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朱元璋自曝了
第94章 朱元璋自曝了
「上位,咱大明要大禍臨頭了!」
劉伯溫和朱元璋見禮之後,對朱元璋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
看著一臉嚴肅認真的劉伯溫,哪怕朱元璋從後世留學了一圈歸來,面對著劉伯溫說出來的這話,也沒辦法做到心平如水,平靜以待。
「禍從何來?」
朱元璋望著劉伯溫詢問。
劉伯溫道:「從空印案而來。」
朱元璋左面眉毛微微一揚:「劉先生覺得,咱不應該如此懲治這些人?
還是說不應該把那些人歷年以來,利用空印吃下去的眾多錢財給擠出來?」
一邊說,一邊指指身邊不遠處的椅子,示意劉伯溫坐下說話。
劉伯溫見此稍微遲疑了一下,便從善如流的坐下了。
話說,這不是他不願意在皇帝面前保持著恭謹,也不是像一些無恥之人說的那樣,他劉伯溫的尾巴翹到了天上去。
實在是如今的皇帝,對待他的態度,著實太好了。
也太過於強勢,做事情不容人拒絕。
上一次見皇帝,皇帝讓他坐,他推辭不坐,結果皇帝竟然親自給他拉椅子。
面對這等強勢、根本不給人任何拒絕機會的皇帝,他還能怎麼樣?
只能勉為其難,從善如流的坐下了。
不然還能怎麼樣?
要是再不坐,皇帝再親自拉椅子讓自己坐怎麼辦?
面對這麼一個說一不二的強勢皇帝,當真是讓人無奈。
劉伯溫暗自嘆口氣。
不過還別說,這椅子坐著確實舒服,比自己家的那個搖椅都舒服。
不愧是皇帝這裡的椅子,就是不一般。
心中念頭飛速飄過,劉伯溫壓下心中的一些喜悅的心情,認真搖了搖頭,嚴肅道:
「那些人,就該如此懲治。
許許多多都被元朝的那套給慣壞了,爛到了骨子裡,三令五申,耳提面命都不能讓其悔改,讓其收手。
根本沒救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如同上位這樣,找機會狠狠的犁一遍。
如此才能清掃掉諸多的蟲豸,才能讓很多人真的恐懼,收斂上很多。
那些被這些人通過空印弄走的錢財,都是民脂民膏,自當將之擠出來。」
「那為何劉先生還說,咱大明要大禍臨頭了?」
朱元璋不知道是真沒有猜出劉伯溫的意思,還是故意給劉伯溫遞梯子,好讓他繼續往下說。
「上位的這些做法都是好的,可……有些時候,也得考慮一下現實情況。
此番一次性懲治了將近三千的地方蟲豸,確實讓人解氣。
但一下子少了這麼多的官,短時間內難以補齊。
那接下來地方上的稅收等事情,也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甚至於會發生大混亂。
錢袋子太重要了,影響著方方面面。
不僅僅只是稅務本身的事,還會影響諸多其餘方面的事務。」
劉伯溫的意思朱元璋自然明白。
就是以往的時候,地方稅務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縫縫補補,勉強還能運行。
這個時候,一下子拆掉了那多有問題的零件。
直接就給乾死機了。
徹底不能用了。
想要將其修復,零件根本不夠用,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完成的。
「那……劉先生可有什麼好主意教咱?」
朱元璋望著劉伯溫再度詢問。
劉伯溫道:「上位,臣此番前來,是找上位您來討主意來了。
臣思來想去,都沒有什麼妥善解決的辦法。
按照臣所想的那些辦法,哪怕是拼盡全力,都沒有辦法短時間內,解決這個問題。」
劉伯溫說的是實話。
在空印案還沒有開始的時候,他就已經猜到了皇帝將會用什麼辦法來對付李善長。
並猜到了,上位想要趁機好好清洗一下地方的意思。
但是有一個事情,他是至今都沒有想明白。
那就是一次性解決了這麼多地方稅官之後,該怎麼解決地方大量稅官短缺的問題。
要知道,稅務官可不是尋常的官,需要能寫會算,還要懂得做帳,要有專門的能力才可以。
缺口要是小了還好說,湊湊還是能湊夠的。
可是現在,缺口卻達到了恐怖的將近三千!
這短時間內怎麼補?
他是絞盡腦汁都想不到解決的辦法。
若是以往,他還會覺得這是上位被眾多的貪官污吏,以及李善長號令地方官對抗朝廷給惹惱了,上了頭。
要趁此機會,好好的清洗一番地方,打破李善長對地方官府的控制。
其餘地方,根本沒有考慮太多。
對於稅務這些,很長的一段兒時間內會出現的問題,也沒有想什麼太好的應對辦法。
這也正常。
畢竟和打破李善長對地方官府的控制,防止他們再次抱團脅迫皇帝,影響國家大局而言。
清理掉這麼多官員,造成稅務混亂,繼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倒也沒有那麼嚴重了。
屬於可接受的代價。
可是現在,經歷了不少的事情,尤其是那次被上位拉著,說了大明的共同理想等話,此後又見識了上位的諸多手段。
劉伯溫對於上位,有了更多的期待。
總覺得上位深不可測,屬於典型的走一步看三步。
對於這次地方稅官短缺的事,未必就沒有相應的考慮。
也是因此,才有了現在這一問。
聽到劉伯溫這話,朱元璋眨巴一下眼,繼而心裡升起了莫大的成就感。
話說,一直以來,都是自己向劉伯溫這個聰明人問計的份,結果現在事情顛倒過來了。
變成了劉伯溫對自己問計策。
這可是上輩子讓自己又是喜歡又是敬佩,又是自卑的劉先生啊!
這種感覺對於朱元璋來說,別提有多好。
「哈哈,還真讓劉先生你給說著了,咱這裡,的確有些應對的辦法。
能儘可能的,把不利的影響給降低。」
朱元璋倒也沒有藏著掖著,笑呵呵直接就承認了。
這本就是他在接下來要做的事,現在劉伯溫來問了,這等反過來教劉伯溫的機會,怎麼能錯過?
劉伯溫聞言精神為之一震,自己的感覺沒錯,上位真的有辦法!
當下就豎起耳朵,準備仔細聽一聽上位的辦法是什麼。
「補充地方稅官的人選,咱已經有了,下次稅糧徵收之前,基本上能做到全部到位。」
劉伯溫聞言愣了一下。
上位說出來的這個辦法,和他心中所想有很大的差距。
按照劉伯溫想的,如今最好的解決辦法,也不過是一邊抓緊時間,使出全力,儘可能多的往那些重要的地方派遣稅官。
一邊做出一些別的方面的調整。
上位所想的辦法,應該也超出不了這個範疇。
哪能想到,上位的辦法竟然是趕在下次收稅之前,儘可能的把各地缺失的稅官都給補齊!
劉伯溫自然知道,如今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把各地缺少的稅官都給補齊。
可關鍵是大明現在,根本就沒有那多相應的人員可用啊!
上位短時間內,從哪裡找來這麼多能寫會算,又會記帳核算的人?
如此想著,劉伯溫心中忽的一動,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了他的心頭。
這……上位該不會是準備不拘一格用人才了吧?
接下來,找些掌柜,能寫會算的夥計,帳房先生等這些,直接破格提升,任命為官?
一念及此,劉伯溫瞬間就急了。
這等辦法確實能解決一下燃眉之急,可這也著實過於胡鬧了。
直接就把選官任官的制度,給大肆的破壞了。
且這些人良莠不齊,裡面多市儈之輩,猛地居於高位,擔任這等要職,只怕會做出一些不太妥當的事情來。
哪怕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那也沒有這麼辦的!
依照上位的脾氣,這等事情不是不會做。
當即就要出聲進行勸阻。
不過話到嘴邊又生生忍住了,覺得還是穩一手比較好。
上位的解決辦法,或許和自己所想不同。
「咱準備接下來,讓國子學的學子們,提前結束學業,前往各地充當稅官。」
朱元璋見到劉伯溫明顯會錯了意,已經做好了準備,糾正一下劉伯溫的。
結果劉伯溫居然又憋住了。
這讓朱元璋小小遺憾,失去了一個順理成章在劉伯溫面前人前顯聖的機會。
稍稍停頓一下,見劉伯溫沒有再說話的意思,朱元璋便忍住小遺憾接著往下說,將他的打算告知劉伯溫。
居然是把主意打到了國子學的學生身上了?
聞聽了皇帝的辦法,劉伯溫並沒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心裏面的疑惑反而更盛。
畢竟這是他早在之前,就考慮過、並經過了一系列的考量後,又給否決的辦法。
洪武三年,上位恢復科舉,開科取士。
但只進行了這一次後,就把科舉給停了。
這裡面有李善長等人在明里暗裡使勁,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上位覺得,通過科舉選拔出來的那些人,大多言過其實。
寫文章什麼的還行,可真的做事了,那是一塌糊塗。
和上位的期望差的太大。
停了科舉後,上位就更加重視國子學,前年開始擴招,準備自己培養合用的人才。
國子學的那些學生,不僅僅學習儒家經典,同時也要學習算學。
如今,國子學裡面的學子,已經有大概四千人了。
這些學子,上位本身就是準備把他們往官員上培養的。
讓他們大批提前離開國子學,前去各個地方擔任稅務官,倒是可以。
但也只是能說的過去而已,實際上真要這麼做,根本行不通。
不然他之前也不會將之排除在外了。
「上位,這……只怕有些不太行。
能寫會算,又能記帳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不低的算術功底。
地方上,各種帳目來往又多,有些挺複雜,需要學習專門的記帳方法才行。
國子學的學子,能勝任這些的只怕不是太多,有八百人嗎?」
國子學的那些學子們,劉伯溫早就在心裏面算過帳。
現在國子學內最早的那批學子,是三年前招收,學習的時間最長。
雖然每人都要學習算術,但並非每個人在算術上,都能學的很好。
再加上當稅務官,那需要用到的算術學問就更高了。
再加上一些別的原因,五百人裡面能有個三百人可以擔任地方稅務官,就已經頂天了。
前年那一批學子,趕上了上位擴大國子學規模的好時候。
人數有一千五左右,這批人因為學習的時間短,才不過剛剛兩年。
能勝任稅務官的就更少了。
去年的那一批有兩千人,才只學習了一年的時間,除了少數真在算術上用功,或者在算術上,真的有不低天賦的人,絕大部分都不能勝任。
所以算來算去,國子學內能抽調去擔任稅務官的,頂天也就八百人。
相對於三千的缺口,還是差太多。
何況,國子學的這些學生,都是有大用的。
雖上位沒有明說過。
但劉伯溫卻知道,這都是上位為今後清丈田畝做準備的。
這又是一件關係著國朝根本的事。
要是把這些國子學的學生,都給派出去擔任稅官,說不得清丈田畝這事,又得往後推遲幾年時間……
劉伯溫帳算的挺准,基本上和朱元璋前天讓國子學祭酒宋訥,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得出來的結果差不多。
甚至於劉伯溫說算,還多出來了四十多個。
但朱元璋還是笑了。
並否決了劉伯溫的說法。
「劉先生算錯了,咱覺得從國子學裡,找出三千能算帳,又能記帳,可以勝任地方稅務官的學子出來,還是不難的。」
劉伯溫心中疑惑更甚,一時間都禁不住在懷疑,皇帝是不是在故意消遣自己。
這怎麼可能!
除非上位準備弄上大量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去濫竽充數。
真要這麼做了,那可就白瞎了這一次,把地方稅務官員犁上一遍的大好機會了。
「只靠現在這些學子們的水平,那肯定是不成的。
但咱這裡有辦法能在一個月內,讓至少一千五百國子學的學生,成功掌握相應技能,到地方上去走馬上任。
兩個月內,讓還能再培養出至少一千五百名,掌握這些技能的學子。
今後讓他們一邊學習,一邊每十天就考試一次,通過考核的人,立刻出發,前往距離京師遠的府縣去當官。
那些通過考核晚的,就讓他們來到近處任職。
如此以來,最多三個月,各處府縣的稅務官,就能盡數到位。
不耽誤收秋稅。
今年屬於特殊情況,咱這裡還能把秋糧入京的日子,寬限上兩個月。
給他們留足適應工作的時間。
這樣的話,就算是他們因為是第一次實際做這些事,有些人難免會不熟練,耽誤些功夫也無妨。」
朱元璋掰著手指頭在這裡給劉伯溫算帳,說他的計劃。
可謂是頭頭是道。
劉伯溫聽的是目瞪口呆。
當然不是被皇帝這完美的計劃給震住了。
而是被皇帝說的話給聽傻了。
什麼一個月就能至少培養一千五百名合格學子,兩個月至少培養三千名合格學子?
上位是不是被空印案的事給氣傻了?在這裡說胡話呢?
咋可能啊!
真要是有這等好辦法,國子學的眾學子,何至於要連著讀上幾年書?
上位還用為了培養足夠多的、會算術,能計算田畝面積的學子,絞盡腦汁?
朱元璋就喜歡看劉伯溫被自己驚的目瞪口呆的樣子。
讓老劉這傢伙,過來就和自己說,大明要大禍臨頭了,嚇唬自己。
現在咋樣,反被自己嚇回去了吧?
某位一點都不小心眼的皇帝,心裡得意的想著。
見到劉伯溫的胃口,已經徹底的被自己吊了起來,出現了自己想要看到結果,朱元璋便也不在這件事情上多賣關子。
伸手從桌案上取過一冊壓在下面的書,交給了劉伯溫。
「劉先生看看這個,就知道咱所言非虛了。
這上面的內容,掌握一半就足可以勝任了。」
劉伯溫忍住心頭異樣,忙伸手接過。
把眼往上面一掃,只見封皮上寫著算術啟蒙四個大字。
禁不住為之呆了呆。
不是,就是上位自信滿滿,說只要掌握一半知識,就足可以勝任地方稅務官的書?
自己還以為是什麼神書。
結果竟是算術啟蒙。
這……這也太扯了吧?
學了算術啟蒙,還只是半本,就能到地方管帳,當稅務官了?
是上位迷糊了,還是自己迷糊了?
忍住心頭種種異樣,劉伯溫翻開這算術啟蒙的書,開始觀看。
「對了,這裡有個對照表,劉先生你拿著對照著看一下,不然看不懂。」
朱元璋想起什麼似的,從邊上拿出一張表給劉伯溫。
劉伯溫將之接過,卻並沒有看。
直接翻看算術啟蒙這書。
作為文壇上很有名,被人稱之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且在天文上面還有著不淺造詣的人,劉伯溫自然是懂算術的。
而且水平還不低。
他倒是想要看看,這本算術啟蒙到底是什麼書,竟能給上位這般大的信心。
上位還要給自己什麼對照表,說什麼沒有對照表,自己看不懂。
就自己這水平,看一本算術啟蒙還需要什麼對照表?
當真是笑話。
上位未免把人看的太扁了!
打開書,翻看了幾頁之後,劉伯溫拿起了對照表,老老實實的看了起來。
把對照表上的那些,蚯蚓找它娘一樣彎彎曲曲的字和符號,和後面注釋的漢字一一對應,記牢。
記住了這些後,再去看算術啟蒙,就順暢多了。
不過,沒往後翻看多少頁,劉伯溫看書的速度明顯下降了不少,看到了大約一半的時候,他禁不住眨了眨眼睛。
因為到了這裡,不僅僅各種算數的辦法都給講述完畢,還弄了各種諸如長方形,正方形之類的圖形出來,講述它們面積的計算辦法。
辦法總結的非常到位,簡單明了。
記住辦法後,今後只管拿數字往裡面套,進行計算就行,很快就能算出結果來。
竟真的如同上位所言,掌握一半的知識,就足可以記帳,當稅務官了。
甚至於就連清帳田畝,計算田畝面積也一樣能勝任。
再往後翻翻,發現到了最後面,都出現了次方這些知識。
劉伯溫徹底迷糊了,禁不住使勁眨眨眼。
不是……上位管這叫做算術啟蒙?
這是啟蒙?
誰家算術啟蒙是長這樣的?
多少人的算術水準,都達不到這啟蒙的地步啊!
這要是啟蒙的話,那眾多只會算帳的人又該怎麼稱呼?
這等算術知識,都只能稱之為啟蒙的話,那更後面的算術知識又該是什麼?
「劉先生,咋樣?」
朱元璋將劉伯溫的這些反應都給收入眼中,一時間如同夏日飲冰一般,只渾身舒爽。
在學問上,碾壓劉伯溫這等大學者的感覺挺不錯。
「高深莫測,真如上位所說,學會一半,計算銀錢糧草物資等往來,核算錢糧之多少,都不成任何問題。」
劉伯溫合上書,由衷的出聲說道。
「只是……上位為什麼要用這些番邦文字替代數字?還要弄那些符號出來?」
劉伯溫終於問出了自己的疑問。
「劉先生不覺得這些番邦文字與符號,更加簡潔,便於書寫,也更加有利於計算嗎?
用這東西頂替原來的數字,熟練掌握後,運算速度將會大大提升。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嘛,它山之石也可以攻玉。」
朱元璋笑著說道,解釋的很有耐心。
劉伯溫仔細琢磨琢磨,點了點頭道:「的確如上位所言,將會方便許多。
只是有一點需得注意,這種數字容易被人篡改。
在寫重要東西的計算結果時,還是以原來的數字來寫比較好。」
朱元璋點點,不愧是劉伯溫,腦子轉的就是快,這就已經想到了這方面了。
「劉先生考慮的很對,不過,咱們的數字也容易被改寫,如『一』和『二』這兩個數字,添一筆就變了。
咱這裡有種新的計數辦法,保准最終結果寫出來後,誰都沒有辦法更改。」
朱元璋說著,提筆在紙上寫出一行字來——壹,貳,叄,肆,一直到拾。
話說,這大寫的數字在此時還沒有出現。
這還是上輩子時,郭桓案爆發之後,自己這裡為了杜絕篡改帳目上的最終結果,弄出來的新東西。
從效果上來看,是非常好的,且一直以沿用到了現代。
劉伯溫看了這些由朱元璋寫的這十個數字,由衷的佩服,原來上位已經早就考慮到了。
且早就有了更好的解決辦法!
「上位,這等好辦法,應當寫到算術啟蒙書里,讓人都學習。」
劉伯溫給出了他的建議。
朱元璋點了點頭,拿過算術啟蒙書,翻到其中一頁給劉伯溫看。
劉伯溫登時有些尷尬。
原來這裡面已經寫上了,自己方才只是粗略翻看一下,沒有看到。
「有了這些簡單好學的算術知識,再學會記帳方法,的確可行。
就是……四柱奏銷冊這種記帳辦法,有些不太好學,可能花費的時間要多上一些。」
劉伯溫再次提出建議。
「這個好辦。」
朱元璋再次抽出一本書來,遞給劉伯溫道:「咱們今後不用的四柱奏銷冊,換這種新的記帳方法。」
劉伯溫怔了怔,顯得有些機械的伸手接過。
只見這新書封面上寫著,複式記帳法幾個大字。
有了算術啟蒙的前車之鑑,這一次面對這複式記帳法一書,劉伯溫再不敢有什麼多餘心思。
忙翻開去看。
越看越是入迷,越看越是吃驚。
這複式記帳法道理簡單,容易掌握。
只需要弄清楚哪是借方,哪是貸方,分別記帳,後面相加,借貸相等,便可核驗對錯,準確記帳。
每一筆帳,都能記錄的清楚明白。
比四柱奏銷冊這種記帳方法,要簡便上很多,卻比之更加好用。
好東西!果真是好東西。
有了這兩樣好東西,立刻在國子學裡,大規模的開始教學。
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裡,除了這兩門課,別的什麼都不學。
一番衝鋒下來,確實能達到上位說的,兩月之內至少培養三千可用地方稅務官的目標。
自己不久之前,還覺得是不是上位發燒燒迷糊,才說出來的話,此時再去看,居然已經這般的合情合理了。
令劉伯溫感慨震動之餘,心裏面的疑惑和好奇也越來越深。
當然不是算術啟蒙和這複式記帳法這等好東西,上位明顯早有準備,為什麼不早點拿出來,送到國子學讓學子們學習。
就李善長等人的聰明勁,上位要是真提前做出這些事,那十有八九會讓他們猜到上位的真實意圖。
從而做出一些應對,避免此番空印案發生。
一旦如此,上位再想要如同這般突然出手,乾脆利落的把這些人一網打盡,取得這等耀眼戰果可就難了。
和李善長之間的鬥爭,將會陷入到長時間的拉鋸戰里。
一旦如此,對於國家的危害將會更大。
上位一直等到現在,才將這好東西拿出來才是對的。
他疑惑與好奇的是,這兩本好東西,上位是從哪裡得到的。
論起學問與見識,倒不是他大言不慚,整個大明比他厲害的不是太多。
依照他在文壇中的地位,以及涉獵之廣泛,要是以往就有這麼兩本書,他不可能不知道。
可如今的事實就是,對於這些,他還真就是一點都不知道。
就像是突然間憑空冒出來的一樣。
大明什麼時候,有這般有才華的人了。
竟能不聲不響的,接連弄出這樣兩本書?
「上位,不知這兩本書,是哪位大才所撰寫?
當真令人心服口服,觀之讓人如醍醐灌頂。
有此等大才在,真乃我大明之幸。」
朱元璋像是早就料到劉伯溫會有此問一般,一點都不意外。
「哈哈,劉先生,你口中的大才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他竟是直言不諱。
劉伯溫聞言則朝著皇帝身後,以及周圍張望,想要看看是不是哪裡藏著人。
「劉先生,不要四處看了,這個人就是咱!」
啥?!
劉伯溫頓時愣住,消息太過於突兀,以至於他一時間嘴巴都張開了。
「咋,劉先生覺得咱不像?」
劉伯溫意識到自己反應不妥,忙努力收斂心神。
「啊,沒有沒有,臣只是沒想到上位竟連這些都懂,一時間有些失態了。
上位之才,當真深不可測。」
劉伯溫嘴上如此說著,心裡卻禁不住腹誹。
上位真是的,不願意告訴自己這書的來路,就不願告訴好了,還非說什麼是他寫的。
這不是在逗自己玩嗎?
這不是說他小看上位,實在是學問這上面做不得假。
尤其是算術上面,更是如此。
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
上位在算術上面水平是有的,可要說能達到撰寫這算術啟蒙的地步,以及還能同時弄出這等好用的複式記帳法,他是真不相信。
必然是有高人暗中相助,而那高人又不願意出風頭。
上位這才用這等一看就是假的說辭,來搪塞自己。
這讓劉伯溫滿心感慨,天下英雄何其多,如過江之鯽!
當真不能也不敢小覷天下人。
「劉先生,這真的是咱撰寫的。」
在後世生活了那多年,接受了那麼多的教育,其中許多都是自己主動去學習的,弄本算術啟蒙還是很容易的。
「啊,對對對,這就是上位您編撰的,兩本都是,上位之才,的確深不可測。」
劉伯溫再次認真點頭,肯定皇帝的話。
朱元璋暗自吸口氣,憋著壞笑,這年頭,說真話咋就沒人相信呢?
自己說的都是真的,這都屬於自曝了好不好?
如此過了一陣兒,心情稍微平復下來的劉伯溫,又一次開了口,說出了他此番前來見皇帝的另外一件事。
這事更加重要,屬於不得不解決的那種……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