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朱元璋父子知朱應成婚!
第127章 朱元璋父子知朱應成婚!
林福此刻滿心感慨,坐在長輩席上,眼神中滿是欣慰與滿足,以長輩的身份,替已逝老夫人,見證著自家少爺朱應的成婚大典。
sto9.c🍍om為您提供最快的小說更新
如今自己少爺成家立業了。
在他的想像中,未來還將看到少爺擁有自己的子嗣,盡享天倫之樂。
對林福而言,這便是他此生最大的慰藉,人生至此,已經值得了。
「老夫人吶。」
林福微微仰頭,目光抬起頭看著天,看著天上的夜空,好似看到了自己老夫人出現了,正在微笑,好似看到了自己老夫人的在天之靈。
「您交付給老奴的任務,老奴已經完成了。」
「少爺成婚了,如今更是出人頭地,已經在這世間站穩了腳跟了。」
「您在天之靈就安息吧!往後的日子,老奴定會傾盡全力,好好照顧少爺,
以慰您在天之靈。」
林福表情微微顫抖,喃喃低語,那聲音雖輕,卻飽含著無盡的忠誠與堅定。
他這輩子,已然是為朱應而活了。
「玉兒,你去房裡等我。」
朱應轉過身,面向沈玉兒,掛著溫柔的笑意,溫和道。
「恩。」
沈玉兒乖巧地點點頭,在兩個侍女的小心扶下,緩緩從台上走下,向著軍營官邸內走去。
朱應轉身面向卜萬,滿是莊重與感激,微微頜首,向著卜萬點頭示意,眼神傳遞著謝意。
卜萬則微笑著回應,帶著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隨後。
朱應大步走到台子邊緣。
此時,校場上一片燈火通明,宛如白晝。
兩萬邊軍將士圍繞著篝火而坐,目光皆是注視著朱應所在。
朱應深吸一口氣,聲音響徹整個校場:「兄弟們!今日,我朱應,成婚了!
1
「恭賀將軍!」
「為將軍賀!」
「祝將軍早生貴子,兒孫滿堂!」
剎那間!
整個校場上,兩萬多邊軍將土們用盡全身力氣,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對於這些邊軍將士們而言,能夠親眼見證朱應的大婚,並且有幸作為賓客參與其中,這是何等的榮耀,足以讓他們銘記一生。
「兄弟們的祝福,我都聽到了。」
「朱應在此,謝過兄弟們。
朱應雙手抱拳,大笑著說道。
而目光注視著校場。
儘管夜幕深沉,他無法看清每一位邊軍將土的面容,但他能真切地感受到,
從每一個袍澤兄弟身上傳遞出的真摯祝福。
沒有虛偽!
沒有攀附!
更沒有虛情假意!
「上酒!」
朱應猛地一聲大喊,帶著豪邁之氣,此刻似乎要將內心的喜悅釋放。
一旁。
劉磊迅速端著一壺酒和一隻酒碗來到,迅速倒滿了一杯。
朱應穩穩提起酒碗,高高舉起,面朝所有邊軍袍澤。
此刻,朱應的神色莊重而肅穆,大聲說道:「這第一碗酒,敬那些隨我殺入北疆建奴,血灑遼東戰場的將士們在天英靈!」
說罷,朱應一仰頭,將碗中的酒一飲而盡。
而校場上數萬邊軍袍澤聽聞此言,臉上紛紛浮現出追憶之色。
他們的眼神中,有對逝去袍澤的深深懷念,那是曾經一同並肩作戰、生死與共的情誼!
每一場戰鬥、每一次衝鋒,都仿佛曆歷在目。
這一場戰爭打響後,他們身邊許多袍澤兄弟永遠地留在了異域他鄉,在與敵人的殊死拼殺中英勇戰死。
而如今,他們這些倖存者能夠坐在這裡,不僅僅是自身奮勇拼殺的結果,更離不開袍澤兄弟在關鍵時刻的捨命護持。
「敬袍澤兄弟在天之英靈!」
這一刻,校場上所有將領、將士皆是高高舉起酒碗。
所有人齊聲高呼,那聲音震天動地,仿佛要衝破這沉沉夜幕。
但是在這夜幕之下,這聲音又顯得格外悲壯而肅穆,這是對逝去英靈的致敬天穹之上,月亮宛如一面巨大的銀鏡倒掛著,灑下清冷的光輝,無數星星閃爍著微弱的光芒,仿佛是無數袍澤英靈在遙遠的天際,默默回應著他們的敬意。
「第二碗。」
「敬那些同樣追隨吾出生入死,未曾來大寧城的邊軍袍澤兄弟。」
朱應又倒了一杯酒。
酒滿之後,他再次高高舉起酒碗,目光穿越重重夜色,遙望遠在大寧府各處軍營鎮守邊境的兄弟。
然後一仰頭,再次一飲而盡。
「敬!」
校場的袍澤兄弟再次整齊地舉碗,陪著朱應一起,向那些未能駐守大寧城、
堅守在各處邊境的邊軍袍澤表達深深的敬意。
「第三碗。」
朱應露出一抹爽朗的笑容,再次舉起酒碗,目光環視著校場之上的袍澤弟兄們。
「今日,朱應有幸!能在軍營成婚,兩萬多弟兄前來參加婚宴。」
「如此震撼的婚宴,朱應真心感謝所有兄弟們的到來。」
「這一碗酒,敬所有兄弟!」朱應大聲說著,第三碗酒再次被他一飲而盡,
豪爽的姿態盡顯軍人本色。
「敬將軍!」
所有兄弟都是大笑著,皆是洋溢著喜悅的神情,無比真摯。
他們舉起酒碗,對著台上的朱應恭敬地一敬。
「哈哈哈,好!兄弟們。」
朱應大笑著:「廢話,我就不多說什麼了。
「今日,由我的親衛營值守巡視,執行戒備。」
「今日,酒肉管夠!兄弟們開懷暢飲,不醉不歸!」
隨著朱應話音落下。
「謝將軍!」
「今日定不醉不歸!」
「干!」
隨著朱應三碗酒敬出,這一場軍營婚宴也進入了真正熱鬧的時刻。
校場之上瞬間一片熱鬧歡騰。
將士們紛紛拿起酒碗,邁著輕快的步伐,相互敬酒。
他們的笑聲、呼喊聲交織在一起,十分的熱鬧。
有人開懷大笑,笑聲爽朗,有人大聲交談,分享著彼此的喜悅,還有人舉杯痛飲,將酒液一飲而盡。
這裡沒有那種府邸酒宴的繁瑣禮節,沒有那種讓人感到拘謹的氛圍,有的只是最純粹,最真摯的喧囂。
大家拋開了平日裡的嚴肅與拘謹,盡情歡笑,盡情享受著這難得的喜悅時刻。
有的將士拍著對方的肩膀,大聲說著祝福的話語,有的則拉著袍澤好友,圍坐在一起,分享著戰場上的趣事與回憶,還有的在人群中載歌載舞,將內心的喜悅盡情釋放。
婚宴的熱鬧還在持續。軍營里也是一片歡愉的景象。
這一場婚宴,或許沒有邀請到眾多達官貴人,也沒有弄得滿城皆知,但對於朱應而言,能夠在軍營里與自己出生入死的袍澤兄弟們共同慶祝這一人生大事,
他已經感到無比滿足。
今日,他終於給了自己深愛的女人一個名分,正妻之名分。
更給了她一個熱鬧非凡、充滿真情實意的婚宴,在他心中,一切都值了。
時間在這熱鬧喧囂的氛圍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覺,已至深夜。
軍營校場上的熱鬧依然沒有絲毫停歇的跡象,將士們的熱情依舊高漲,仍然有許多在開懷暢飲。
但卜萬與黃已經先一步離開了。
朱應面帶笑容,向著軍營屬於他指揮使的官邸走去。來到官邸前,他輕輕推開房門,動作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屋內的寧靜。
屋內,沈玉兒正安靜地坐在榻上,頭上蓋著紅蓋頭。
她身姿端莊,雙手交疊放在腿上,靜靜地等待著朱應揭開蓋頭的那一刻。
看到這一幕!
朱應浮現出溫柔的笑容。
雖說在歸於大寧後,該做的都已經做了,但如今舉行了婚宴,明媒正娶,從今以後,沈玉兒徹底屬於他了。
深吸一口氣,平復內心的喜悅,緩緩走上前。
朱應拿起了準備好的秤桿,輕輕挑起沈玉兒的蓋頭。
今日的沈玉兒,身著華麗的婚裝,顯得愈發美艷動人。
「玉兒。」朱應走上前,輕輕握住沈玉兒的手:「從今日起,你是我的妻子了。」
「夫君。」沈玉兒抬起頭,溫柔喊道。
「歇息吧。」朱應溫和地說道。
隨後,一切盡在不言中!
北平城,燕王府大殿內。
「末將,參見王爺。」張玉身著戰甲,一身戎裝,剛剛歸來的他顯得有些風塵僕僕,他躬身一拜,向朱棣行禮。
「哈哈,張將軍。」
朱棣滿臉笑容,大步從高位上走下。
走到張玉身邊,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張玉的肩膀,顯得十分親切。
「回來就好了。本王已經讓人在軍營里準備了酒肉,就等著出征的將士們歸來搞賞了。」
「末將讓王爺失望了。」張玉抬起頭,臉上滿是慚愧之色。
「此番出征遼東,我北平軍五萬將士回來不到三萬人,其中還有不少傷殘。
北說出此話時,張玉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愧疚。
看著眼前低著頭,一臉慚愧的張玉,朱棣臉上沒有絲毫動怒的神色。
相反,朱棣帶著一種寬慰的笑容,再次拍了拍張玉的肩膀,繼而安慰道:「張將軍!鐵嶺之戰,本王已經知道了前因後果。」
「納哈出手段陰狠,以一城性命來設伏,藍玉都未曾看透,何況是你?」
「此戰,你能夠活著回來,能夠帶著近三萬兄弟歸來就是幸事了。」
朱棣的眼神中充滿了理解與包容,根本沒有任何動怒。
雖然朱棣人在北平,但他對於遼東戰場的情況卻了如指掌。
甚至於許多軍機大事應天方面還一無所知,他就已經提前知曉了。
這就是朱棣的手段,他的情報網絡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遍布各地,將諸多消息都盡收眼底。
對於鐵嶺之戰,納哈出心狠手辣布局,即便朱棣遇到了,或許也難以一眼看透其中的殺機。
雖說藍玉遭伏,差點落得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但朱棣卻根本沒有小看藍玉。
相反對於藍玉,朱棣從心底裡帶著一種敬重,這種敬重無關乎人品,而是對於藍玉統兵才能的由衷認可。
在朱棣眼中,藍玉在戰場上展現出的軍事智慧和指揮能力,是值得他學習的。
「多謝王爺寬恕。」
張玉抬起頭,眼中滿是感激之色。
「朱應。你應該見過了吧?」朱棣笑著問道,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好奇,充滿了對朱應探究的欲望。
「回王爺。」張玉立刻回道:「見過了很多次。而且啟程歸來時,末將也與朱應將軍一路同行了幾日。」
「那你說說,這朱應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朱棣微微眯起眼晴:「本王在北平已經聽過了他不少消息了,可終究是紙上得來。」
「今日,本王也想知道這朱應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朱棣聲音中帶著幾分探究的意味。
聞言!
張玉臉上浮起了一抹沉思之色,他微微低下頭,思慮一刻後,開口道:「回王爺。如若從末將的角度來看,從軍中戰將的角度來看,朱應,乃是當世悍將。」
張玉的聲音十分堅定,似在訴說著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
「他每每統兵皆是悍勇衝殺,總是沖在士卒的最前面。」
「而且他統兵的根本就在於一句話,將不偷生,士不畏死。」
「也正是如此,大寧邊軍在他的帶領下戰力無比強橫。」
「如今大寧邊軍的兵卒都稱朱應為大寧戰神,更有人將他與昔日悍勇無敵的西楚霸王相比。」
「他之勇力,他統兵戰法,當真是厲害,末將也是深為敬服。」張玉一邊說著,對朱應的欽佩之情溢於言表,毫無掩飾。
聽到這些,朱棣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大寧戰神!堪比昔日西楚霸王!能夠得此稱謂,的確可見其悍勇。」
朱棣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似對朱應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
第一次知道朱應名字時,自然是朱應之名首次出現在應天的時候,但朱棣也是更早收到了消息。
第一次,是朱應在北疆悍勇殺敵,力斬百人的時刻。
那時候,就有人提及朱應勇力之驚人。
只不過那時候的朱棣也並沒有太過關注,畢竟在他看來,猛士相比於智勇之將,顯然是後者更為重要,更能夠引起他的重視。
在朱棣的心中,一個優秀的將領不僅要有勢不可擋的士氣,更要有統兵之智,善戰之謀。
「他為人如何?秉性如何?」
朱棣又看向張玉,再次問道,仍然是充滿了探究之意。
據朱棣所知,朱應的真實年齡應該都不到十七歲,畢竟之前沈家將朱應送入大寧邊軍時,據那犯官所言,年齡是略微提高了一點。
如此年輕就已經功成名就,還得封冠軍之爵號。
按理而言,必是年少輕狂的那種。朱棣迫切地想要知道朱應秉性究竟如何,
為了下一步拉攏做準備。
「王爺。」張玉想了想,認真地回答道:「以末將對朱應將軍的了解,他為人十分的純良,而且十分重軍伍義氣,簡潔來說,那就是重情重義。」
「而且待人處事也從不跋扈,更沒有任何年少輕狂的倔傲。」
張玉一邊說,一邊輕輕搖頭,感嘆朱應的與眾不同,充滿了對朱應的認可。
這就是朱應在他心底的印象了。
雖然他年齡比朱應長了很多,但畢竟在軍中為將多年,看人還是很準確的。
不過,在聽到這些後!
朱棣點了點頭,臉上卻是露出了一抹複雜之色,心底暗暗思慮:「如此年輕就取得功成名就,卻不年少輕狂,並無鋒芒展現!難不成這世間真的有完人不成?」
朱棣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懷疑與困惑,這與他所料完全不同。
朱棣,這位久已就藩的王爺,在北平的王府中已然度過了許多個春秋。
身處這般高位,他平日裡習慣於俯瞰眾生,久而久之,自認為對人性有著極為深刻的洞察。
在他心中,人無完人,這是世間不變的真理。
無論是軍中那些衝鋒陷陣的士卒與戰將,還是朝堂之上勾心鬥角的官吏,亦或是地方官府中處理繁雜事務的官員,乃至民間為生計奔波的普通百姓,形形色色的人,各自有著不同的身份。
士卒入伍,多是為了那一份糧餉,盼著能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博取戰功,從而獲得更多的物質回報,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戰將統領大軍,懷揣在戰場上建立赫赫功勳,獲取更大的權柄,好讓自己的威名遠揚。
文臣官吏們則一心想著在朝堂上嶄露頭角,施展抱負,期望權力大漲,同時也能在青史之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為後世所銘記。
商賈們更是精明,無利可圖的事絕不肯做,沒有利益的驅使,他們連早起都覺得浪費精力。
在朱棣看來,只要是人,便必定存有私心,而對於上位者而言,這私心恰恰是掌控臣屬的關鍵所在。
這一理念,還是昔日他尚在應天時,是得自己父皇教導的!
對此,朱棣銘記於心,且在多年的藩王生涯中不斷驗證。
身為上位者,朱棣明白,他可以容忍臣屬懷揣私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對一些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唯獨不能容忍臣屬脫離自己的掌控,而私心,正是拿捏臣屬的最佳手段。
也正因如此,當聽聞朱應的諸多事跡後,朱棣便想著通過張玉來深入了解此人。
他深知,知曉了朱應的秉性,未來便有機會將其掌控,為自己所用。
朱棣緩緩步,面帶思索。
他實在難以相信,在這世間竟有如此完人。
「本王絕不相信這世間會有毫無貪圖的完人。」
「只要是人,那必然有私心,看來以後還是要多派人了解這朱應,派些探子進入朱應的府中。」朱棣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嚴肅,暗暗在心中做下決定。
突然。
朱棣停下腳步,臉上重新掛上笑容,看向張玉,開口問道:「據本王所知,
朱應,還尚未婚配吧?」
這一問,顯然是藏著什麼深意。
「的確未曾婚配。」張玉立刻回答道,「不過末將與朱將軍同行時了解到,
朱將軍似有一個青梅竹馬。」
「男人,有妻有妾很平常。」
「以朱應如今的身份,理當迎娶一個家世與他相等的小姐。」朱棣微微仰頭,饒有深意地說道。
一聽這話,張玉眼前一亮,仿佛瞬間明白了朱棣的意圖,急忙說道:「王爺是打算給朱應介紹一門親事?」
朱棣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帶著幾分得意,說道:「本王的確是知道不少大家閨秀,想要找幾個能夠配得上朱應的也並非難事。」
朱棣心想,一旦通過自己介紹聯姻成功,那朱應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他可拉攏的對象,日後定能為自己所用。
然而!
就在朱棣心中暗自盤算之時。
「報!」金忠快步來到了燕王府大殿內,躬身一拜,向著朱棣稟告道:「啟凜王爺,大寧傳來了一個消息,大寧指揮使朱應,成婚了。」
此話一落,朱棣原本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臉色也瞬間變得陰沉起來。
他猛地站起身,雙手不自覺地握緊拳頭,心中暗想:「好不容易想出的拉攏之計,竟然就這樣被打破了!」
不過。
表面上朱棣還是十分鎮靜。
「朱應成婚?」朱棣平靜問道:「娶妻還是迎妾?」
「回王爺,」金忠立刻回道:「朱應將軍是迎娶正妻。」
「正妻?」朱棣眉頭緊皺,繼續追問道,「是哪家的小姐?」
「回王爺,」金忠小心翼翼地說道:「是一個名為沈玉兒的姑娘,似乎-似乎是北平沈家之女。」
「只不過,似與沈家斷了關聯。」
「此番朱應將軍成婚,既沒有向沈家下聘,也沒有向沈家下書。」
金忠將自己所知道的信息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朱棣聽後,眉頭皺得更緊了,臉上明顯露出不悅之色。
「竟然就這樣成婚了。」
「還是一個商賈之女。」
朱棣臉色略微難看了起來。
心中也實則有些懊惱。
好不容易看到的拉攏朱應的機會,就這樣沒有了。
而在大明都城,應天!
文淵閣內。
朱元璋與朱標父子正坐在其中,氣氛顯得有些凝重。
此時,他們也收到了朱應成婚的消息。
朱元璋輕輕撫摸著鬍鬚,似乎在思考著什麼,朱標則微微皺眉,同樣也是露出一絲若有所思的神情。
父子二人對這一消息的反應,隱藏在這平靜的面容之下,讓人難以捉摸。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