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花石綱來了
第146章 花石綱來了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
之所以逼西夏先動手,真不是趙俁講究先禮後兵。
而是,三十年前宋神宗已經發動過五路大軍全面伐夏,試圖一舉滅夏,進行國運之爭,證明了,如此滅夏,不可行。
宋夏之間道路艱險,有橫山山脈以及「瀚海」戈壁灘和毛烏素沙漠,當時宋軍的後勤主要依靠人力搬運,效率低下。一個役夫挑運的糧食僅能支撐一個士兵向西夏境內推進九天,二十到二十五萬民夫最多能支撐三十五萬宋軍前進三百里左右,到達極限距離後,宋軍就沒有繼續前進的能力,且糧道還屢遭西夏襲擾,導致軍糧不足。
同時,西夏又採取堅壁清野的政策,使深入敵境的宋軍難以獲取補給。宋軍在攻城時,缺乏攻城器械,屯兵堅城之下,圍攻靈州十八日不克,反而被西夏軍放黃河水灌淹營地,遭受重大損失。
加上,趙宋王朝這邊指揮協調不暢、戰略戰術失誤、用人不當、時機選擇不佳等原因,一仗下來,王安石變法的成果,幾乎就被打沒了。
——當時,陝西一年的開支暴增到了三千三百多萬緡。
結果,因為沒能打贏那場關鍵戰爭,宋神宗後來鬱鬱而終,高滔滔和司馬光率領保守的舊黨徹底否認了王安石變法,想要把宋神宗、王安石君臣打下來的疆土全都還回去,一戰差點斷送了趙宋王朝的國運。
有些人常有個錯覺,認為趙宋王朝的軍隊比西夏多。
實際上,趙宋王朝的軍隊雖然也不能說少,但單就陝西戰場來說,宋軍的人數,始終都不如夏軍多。
西北六路的禁軍、廂軍、鄉軍以及其家屬加一起,最多時,大概也能有三四十萬。
但因要防守漫長的邊境線,兵力分散在廣闊的戰場上和離散的堡寨中,其兵力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而西夏方面,雖然人口疆域遠不及趙宋王朝,但其國家動員力卻是趙宋王朝遠遠無法相比的。
眾所周知,西夏是由党項人建立的國家。
而党項人直至其建國初期都還殘留著大量的晚期原始社會的特製。
所以,在建立國家後,西夏的基層一直存在著兩種組織結構,也就是以漢人為主體的鄉里制和以番人為主體的部落制。
西夏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將鄉里制升級成了一種類似於趙宋王朝的保甲法的制度,也即以十戶百姓為一甲,五甲為一小監,兩小監為一遷溜。
這保甲法正是宋神宗和王安石為了彌補趙宋王朝的募兵制的動員能力低下,而對全民皆兵制度的一種嘗試,後來便被西夏學了去。
在戰時,保甲法這種徵兵制不做人的程度,常常能表現出古代王朝最黑暗的一面。
同時,西夏的部落制也保留了下來。
這種部落中殘存著大量原始社會的生活形態。
而部落兵從來都是最容易動員的。
在其下的部落奴隸更是沒啥人權。
結果,原始社會的認知,配上中古時代的制度,自然就形成了西夏這恐怖的全民皆兵的動員能力。
從小梁太后主政西夏時起,直至小梁太后被遼國使臣給鴆殺,西夏幾乎每年都要攻打趙宋王朝。
而西夏每一次發兵,動輒便是數萬乃至數十萬的兵力調動,次次雷霆萬鈞。
西夏軍隊又備戰多年,擁有大量騎兵,運動速度快,熟悉地形,擅長打伏擊戰和騎兵戰,具有主場優勢。
而趙宋王朝的軍隊還是以步兵為主,機動力較差,在與西夏騎兵作戰中往往處於劣勢。
早在范仲淹時期,就堅持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他在對西夏作戰時,主張不輕易與西夏進行大規模的正面決戰,而是通過加強邊防堡壘建設,訓練士兵,利用小股部隊進行靈活的出擊和騷擾,破壞西夏的軍事行動和後勤補給等,以逐步消耗西夏的實力。
到了章楶時期,被後世稱為「北宋時期最能打的文人」的章楶,更是提出了「淺攻擾敵」和「堡壘推進」的作戰策略。
何為「淺攻擾敵」?
就是依託宋軍在西北的六路基地,在宋夏邊境發動小規模的進攻,擾亂當地党項族人的生產生活,讓他們不得安寧。
而「堡壘推進」,則是在宋軍實際占領區域的邊緣,修建大量易守難攻的堡壘,逐步向西夏腹地滲透,並以此為跳板,不斷對西夏發起新的進攻。
這兩個策略可謂切中西夏的死穴。
西夏地處偏僻,經濟基礎薄弱,党項人善騎射而不擅長攻城。
宋軍修築堡壘,就等於給西夏套上了一個越收越緊的絞索,逼得西夏軍隊不得不主動出擊,在攻城戰中,無限消耗其戰爭能力。
而宋軍則可利用堡壘的優勢,以逸待勞,集中兵力殲滅西夏軍隊。
「淺攻進築」戰略戰術,可是趙宋王朝歷代能臣,身臨前線,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克夏制勝的軍事理論。
最終經過歷史檢驗,也證明了這是攻滅西夏最有效的手段。
但這個戰略,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得逼西夏主動來打,趙宋王朝才能不斷消耗西夏的國力。
還有,趙俁的神機軍和四輔新軍還沒有練好,現在不是跟西夏全面開戰的時機。
所以,趙宋王朝現在才繼續用「淺攻擾敵」和「堡壘推進」壓縮西夏的戰略空間,消耗西夏的戰爭能力,等待一舉消滅西夏的時機到來……
……
延福宮工地。
今日無事的趙俁,帶著袁傾城等人前來看看進度。
為了建造延福宮,戶部和工部出面,將拱宸門外的內酒坊、裁造院及油、醋等庫全都移走,又遷走了兩座僧寺、兩個軍營,而作為延福宮的用地。
經此擴建,趙宋王朝的皇宮將達到周回九里十三步,雖然還是歷代大王朝中最小的,但怎麼也比原來強出不少。
得知趙俁來了,負責延福宮建設的趙佶、李誡等人,趕緊前來迎接趙俁。
「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趙佶、李誡等人大禮參拜道。
「免禮平身。」趙俁說。
接著,趙俁就問起自己最關心的事:「你二人上奏章言,水泥有了重大突破,速帶朕去看。」
趙佶和李誡聽言,邊在前面帶路、李誡邊說:
「此事還得感激麻皇妃,她給我等留下的水泥研發方向中明言水泥燒制需要極高的溫度,我等想到,陶瓷燒制溫度可達到較高水平,定窯、汝窯等名窯燒制瓷器的溫度更高,此外,我大宋在冶金等領域也有發展,對高溫技術的掌握有一定積累,我工部便以此為基,研發出了水泥窯……」
李誡說得簡單,但實際上,工部的人在水泥的研發上付出的艱辛,根本不足為外人道也。
就說一樣,因為沒有對材料成分進行精確分析和配比的能力,工部的人在研發水泥的配比上就不知道試驗了幾萬次。
好在,麻曉嬌在現代接觸過各種材料,對其性能有一定的了解。穿越到北宋後,她能識別出製作水泥的關鍵原材料,如石灰石、黏土等。並且,她利用自己的知識,提出了對這些原材料進行加工和處理的方向,以及如何能達到製作水泥的要求。
有了這些作基礎,工部才能僅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便在水泥的研發上,取得如此巨大的突破。
趙俁親自看過工部研發出來的水泥,又親眼看了他們做的試驗以及用這種水泥澆的混凝土,確認了工部研發的水泥雖然還遠遠比不上後世的水泥,但已經比之前麻曉嬌他們搞出來的水泥強出很多了,甚至都能勉強一用了。
趙俁當場就給李誡加官進爵,同時,所有在此事上立功之人皆有升賞。
過後,趙俁說:「這水泥,實為我大宋建築之革新利器,可令宮室堅固耐久,百姓居所亦能因此得以改善,免受風雨侵擾。朕觀之,心生欣慰,實乃國之大幸,民之福祉也。」
袁傾城在一旁補充道:「水泥之用,若廣而推之,不僅宮室受益,道路、橋樑、水利等皆可因此變得更加堅固耐用,對我大宋發展,實有不可估量之益。」
趙俁聞言,裝著眼前一亮,說道:「愛妃所言極是,此等良材,當廣為應用,造福萬民。朕欲下旨,令工部儘快將水泥煉製之術推廣至全國,凡需用之處,皆可酌情採用。」
李誡等人聽言,無不欣喜不已!
「臣等已著手準備,將水泥煉製之術編纂成冊,以便流傳後世,惠及子孫。臣等亦將加強研發,力求使水泥煉製之術更加完善,以應國家之需。」李誡說。
「大善。」趙俁說。
等趙俁看完水泥,趙佶很殷勤地將趙俁請到了一旁的臨建中去看他已經畫好的延福宮的圖紙。
一來到臨建當中,趙俁就被牆上那數以千計的圖紙給震撼到了。
趙俁的目光在圖紙上緩緩游移,發現每一處細節都似乎蘊含著匠心獨運的巧妙。
整體來看,延福宮的設計圖,繁複而不失雅致,既有原來趙宋王朝宮殿的莊重威嚴,又融入了新穎的布局與構思,令人嘆為觀止。
說老實話,趙佶的藝術水平,真不是吹的,拋開他美輪美奐的設計不說,就他的這些圖紙,隨便拿一張去後世,都夠趙俁吃穿不愁的了。
很顯然,這延福宮傾注了趙佶大量的心血。
「端王這設計,確實宏偉壯麗,只是不可取。」趙俁不無遺憾地說。
趙佶聽言,心中一緊,連忙問道:「莫非有何不妥之處?」
「朕觀之,雖甚好,卻極盡奢華,必耗時費力,恐勞民傷財,非國家長久之計,故不可取也。」趙俁說。
「陛下憂心國事,實乃社稷之福。然延福宮之建,非為一己之私,實為彰顯我大宋威儀,振奮民心。此錢不可省也。」
「且延福宮之建,亦可帶動工匠技藝之提升,促進相關行業之發展,對百姓亦非全然無益。臣以為,關鍵在於把握分寸,勿使奢華之風盛行即可。」
「再者,陛下若想推廣水泥,定然要有實例以安天下人心,普天之下,可有比一座皇宮更有說服力之物?」
看得出來,趙佶不想更改他絕妙的設計。
不想,趙俁根本不給趙佶面子,直截了當地將趙佶的說辭給否定了:「只是一住處而已,無須這般精美。建材亦就近取之即可,像你這要從蘇、湖二州采太湖石四千六百塊,太過鋪張浪費。」
這太湖石正是趙佶的得意之處,他以為,趙俁這個土鱉,根本就不知道這太湖石有多美,才拒絕用太湖石的。
所以趙佶連忙跟趙俁說:「陛下或不知,這太湖石極美,乃修建園林不二之物,講究「瘦、皺、漏、透」……」
此刻的趙佶,對太湖石是那麼痴迷。在他看來,要是不用這太湖石來裝飾延福宮,絕對是趙俁的巨大損失。
袁傾城聽不下去了,勸諫道:「官家,此惡源斷不可開……」
袁傾城此言一出,趙佶臉上的不悅之色一閃而逝。他很想說,你一個深宮婦人,懂什麼,也敢對我的設想指手畫腳,再者說,一些破石頭而已,又能值多少錢?
可趙佶不敢,因為看著袁傾城就比他跟趙俁親近。
袁傾城繼續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此例一開,必人人效仿,恁地時,為獲取花石,官員或不惜破壞百姓房屋、墳墓,強取豪奪。更有甚者,許多百姓因花石而傾家蕩產,小小花石將耗費巨額財政資金,加重國家財政負擔,導致國庫空虛,激起民怨,動搖我大宋統治根基。」
袁傾城所說的,別說趙佶和一些弄臣覺得太過誇張,就連在場的一些舊黨官員都覺得袁傾城有些過了。
『一些石頭而已,也至於如此上綱上線?』
『袁皇妃比諫官還苛刻,此類女子多半不會被君主長期喜愛,恐怕很快便會失寵。』
然而,讓在場之人沒有想到的是,趙俁竟然對袁傾城的諫言不吝誇讚:「愛妃真賢妃也,所言極是,此惡源斷不可開,今我大宋百廢待興,豈可將錢財花在大興土木上,省下這錢,給百姓免稅,方是治國之道。」
袁傾城不是張純,不然,此時抓住趙俁的口誤跪地謝恩,她立馬就能高升為四妃之一的賢妃,而她只是很欣慰地一拜:「官家聖明。」
隨後,趙俁下旨:修建皇宮所需建材,只得從京畿地區就近尋找,或跟民眾公平購買,任何人皆不得藉此事擾民,不然從重從嚴處罰。另外,延福宮不需要規劃太大的園林、水系,有一點點綴一下即可,至於多出來的空地,要麼多建房屋用來改善宮人的住宿情況,要麼用來建不燒錢的廣場,以供宮人鍛鍊身體用……
……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