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向劉盈劇透歷史

  第87章 向劉盈劇透歷史

  韓信攻打箕子朝鮮的事情結束後。

  st🍒o9.com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劉盈這邊,拉著陸煊的袖子道:「陸先生,快再給我講講,後世對其他人還有什麼新奇的見解?」陸煊笑著抿了口茶,清了清嗓子:「太子殿下既然想聽,

  那我便講講這蕭何。」

  「在後世的觀點裡,蕭何可不單單是那個月下追韓信,為大漢舉薦賢才的丞相。有人評價,他是大漢開國的『後勤大總管」,這天下能姓劉,蕭何的功勞絲毫不比那些戰場上廝殺的武將小。」

  劉盈一臉疑惑,歪著頭問道:「此話怎講?打仗不都是靠將士們衝鋒陷陣嗎?」

  陸煊耐心解釋道:「殿下有所不知,行軍打仗,糧草先行。蕭何留守關中,

  安撫百姓、徵收賦稅、調配糧草,為前線源源不斷地輸送人力和物資。沒有他穩固大後方,劉邦哪有資本與項羽長期對時?就說那楚漢相爭最艱難的時候,項羽兵強馬壯,劉邦屢戰屢敗,可為何還能一次次重整旗鼓?全靠蕭何從關中送來的兵卒和糧草,這才讓劉邦有了和項羽周旋的底氣。」

  劉盈恍然大悟,不住點頭:「原來如此,蕭何丞相竟有這般大的功勞。」

  「不止如此,」陸煊接著說,「後世還有人從治國理政的角度分析,蕭何制定的《九章律》,為大漢的法律體系奠定了基礎,影響深遠。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蕭何主張輕薄賦、與民休息,讓飽經戰亂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從這一點來看,蕭何堪稱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的治國理念,對後世封建王朝的統治都有著借鑑意義。」

  劉盈聽得入神,眼中滿是敬佩:「沒想到在後世眼中,蕭何丞相如此厲害。

  那先生,後世對張良又是如何評價的呢?」

  陸煊微微眯起眼,回憶著後世的種種說法:「張良啊,被後世譽為『謀聖」。大家都知道他足智多謀,為劉邦出謀劃策,可更深層次來講,張良的智慧在於他懂得審時度勢,功成身退。劉邦稱帝後,大肆分封功臣,張良卻只要了一個小小的留侯之位,不貪戀權勢。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主動退居幕後,避免了像韓信那般的悲慘結局。後世之人對他的這份睿智和遠見,那是讚不絕口。而且,張良的謀略不拘一格,從刺殺秦始皇時的果敢,到輔佐劉邦時的沉穩,每一步都恰到好處,讓人不得不佩服。」

  劉盈聽得津津有味,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那些歷史人物的身影,仿佛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他滿心期待地看著陸煊:「先生,還有還有,再講講其他人吧!」

  陸煊看看興致盎然的劉盈,眼中閃過一絲笑意,思索片刻後說道:「殿下既意猶未盡,那便再講講樊會。後世對樊會的評價,可是十分獨特。」


  「樊會?不就是那個鴻門宴上,手持盾牌,闖入營帳,力保沛公的勇土嗎?」劉盈疑惑地問道。

  「沒錯,這只是其一,」陸煊點頭應道,「後世不少人認為,樊會是勇與義的化身。鴻門宴上,項羽設下重重殺機,劉邦性命危在旦夕。樊聽聞後,不顧自身安危,持劍擁盾闖入營帳,面對項羽的威嚴,毫無懼色。他的一番慷慨陳詞,不僅化解了劉邦的危機,更展現出對主公的一片赤誠忠心。那股子勇猛無畏的氣勢,千載之下,仍讓人熱血沸騰。」

  劉盈聽得入神,不禁握緊了拳頭,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場驚心動魄的鴻門宴中。

  陸煊頓了頓,繼續說道:「可樊會的閃光點遠不止於此。在後世的解讀里,

  他還是一位頗具政治眼光的將領。楚漢相爭時期,樊會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他不僅在戰場上勇猛殺敵,還能理解劉邦的戰略意圖,積極配合,為劉邦的霸業立下汗馬功勞。例如在攻打咸陽時,眾人皆被秦宮的奢華迷了眼,唯獨樊力勸劉邦以天下為重,封存府庫,還軍霸上,這才有了後來劉邦在關中百姓心中的好名聲,為日後爭奪天下奠定了民心基礎。」

  「原來樊會將軍還有這般見識,」劉盈感嘆道,「我一直以為他只是個勇猛的武將。」

  「後世對樊的家庭背景也有諸多探討,」陸煊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他出身低微,以屠狗為業,卻能在亂世中崛起,成為一代名將,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從社會階層的角度來看,他的經歷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給無數出身平凡的人帶來了希望,激勵著人們在困境中拼搏奮進。而且,樊會與呂后的妹妹呂結為夫妻,這層姻親關係,在漢初的政治格局中也有著微妙的影響。」

  劉盈聽得津津有味,不住追問:「那後來呢?樊會將軍的結局如何?後世文怎麼看?」

  陸煊神色一正,緩緩說道:「劉邦晚年,猜忌心漸重,樊會因與呂后的關係,被捲入了政治漩渦。有人向劉邦進讒言,說樊會要在劉邦死後誅殺戚夫人和趙王如意。劉邦大怒,派陳平、周勃去抓捕樊會,欲將其斬殺。好在陳平懼怕呂后,未敢輕易動手,只是將樊會押解回京。途中劉邦病逝,樊會這才逃過一劫。

  後世對這段歷史的解讀頗為複雜,有人感慨政治鬥爭的殘酷,也有人嘆息一代名將差點死於猜忌。不過,樊會一生的功績不可磨滅,他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間流傳,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劉盈聽完樊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滿含期待地看向陸煊,問道:「陸先生,還有哪位英雄豪傑的故事,快講給我聽。」

  陸煊微微頜首,目光中透著幾分思索,緩緩開口:「殿下,那我們便講講曹參。後世對曹參的評價,用一個詞概括,便是『蕭規曹隨』。」


  「蕭規曹隨?這是什麼意思?」劉盈滿臉疑惑,追問道。

  「蕭何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治理國家,曹參繼任丞相後,並未大肆更改,而是遵循蕭何定下的規矩繼續行事。」陸煊耐心解釋道,「後世很多人稱讚曹參的這一做法,在那個歷經戰亂、民生凋的漢初,百姓最需要的就是休養生息。曹參深知這一點,他不折騰,不搞新政擾民,讓百姓在穩定的政策環境下安心生產。他的這種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看似簡單,實則需要極大的智慧和魄力。」

  劉盈微微皺眉,思考片刻後說:「可一直遵循舊規,不做改變,能讓國家進步嗎?」

  陸煊笑著回答:「殿下問得好。後世也有人對此提出不同看法,認為時代在變,政策也應適時調整。但在當時的情境下,曹參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他在政務上不做過多干涉,卻在用人方面獨具慧眼。他挑選那些忠厚老實、不善言辭的官吏,摒棄爭名逐利、巧言令色之徒。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社會一片祥和,甚至有歌謠傳唱『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足見百姓對他的認可。」

  劉盈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原來治國理政還有這般學問。那曹參丞相的結局如何?」

  「曹參擔任丞相三年,病逝後,被追諡為懿侯。」陸煊接著說,「後世史學家在撰寫史書時,對曹參的評價極高,將他與蕭何並稱為『蕭曹」,把他們視為漢初賢相的代表。他的故事也被當作典範,為後世為官者提供借鑑,告訴大家在其位要謀其政,更要懂得順應時勢,權衡利弊。」

  劉盈聽得入神,對陸煊說道:「陸先生,這些後世見解真是有趣,讓我對這些大臣們有了全新的認識。不知還有哪位大臣的故事,先生快講來聽聽。」

  陸煊輕撫鬍鬚,略作思付後說道:「殿下既然興致正濃,那便講講周勃。後世之人對周勃的評價,多集中在他的軍事才能與對漢室的忠誠上。」

  「周勃?我記得他隨高祖征戰四方,戰功赫赫。」劉盈回憶道。

  「沒錯,殿下好記性。」陸煊讚許地點點頭,「周勃早年以編織養蠶的器具為生,還常在別人家的喪事上吹簫奏輓歌,可就是這樣一個出身平凡之人,在亂世中崛起。他追隨高祖,攻打胡陵、方與,在碭東與秦軍交戰,一路衝鋒陷陣,

  立下汗馬功勞。後世有人評價,周勃作戰勇猛,且善于堅守陣地,在高祖平定天下的過程中,他就像一塊堅不可摧的磐石,為高祖穩固了許多關鍵防線。」

  劉盈聽得專注,不禁問道:「那除了打仗,周勃在其他方面還有什麼突出之處嗎?」

  「當然有。」陸煊端起茶杯,輕抿一口,「高祖去世後,呂氏專權,妄圖篡奪漢室江山。周勃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暗中聯絡朝中忠義之士,等待時機。當呂后一死,周勃挺身而出,與陳平合謀,設計奪取了呂氏的兵權。當時,他進入北軍軍營,振臂高呼『為呂氏右,為劉氏左袒!』,剎那間,將士們紛紛左袒,響應他的號召。後世對這一幕評價極高,稱讚周勃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憑藉一己之力,將漢室江山從呂氏手中奪回,延續了大漢的國運。」


  「周勃將軍真乃忠臣!」劉盈激動地說。

  「不過,周勃的人生也並非一帆風順。」陸煊話鋒一轉,「他雖擁立漢文帝有功,被封為右丞相,位極人臣。但後來,有人向漢文帝進讒言,說他謀反。周勃因此入獄,在獄中受盡屈辱。好在他最終通過薄太后的弟弟薄昭向漢文帝申訴,才得以出獄,恢復爵位。後世有人感慨,周勃一生忠心耿耿,為漢室出生入死,卻落得如此驚險的遭遇,可見政治鬥爭的殘酷與複雜。」

  劉盈聽完,神色凝重,感慨道:「沒想到周勃將軍一生如此跌岩起伏。陸先生,還有更多這樣的故事嗎?我還想聽。」

  陸煊看著求知慾滿滿的劉盈,眼中滿是欣慰,思索片刻後說道:「殿下,接下來講講灌嬰。後世對他的評價,多圍繞看他從一介商販成為開國功臣,以及在漢初複雜局勢里發揮的關鍵作用。」

  「灌嬰?我倒是聽說過他隨高祖攻打項羽,屢立戰功。」劉盈微微皺眉,努力回憶著。

  陸煊點了點頭,說道:「沒錯,灌嬰本是雕陽的一個販賣絲縉的小商人,秦末亂世,他投身劉邦魔下,就此開啟傳奇人生。他擅長騎兵作戰,在楚漢相爭時,可是一員猛將。在彭城之戰後,劉邦急需組建一支強大騎兵抗衡項羽,灌嬰臨危受命,訓練騎兵,多次擊敗楚軍騎兵。垓下之戰時,他率五千騎兵追擊項羽,最終在烏江畔見證了項羽的落幕,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勳,後世對他的軍事才能讚譽有加。」

  劉盈聽得入神,忍不住問道:「那漢朝建立後,灌嬰又有哪些作為呢?」

  「漢朝初定,灌嬰依舊活躍在邊疆戰場。」陸煊接著說,「匈奴屢屢侵擾邊境,灌嬰多次率軍出征,抵禦匈奴,保一方百姓安寧。他的軍事策略不僅是勇猛進攻,還注重防守與謀略,在邊疆築起一道堅固防線,後世很多軍事家研究他的戰術,認為他對邊疆防禦的理念,對後世王朝處理邊境問題影響深遠。」

  「原來如此,灌嬰將軍能文能武,實在令人欽佩。」劉盈感嘆道。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呂氏專權時,灌嬰立場堅定,心系漢室。」陸煊神色嚴肅起來,「呂后派他率軍攻打齊王劉襄,他卻在滎陽屯兵不前,暗中與齊王及朝中反對呂氏的勢力聯合,等時機成熟,一同誅殺諸呂,迎立漢文帝。他的這一抉擇,避免了一場大規模內戰,穩定了漢初局勢。後世對他在這場政治風波中的表現高度認可,稱他深明大義,以國家大局為重。」

  劉盈聽完,意猶未盡,急切地說:「陸先生,這些故事太精彩了,還有其他人嗎?快給我講講。」

  陸煊正要開口,卻見一名太監匆匆走進來,神色慌張,在劉盈耳邊低語幾句。劉盈臉色驟變,站起身來對陸煊說:「陸先生,宮中突發要事,今日怕是不能再聽先生講古了。」

  陸煊起身行禮,說道:「太子殿下公務要緊,臣隨時等候殿下召見。」劉盈匆匆離去,陸煊望著他的背影,心中隱隱擔憂。

  回到自己居所,陸煊反覆思量,覺得宮中此番變故或許與朝中暗流涌動的勢力爭鬥有關。他雖來自後世,知曉一些歷史走向,可如今身處其中,許多細節仍難以捉摸。正沉思間,門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隨後有人輕聲叩門。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