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3章 工換工肉換肉
第1853章 工換工肉換肉
「喂,喂,你們別看打火機,你們就看這火生得好不好。」周至擺著手提醒兩人注意這邊。
「赤日爺爺手裡邊的,不是打火機?」梁光平還有些恍惚。
「你們不要這樣去看事情,你們要將今天用火鐮取火看做對先民的一種禮敬儀式,是不是一下就肅穆了?」
「我肅穆你個鬼!」劉洪濤笑道:「快給我玩玩兒,這火摺子怎麼弄!」
「沒法弄了,這火摺子燃起來後,想要悶熄也要花時間的。」
「你不是說土子日用蘆葦苔蘚都能點燃?」梁光平覺得這事兒看著也不那麼複雜。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co🎈m
這種事情周至當然不會攔著,這讓他看到了兩個月前的自己,趕緊一伸手將火鐮跟火石交了出去:「那你們拿去試試!」
有了火種,接下來自然就是準備食物了,主食就是昨天的餌塊,被吉列阿比二次加工成了薄片,將薄片放到平底鍋上煎烤一下,小薄片的外面就會變成一邊焦黃的脆皮,而內部卻會變得又松又軟。
之後就可以取到手裡,撒上豆面砂糖捲起來,就是傳統的糍粑吃法。
也可以刷上一層辣醬,擺上昨天沒吃完的油炸小鰍魚,西紅柿丁,洋蔥條,青椒絲,捲起來吃鹹味的,味道也很好。
周至還帶了冷切羊肉,這個卷香菜,蒜片,青椒,也是一絕。
老赤日則煮起了黑茶,然後倒出茶湯,加入奶粉、酥油、還有一種涼山地區特殊的「麻子」磨的粉,調成了一鍋香噴噴的奶茶。
奶茶可以放鹽或者放糖,傳統彝人更喜歡放鹽,不過周至他們吃不慣,還是更喜歡加糖的。
總之各取所需,李璐和周至都吃得開心得很。
因為只有一口小鍋,吃餅也只有輪著來,等到周至三人吃飽了,才招呼還在努力打火的梁光平和劉洪濤過來吃飯。
梁光平指頭都紅腫了,將東西丟回給周至:「這要不是親眼見過你操作,我都不相信這玩意兒真的能把火打起來了!氣死我了!」
「哈哈哈哈……」這結果和周至預料的完全一樣,不由得樂了:「所以對於邛人來說,火摺子的發明,可能屬於一件劃時代的發明,有了它攜帶火種,他們就能夠將文明傳播遍整個安寧河谷。」
「只可惜啊,這些古老的民族,都沒能夠流傳下來。」梁光平接過周至遞給他的餌餅,說道。
「這個可不一定,他們還有更大的可能是融合了。」周至說道:「比如春秋時期的吳國,越國,隨國,以及庸國,蜀國,巴國等,其實都是融合大於征服。」
「吳、越、隨,是周王室通過派遣宗室子弟前往這些地區當任分封領袖,由此帶去中原文化禮儀,以及農耕、軍事等技術,帶領土著經過長期演化,最終完成『華夏化』的過程。」
「而入庸、蜀等國,則是響應周武王號召,派出聯軍參與滅商的八個方國,被稱作『牧誓八國』或者『八濮』,當時與周王室的聯繫就已經非常緊密,之後被武王分封,交流更加密切,同樣逐漸接受了周朝的禮儀制度,實現了『華夏化』,最終在春秋戰國的動亂中,被強鄰吞併。」
「但是我們要意識到,他們被吞併的時候,已經是周王室的諸侯國之一,當時就已經是華夏大家庭的一員了。」
「邛人選擇墓地似乎也有些門道。」劉洪濤看著這個美麗的山谷:「這裡的植被和我們一路所見似乎都有些不太一樣。」
「可能是。」周至說道:「不過在邛人當年生活的時候,這裡的環境也不是這樣,植被肯定還要豐茂得多,而且整個安寧河地區都是如此,只不過現在森林逐漸消失,最後收縮到了剩下這麼一點。」
「但是就憑它能保留到最後,也說明地方不一般,是吧赤日爺爺?你們彝人是不是也要講風水的?」
「我們不叫風水,我們叫天干地支八干四維,有《祭土經》,《祭山經》,《祭龍經》,《驅白虎經》,《泉水討名經》,這些都和落家立寨有關係。」
「落家立寨要有規矩,比如『坡坡上放羊,灣灣頭下田』就是最常見的一句跟你們漢人風水學類似的爾比爾吉,安寨子,那就要選擇既方便放養,也方便下田的中間位置。」
「我們落屋不光要看地方,還要看季節,一般要在冷季來建屋。」
「赤日爺爺,冷季是指啥?」周至已經將攝影機打開了,切換進了採訪模式。
「除了傳統的數月過年,我們彝人還有個傳統,根據農忙農閒,把一年分成三季。」老赤日說道:「從三月份開始進入『大季』,也就是『熱季』,我們叫做『誒入』,意思就是『春天糧食』,開始種植水稻、包穀、苦蕎等糧食。」
「七月開始叫『中季』,也叫『小季』,我們叫做『屋勒嘚』,『屋』就是甜蕎子,『勒』是一年種莊稼的短期,『嘚』為種、撒、栽。所以意思就是『種甜蕎子的短節氣』。」
「九月秋收,收完就進入冷季,我們叫做『初拖過』,意思是『冷天』。」
「其中,熱季和中季的時節,親屬及寨鄰經常以換工形式互助,大家一起干農活,所以又被稱作『工換工』。」
「到了冷季,親戚朋友互相走訪,大家一起圍著火塘吃喝,因此這個季節又被稱為『肉換肉』。」
「哈哈哈,這個分法更有意思,工換工,肉換肉,我們現在就到了肉換肉的季節了!」
李璐就拿著冷切羊肉夾餌餅有些犯愁:「就怕肉都換到自己身上來了……」
眾人聽到都是大笑,老赤日又打著了蘭花煙,吸了一口說道:「這裡頭的門門道道多得講不完,今天咱們就不多說了,不過我們彝人人家戶是有講頭的,你們現在也經常到我們彝人家裡頭做客,有些說道我今天正好給你們講講。」
「我們彝人的屋子一般分作兩層,地上的一層叫『幕多』,一般包括六間屋子。」
「一樓正中最大的一間,相當於你們漢人的堂屋,我們叫『阿朵』,每家家神設置於此,祖宗和過世之人的一路魂魄也守在這裡。所以我們過節吃飯、祭祀,人生禮儀都在此舉行。」
抽出一根樹枝,老赤日開始在地上畫房屋的構造圖,一邊給幾個小的講解起來。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