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我錦衣衛臨時工,咋成權臣了> 第二百零三章 兵變的前兆

第二百零三章 兵變的前兆

  第203章 兵變的前兆

  京師,東廠提督太監值房。

  自永樂朝後,錦衣衛就一直隸屬於東廠監管。

  陸炳是個大猛人,嘉靖朝中後期的錦衣衛,只在名義上隸屬東廠。實則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直接對皇帝負責。

  但每月的初一,陸炳還是要到東廠,象徵性的向提督太監黃錦稟明錦衣衛當月諸事。

  sto9.🎉com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陸炳被一架二人抬送入了值房之中。

  他已病入膏育,臉色發黑。這是肝疾入骨的表徵。

  陸繹、朱希孝、劉守有三人協力,小心翼翼將大掌柜從二人抬上給抬了下來。又將他扶到椅子上。

  菩薩心腸的黃錦見到陸炳這病的模樣,悲傷之情溢於言表,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

  黃錦道:「我的陸都督啊。您病還沒好,就別來我值房了。讓陸繹他們來就是。」

  陸炳氣息微弱的說:「黃公公,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不可廢啊。」

  黃錦親自給陸炳倒了一杯茶,遞了過去。

  陸繹卻道:「黃公公,您的好意我父親心領了。可是太醫院的御醫說,他這病不能喝茶,只能喝白水。」

  黃錦連忙吩咐一個小宦:「快給陸都督端一杯溫水來。」

  陸炳卻道:「不用麻煩了,開始稟事吧。」

  「這個月,咳咳咳,我們......錦衣....

  陸炳已經虛弱的說不出話來。無奈之下,他只得讓兒子陸繹代稟。

  陸繹道:「黃公公,本月錦衣衛處置欽案十八件。另辦了大事六件,中等事十三件,

  小事四十九件。」

  「其中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是林十三在南京破獲了倭寇暗樁的情報窩子。」

  「林十三上稟,打算利用這個情報窩子給倭寇輸送假情報,以佐抗倭的全勝。」

  隨後陸繹將林十三手書的密信交給了黃錦看。

  陸炳父子將此事列為了今日頭一件稟奏東廠提督的大事。可見此事份量。

  黃錦看完密信後一拍大腿:「好一個林十三!這小子是塊金子,無論是在京師還是到南京都能大放異彩!」

  「有了這條給倭寇提供假情報的渠道,倭寇今後就變成了無頭蒼蠅,還會被胡宗憲他們牽著鼻子走!」

  「我不懂軍略,但也曉得這件事的份量!」


  「我要在皇爺面前替林十三請功!保舉他破格升授武節將軍。另外,他那個千戶由替職改為世襲!」

  林十三剛剛「升」為南京錦衣衛千戶不久,職武官正五品。

  正五品散階初授是武德將軍。要想升授武節將軍,至少要三年後。且必須年年考功為優。

  當然,也有例外。若能立下大功,可破格直接升授,無需熬資歷。

  這一樁賞還不算什麼。

  替職改世襲,這才是真正的潑天富貴!

  錦衣衛的職位,分為替職和世襲兩種世襲顧名思義,世襲罔替。一代是錦衣衛千戶,代代都是錦衣衛千戶。

  替職則是人死職無,職位不能往下傳。

  京師、南京兩個錦衣衛,如今有正差、雜差千戶三十六位。其中世襲千戶不過十位而已。

  剩下的二十六位替職千戶,做夢都想轉為世襲!

  一句話:替職轉世襲,就像堂貼轉在冊。

  陸炳喝了幾口溫水,緩過神來:「嗯。黃公公,林十三此人精明強幹,忠心不二。」

  「我若熬不過今年.......今後請黃公公重用他。」

  陸炳說這話仿佛像是在說臨終遺言一般。

  黃錦連忙道:「陸都督的教誨,我記住了。」

  陸炳搖搖頭:「不算教誨,只算是託付吧。我若不祿,還請黃公公照應那些曾替我拼死亡命辦差的兄弟。」

  黃錦當即表態:「您放心。您的兄弟就是我黃錦的兄弟。我一定待他們如親如故。」

  黃錦將此事轉奏嘉靖帝。嘉靖帝龍顏大悅。當即給林十三下了獎賞密旨。

  耐人尋味的是,密旨中寫著「恩封林十三為錦衣衛北鎮撫司世襲千盧」

  林十三雖人在南京錦衣衛,嘉靖帝還是將他視為了北鎮撫司的一員。

  半個月後,密旨到達南京。

  林十三接旨之後,心中先是一陣狂喜:妙哉。我林家人今後算是有了一個打不爛、摔不碎的金飯碗。

  片刻後,林十三又發愁:本來想讓虎兒讀書,考科舉,中秀才、中舉人、中進士。做個千古流芳的名臣。

  這下好,他只能在北鎮撫司辦秘密差事了。

  既是密旨,便要秘而不宣。林十三連結髮妻碧雲都未告知。

  嘉靖三十九年,春末夏初。

  林十三來南京已有兩個月。除了辦了一件漂亮差事,他還跟南京城裡的勛貴、高官們打得火熱。


  他就是這樣一個社交牛人。跟任何人交往都能讓對方如沐春風。

  這日,林十三去魏國公府參加完跑馬會,領著李高返回大長干街。

  前一陣孫越因為嘴巴漏風,被林十三罰軟禁在家三個月。故林十三最近外出只帶著李高。

  李高身份高貴,是儲君的小舅子。有他在身邊,林十三的身份似乎也能高上幾分。

  南京城的勛貴、高官們也樂得跟儲君小舅子交往。

  二人哼著小曲,剛走到一處窄巷。八個壯漢突然在巷頭、巷尾兩個方向將他們圍了起來。

  八個壯漢腰間鼓鼓囊囊,看凸起的形狀,應是掛著手弩。

  林十三下意識的去摸腰間防身的短刀。

  可是短刀怎麼快的過弩箭?何況對方人數占優,林十三則腹背受敵?

  為首的壯漢走上前,拱手道:「十三爺不必驚慌。我是羅爺手下的高鶴唐啊。」

  林十三驚訝:「是你?你一直貼身保護我二哥。二哥來南京城了?」

  那壯漢頜首:「羅爺就在巷外轎中。請十三爺入轎一敘。」

  林十三連忙跟著壯漢出得巷子,進了一個八抬大轎之中。

  京師規矩大,官轎制度十分嚴格。

  南京城卻是天高皇帝遠,別管多大的官都敢用八抬大轎。

  果然,轎中坐著嚴黨的小錦衣衛首領,刑部督捕司郎中羅龍文。

  林十三見到羅龍文第一反應是:「二哥,您也被明升暗貶到南京了?我之前怎麼沒收到消息?」

  羅龍文笑道:「哪兒啊,我是受閣老、小閣老委派,前來南京辦密差的!」

  林十三道:「什麼差事?有小弟能幫得上忙的地方儘管言語。小弟不是吹,我來南京兩個月,也算攢下了一些人脈。」

  「什麼守備、協同守備、參贊機務、諸留守部堂、都督,我都混的很熟。」

  羅龍文搖頭:「我們督捕司一直在搶你們錦衣衛的飯碗。若我托你這個錦衣衛幫忙辦事,豈不被旁人笑話?」

  「南京錦衣衛也是錦衣衛嘛!」

  「另外,我臨行之前,咱們大哥叮囑過我,這件秘密差事不能透露給你。」

  林十三道:「什麼密差啊。連我這個義弟都要瞞著?」

  羅龍文道:「咱大哥不讓你知曉此事是為了你好。有時候啊,人知道的太多不是好事。」

  「不過說實話。這件密差.......我都摸不著頭腦。猜不透咱大哥為何要我親自來辦這件事。」


  羅龍文的話勾起了林十三的好奇心。

  但林十三沒有再追問。羅龍文已經明確表態要對他保密了,他再問東問西未免讓人生疑。

  林十三道:「不管怎麼說,二哥既來了南京,我要盡一盡地主之誼。今夜我帶你逛秦淮河的花船去。」

  「不過我不能留在花船上過夜。我在西湖睡船娘的事讓碧雲曉得了。她最近盯我盯的很緊。」

  羅龍文笑道:「好啊。秦淮河的姐兒天下聞名。我來辦差不假,但也得公私兼顧。」

  「若我拂了你的一番好意,不去逛逛秦淮河,豈不是過寶山而空手而歸?」

  當天夜裡,林十三領著羅龍文上了一艘花船。

  打茶圍、飲酒作樂、賞歌舞、吟詩作對一條龍進行的差不多了,就剩下最後一步。

  林十三起身告辭:「二哥,讓這幾位姐兒伺候您安歇吧。我要回家了。」

  羅龍文道:「成,等我辦完了秘密差事再找你喝酒。」

  且說林十三之前讓薛閻王常駐「文苑秀居」,本意是看住北條浩二。

  漸漸地,薛閻王從花船上探聽了不少南京城內的小道消息。

  這不奇怪,花船的客人魚龍混雜,既有勛貴又有高官、武將、富商,甚至有訪行的地瘩。

  花船是收集情報的好地方。

  於是林十三找了教坊司的奉鑾白嘉黑,讓他利用教坊司的職權,往各艘花船上安插了不少錦衣衛袍澤做耳目。

  對外就說他們都是白老爺的同鄉。

  引得各艘花船的鎢頭、鎢母抱怨:白奉鑾恐怕想讓村裡的野狗都吃上花業飯。

  林十三此舉的效果不錯。不少有價值的情報被匯集到大長干街。

  這日,張伯拿著剛剛匯總的情報找到了林十三。

  張伯道:「十三,這幾日有七艘花船的耳目,上稟了同一件情報。」

  「振武營你可聽說過?」

  林十三脫口而出:「那當然。振武營那是鼎鼎大名的!此營員額五千,是十年前的南京兵部尚書張鰲為防倭所建。」

  「振武營的兵源是從諸營中精選出來的。又吸收了一部分揚州漕幫、鹽幫的壯士。」

  「這營兵打仗行,性子也野。說是一群兵痞都不為過。」

  「到了戰場上,他們個個奮勇。是衛所軍和普通營兵所不能比的。」

  「皇爺將其視為保衛南京的中流砥柱。一直沒捨得將他們派往抗倭前線。」


  張伯道:「最近不少振武營的將領私下透露,有一批來歷不明的神秘人進了軍營留宿。」

  林十三皺眉:「來歷不明的人進了軍營留宿?這怎麼可能?軍營重地一向禁止留宿外人。」

  張伯又道:「怪就怪在,他們不僅住了下來。還天天拉著營中將士喝酒。言語之中滿是挑唆。」

  林十三問:「挑唆什麼?」

  張伯答:「挑唆振武營將士跟朝廷的關係。」

  林十三苦笑一聲:「還用得著挑唆嘛?振武營的軍餉本來定的就低。普通土兵每月只有區區五錢銀子。」

  「就這點少得可憐的銀,還被前任南京兵部尚書馬坤削到了四錢銀子。」

  張伯道:「是啊。振武營如今是一堆乾柴,如今來了一群神秘人,似是要往乾柴上澆油、點火。」

  林十三從張伯的話語中嗅到了危險的味道。

  他趕忙去了長江邊找到了正在垂釣長江五鮮的南京守備徐鵬舉。

  徐鵬舉見到林十三十分高興:「小十三,你可來了。這才半個時辰,我已經釣到了兩條河豚,一條魚。長江五鮮得其二啊。」

  林十三誇了一句:「國公爺真是老釣魚把式,出手不凡。」

  徐鵬舉吩附下人:「快給林千戶拿一根魚竿。讓他陪我垂釣。」

  林十三卻道:「且慢。國公爺,我此番來找您,是有機密要事稟報。」

  徐鵬舉有些不耐煩:「啊?是來找我說公事的啊。快些說吧,說完好調漂下鉤。」

  林十三將振武營的異常告知了徐鵬舉。

  徐鵬舉不以為然:「你這人什麼時候開始學戶部左堂黃懋官的腔調了?危言聳聽!」

  「兵變造反?我借振武營那群丘八二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

  「那群丘八不到連飯都吃不上的一天,是不會造反的。」

  林十三連忙提醒:「兵變這種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要防患於未然啊我的國公爺。」

  徐鵬舉不以為然:「你剛才說,只有振武營有異常。除了振武營,南京附近還有五個營呢。更別提還有十幾方的衛所軍。」

  「振武營勢單力薄,難不成那一營丘八會傻到拿雞蛋撞石頭?」

  「好了,你要是來釣魚的呢,你就坐下。若是來煩我的趕緊走。」

  林十三無奈,只得離開了長江邊。

  守備徐鵬舉對此事不管不問,林十三無奈,只得去找兩位協同守備臨淮侯李庭竹、誠意伯劉世延。

  李、劉二人堪稱大明版的海爾兄弟,天天都在一處。好巧不巧,這兩人前陣子去了浙江青田遊玩,尚未回城。

  林十三又去找鎮守太監楊金水。楊金水也不在城中,去了鳳陽與鳳陽巡撫唐順之商議軍事要務。

  林十三又去找南京兵部尚書蔡克廉。老蔡倒是在府中,但他已病的氣息奄奄,連話都聽不明白。

  無奈之下,林十三隻得去找南京城唯一做事的人一一黃懋官。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