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新時代藝術家> 第675章 不要嘲笑他們

第675章 不要嘲笑他們

  </ins>

  第675章 不要嘲笑他們

  三通大廈。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𝚜𝚝𝚘𝟿.𝚌𝚘𝚖

  頂樓。

  董清檢查身上的收音設備,又反覆默讀手上寫著密密麻麻筆記的採訪綱要,想著可能面臨各種突發情況。

  編導安慰:「不用緊張,我們不是直播。」

  董清深吸了幾口氣,沒有注意到同事在說什麼。

  《大聖歸來》影響力過於驚人。

  沈三通本來不打算接受專訪,自從去年的風波之後,沈三通頗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感覺。

  後來也是各方協調之下,才達成了這次專訪。

  這裡面,央視反而不是多重要的一環。

  「沈導到了。」製片主任提醒。

  董清見到一個身姿挺拔的青年大步走來。

  沈三通和董清握了握手:「抱歉,讓大家久等了。」

  董清發現沈三通挺有禮貌:「沈導,這是我們的採訪綱要,要不要再看一下?」

  沈三通道:「來之前在飛機上看過了,我們直接開始。」

  董清聽到耳麥里的提示,心平靜了下來,說道:「恭喜你,《大聖歸來》把中國電影以及動漫電影,帶到了一個新層次。」

  沈三通道:「多謝觀眾的支持,我們自己知道還有很多地方沒有處理好。」

  不是謙虛。

  這版《大聖歸來》依然有不少問題,不管是動漫技術,還是劇情,都不能說完美。

  講故事需要天賦。

  餃子做的《姜子牙》的一個小短片,比電影正片都好。

  《哪吒2》裡面金箍棒展露了一點痕跡,能引起很大的期待。

  把經典IP進行現代化再演繹,需要很強的能力。

  後世處理好神話故事的也只有餃子,特別是《哪吒2》對於原版剔肉剔骨的再演繹,把傳統故事裡的撕裂完全重構。

  《大聖歸來》沈三通用的是笨功夫。

  一是突出大聖,大聖可以化凡,但是必須燃。

  另一點,儘可能把敘事角度,放在了江流兒身上。

  通過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讓觀眾更有代入感。

  說的難聽點,沈三通只是把大聖IP,儘可能保持原汁原味的端上桌。


  要說做的多好,自家人知自家事,問題很多。

  「你實在太謙虛。」董清說:「對觀眾來講已經很震撼了。」

  沈三通說:「那是我們電影觀眾寬容。」

  董清說:「觀眾看來《大聖歸來》開創了新的敘事,和同期電影不太一樣。」

  同期電影也就是《西遊降魔篇》。

  央視不少人覺得《西遊降魔篇》不錯,只是周星池遇到了沈三通。

  周星池把金箍棒變成了破壞工具,黃搏演的孫悟空像只瘋獸,豬妖背負情傷,妖怪們突然都有了苦衷。

  尷尬的是《大聖歸來》主線之一就是江流兒從崇拜陰謀家大聖到見證英雄涅槃,暗黑不是終點,而是英雄重燃的起點。

  人性化敘事沒法當藉口,觀眾都明白,所謂人性,不過是消解了正邪邊界。

  周星馳在一眾港島導演裡面是靠近這邊的,央視希望沈三通做個簡單回應,維持團結的局面,不至於像雙赤壁那樣碰撞的如此激烈。

  這個話題提前溝通過,沈三通團隊認為央視多事,想要划去。

  《降魔篇》口碑如何是觀眾評價,關央視什麼事?

  何況兩部電影還在競爭之中,只是《降魔篇》打不過《大聖歸來》罷了。

  如果打得過,華易和周星池會手下留情嗎,就算他們手下留情,港圈媒體和其他勢力,會嗎?

  而且縱使差距巨大,沈三通影迷和周星池影迷也有口水戰,你央視憑什麼管這麼多?

  多少有點自我意識過剩。

  最後還是沈三通把這個話題放了進來。

  沈三通說:「《西遊降魔篇》挺不錯的,我們不要嘲笑它。」

  董清眼睛微微睜大,說道:「確實,都是國產電影的驕傲。」

  沈三通情真意切說;「很多時候是文化內核的不同,我之前做歷史大片的時候,有些言論過火了,此刻想來,是我當年年少輕狂。」

  董清接話道:「成長需要一個過程。」

  沈三通說:「是啊,但有些不是成長,很多東西是天生的,娘胎裡帶來的。」

  「我們的神話內核是什麼?我認為有這麼幾點: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的經濟倫理,天人合一、萬物並育的生態理念,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執兩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法,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


  董清驚訝,不是裝的:「你的思維高度很高。」

  沈三通搖頭說:「這些高度,是我能創造的嗎?這是高看我了。同樣的,這些理念是某個導演通過學習就能學會的嗎,我覺得也難。」

  董清有點繞進去了:「確實如此。」

  沈三通道:「與其說是我,不如說是流淌在我們骨子裡的文化基因。」

  「《大聖歸來》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歷史上有,所以神話故事才能!」

  「大禹治水背後是華夏組織能力的大躍升,大蛻變,會稽山是華夏最早的工程決算、審計和反腐工作現場。」

  「織女和女媧、嫦娥,背後是什麼,二十八星宿是什麼,是織造!」

  「是我們早期生產力,是紡織、冶煉和漿染的水平高,所以有了這樣那樣的神話故事。」

  「織女、星宿神話傳說的背後是,華夏人一直有縫補天下、彌合萬物的嚮往。」

  「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是華夏人一直有修訂曆法,指導農耕的技術追求。」

  「神話底色是實實在在生產力的發展。」

  「神話是文學化的歷史,歷史是寫實的神話,科幻是關於未來的歷史。」

  「從這一點上,港島導演,彎島導演,缺了重要一課。《大聖歸來》也好,歷史大片也罷,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是文化環境,成長環境。」

  董清心裡深深震撼。

  不是認可沈三通的這套說法,而是沈三通曾經鮮花社的專訪她看過。

  沈三通的理念,沒變。

  不是開玩笑,是要一步步推進打造自己的電影世界。

  歷史大片模式已經成熟,神話第一棒也成功了。

  沈三通要用一條線,把過去、現在、未來貫通,這條線通過沈三通總結文化內核來看,應該有了清晰的實現路徑。

  嘗試也已經開始做了,《1937》最後的子彈魔幻場景,就是一種嘗試。

  錢幣象徵著過往的歷史,在亡國滅種的巨大威脅面前,過去在中華民族自救的當下,燃燒著支持著華夏兒女。

  而隨著抗日勝利,也反哺了華夏歷史底蘊。

  沈三通要是做到了,貫穿起來,等同於把三維壓縮到了二維。

  同文同種的華夏人具備了某種高緯度能力,通過電影作品,俯瞰自己過去、現在、未來。

  可以說異想天開,但沈三通正在做,還在一步步實現。

  董清想一想,都覺得頭皮發麻。

  看向沈三通的目光,帶著一絲駭然,還有說不出的恐懼,以及一絲敬仰。

  (本章完)

  </ins>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