆兵],有奇效。
以葛藤纏足,可束縛敵軍,抓捕敵方俘虜。
蕭蒿,化戈,無比鋒利。
艾草,可燃烽火,釋放預警煙火信號。
此三草木材料,可化為一名烽火偵探騎兵,孤兵偵查百里,效果出奇的好!
若需化一名草木斥候兵,這是最佳材料。」
眾新晉童生們聽的目瞪口呆,面面相覷。
「《詩經》竟~,竟然還能這樣領悟?」
韓玉圭面色愕然。
「我觀《詩經》百遍...從未想過,它和[草木皆兵]有關聯?!...我讀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曹安猛然抬頭,神色瞠然。
「我為何如此愚鈍?...《詩經·王風·采葛》,還能發現烽火偵騎兵的草木組合材料?!」
「這領悟力,為何差距如此之巨大?」
眾童生們面色錯愕。
「...」
鄭叔謙也有點懵。
江行舟說的這個學識點,已經超過了他所學,觸及到了他的盲區。
[草木皆兵]是童生最常用的四字訣文術之一。
但絕非呆板單一的文術,光憑數以千、百種不同草木花材料組合,它就可千變萬化,神鬼莫測。
但問題是,如何將它們組合在一起,達到最好效果?
一直是此文術的最大難題。
原來,聖典中早就有所指。只是自己,沒有悟道而已。
「多謝賜教!」
鄭叔謙神色已經帶上謙遜,一拱手。
他此時已經不敢以秀才教諭的身份,來教童生江行舟,而是平等文位視之。
「過譽!」
江行舟笑了笑。
這其實只是淺顯的運用。
還有更深的奧妙,他不說。
《詩經》中藏著太多秘密。
如,《詩經·魏風·十畝之間》,可極大的調節成群草木兵的行軍節奏。
再如,《詩經·秦風·無衣》,大幅增強草木兵之間的作戰協作。
一旦眾多的[草木傀儡兵]形成軍隊,這些幾乎是必須用上。
否則,便是一群散兵游勇,單兵作戰,一擊而潰。
看《詩經》時一目十行帶過,不仔細琢磨,自然是缺乏領悟理解。
---------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