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科技入侵現代> 第105章 諾獎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第105章 諾獎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第105章 諾獎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什麼?我?」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在紅石基地工作的林燃實在不想又被這種瑣事給打斷。

  千里迢迢跑到日內瓦去。

  而且還是被蘇俄點名。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上回沒出意外,不代表這回不會出意外。

  「沒錯,他們點名要求你要參加,哪怕我參加都不行。估計是科羅廖夫或者其他人的主意。」林登詹森道。

  對方接著說:「因為他們的要求很突兀,所以我們也向他們提出了類似的要求,我們要求要讓華國代表團在中間調停。

  另外這次談判不僅僅會討論熱線問題,另外還要對最近的柏林危機調停。」

  林燃已經沒心思聽別的了,他知道華國一定會去。

  都不提當下這個時間點了,無論什麼時間點,這樣的調停,華國都會派人去參加。

  林燃之所以只給了算法,因為給其他東西,透過管道傳回華國,中間風險重重。

  如果是華國代表團親自來,那又不一樣了。

  不過在電話里林燃不動聲色,「我服從白宮方面的安排,希望能夠為世界和平做出一份貢獻。」

  林登·詹森聽完後說:「好,那就這樣,我們接著和那邊溝通。

  你隨時做好準備,有確切消息後我們第一時間通知你。」

  由於柏林的危機進一步蔓延。

  雙方都認識到熱線的必要性,將派代表團前往日內瓦進行談判,同時由華國方面作為中立方進行調停,不僅僅包括「熱線」,同時包括了柏林危機。

  「如果達格沒有去世,那我們也不至於在這裡爭論。

  本身就是因為達格去世帶來的爭議。

  頒發給達格也是違反了諾貝爾的傳統,頒發給倫道夫·林也是違反了諾貝爾獎的傳統。

  那為什麼我們不能頒發給倫道夫·林?激勵他在世界和平上做出更卓越貢獻呢?

  難不成就因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先生不喜歡數學家的可笑傳言嗎?」卡爾憤憤不平道。

  奧斯陸市市中心的亨利克·易卜生街51號,挪威諾貝爾獎研究所里,類似的爭吵從9月林燃提出「熱線」這一概念後就已經開始了。

  每個諾貝爾獎各有一個諾貝爾獎委員會負責,其他的委員會都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只有和平獎是由挪威的委員會決定。


  而且挪威的委員會五名成員全部由挪威議會任命,都是議會議員。

  所以為什麼諾貝爾和平獎含金量不足,就在於此,評獎的委員會本身就和政治高度關聯,頒發出來的獎項又怎麼可能和政治無關呢。

  「頒發給哈馬舍爾德好歹有例可循,頒發給倫道夫那就太突兀了。

  我不反對頒發給倫道夫,我們甚至今天就能夠決定把明年的諾獎頒發給倫道夫。

  但在這個時間點,頒發給倫道夫實在太過於不同尋常了。」

  在座五位委員中,四位都贊同頒發給倫道夫·林,只有主席岡納爾·揚仍然堅持要頒發給哈馬舍爾德。

  「哈馬舍爾德不幸在上個月因飛機失事而去世,雖說諾貝爾委員會有追授的過往案例在,但那都是1931年時候的事了。

  30年前的傳統,未免有點太古老了。

  加上倫道夫提出的熱線概念,以及推動白宮和克里姆林宮在日內瓦的談判,這都體現了他在和平上做出的卓越貢獻。」卡爾鍥而不捨道。

  岡納爾說:「這是對諾獎公信力的破壞。」

  另一位委員漢森,他除了政治家外還是律師,在法律和國際事務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岡納爾,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

  你都追溯到30年前193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追授給死去的埃里克了,為什麼不再原教旨主義一點?

  諾貝爾先生的遺囑從未說過禁止我們自選獲獎者。

  本身因為極端事件,某人突然做出重大貢獻且未被提名,我們是可以通過內部特殊會議來調整規則的。

  只需要我們一致同意然後再經過諾貝爾基金會的批准就行,這個程序並不複雜。

  反而如果不頒發給倫道夫才奇怪。

  尤其要是對方這一次成功調停了柏林危機,建立了白宮到克里姆林宮的直接溝通管道。

  我們不頒發給他那就有點不合適了。」

  其實還是林燃提出熱線這一概念提出的太晚了。

  因為61年的諾獎,一般60年年底開始提名,然後61年10月公布。

  林燃60年底還在哥倫比亞大學做數學教授呢,和諾貝爾和平獎八竿子打不著。

  挪威諾獎委員會想說早就收到了阿美莉卡方面的提名怎麼都說不過去。

  「那未來萬一又有類似重大緊急事件呢?難不成我們每次都臨時改人?」岡納爾不同意也不僅僅是因為公信力,還有擔心權力被剝奪的考慮,每次都臨時改人,然後諾獎基金會投票決定。


  那挪威諾獎委員會的權力會被極大程度的剝奪。

  本身現在每個諾貝爾獎各有一個委員會負責,總共有五個。

  其中除和平獎外的四個獎,對應的諾貝爾委員會都只能提出建議,不能最終決定。

  物理學獎、化學獎和文學獎的得主需要由整個學院決定,生理或醫學獎則由學院的50人大會決定。

  只有諾貝爾和平獎是特殊的,挪威自己就能決定。

  這次這樣搞,不就等於挪威諾獎委員會的獨特性不復存在了嗎。

  「類似的事情應該不太可能有下次了。

  再者我們這次變了之後下次再打補丁不允許不就好了。」卡爾說。

  主要還是因為196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太特殊了,原本定下來的得獎者在公布前一個月因飛機失事而死亡,林燃又太過於特殊,天天不在太空競賽版面出現,天天在國際政治版面出現。

  最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妥協,決定要頒發給林燃,還是因為柏林發生了坦克對峙。

  在柏林的查理檢查站,東德試圖限制西方外交官進入東柏林,阿美莉卡通過坦克護送人員表示抗議,隨後蘇俄方面也派部署坦克。

  雙方僅僅相隔數百米,對峙時間足足有16個小時之久。

  衝突的進一步發展,導致挪威議會覺得他們應該要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林燃,以表示對歐洲和平的呼籲。

  「日內瓦談判:阿美莉卡和蘇俄將就熱線進行磋商,應對柏林危機

  (日內瓦,1961年11月)隨著柏林危機繼續為歐洲投下陰影,阿美莉卡和蘇俄即將在日內瓦舉行談判,商討建立從克里姆林宮到白宮的直接溝通熱線。

  這一由白宮高級官僚倫道夫·林提出的史無前例舉措旨在避免因誤解或誤判而在全球緊張局勢加劇時引發核衝突。

  1961年,圍繞柏林的緊張局勢達到危險頂峰,歐洲成為全球焦點。蘇俄的尼基塔要求西方國家撤出西柏林,而阿美莉卡總統甘迺迪堅決承諾捍衛該市的自由。

  為表達支持,阿美莉卡副總統林登·詹森於8月19日訪問西柏林,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凸顯了阿美莉卡對其盟友的堅定立場。

  在這一動盪背景下,日內瓦談判成為超級大國間罕見的務實之舉,雙方尋求建立危機管理機制,以防局勢失控。

  談判的核心是提議中的熱線和當下柏林的緊張局勢。這一直接溝通渠道旨在為兩國領導人提供迅速可靠的對話方式。該倡議源於倫道夫·林在接受BBC專訪時的提議。

  柏林對峙加劇數月來的互不信任,這次雙方談判的成行反映了雙方對核時代誤判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的共同認識。


  根據白宮方面最新消息,阿美莉卡代表團由副總統林登·詹森率領,熱線概念的締造者倫道夫·林也將隨行。

  蘇俄則派出了阿納斯塔斯·米高揚,這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家以其高超手腕著稱,體現了雙方的對等姿態。兩人將共同監督談判,敲定熱線的技術和運營細節。

  同時PRC方面將派出代表作為中間方全程參與,由獨立自主第三方的華國外交家為緊張局勢進行降溫。

  這一舉措的意義遠超通信技術本身。熱線的建立標誌著緩和冷戰緊張局勢的一個初步但關鍵的步驟。

  儘管華盛頓與莫斯科之間的意識形態分歧依然深重,這一協議凸顯了雙方在避免核災難上的共同利益。觀察家認為,熱線可能成為一項關鍵保障,降低因錯誤或誤判引發衝突的可能性。

  來自唐寧街10號的高級官員表示:這條熱線並非萬能解藥,但它提供了一種實用手段,在關鍵時刻為決策爭取時間和清晰度。

  若談判成功,熱線或將為進一步的軍備控制對話鋪平道路,為處於緊張狀態的世界帶來一絲謹慎的希望。

  本報認為此次談判是冷戰中的一個決定性時刻。柏林危機暴露了分裂歐洲和平的脆弱性,而超級大國在日內瓦的接觸表明,務實態度或許能壓倒邊緣政策。詹森和米高揚代表各自國家,肩負著全球的期望,力圖在不確定性中打造一個穩定的工具。

  若協議達成,熱線預計將在數月內投入使用。日內瓦談判可能成為一個轉折點——並非冷戰的終結,而是確保人類能夠承受其風險的一種方式。」

  10月27日,日內瓦談判開始前夕,挪威奧斯陸,諾貝爾研究所大廳,台下留了數十個座位提供給受邀參加的記者、外交官和挪威官員及學者。

  現場氣氛嚴肅。

  11點整,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五名成員步入大廳,由主席岡納爾·揚帶領,其他四位成員緊隨其後,他們身著正式西裝,表情嚴肅,因為當下歐洲的緊張局勢。

  岡納爾·揚走上講台,用挪威語簡單問候現場人士:「各位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挪威諾貝爾研究所。今天,我們將宣布1961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

  「經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艱難探討,諾貝爾基金會全體委員的一致投票,最終決定將196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倫道夫·林,以表彰他為世界局勢穩定做出的卓越貢獻。

  這位數學大師用創造性的思維找出了使世界不至於失衡的辦法,為人類不回到火把和石頭的時代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宣布儀式和頒獎典禮不同,宣布首先用挪威語進行,隨後用英語重複,以方便國際媒體記錄。


  宣布後,現場先是一片寂靜,隨即響起輕微的掌聲。

  記者們迅速低頭記錄,討論這一追授決定的意義。

  來自法蘭克福報的記者漢斯·穆勒問道:「主席,我想請問頒發給林教授是否違背諾貝爾獎的傳統?」

  「我們不這麼認為,這是諾貝爾獎與時俱進的一種表現,我們會關注當下對世界和平做出最大貢獻的個體。」岡納爾·揚回答道,「這也得到了諾貝爾基金會的一致同意。」

  紐約時報的記者湯姆·威克問道:「主席,諾貝爾和平獎之所以頒發給林教授,是否表示諾貝爾委員會方面看好11月1號在日內瓦舉辦的談判能夠達成有成效的結果?」

  「是的,我們非常看好雙方為和平做出的努力。」

  林燃還在紅石基地,等出發前他才會乘坐專機去華盛頓和林登·詹森會合,然後一起直飛日內瓦。

  他也接到了來自挪威的電話,通知他獲獎,並且邀請他12月底去參加頒獎典禮和慶祝晚宴。

  和即將到來的日內瓦談判比起來,挪威的諾獎可以說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畢竟日內瓦談判可是能夠親自見到華國最重要的幾位大佬之一。

  林燃滿腦子都在為這次見面做準備。

  要是不親自給對方點東西,那這趟日內瓦就白去了。

  林燃也已經想的非常清楚,要給對方什麼東西。

  借51區之名,把來自未來的科技造物直接送到對方手裡。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