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大明:逆天屬性,我殺敵撿取長生> 第115章 朱元璋的狂喜,光復山河!

第115章 朱元璋的狂喜,光復山河!

  第115章 朱元璋的狂喜,光復山河!

  大明都城,應天!

  厚重的城牆在日光下投射出威嚴的影子,城門口百姓們排著隊,有序地進進出出,交談聲、腳步聲交織成一片。

  忽然,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節奏緊湊而有力。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踏踏。

  踏踏踏只見一個手持令旗的急報兵,身子前傾,緊緊伏在馬背上,正向著都城疾馳而來。

  這個急報兵的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激動喜色,汗水順著臉頰滑落,打濕了胸前的衣衫。

  「遼東捷報!」

  「大捷!」

  「遼東大捷—」」

  隨著逐漸靠近城門,看到城外排隊的百姓,急報兵扯著嗓子,激動地大喊起來。

  那聲音中飽含著興奮與自豪,在空氣中迴蕩。

  顯然!

  這種大捷的捷報無需遮掩,宣揚出來,正可振奮人心。

  「你們聽到沒有,遼東大捷!」

  一位老者瞪大了眼睛,滿臉驚喜,扯著身旁的人說道。

  「定然是遼東取得了大勝果了!」

  一個年輕後生揮舞著手臂,滿臉通紅,聲音中帶著抑制不住的興奮。

  「我懷疑不僅僅是大勝果,或許遼東已經被成功光復了!」

  一位書生模樣的人,眼中閃爍著光芒,語氣中充滿了期待。

  「遼東自古以來就是我華夏漢家的疆域,當初韃子肆掠中原,我漢家中原淪陷,皇上開國大明後,將韃子趕走了,一統了中原,如今遼東也收了回來,皇上真乃天命之子,天定的皇者,重振我華夏漢家的皇者。」人群中一位長者,抒著鬍鬚,感慨萬千地說道。

  「沒錯!」

  「大明千秋萬世!」

  「丟失數百載之久的遼東,終于歸來了。」

  「大明千秋萬世,皇上萬歲。」

  百姓們的情緒瞬間被點燃,此起彼伏的歡呼聲直衝雲霄。

  一時間,整個應天城都沉浸在這振奮人心的消息之中,處處洋溢著喜悅與自豪。

  漢家榮耀,尊嚴!

  在這一刻展現。

  昔日丟失的尊嚴,似乎在這一刻歸來了。

  大明皇宮內,奉天殿!


  宏偉的宮殿莊嚴肅穆,飛檐斗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殿內,雕樑畫棟,金磚鋪地,盡顯皇家的奢華與威嚴。

  急報兵一路暢通無阻,在高呼捷報的聲音中,沿著長長的御道匆匆趕來。

  沿途所過之處,不僅百姓們投來好奇與期待的目光,就連禁衛軍們也都挺直了身子,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大殿內。

  急報兵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雙手高高捧著急報,聲音洪亮地大喊道:「啟奏皇上!」

  「遼東大捷。」

  「請皇上過目。」

  他的額頭微微沁出汗水,眼中滿是激動與崇敬。

  聞言!

  朱元璋原本威嚴的臉上,緩緩露出了笑容,眼神中透著欣慰。

  此刻的他,已然明了這大捷的戰果究竟是什麼。

  「給咱呈上來。」

  朱元璋大笑一聲,一抬手,聲音沉穩而威嚴。

  一旁侍奉的雲奇,雖然年齡不小了,但仍然十分矯健,立刻快步向著殿下跑去。

  他雙手恭敬地將捷報捧起,身體微微前傾,小心翼翼地呈奏給朱元璋。

  在接過捷報的那一刻,朱元璋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銳利,可打開後,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

  朱標的目光,第一時間落在了捷報之上,眼神中既有期待,又帶著一絲緊張。

  滿朝文武的目光,也都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全部匯聚過來。

  他們有的微微皺眉,似乎在思索著什麼,有的則面露興奮之色,眼中閃爍著光芒。

  「遼東大捷,必是遼東光復。」

  一位大臣低聲說道,臉上洋溢著十分自信的表情。

  「我大明,將本屬於我漢家的疆土徹底光復了。」

  另一位大臣微微仰頭,眼中滿是憧憬。

  「皇上之名,必青史永存。」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臣,授著鬍鬚,感慨地說道。

  「遼東人口不少,足有五六百萬,這些大多為我漢家族裔,大戰結束,便是治理一環了。」

  一位身著官服的官員,神色凝重地說道。

  「以鐵鉉為知府,應該能夠以很快的時間定下,平復。」

  一位隸屬於殿閣的大臣,微微點頭,若有所思地說道。

  「遼東若定,接下來就是吾等文官的主場了,治理為主—


  殿中諸多文臣的心底,各自帶著思慮,低聲議論著。

  「好,好,好啊!」

  當朱元璋將這捷報看完了,臉上露出了極為開懷的喜色,一連說了三個好字,聲音在大殿內迴蕩。

  「諸卿。」

  朱元璋舉起手中的捷報,大笑著道:「遼東。」

  「要徹底光復了。」

  「咱大明將吾漢家丟失了數百載的故土,拿回來了。」

  朱元璋的眼神中透著霸氣還有一種帝王的自豪,聲音中都充滿了威嚴,霸氣側漏。

  不等群臣開口恭賀,朱元璋一揮手,將手中捷報對著雲奇一遞,大聲道:「

  宣讀。」

  「給咱大聲的宣讀出來。」

  「讓諸卿都知道遼東大捷戰果。」

  朱元璋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雲奇捧著捷報,面朝奉天朝堂之上的大臣,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心緒,然後大聲宣讀道:「臣馮勝,上奏皇上!」

  「今。」

  「自鐵嶺一戰之後,遼東諸戰事皆已定下,吾大明徵伐遼東大軍全力合圍,

  包圍遼陽。」

  雲奇的聲音清脆響亮,在大殿內清晰地迴蕩。

  「兵臨城下聚合之後。」

  「臣下令兵分四路,進攻遼陽四城門。」

  「大戰啟。」

  「大寧邊軍指揮同知朱應率先攻破遼陽北門,殺入城中!」

  雲奇一邊宣讀,一邊不自覺地提高了音量,仿佛在重現那激烈的戰鬥場景。

  「經過半日時間戰衝殺,遼陽其餘三門也皆被我軍攻破。」

  「朱應將軍悍勇無敵,殺入遼陽城太尉府,與納哈出展開決戰。」

  「親斬北元太尉納哈出,全殲納哈出魔下親軍六千五百餘人。」

  聽到此處,群臣們紛紛露出驚訝的神色,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微微搖頭,似乎在驚嘆朱應的英勇,還有這捷報的戰果。

  「遼陽城內十萬元軍被我大明將士斬殺近三萬餘眾,其餘全部俘獲。」

  「遼陽戰定。」

  「一戰,定乾坤。」

  「遼東全部戰事一個月內可徹底平定,疆土光復。」

  「如今遼東全境收押的元軍降卒超十八萬,降卒如何處置,還請皇上定奪。

  「臣馮勝,拜上!」


  雲奇聲音帶著一種正肅,縱然聲音陰柔,可仍是響徹朝堂。

  待得這聲音落下,朝堂上的群臣反應各異。

  許多人面帶遼東光復的喜色,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也有很多大臣帶著一種震驚之色,臉上滿是難以置信。

  「納哈出竟然死了。」一位大臣瞪大了眼睛,滿臉驚訝地說道。

  「此人作為北元大權在握的人,一代梟雄。」

  「竟然就這樣死了。」另一位大臣也是一樣如此,充滿感慨地說道。

  「朱應!竟又是他斬了納哈出。」

  一位年輕的官員,眼中滿是欽佩,低聲說道。

  「如今聽著朱應的名字,我怎麼感覺沒有之前那麼驚訝了,似乎這納哈出死在他的手中是順理成章的,沒有任何意外。」一位老臣授著鬍鬚,若有所思地說道。

  「蠻吉兒,阿禮失禮,這些北元的戰將都是死在了他的手中,這納哈出也終究沒有逃過這朱應的刀下。」一位大臣微微搖頭,語氣中帶著一絲驚嘆。

  「遼東這些北元權貴幾乎都是死在了朱應的手中,太子賜予朱應這【冠軍】

  之名,他似乎也真的當得起啊。」一位官員點頭稱讚道。

  「從遼東之戰打響起,這朱應的名字就不斷在這奉天殿內響起,這遼東之戰倒是成了這朱應揚名立萬之戰了。」一位隸屬於兵部的大臣,則是更為感慨。

  「不過也好。」

  「相比於讓那些淮西悍將在遼東戰場上出彩,倒還不如讓這朱應出彩。」

  「倘若讓那些淮西悍將完全得到了這一次平定遼東之功,那往後朝堂上,在行事上,他們只會更加的跋扈了。」一位大臣目光閃爍,透出了一種快意。

  聽著這捷報,朝堂上的群臣低聲議論不斷,為這遼東光復而高興的同時,也有再次為朱應立下大功而感慨的。

  當然,對於那些未曾取得真正大功的淮西悍將,朝堂上諸多大臣都是報以看戲的態度,甚至是幸災樂禍,樂見其成。

  「啟奏皇上。」

  「此乃納哈出的人頭。」

  「乃是大將軍特命呈送。」

  這時,急報兵從背上取下了一個木盒,雙手恭敬地一遞。他的動作小心翼翼,臉上滿是敬畏之色。

  聞聲!

  朱元璋看了一眼,隨意地一擺手,神色平靜地說道:「無需看了。」

  「納哈出,也的確是一個人物。」

  「挫骨揚灰也沒有必要,隨便找一個地方葬了吧。」


  雖然朱元璋行事狠辣,但對於這種有些身份地位的敗將,他也沒有必要去池憤什麼的。

  說到底,既在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有些事情自然是無需太過了。

  「恭賀父皇。」

  朱標轉過身,一臉鄭重地對著朱元璋一拜,眼神中充滿了崇敬與喜悅。

  「如今納哈出已死。」

  「遼東殘存元軍已經不可能抵擋吾大明兵鋒。」

  「遼東可以說是已經定下了。」

  「遼東之地流離於吾漢家掌控數百載之久,今被吾大明收回,父皇之名將在青史永存!!」

  朱標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在大殿內迴蕩。

  「臣等恭賀皇上。」

  「光復遼東,必青史留名。」

  滿朝文武紛紛轉身,整齊劃一地向著朱元璋一拜。他們的動作整齊,聲音洪亮,充滿了對朱元璋的敬意。

  看著這滿朝的恭賀聲,朱元璋則是微微一笑,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狂喜。

  畢竟他從一個乞弓,從一個和尚登臨到了如今這至高無上的位置,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生死,經歷了無數殺,金戈鐵馬,殺伐無盡。

  對於民間無數的百姓而言,朱元璋就是如同聖人一樣的存在,驅除韃虜,開國大明,立中原之太平,這等功績本就是青史留名了,可不是光復遼東能夠比擬的。

  看著朝堂上的熱烈。

  這時。

  朱元璋一抬手,微微向下一壓,示意群臣安靜,居於帝位多年,舉手投足間都是透著威嚴。

  而朝堂上也是立刻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屏氣斂息,等待著皇上的下一句話。

  「遼東光復之功,並不是咱的。」

  朱元璋一臉嚴肅,當他目光落在朱標身上時,眼神瞬間變得無比柔和。

  「而是太子的。」

  這聲音低沉而有力,在大殿內迴蕩,但是代表著特殊含義。

  此話落下。

  朝堂諸多大臣也是立刻領會了朱元璋的意思。

  他們有的微微點頭,有的眼神閃爍,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這一次遼東戰事,從糧草輻重調度,從選定將領出征,從調集兵力!」

  朱元璋穩坐龍椅,目光則是俯瞰朝堂,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十分嚴肅。

  「這一切都是太子過問,一切都是太子在親決。」


  「咱就是一個旁觀之人,無非就是配合太子批閱了一些奏摺罷了。」

  朱元璋語氣中帶著對朱標的肯定與讚賞。

  「皇上所言極是。」

  兵部尚書唐鐸立刻站出來,大聲道。

  「此次平定遼東,事關政務,事關軍務!太子殿下對於諸事都是親力親為,

  一一定奪,此番平復遼東之大功,當屬太子殿下運籌帷。」

  唐鐸再次說道,話里毫無掩飾對朱標的全力支持。

  「臣附議。」

  作為戶部尚書的趙勉也是當即站出來附議。

  只見趙勉微微躬身,神色恭敬:「吾大明對遼東動兵這八個多月,太子殿下每日都是在東宮大殿批閱奏疏,事關遼東戰事更是一一過問,一一定奪!此番遼東能夠平定,太子殿下居功至偉。」趙勉的聲音同樣堅定,在大殿內迴響。

  隨著兩個與遼東戰事最為緊密的尚書站出來,朝堂之上的大臣哪怕反應再遲鈍也是立刻明白了當今皇上的意圖是什麼了。

  於是所有朝臣都紛紛站了出來,一個個都是面帶鄭重,齊聲高呼道:「平定遼東,太子殿下居功至偉!當載入史冊,記太子殿下掌舵遼東戰事,記載光復之功!」

  他們的聲音整齊劃一,響徹朝堂,似乎也代表著整個朝堂的共同意願。

  或者說,這也是附和朱元璋聖心。

  看到這一幕,朱元璋也是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神中透著對朱標的期許。

  這正是他想要的。

  正如之前所言,他朱元璋一介微末立國大明,重塑了漢家的尊嚴!

  別人想要尋求的青史留名對於朱元璋而言,已然得到了,而且未來青史之上必有他朱元璋記錄的一冊,他所有的功績都會在上記載。

  所以!

  這光復遼東的青史留名,朱元璋可以不要,他要給自己的兒子。

  讓青史之上,給自己兒子也記下名字。

  他們父子都要名留青史。

  「太子。」

  朱元璋笑著對著朱標說道,眼神中充滿了慈愛:「你聽到了沒有。」

  「遼東光復,你居功至偉。」

  「這是諸卿說的,也將是吾大明子民認同的。」

  朱元璋的聲音無比溫和,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認同與驕傲。

  對於朱元璋來說,朱標可不僅僅是他的太子,更是他朱重八的嫡長子,親兒子。


  也是他在這世界上,僅存一個能夠說心裡話的親人了。

  「兒臣,謝父皇。」

  此刻朱標心底有著千言萬語,但此刻都匯聚成了一個謝字。

  朱標微微躬身,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花。

  他自然是明白自己父皇的苦心。雖說自己在朝堂之中,在天下之中富有仁德之名,可終究並非實打實的功績,而且治理之功有他父皇在朝,終究是被當朝所得。

  這一次,遼東光復,必是青史留名之舉。

  朱元璋能夠想到的就是為自己兒子鋪路,不僅僅自己兒子的處置軍政的能力,更是要在賢名上,在青史上都為其鋪路。

  「呂本。」

  朱元璋大聲道,聲音中帶著威嚴。

  「老臣在。」

  作為禮部尚書的呂本站了出來,恭敬一拜,不過身形微微佝僂。

  「用不了多久遼東就可以平定了。」

  「等消息傳回後,遼東光復之事必然是要昭告天下的。」

  「驟時有關太子的功績,你禮部可要好好擬定一封昭告天下的旨意,讓天下子民皆知遼東光復之功。」

  朱元璋一臉嚴肅地交代道,眼神中透著對這件事的重視。

  呂本當即一拜,聲音堅定地說道:「老臣定不辱皇命。」

  顯然這一個差事,呂本也清楚知道其背後的根本,如果不辦好,那就是罪責了。

  「恩。」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

  可見,他對這遼東光復之功,青史留名給朱標是極為重視的。

  「父皇。」

  朱標躬身一拜,十分嚴肅地啟奏道:「如今遼東即將徹底光復,出征遼東的諸位將軍也理當論功行賞。」

  「特別是朱應。」

  「不論是鐵嶺之功,還是此番遼陽斬納哈出,皆是功不可沒,理當重賞。」

  話音落下。

  朝堂群臣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朱元璋。

  顯然。

  遼東將定。

  有關於戰將的封賞也要落實了。

  特別是那些自京畿之地外派的諸多淮西將領們,他們的封賞在他們回來後肯定是要落實的。

  「的確。」

  「朱應之功,理當重賞。」

  「不僅僅是朱應。」

  「此番在遼東戰場上,所有有功將士都應該依功而賞。」

  「特別是大寧邊軍。」

  「他們作戰英勇,也讓咱看到了邊軍的戰力。」

  朱元璋當即笑著點頭,對於這封賞有功之臣,自然是不會有任何反對。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