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免死鐵券?不,這是閻王爺的點名冊
第91章 免死鐵券?不,這是閻王爺的點名冊
戶部尚書劉歆,雙目充血,一雙眼睛死死盯著李善長。
似乎要將李善長給生撕了一般!
「陛下,各地主印官可以都斬首,那些前來報稅的,也都可以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st💡o9.com提供最快更新
罪臣這個戶部尚書,也可以被五馬分屍,這些罪臣都認。
但罪臣請誅李善長!
這些年來,是李善長把持中樞。
哪怕不當丞相了,還在暗中行使著丞相的權力。
空印案子這件事,罪大惡極,最應該受到懲罰的人,就是李善長這個國賊!
每次正式報稅之前,李善長這狗賊,都會提前會見各處官員,提前劃分各處分份額,瓜分利益。
罪臣,以及戶部眾人,也都是按照李善長狗賊劃分的份額來做事。
這狗賊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罪臣請誅李善長!」
劉歆這一番話,說的咬牙切齒,把自己遭此劫難的諸多怨氣,都給撒到了李善長身上。
「陛下,罪臣請誅李善長!」
「陛下,罪臣亦請誅李善長!
首惡不除,臣等無法心服口服!」
戶部左侍郎錢忠,以及右侍郎李芳二人,亦是咬牙出聲附和,請誅殺李善長。
之前他們這些人對李善長有多恭敬,有多聽李善長的話,那麼這個時候對李善長就有多痛恨!
若沒有李善長這個叛徒,這個把他們盡數給賣了的畜生在,他們未必就沒有活路。
就算是死,也不會被整上五馬分屍這等殘酷的刑罰!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不再奢望自己能活了。
徹底斷絕了生路的他們,唯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拉李善長這老狗隨他們陪葬!
要是不能將這反覆無常的老狗,給拉著一起死,他們是真不甘心,死不瞑目怒!
以往他們會對李善長恭敬有加,可現在他們都是要死的人了,哪裡還會在意太多?
李善長,必須死!
「陛下,臣請誅李善長!」
「陛下,臣請誅李善長!」
在戶部的這三人開口之後,立刻有更多的人開口跟上,請誅李善長。
這些人都是之前跟著胡惟庸下跪,卻被皇帝一連串的組合拳打的站不起來的人。
其中有很多在此之前,都是對李善長特別服氣的。
背對著這些人的李善長,聽著這一句句請誅李善長的話,面上神情沒有什麼變化,但攏在袖中的手,卻在不住的顫抖。
一顆心也宛若被刀絞一樣,痛的厲害。
請誅李善長啊!
請誅李善長!
這樣的話,在此之前誰敢說一句?
可現在,就是眾多人都在請誅李善長!
而且,這麼說的人,大多都還是在自己跟前,如同狗一樣的存在。
現在,都開始請誅李善長了!
雖然早就知道,在自己做出這等選擇之後,必然會遭受反噬,會面臨這樣一個結果。
可是現在,這些真的發生了,還是讓他難受,心痛的厲害。
胡惟庸保持著叩首於地的姿勢,一動不動。
不是他不想動,而是怕自己一旦有所動作,就會讓人看到自己那放光的雙目,以及臉上那抑制不住的驚喜。
他是真的驚喜。
原本他都被這一波三折的事情,給整絕望了。
覺得這次自己將會輸的一塌糊塗。
可誰能想到,轉眼之間,事情竟然又有了這樣一個巨大的轉折。
李善長這狗東西,居然是玩真的!
真的完全跪在了朱元璋面前,放棄了所有抵抗,對著自己昔日的部下,瘋狂的捅刀子。
效果自然也是立竿見影的。
這不,現在這些往日裡聽李善長話的人,不都已經開始追著李善長,瘋狂的撕咬了?
這一聲聲請誅李善長的話,聽著真讓人開心,如飲仙釀,沁人心脾!
李善長這狗東西,也會有今天?
朱元璋看著眼前這一幕,神情有些恍惚,記憶中的空印案浮現在眼前。
都是空印案,這一次和上輩子卻已有了諸多的不同。
上輩子李善長沒有敲登聞鼓,也沒有被自己徹底拿捏。
更沒有如同今日這般,在朝堂上大殺四方。
是自己被這些人的詭辯,給弄得心頭火起,卻在言語之上說不過他們,最終強行掀了桌子。
禮部尚書,以及兩個侍郎被自己宣布斬首的時候,雖癱軟在了地上,但卻能看出來,他們心裡是非常不服,對自己也是異常怨恨的。
空印案發生後,對自己怨恨的官員更多。
可這一次不一樣了。
這一次,眾多原本衝著自己來的怨恨,此時都衝著李善長去了。
自己這個皇帝身上,反而沒有濺上多少血。
雖然自己做這等事情,並不介意被濺上一身血,但此時有李善長這個送上門的人在前面給自己擋著,也是挺不錯的。
更讓他感到舒服的是,上輩子自己哪怕通過空印案,狠狠給了李善長一棍子,打斷了他門生故吏的這條腿。
但斷的並不算太徹底,屬於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那種。
哪裡有現在這種,直接卸下來的乾脆?
最讓朱元璋高興的是,上輩子時由於一些布置並不算太周全,戶部的那些暗中記的帳冊被毀掉了,並沒有被自己拿到。
從而導致一些關鍵性的證據缺失,沒有太好的辦法搞更大的牽連。
這些年來,被這些人通過空印這種方式給弄走的大量錢財,只追回來了極少的一小部分,連零頭都算不上。
可這一次不同了,關鍵性的證據被自己掌握在手裡。
又有李善長這個在此之前,主持給眾多人瓜分利益的人被自己拿捏,掌握在了手裡。
這些侵吞了諸多利益的人,別想再那般容易過關。
必須把諸多錢財吐出來才行。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又有這等關鍵性的證據握在手中,朱元璋相信,接下來肯定會有很多人識相,乖乖的把錢財主動吐出來。
至於那些心存僥倖的人,他這邊自然不會客氣,查到一個就從嚴處理一個,最低就是砍頭。
有這等關鍵證據在手,又有被自己拿捏的李善長在,且錦衣衛如今已經初具規模。
且看看能有多少人隱藏的下去!
有了這一次的事情後,將會有大量的錢財到帳。
而手裡面有了錢之後,很多事也就都比較好開展了!
「上位,臣罪大惡極,辜負了上位,竟做出了這等損害大明的事,臣無顏活在世上。
臣請上位誅殺臣,以正國法!」
在一片請誅李善長的聲音里,李善長深吸一口氣,對著朱元璋跪了下去。
一臉沉痛的說出這樣的話,並將帽子摘下來放到了地上。
一副引頸就勠的樣子。
這樣的一幕,倒是讓劉歆這些人都閉上了嘴。
眼中那無邊的怒火與仇視,都在此時被沖淡了不少,被意外所取代。
李善長這狗東西,竟然是連一點必要的掙扎都沒有,就這樣等死了?
一瞬間的意外之後,諸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皇帝身上。
等著看皇帝接下來會如何處置。
皇帝要是只處理他們這些人,卻放過李善長這個首惡,那就算是皇帝,他也別想好過!
這件事說破天去,用皇權去壓,也一樣是不能讓人心服,繞不過一個理字。
「李善長罪大惡極,自然當誅!李善長五馬分屍,其子李琪,一樣五馬分屍!」
朱元璋的回答乾脆利索,帶著鐵血殺伐之氣。
跪在地上的李善長,身子不受控制的抖了一下,卻沒有說什麼話。
劉歆,錢忠,李芳等眾多的人,則為之欣喜。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劉歆等人對朱元璋叩拜,發自真心的呼喊。
李善長這個老狗,終究還是要給自己等人陪葬了!
把自己等人害成這個樣子,這老狗還想獨善其身,他想的美!
皇帝還是聖明的,不僅僅要把李善長五馬分屍,還要將其兒子五馬分屍。
好!實在是好!
這就是報應不爽!
這就是惡人自有惡人磨!
「其免死鐵券,還可免一死,子免一死,允許其用免死鐵券抵罪。」
朱元璋停頓一下後,再次開了口。
欣喜不已的劉歆等人,頓時像是被兜頭澆了一瓢冰水一樣,齊齊為之一滯。
不是……皇帝居然允許這狗東西用免死鐵券抵罪?
這是一個很多人情緒激動下,都忘記考慮的事。
李善長提起的心,在此時放了下來。
雖然早在一開始決定徹底倒向皇帝,給皇帝干髒活的時候,他就知道,依照皇帝的性子,應該不會卸磨殺驢。
會保住自己的性命。
但方才聽到皇帝滿是威嚴的說出,要將自己以及自己兒子都給五馬分屍的話,還是禁不住為之擔憂,乃至於是恐懼。
因為,他和兒子的生死,真的只存在於皇帝的一念之間。
從皇帝的話里,他也真切的感受皇帝的殺意。
這殺意不似作偽,皇帝是真的想要把他給殺死。
這一刻,他是真的恐懼了。
好在皇帝並沒有真的這般做,而是選擇了讓自己用免死鐵券來抵罪。
這讓李善長有種劫後餘生的喜悅與虛脫。
同時,也有著悵然與強烈的危機感升起。
曾經他覺得,依照他的身份地位,這輩子都不可能用上免死鐵券。
可以將其當作傳家寶,一直流傳下去。
可誰能想到,短短時間內,自己的免兩死,兒子的免一死都給用了。
今後再也沒有免死鐵券,可以用來護身了。
他知道,皇帝一定程度上,是故意消耗掉自己的免死鐵券。
一來恰逢其會,此時用免死鐵券來進行免死,最能說服人。
二來也是給自己一個警告,讓自己今後都老老實實,夾起尾巴做人。
日後要是再犯事了,可就沒有免死鐵券,給自己用來免死了!
只剩下了死路一條。
這皇帝,當真好手段,好狠的心!
自己都已經把事情做到這種程度了,他還是不肯輕易放過自己!
「陛下!李善長狗賊所犯罪過太大,不適合用免死鐵券抵罪!
請陛下明鑑,誅李善長以謝天下,以明法紀!」
戶部尚書劉歆,把頭往地上磕的邦邦響,紅著眼睛泣血哭諫,一心想要讓李善長死。
他一開口,錢忠,李芳兩位侍郎也都跟著開口,情緒激動,請皇帝一定要把李善長斬首。
不過這一次,就他們三個人開口,其餘人沒有再跟著附和。
他們三個是註定要死的,自然沒太多的顧慮。
可剩下的人,卻都有著生路。
在皇帝已經表明了在這事情上的態度後,自不會再逼迫皇帝。
萬一把皇帝惹惱了,再加重處罰了,那可就虧大發了。
「免死鐵券是咱發的,咱說可以抵罪就可以抵罪!恁幾個少在這裡聒噪!胡攪蠻纏。
衛士何在?將這三個蟲豸拖出去行刑!」
隨著朱元璋一聲令下,立刻有如狼似虎的殿中侍衛上前,按住三人,堵住嘴巴拖了出去。
而這一舉動,看的武將序列之中不少有免死鐵券的人,為之心頭狂跳。
看起來皇帝這顯得強勢又蠻橫的做法,是在維護免死鐵券的作用。
對於擁有免死鐵券的他們而言,應該是一個極好的消息。
可實際上稍微深思的話,就能讓人看到這裡面,包含的嚇人的含義。
皇帝可是當眾滿朝文武的面,說出來了他說可以抵罪就可以抵罪的話。
那言外之意,是不是就意味著,他說不可以抵罪,這鐵券就不可以抵罪了?
看起來是對免死鐵券作用的維護,實際上卻是一個削弱。
更是對自己等擁有免死鐵券之人的,一個極其嚴肅的警告。
不少人心中不滿,但面對此時大殺四方的皇帝,還真就沒有一個人敢在這件事情上,和皇帝進行爭辯。
在這件事上,朱元璋有他的考量在。
免死鐵券的事,是個大漏洞。
當初大明剛建立的時候,自己分封功臣,李善長等人提議弄免死鐵券給功臣,用來對功臣進行表彰,以及安功臣的心。
又說唐宋都有這東西,是一個很好的制度。
自己當時沒有想到,這些跟自己打天下的人,變得居然會這樣快。
又因為這是唐宋都有過的事。
所以自己沒多想也就同意了。
但經歷上輩的種種,又在史書上看到了不少的事,此時再回頭去看,朱元璋就越發覺得這個舉措太過於草率了。
雖然後世很多人都在戲稱,自己洪武朝的免死鐵券免不了死,自己就可著擁有免死鐵券的人殺。
還把自己的免死鐵券,稱為閻王爺的點名冊,誰拿著誰死。
可關鍵是擁有免死鐵券的人相信啊。
很多人都覺得,他們手中的免死鐵券真的可以免死。
不少的勛貴武臣行事乖張,除了本身性格,權勢等方面之外.
手裡拿著免死鐵券,覺得真可以的免死,自覺有著護身符在,所以就沒有了很多顧慮,也是一個不小的原因。
現在,朱元璋說這話,就是在告訴這些人,今後也都老實點。
不要覺得手裡面握著免死鐵券,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免死鐵券是自己這個皇帝發,到底能不能免死,不是免死鐵券說的算,也不是擁有免死鐵券的人說的算。
而是自己這個皇帝說的算!
有著這麼多的人頭在,想來這話不少人能聽進去,也能起個三五年的效果。
免死鐵券這個事,自己今後需想辦法,將之給徹底解決了。
不能讓自己頒發的免死鐵券,流傳到標兒,以及雄英他們這些後人的朝代去。
不然,這免死鐵券在自己這裡免不了死,可到了後面的皇帝那裡,可就真的能免死了。
畢竟後面的那些人,慣會用自己的祖宗之法來做文章……
胡惟庸心中暗道可惜,有些失望。
他本身就覺得,皇帝不會將李善長給弄死。
至少現在不會。
李善長都把事情給做到這種程度了,皇帝若是還不管不顧,不講任何情面讓李善長死,那今後還有多少人敢給皇帝賣命?
但知道歸知道,此時真的確定了皇帝不殺李善長,還是難免有些失望。
要是李善長真的被皇帝就此斬首,那該有多好啊!
「恁也都起來吧,接下來是個什麼命運,就看恁自己的了。
生路和死路,咱都明晃晃的給恁在這裡擺著。
恁誰非要往死路上去,咱也不會攔著!」
劉歆三人被拉走後,朱元璋望著那些,跟著胡惟庸跪地的眾多人開口說道。
眾人聞言如蒙大赦,紛紛謝恩起身。
唯獨胡惟庸還在這裡跪著。
「你也起來把,把帽子戴上,接著做事,今後別它娘的動不動就摘帽子,撂挑子。
咱它娘的任命你當丞相,是讓你給咱辦事的,不是讓你天天給咱撂挑子的!
咱的忍耐也是有限的,別把咱逼急了,真讓咱對你徹底失望了。」
朱元璋望著胡惟庸說道。
帶著一些勉勵,又帶著一些警告。
胡惟庸,朱元璋現在可不會殺,留著有大用。
若不是重活一世,朱元璋說什麼都不不敢相信,胡惟庸這傢伙在成為實權丞相之後,膽子居然那般的大。
竟然敢造自己的反!
除了聯繫了陸仲亨,費聚等一些大明的侯爵之外,還暗中聯繫了倭國和北元,邀請他們一起動手!
自己在覺察並粉碎了胡惟庸的陰謀後,開始著手廢除中書省,以及丞相制度……
中書省權力太大了,丞相的權力也一樣太大。
上輩子自己就將之廢除了,這輩子,朱元璋依舊還會做出相應的選擇。
丞相制度與中書省制度,他一樣還要廢除。
自己這等開國皇帝在的時候,這些通過中書省統領天下的丞相們,尚且如此張狂跋扈。
要是自己沒有了,這等情況豈不是更加嚴重?
從現代歸來的他自然知道,在自己廢除了丞相後,後面出現了內閣這等制度,並且慢慢的凌駕於六部之上。
等於在很多程度上,取代了被自己廢除掉的丞相。
可在朱元璋看來,哪怕是內閣權力最鼎盛的時候,和如今中書省存在的情況下丞相的權力相比,那都是遠遠比不上!
三省六部制,隋朝正式完善,唐朝繼承並有多發展。
宋朝整體構架上依舊是三省六部制,不過依據自身的情況,進行了一些的改變。
但別管怎麼改,最基本的框架在這這裡,本質上還是三省六部制。
為什麼會發展出三省?
其根本原因,就是為了限制丞相的權力,不讓丞相權力過於集中,進行分權制衡。
結果這一套來到元朝後,直接將給整廢掉了。
這些人學習華夏的制度,學了個一知半解。
竟然大聰明的廢掉尚書省和門下省,只留下了一個中書省。
中書省統領六部就不說了,還在地方上劃分了諸多行省,也就是行中書省。
出任行中書省長官,成為封疆大吏的,都是中書省出來的高官,比如平章政事,參知政事。
如此一來也就是說,朝廷上,中書省直接匯集決策,審核,執行於一身,統御六部。
地方上,則直接統領各處行省。
而這巨大的權力,又通過中書省這個機構,盡數匯集到了丞相的身上。
在這等制度下,丞相的權力大的嚇人!
李善長為什麼能門生故吏遍天下?
就是這套從元朝延續過來的制度,讓丞相的權力太大,可謂是大權一把抓。
胡惟庸成為實權宰相後,為什麼到後來敢造自己的反?
同樣也是這套瞎逑整的制度,給了丞相太大的權力,讓他覺得他行了。
正所謂身懷利刃,殺心自起,就是這麼個道理。
若不不對這套不合理,有大毛病的制度繼續改變。
就算是沒有李善長,胡惟庸,今後還會有更多的胡善長,李惟庸出來。
所以,哪怕重來一次,中書省這些朱元璋還是會動。
但很多的制度都有延後性,比如漢承秦制,唐朝承隋制,宋承唐制。
自己大明趕走了元韃子,又因為手下的人,包括自己都是從元朝過來的,那在建立制度的時候,很多方面,自然而然都會承襲元制。
也就是說,中書省這套制度,在這個時候是深入人心的,且又涉及到了無數官員的切身利益。
想要動這個,簡直不要太困難。
這也是為什麼,自己會一直等到胡惟庸造反之後,才會抓住機會,一舉廢除中書省和丞相制度。
所以,僅從為了對中書省動刀子上來看,胡惟庸這等膽大包天的奇男子,自己都要留下來。
讓其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才行。
不過,中書省自己一時半會兒動不了,但趁著空印案動一動行省,先削弱掉一層中書省的權威還是可行的……
胡惟庸不知道,這短短的時間裡,皇帝心中都閃過了多少念頭。
更不可能知道,皇帝此番放過他又有多少的考量。
他只知道,自己又度過了一個難關,又一次賭對了!
就知道,皇帝不可能真的對自己下下死手,不敢真的奪了自己的丞相之位。
皇帝離不開自己,中書省離不開自己。
知道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不太容易被人取代的人,是胡惟庸此番如此行事的最大底氣之所在!
他叩首謝恩,說自己今後再不會這樣了,一定會好好做好丞相該做的事,為皇帝,為國為民分憂。
說罷,把官帽戴回頭上,雙手撐地,顯得艱難的起了身。
這是長時間跪在地上,腿都麻了的緣故。
胡惟庸此時的形象並不好,官袍滿是褶皺,因為出汗,背上的一大片衣服都貼在了身上,頭髮也有一些散亂。
因為雙腿發麻的緣故,他的身軀也站的不怎麼直。
但這個時候,胡惟庸的形象在眾多的文武官員眼中,卻變得無比的高大。
很多人都對他高看一眼。
尤其是和李善長這個狗東西,在關鍵時刻,直接背叛眾人,給皇帝當狗的行徑比起來,敢為了眾官員,而選擇和皇帝硬著來的胡惟庸,無疑更加讓人信任。
更加讓人敬服。
可以說,胡惟庸今日乃是一戰成名。
胡惟庸感受著這些目光,以及氣氛的改變,面上沒有絲毫的變化。
但心裏面早就樂開了花!
像是吃到了喜鵲屎一樣。
今天的事情雖然有著諸多波折,但最終的結果,終究還是對自己有利的!
從此刻開始,李善長再不能騎在自己頭上了!
從此刻開始,屬於丞相的大權,將被自己盡數掌握!
自己成功取代了李善長!
自己才是大明真正的丞相!
這一次,自己才是最大的贏家!
努力壓下心中極致的喜悅,胡惟庸等著皇帝宣布退朝。
各種事情都有了定論,今日的朝會該結束了。
結果,皇帝的聲音卻響了起來:「咱準備裁撤了行省……」
胡惟庸:???!!!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