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阿茲特克的永生者> 第1434章 落盡千帆,寧波的晚霞

第1434章 落盡千帆,寧波的晚霞

  第1434章 落盡千帆,寧波的晚霞~

  「藩台大人…學生…學生明白了!…」

  「嗯…把茶喝完。」

  太陽西斜,暮色浮動金暉,一日就這樣將盡。梅園灑落夕光,假山池塘環繞其內,確實美不勝收。然而,施文德沒有欣賞美景的心情與膽量。他只是低著頭,在布政使王哲面前,小口喝著茶水,既不敢喝的太快失儀,也不敢喝的太慢拖延。書房中就一時沉寂下來,幾乎落針可聞。

  實時更新,請訪問𝚜𝚝𝚘𝟿.𝚌𝚘𝚖

  「東番王國,東番蠻夷的朝貢…浙江市舶司,提點市舶司的中官…嗯…讓我想想…」

  「眼下眾正盈朝,聖人仁善納諫,想來中官們也不敢胡作非為,亂開朝貢海貿!若是讓我查到,一個奏章上去,君子仁人們齊齊發力,必然讓這些中官,再掉些白面無須的奸佞腦袋!…」

  布政使王哲慢慢飲茶,神情閃動思量。自大明洪武開國以來,藩屬國的朝貢,從來都是內廷中官們促成的居多。因為,這種「朝貢」,一向是中官們最渴望的大功績。中官們只需要對皇帝負責,皇帝見到萬邦來朝後「大悅」,中官們自然就會獲得權力地位的獎勵與封賞!

  可這種「朝貢開疆」,在傳統認知中,並不一定是士大夫們的「好政績」,尤其是接納「與國無益、毫無瓜葛」的海外朝貢。整個大明士大夫群體,整個大明官僚階級,自有一套符合「聖人之道」、符合「朱子理學」、符合「農本安民」、以及符合「士大夫利益」的功績評判標準。

  如果不是出了「太宗」、「宣宗」這兩位「雄主」,扶植起強大的中官、武官勢力,成功壓制了整個士大夫群體的反對…那鄭和七下西洋的「不朽功業」,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

  而現在,在「英宗」、「憲宗」、「今上」三朝的科舉選拔下,大明士大夫的群體中,源源不斷地湧出著「名臣賢士」,擴大著文官的權利影響。這些文官千百萬中人卷出的能力和水平,蛛網絲連的門路關係,已經讓大明士大夫群體的力量越發壯大!直到在「今上」弘治一朝,「文官」們終於完全壓制了「中官」與「武官」,站在了權力的最高處!

  可以說,大明文官體系,這個時代世界上最為複雜積澱的官僚體系,已經形成了群體的意志。通過「學術傳承與科考」,通過選拔千萬人中最聰明拔尖的、意識形態相同的那一撮「進士」,文官體系終於在時間的幫助下,完成了對整個大明上下的掌控!

  這些科舉進士的人精中,隨意選出一個,放到五百年後,也一樣能一步、一步的,成為體系中的大人物。而反過來,從五百年後抓一個穿越者,丟在此時的明朝士人里,在如此成熟的明代官僚體系下,卻怕是會芥如微塵!

  哪怕是把修洛特丟在這裡,丟在一個尊貴的宰輔之家,他也未必能出得來頭。即使出頭了,想要對大明改革些什麼,也幾乎毫無可能,想想就會感到絕望…


  甚至,就連大明的皇帝,若是能力不夠,沒有足夠的手腕威望,來壓服士大夫階層。那他哪怕殺再多的宰輔大員,也是無用,什麼也做不了。更極端的,就會像兩位想要改革的皇帝一樣,在整個官僚體系強烈反對的背景下,「溺水許久不治、落水驚懼而亡」。這其中的真相很難探究,陰謀論的部分也不必延伸。但最終的結果,是所有的徵稅改革,都隨著皇帝的變故,無疾而終…

  「我皇明接受海外朝貢,必須慎之又慎。這種幸進之功,是正人君子所不取的…更何況,海外藩屬來朝,在這沿海之地,太容易出亂子。一旦鬧出紛擾,我就會成為千夫所指!…這還不是一次就結束,而是每一次藩屬來朝,都有風險!…最終,追責到最初接納、引薦的官員…」

  布政使王哲垂下眼瞼,不過片刻,就把其中利弊衡量清楚。一旦接納朝貢,就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坑,甚至會禍及後人。那麼該如何選擇,就再清楚不過了。

  「藩台大人…」

  片刻後,施文德終於飲完茶水,再次長揖行禮。而布政使王哲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地受了參拜,仍舊有些面無表情。很顯然,這是對施文德之前「請教」的「東番朝貢」,所明確給予的「不愉」表態。

  「下去吧!倭人之事,需得時刻放在心上。東番夷人,則讓其自歸,不許鬧出紛擾!」

  「是!藩台大人!…」

  「嗯…」

  施文德作揖行禮,保持著恭敬的姿態,倒退著出了梅園。而後,在秦人管家的引領下,他從後門出了府邸。再離去前,他還尋了處無人的僻靜地,和管家接了接袖子,又遞上一個沉甸甸的封包。

  這些拜訪的儀呈,都是必須有的。不是求別人為自己做些什麼,而是在求別人高抬貴手,不要壞自己的事。這麼一算下來,一次遞交拜帖,一次覲見,僅僅是打點府中上下,就花了近百兩銀子。而小民五口之家,一年的衣食消費,也不過十幾兩左右。

  更不用說送給藩台的拜禮,那方價值數百兩的宋代「徽州歙硯」。就這,還是因為王哲素有「清名」,約束府中上下,也不推崇奢華,所以只收了件「風雅文物」…

  「施孝廉,老爺吩咐了,一旦有什麼重要的倭人消息…可拿著這張帖子,直接派人來府上回報。」

  臨別前,管家面帶禮儀的笑容,遞過來一張「名帖」。這帖子通體紅色,代表尊貴。上面僅僅寫了一句「浙江布政使,王文明,弘治七年五月十五」,然後勾了個難以模仿的「記號」。其中「文明」是王哲的字,「記號」是布政使親筆畫的「防偽標籤」。

  而這一張「普普通通」的帖子,卻是給施文德的「護身符」!只要有這一張帖子在,就等於多了一條小命!哪怕他連人帶船,被抓入沿海巡檢司的水牢里…這一張「二品布政使」的帖子遞上去,巡檢司的巡檢們、衛所的千戶們,也得點頭哈腰的,把人好好送出來!


  「是…是!學生不勝惶恐,一定竭力為藩台做事!…」

  施文德又低下頭,向管家行了一禮。而管家也還了一禮,這才微笑著離開了。而直到這一刻,站在府邸後門的施文德,才長長的呼了口氣。他精疲力竭,扶著高高的白牆,幾乎站不穩腳。可哪怕這樣,他依然死死攥住那張「名帖」,就像攥住施氏一族的性命!

  哪怕是他十六歲剛成年時,第一次隨父祖乘船去倭國,面對數以百計的倭人武士…也都沒有三十歲見慣風波後,這一趟「拜見藩台」,要更讓他緊張、驚懼和害怕!

  這就是大明藩台的權力威壓,沒有刀光劍影,卻比刀劍還要殘酷血色、還要冷厲無情!就像這一張紅色的「名帖」,交給施文德手中,就可以讓他免於「大明法度」。而若是交給「巡檢司」、「衛所」、「衙門」,同樣只需一句話,就可以讓三方齊齊出動,讓崇明施家舉族,血染家中…

  「哎!菩薩、媽祖啊!…海貿之利,雖有白銀千兩、銅錢萬貫,能養數百持刀的壯士…可面對這一張『帖子』,也不過是紙糊的窗戶,一戳就破…」

  「父親千方百計,讓我考取功名…不過是只有這功名一條獨木橋,才能庇護族人,才能庇護家中罷了!我大明朝,萬般皆是下品,也終究只有這一條,向上的正途啊!…」

  「若是沒有官身,哪怕我施家攢下再多的家業,又有何用?不過是引來別人窺伺,最終帶來禍患的源泉!…而這海上的貿易,東番島的布局,或許,真該當斷則斷了…吧?…」

  施文德默然不語。好一會後,他終於緩過勁來,看向暮色下的寧波港。寧波港紅霞映海,千帆競渡。十里繁華琳琅滿目,羅綺華服數不勝數。可這份海貿帶來的盛世繁華,卻從不屬於帶來繁華的海商!

  這份繁華美麗又脆弱的,就像沙灘上七彩的貝殼。只要進士老爺們輕輕一踩,就踩的粉身碎骨。而萬千以海為生的浙民,則連貝殼都不如,不過是大潮湧落中,渺茫無依的砂礫而已~~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