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大婚(上)
第109章 大婚(上)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已是泰順元年十二月上旬,是朔風凜冽的隆冬時節。
今日卻晴好,陽光明媚溫暖。
景寧帝、皇太后、泰順帝皆已由暢春園回到了神京內城的皇宮居住,蓋因冬季有冬至祭天、元旦朝賀、重大祭祀。
今日姜念奉召來到了皇宮,整衣斂容,趨步入了養心殿,至泰順帝跟前,行了大禮。
泰順帝微微頷首,親手將一份財物清單遞給了姜念。
姜念雙手接過清單,展開細觀,只見清單上墨跡鮮潤,列著:
黃金千兩,白銀萬兩;東郊宅院一所;玉器、瓷器、漆器若干;綢緞、皮草若干;婚服;首飾若干;名貴筆墨紙硯;紫檀木家具、象牙雕屏風、景泰藍香爐……
琳琅滿目!
其中,有些是景寧帝、皇太后所賜,然大半皆出自泰順帝私庫。
這般厚賞,顯是為姜念大婚所備,統共算來,竟價值數萬銀子。
姜念心中一震,忙伏地叩首謝恩。
泰順帝素性刻薄,崇尚節制,此番卻厚賜姜念。
究其緣由,一則因姜念乃其流落民間的骨血,大婚之事,自不可過於簡薄;二則姜念今年獻策良多——清查錢糧虧空、改良官倉、杉木匣比樣、賑濟直隸水患,件件皆收奇效。若換作尋常臣子,立此大功,都可從正五品三等侍衛擢升至二品乃至一品大員了。
何況,大慶皇子大婚,耗費動輒十萬乃至數十萬白銀。
相較之下,此番賞賜給姜念的這價值幾萬銀子的財物,也算不得奢靡。
泰順帝想過,將昔日的寧國府賜予姜念,畢竟姜念所娶之女,乃榮國府的元春,若居寧國府,倒也相宜。
然泰順帝轉念一想,此舉未免太過招搖,遂暫且作罷。
只是他心中已存定見,寧國府不賜予旁人,只待日後時機合宜,再將這座煊赫府邸賜予姜念……
……
……
為保密起見,景寧帝、皇太后、泰順帝此番一起賞賜姜念,只假託是忠怡親王所賜,泰順帝又特命忠怡親王遣人將這批財物護送至神京城東郊的姜家小宅院。
當這批財物護送到姜家小宅院,立時引起姜家眾人的圍觀。雖說很多財物都裝在箱子裡,姜念不會當眾打開,但紫檀木家具、象牙雕屏風等大件卻是遮掩不得,明晃晃的,引得姜家眾人嘖嘖稱奇。
連薛寶釵都不禁稱奇,心下暗忖:「十三王爺果然待大爺極親厚,竟賞賜這許多財物供大爺大婚所用!」
她的神色不禁有些黯然,念及姜念與元春婚期將近,自己終究只能以妾室之禮過門,不免心中苦澀。
姜念將薛寶釵的黯然失神收入了眼底。
待眾人散去,他留下了薛寶釵、鶯兒,當著二人的面,親手開啟箱籠,露出裡頭黃金、白銀並玉器、瓷器、漆器、綢緞、皮草、婚服、首飾、名貴筆墨紙硯等物,一時間光華璀璨。
薛寶釵與鶯兒見狀,俱是驚嘆。
姜念卻不多言,只俯身翻檢,忽從箱底取出一套名貴的筆墨紙硯來——
筆是湖州上等狼毫筆,紫竹為管,通體素紋,唯管尾淺刻蘭草一莖,清雅內斂;
墨為徽州古法松煙墨,膠輕質堅,墨面浮光若古漆,細辨有沉腦、麝香之氣;
紙乃涇縣曹氏貢宣,質如冰翼,色含雲青,迎光可見簾紋如織;
硯則端溪水岩老坑紫端,色若重棗,硯堂含胭脂暈,扣之鏗然作玉磬聲。
這麼一套筆墨紙硯可是價值不菲,且民間難買到的!
薛寶釵看到姜念取出這套筆墨紙硯,登時明眸發亮。
姜念對薛寶釵溫言道:「我知你素來不喜那些花兒粉兒,首飾珠翠亦不常戴,橫豎你也不缺。這套文房四寶,倒是雅物,給你平日寫字,也算物盡其用。」
薛寶釵心中一喜,低眉垂首:「謝大爺厚賞!」
……
……
隔壁秦家。
秦可卿於西廂房內斜倚繡榻,纖纖十指捏著銀針,於素絹上細細描畫。一旁小丫鬟寶珠捧著絲線匣子侍立。主僕二人靜默無言,唯聞隆冬冷風吹著窗戶,簌簌作響。
忽見大丫鬟瑞珠掀簾而入,對秦可卿道:「姑娘,可了不得!隔壁姜大爺適才得了十三王爺的厚賞,足足抬了上十箱呢,還有紫檀木家具、象牙雕屏風等大件。」
秦可卿聞言,手中銀針微微一頓,卻不抬眼,只淡淡道:「十三王爺待他一向親厚,賞些東西,有什麼稀奇。」
瑞珠見她神色淡淡,索性近前一步,悄聲道:「聽說是專為姜大爺大婚預備的……」
秦可卿指尖驀地一顫,銀針險些刺破手指。她忙低頭掩飾,只將繡繃往懷裡攏了攏,鬢邊一縷青絲垂落,遮住了一角芙蓉面。
瑞珠見狀,暗嘆一聲,轉頭對寶珠使了個眼色:「你去廚下瞧瞧燕窩粥可燉好了。」
寶珠撅嘴道:「什麼要緊話,偏要支開我?」
瑞珠從身上摸出一塊碎銀子,塞到寶珠手裡,笑道:「這個給你,快去!」
寶珠見了銀子,頓時眉開眼笑,一溜煙去了。
瑞珠挨著秦可卿坐下,輕聲道:「自打姜大爺蒙皇太后指婚,姑娘避著他已有半年了。難道這輩子都不見他了不成?」
秦可卿沉默不語,只將那繡繃上的絲線一根根理順。
瑞珠道:「這半年來,咱們家但凡有事,哪回不是姜大爺周全?半年來又有混帳來滋擾姑娘,還不都叫姜大爺整治了?若非姜大爺,咱們家何以安穩?姑娘又何以安穩?姑娘這般冷著他,豈不叫人寒心……」
見秦可卿依舊沉默,瑞珠絞著帕子,咬牙道:「其實……有些話我憋了許久,今日索性說破了——皇太后的旨意,姜大爺怎能違抗?再說那榮國府的大小姐,何等尊貴?咱們家如今……唉!」
她偷覷秦可卿的臉色,繼續道:「老爺去世後,咱們家便冷落了,姑娘雖是養女,可到底……到底……」
說到這裡,瑞珠聲音漸低,秦可卿卻忽然抬頭:「到底什麼?」
瑞珠心一橫:「憑姜大爺如今的勢派,姑娘便是跟了他做妾,也使得的!」
秦可卿一雙秋水眸倏地瞪向瑞珠,待要斥責,卻又黯然垂首。
她何嘗不明白?自己本是養生堂抱來的孤女,養父秦業既逝,這家便如風中殘燭。自己豈配做姜念的正妻?做妾確是使得的……
瑞珠見秦可卿神色鬆動,趁機道:「姜大爺待姑娘情深義重,若姑娘肯做他的妾室,他必定——」
秦可卿忽地打斷:「別說了!」
瑞珠之所以說這番話,因她覺得姜念對秦家有恩情,且能保護秦可卿,縱然秦可卿為姜念的妾室,也可富裕平安一生。另外,她還有一份私心,她自己愛慕上了姜念,想著一旦秦可卿成了姜念的妾室,她或許有機會做姜念的房裡人……
這一刻,秦可卿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半年前的那一幕,當時姜念收下了她的鴛鴦荷包,說「姑娘既贈了我荷包,從此以後,你便是我的女人了」,又說「我不能娶你為妻,待你過了孝期,我會納你為妾」。
這兩句話,她藏在心底,沒告訴任何人,包括了瑞珠。
其實,她半年來也想開了,認為瑞珠所言在理,關鍵是她對他愛慕已深。
「既如此……做他妾室又何妨?」
秦可卿長嘆了一口氣。
……
……
此次姜念獲賜的財物中,包括了一套位於神京城東郊的宅院。
姜念是泰順帝的兒子,又是皇太后指婚,娶的是榮國府的元春,自然不該在現居的陳舊小宅院裡大婚。
泰順帝挺用心,此次賞賜的宅院就位於現在的姜家小宅院附近,距離不過百步之遙。
這是一套三進院落,比姜念現居的陳舊小宅院寬敞了一倍,雖無後花園點綴,倒也軒昂齊整,朱門灰瓦,檐角飛翹,顯出一派新貴氣象。
這日恰逢晴好,冬陽煦暖,姜念特意領著薛寶釵並蒙雄、鶯兒、香菱、琪兒、琴兒、封氏等人,同往新宅一觀。眾姑娘丫鬟們皆是頭遭踏足,不免新奇,一路穿廊過院,四下打量。
薛寶釵扶著鶯兒的手,緩步穿過垂花門,進了內院,迎面三間正房配東西耳房,兩側抄手遊廊環抱,左右廂房皆較為寬敞,階下青磚墁地。
內院一隅,有一塊花池,池中竟是載種著一片牡丹,雖值寒冬,枯枝亦顯遒勁。
姜念對花不精通,問薛寶釵:「這是什麼花?」
薛寶釵道:「牡丹!」
姜念點了點頭,暗自稱奇。
他現居的陳舊小宅院,內院中有一株梨樹。他曾感嘆,這株梨樹竟仿佛是在召喚薛寶釵寄居的。
而現在的這所新宅院,內院中竟載種著一池牡丹,又竟仿佛是在召喚元春似的。
元春可不就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的牡丹麼?
而且,原著里薛寶釵在群芳宴上抽到了牡丹簽,題著「艷冠群芳」四字,下面又鐫著小字,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
因此,牡丹也可代表薛寶釵。
連鶯兒都覺得薛寶釵像牡丹一樣,出身富貴,端莊典雅。
姜念即將在這所新宅里與元春大婚,不出意外的話,也會在這所新宅里納薛寶釵為妾。
這也算是奇妙的緣分了。
念及此,姜念對薛寶釵微笑道:「待來年這片牡丹開花時,咱們一起賞花吃茶。」
薛寶釵微微點頭,心中暗嘆:「大爺話里的『咱們』,可不僅是他與我,還包括了那賈府大姑娘吧!」
眾人正賞玩間,薛寶釵忽見正堂樑柱漆色尚新,階前卻已生了薄苔,心下疑惑,因向姜念道:「這宅子瞧著空落不久,倒不知先前是何人所居?」
姜念神色古怪地說道:「此宅舊主,原是官宦,今夏直隸水患時,他剋扣了賑災銀子,被抄了家。」
薛寶釵:「……」
今年夏天,有七名官員因剋扣賑銀,被泰順帝下旨抄沒家產充公。
其中一名品軼不低的官員,便是眼下這所三進宅院的舊主。
此事也算是與姜念有點關係,因姜念在救災獻策中提到,要嚴懲貪腐,有官剋扣賑銀者,嚴治之。
還有一事,值得一提。
儘管泰順帝早有了喜歡抄家的「惡名」,但在今年夏天,他因下旨抄沒了七名剋扣賑銀官員的家,從而讓他「獲得」了「抄家皇帝」的稱號。
忽一陣穿堂風過,檐角鐵馬叮噹作響,眾人不覺噤聲。
鶯兒天真,脫口問道:「既如此,咱們住這兒豈不晦氣?」
薛寶釵忙瞪了鶯兒一眼,鶯兒低下了頭。
姜念淡淡道:「晦氣?難道你們還不曉得,咱們現居的小宅院,舊主便是遭抄家的?況且,此宅舊主連賑災銀子都貪墨,如今他不知在何處睡著破草蓆,咱們替他享這青磚黛瓦好院落——正是痛快!」
說完,姜念當場宣布:「明日咱們就搬來此宅!」
薛寶釵聞言暗嘆:「終於不用擠在那小宅院裡了!」
……
……
姜念參觀完新宅,回到陳舊小宅院,對賀贇吩咐道:「傳隔壁的彭繼忠來一趟。」
很快,彭繼忠佝僂著腰來到姜念跟前,未語先揖:「小的給姜大爺請安!不知有何差遣?」
姜念道:「告訴你家姑娘,明日我便遷居了。」
彭繼忠霎時慌張起來,膝蓋一軟險些跪倒:「姜大爺要搬去何處?咱們秦家缺不得您的照應啊!」
彭繼忠對姜念很敬畏,認為秦家離不開姜念的保護,也認為自己離不開姜念的保護。此前他可是告倒了寧國府,也因此給自己惹來了麻煩,是姜念幫他擺平的。
姜念道:「莫慌,我的新宅距此不過百步,秦家有事,我照舊管,照舊會護著秦姑娘,也照舊會護著你。」
他指著一個青緞包裹,道:「這個是我送給你家姑娘的。」
彭繼忠千恩萬謝後,帶著青緞包裹告退,走出了正房,穿過了內院。
這一幕,被西廂房窗後的薛寶釵、鶯兒發現了。
鶯兒噘嘴對薛寶釵道:「大爺多半是送什麼好東西給隔壁那秦姑娘,傳彭管家捎去的。」
薛寶釵默不作聲,只是不禁咬了咬下唇。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