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真空的三層解釋!還有第四層!真空不空!震撼全場!
第552章 真空的三層解釋!還有第四層!真空不空!震撼全場!
柏林大學報告大廳內。
李奇維的問題一出,眾人都疑惑了。
「何為真空?」
大家疑惑的不是問題太難了,而是問題太簡單了。
真空就是真空啊。
把空間中的空氣抽走,剩下的就是真空。
真空里空空如也,沒有任何存在。
但布魯斯教授是何等存在?
他說1+1=3,恐怕不少人都不會第一時間反對,而是先想想。
前排的諸多大佬們若有所思。
他們在思考,真空和不確定性原理有什麼聯繫呢?
既然演講的主題是不確定性原理,那麼布魯斯教授肯定不會無緣無故地提到真空。
李承道神色興奮。
他終於能親身聆聽父親的演講了。
果然和眾人口口相傳的那樣,父親演講時總是喜歡以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場。
大多數人都覺得答案很簡單,然後父親再拋出一個匪夷所思的理論。
震撼全場!
這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布魯斯式演講。
這時,有人站起來說道:
「布魯斯教授,您好,我是索末菲教授的博士後,拉比。」
「我想嘗試回答您的問題。」
眾人一驚!
好傢夥,上來就是博士後出手!
小小的真空問題,有必要這麼大動干戈嗎?
索末菲微微一笑。
他很喜歡拉比這個美國來的小伙子,活潑開朗,非常有創新思想。
對方目前的研究課題是磁場與原子核的作用關係。
李奇維聽到這個名字後,心中瞭然。
真實歷史上,拉比是核磁共振的發明者,被譽為「核磁共振之父」,並因此獲得1944年的物理諾獎。
核磁共振的原理很簡單。
當原子核置於磁場內時,其自旋方向會沿著磁場方向進行正向或者反向的平行排列。
此時,向原子核發射電磁波,原子核因為吸收電磁波,自旋方向改變。
利用這個原理,就能製造出可對人體成像的核磁共振儀。
人體不同組織中因為含水量不同,導致水中的氫原子核吸收電磁波的量不同。
利用核磁共振儀照射人體後,片子上不同組織的明暗程度不同。
若是某個地方發生病變,則從片子上就能看出來。
和基於X射線的CT適合拍骨骼等硬組織不同,核磁共振主要適用於軟組織的檢測,且更加精密。
因此核磁的價格比CT高很多。
核磁共振在物理學領域和醫學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此外,拉比還是原子鐘概念的提出者。
所謂的原子鐘,就是利用原子吸收或者釋放的電磁波來計時,這種電磁波非常穩定。
常見的原子有銣、銫、氫等。
普通人使用的鐘表,大概每過一年會有一分鐘的誤差。
而原子鐘的精度可以達到每兩千萬年才誤差一秒。
因此,在衛星、航空等超高端領域中,都是使用原子鐘計時。
有意思的是,拉比正是在研究原子鐘的過程中,才偶然發現了磁共振的現象。
這位大佬非常有個性。
拉比在回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任物理學教授時。
當時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是著名的艾森豪,他剛從軍中退役不久。
有一次,學校邀請拉比做一場演講。
艾森豪在開場白中說道:
「在眾多雇員里,你能夠獲得那麼重要的獎項,學校以此為榮。」
結果拉比一點也不給艾森豪面子,直接回道:
「尊敬的校長,我是這個學校的教授,你才是雇員。」
這就是拉比的驕傲之處。
在當時的美國,雖然大學校長的權力很大。
但是在拉比這樣的牛逼教授眼裡,校長跟其他的行政和後勤人員一樣,都是服務學生和教授的。
這可能也是美國學術繁榮的原因之一。
搞笑的是,拉比後來在哥倫比亞大學親自收了一個比他更有個性的學生。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施溫格。
他和費曼、朝永振一郎三人因為創建量子電動力學,從而獲得1965年的物理諾獎。
而施溫格又有個更牛逼的學生,名為格拉肖。
格拉肖被譽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之父,並獲得1979年的物理諾獎。
格拉肖有個博士,名為姚期智,他從物理轉行到計算機,後來成為我國計算機領域的超級大佬。
就是他創建了牛逼哄哄的華清「姚班」。
此刻,消化完這些信息後,看著才26歲的拉比,李奇維心中感慨。
他的徒子徒孫,對未來的量子場論和粒子物理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
李奇維微微一笑,回道:
「當然可以,拉比博士。」
拉比整理好思路,說道:
「早在科學體系沒有誕生以前,人們就認識到空間中存在著空氣。」
「空間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空無一物,它裡面充滿了物質。」
「後來,拉瓦錫通過實驗證明了空氣的組成是氮氣和氧氣。」
「直到1892年,瑞利勳爵和拉姆塞教授在空氣中發現了稀有氣體:氬氣。」
「物理學家對於空氣的組成有了更深入的認知。」
「而對空氣性質的研究,則是另外一條線。」
「1643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學生,托里拆利通過水銀實驗,證明了空氣中大氣壓強的存在。」
「但當時很多人都不相信託里拆利的實驗結果。」
「於是,1654年,德國馬德堡市市長格里克,在無數人面前,做了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
「他把兩個黃銅半球殼灌滿水後合在一起,接著把球內的水全部抽出,最後把氣嘴擰緊封閉。」
「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兩個半球緊緊地貼合在一起。」
「接下來,格里克足足用了八匹高頭大馬,也不能把兩個黃銅半球拉開。」
「要知道,半球的直徑只有37厘米,相當於一個籃球大小。」
「但是它們之間產生的力卻大的嚇人。」
「這個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
「後來隨著原子的發現,物理學家對於空氣的認識就更深入了。」
「空氣的組成無非是各種原子而已。」
「所以,布魯斯教授問何為真空。」
「我認為可以分幾個層面來回答。」
「第一層,在普通人眼裡,馬德堡半球實驗中的那個銅球內部,就是真空。」
「因為裡面的空氣已經全部被抽走了,啥都沒有。」
「但是在優秀的工程師眼中,銅球內還不是真正的真空。」
「因為哪怕是以現在的技術,也做不到把銅球內的所有氣體分子都抽出來。」
「就算做到了,長時間後,空氣中的分子也會從縫隙中再鑽進去。」
「對於工程師而言,只要殘留的分子原子足夠少,對需要進行的實驗不產生干擾,那麼就可以稱為真空。」
「所以,目前工業界對真空的定義是:在給定空間內,低於某個大氣壓力的氣體狀態。」
「這是第二層含義的真空。」
「而第三層的真空,就是物理學家眼裡的真空。」
「即銅球內部一個原子都沒有的空間狀態。」
「不僅沒有物質存在,銅球內部連電磁波也不存在。」
「此時的空間內才是真正的空無一物,是真正的真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嘩!
拉比說完後,大廳內爆發一陣驚呼。
眾人聽的津津有味。
「果然不愧是博士後,這水平槓槓的。」
「要是換我回答,最多只能說一句話。」
「美國佬有點東西。」
拉比由淺入深地解釋了空氣和真空的概念。
並且還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把真空按照認知不同,分為了三層。
第三層的真空概念,那是物理意義上的絕對真空。
一片空間內,沒有原子電子等粒子,也沒有X射線γ射線等光子,什麼【存在】都沒有。
眾人紛紛點頭,大家都很認同拉比的觀點。
第三層的含義就是真空的含義,沒有什麼疑問。
這時,李奇維笑道:
「拉比博士,講的很不錯。」
「果然不愧是索末菲教授的博士後,思維邏輯很清晰。」
拉比聞言,激動萬分。
他被偶像親自誇獎了。
然而,讓他始料未及的是,李奇維忽然又說道:
「海森堡,你認為拉比說的對不對?」
正在下面和泡利聊天的海森堡一臉懵逼。
他沒想到布魯斯教授會這麼問自己。
拉比對嗎?
當然對啊!
甚至這段回答還體現了對方深厚的物理底蘊,不是那種只會死讀書的學生。
但海森堡何其聰慧。
他知道布魯斯教授既然這麼問,必然有深意。
對方很可能會否定拉比!
但問題來了。
海森堡不覺得拉比的回答哪裡有錯。
他想不出布魯斯教授要如何反駁。
於是,糾結了一會兒,他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教授,我認為拉比博士對真空的解釋是對的。」
李奇維笑著點點頭,沒有回覆。
這個反應讓海森堡疑惑更深了。
不僅是他,拉比本人也懵逼了。
剛剛他還美滋滋呢。
畢竟布魯斯教授都誇他了。
但是很顯然,布魯斯教授只是誇他的回答好,而沒有真正贊同他的回答。
這兩者可不一樣。
否則,對方也不會又問海森堡的意見了。
拉比心想,我這回答沒啥問題啊,甚至連電磁波都考慮到了。
空間中除了粒子和波,難道還會有其它東西嗎?
不可能啊!
難道是靈魂?或者是意志?
但這是哲學意義的範疇啊。
拉比笑著搖搖頭,他覺得以布魯斯教授的身份地位,不可能如此故弄玄虛。
必然是物理學意義上的存在。
所以,他萬分疑惑。
「真空還能怎麼空?」
此刻,普朗克、愛因斯坦、薛丁格等人,皆是眉頭微皺。
以他們對布魯斯的了解,拉比的答案肯定不完美。
但問題是在他們看來,拉比的答案又確實沒問題啊。
愛因斯坦又想到了不確定性原理。
演講主題就是這個,布魯斯應該不會跑題。
但第三層真空中連一個原子都沒有了,哪裡還有什麼不確定性。
這兩個概念,八竿子打不著啊。
愛因斯坦百思不得其解。
人群之中,李承道對父親的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這個問題並不需要用紙筆計算,用腦子思考即可。
但正因為如此,反而顯得格外艱難。
至少他一點頭緒都沒有。
剛剛那個叫拉比的博士,在李承道看來,已經非常強了,對方的答案很完美。
他覺得歐洲果然是臥虎藏龍之地,隨便一個人都這麼牛逼。
要是李奇維告訴他拉比的未來,恐怕他就不這麼想了。
這時,李承道推了推旁邊李承德的胳膊,問道:
「老二,你怎麼想?」
李承德正在觀察四周有沒有美女呢。
從他臉上失望的表情就知道,學物理,注孤身。
雖然有幾個看起來還不錯,但都不是他的菜。
得!還是老老實實聽父親的演講吧。
他不假思索,酷酷地說道:
「拉比仔肯定是錯的啊。」
「他只說真空里沒有原子和光子了。」
「但這些都屬於物質,宇宙中還有能量呢。」
「拉比的第三層真空中,沒有考慮能量的存在。」
哈?
李承道哭笑不得。
他不知道應該夸弟弟天馬行空,還是損弟弟無知愚昧。
能量也得有物質作為載體啊!
動能、勢能、電磁能,這些都離不開物質的存在。
甚至從狹義相對論看,物質和能量本為一體兩面。
現在真空中連物質都沒了,哪裡來的鬼能量。
「我也是腦子有問題,這麼高端的物理學術課題,竟然想起來問老二。」
李承道自嘲一聲,便不再多想。
還是等父親揭曉答案吧。
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了。
此刻,所有人都和李承道一樣,對布魯斯教授的問題充滿了好奇。
在眾人的期待下,李奇維說道:
「沒錯,正如你們心中所疑惑的。」
「我認為拉比博士剛剛說的第三層真空,並不是真正的真空!」
「即便這片空間內沒有任何原子、電子、光子等粒子,它還是會存在某些事物。」
「在拉比的基礎上,我還有對真空的第四層解釋。」
「真空不空!」
「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對不確定性原理的推論。」
轟!
全場駭然!
真空竟然真的還有第四層解釋?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